中外声乐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摘要:I.引言- 介绍声乐作品的定义和分类- 简述东西方声乐作品的差异和特点II.选择声乐作品- 个人喜好对选择声乐作品的影响- 介绍所选声乐作品的基本信息III.声乐作品的赏析- 从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 探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对比东西方声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IV.总结- 总结声乐作品赏析的过程和收获- 表达对东西方声乐作品的欣赏和敬意正文:I.引言声乐作品是指由人声演唱的音乐作品,可以分为美声、民族、通俗等多种类型。

东西方声乐作品各具特色,西方声乐作品以和声与立体声为特点,而中国声乐作品则注重旋律与歌词的表达。

本文将结合个人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II.选择声乐作品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对中国声乐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众多作品中,我选择了《茉莉花》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茉莉花》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民歌特色的声乐作品,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III.声乐作品的赏析《茉莉花》的音乐形式为民族五声调式,以A-B-A的形式呈现。

歌曲结构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极具江南民歌的特点。

在情感表达方面,作品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幸福的渴望。

艺术价值方面,《茉莉花》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东西方声乐作品的对比中,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相较于西方声乐作品,中国声乐作品更注重歌词的表达,以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为主要目的。

而西方声乐作品则以和声与立体声为特点,呈现出丰富的音色和层次感。

IV.总结通过赏析《茉莉花》这首中国声乐作品,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东西方声乐作品的差异和特点,以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艺术价值。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一、日本民歌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帄洋西部的一个岛国。

它与我国隔海相望。

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

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如谣曲是古典剧“能剧”的一个要素,义太夫调是大阪木偶戏的音乐,常盘津调、清无调是日本歌舞伎的音乐。

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奠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日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10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日歌、游戏歌、儿歌。

`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非凡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

日本民歌的五声调式可分为无半音调式和有半音的五声调式两种。

如无半音调式有:Sg5M=Z律调式: 5 6 1 2 3 5 民谣调式: 6 1 2 3 5有半音调式的有:都节调式: 3 4 6 7 1 3 琉球调式: 1 3 4 5 7 1 作品赏析《拉网小调》顾名思义,《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

日本四周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

渔民在海上捕鱼是跟大海及风浪搏斗,有捕捉鱼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又有些迷信色彩。

这首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

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说半唱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这首歌在我国也曾广泛传唱,有些歌唱家以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曲目。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在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太帄洋与印度洋浩瀚辽阔的洋面上,有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就是漂亮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国家,共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历史上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长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种种原因,印尼音乐的形态多种多样。

50部必知的中外音乐经典

50部必知的中外音乐经典

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1.《四季》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虽然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其音乐旋律活泼动人,音乐形象感觉强烈,经过了几百年之后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2.《弥赛亚》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德国)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与巴赫被并称为巴洛克时代的两位巨人,他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时代,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的音乐宝藏。

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使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3.《G弦的咏叹调》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时隔几个世纪,《G弦上的咏叹调》这部作品仍然常演不衰,显示出这部作品至今仍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通过《G弦上的咏叹调》中多彩的节奏与流动的空间,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展示出其在音乐创作上的天分和才华。

4.《创世纪》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奥地利)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堪称古典作曲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随着新的音乐观念一起成长蜕变,而且在风格塑造上鞠躬厥伟,非他人所能比拟,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创世纪》是最温暖的“疗伤”音乐,宛若风浪中的一盏灯塔,带领我们回到宁静的归处。

5.《魔笛》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在欧洲音乐史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华者并不罕见,可想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被公认为神通的音乐家,确属罕见。

《魔笛》是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使民间歌剧得以提高的一步重要作品,更是公认的西方歌剧经典。

6.《命运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黄土高坡》赏析在“中外声乐名曲赏析”的课上,老师播放过很多歌曲.在中外的众多民歌和艺术歌曲中,我对那首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的“西北风”歌曲《黄土高坡》情有独钟。

当老师播放《黄土高坡》的时候,那充满激情,豪迈而又奔放的励志曲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从小就听这首歌,但依旧百听不厌,如今再次听到这音调,无不豪情满怀,脑海中想象着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黄土高坡》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是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它以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这首歌的歌词苍凉感伤,但是又不乏激情与豪迈,它的词风和中国本色的民歌非常接近.《黄土高坡》具有的浓厚的黄土风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在音乐风格上,苏越运用中国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民族歌曲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

这首歌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促使人们改造自己人生的命运,激发自己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黄土高坡》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和当时的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一批寻根作家鲜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号,他们主张立足于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文学寻根热对音乐界的影响便是1987、1988年歌坛“西北风"的盛行.“西北风” 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歌唱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歌曲粗犷豪放,质朴舒展,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

而《黄土高坡》便是“西北风”中著名的一首。

声乐名作赏析

声乐名作赏析

1、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特点:1、音色优美,富于变化;2、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3、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4、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2、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

圣咏的产生使音乐在宗教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1、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不用器乐伴奏;2、没有和声和对位,旋律简单,不用变化音和装饰音;3、音域很窄,一般不超过八度;4、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重音,速度徐缓,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5、口传心授的方式。

3、阉人歌手:最早产生于16世纪,17-18世纪的盛行,使那段时期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18世纪之后逐渐衰落,1870年阉人歌手退出了歌唱的舞台,最后一位阉人歌手在1922年去世。

阉人歌手的产生原因:女人无法进入教堂参加唱诗班;歌唱特点:(在进入青春期前一些声音清澈的男童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来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通过改变体内的性激素,使他们的声道变窄)1、音域跨度大;2、巨大的肺活量和声理体积;3、拥有超过了常人3倍的非凡嗓音;4、声音纤细,演唱歌曲范围广。

意义:大大发展了当时的歌唱技巧。

4、现存最早的歌剧:1600年由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创作的《优丽狄茜》。

5、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名歌手》、《漂泊的荷兰人》。

6、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

声乐艺术之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声乐艺术之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作品
欣赏
致远方的爱人
特点:全套曲以爱情为主,饱含着对爱情的幻想和激情,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旋律亲切优美。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第四节 声乐套曲
二、声乐套曲欣赏
作品
欣赏
美丽的磨坊姑娘
《美丽的磨坊姑娘》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是舒伯特根据 德国诗人缪勒的同名长篇诗谱写而成。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二、教堂音乐欣赏
《安魂曲》又称《安魂弥撒》,由威尔第创作于 1873―1874年。这部作品是为纪念好友、意大利诗人及小 说家罗西尼而作,于罗西尼逝世一周年时在米兰首演。
全曲规模宏伟、气势磅礴,透过拉丁语的宗教歌词, 全力表达了世人浓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 深刻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和由衷的倾诉,以 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以及逼真的 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 这一人生的永恒主题,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灵魂,使人思 绪万千。
如从前。
康塔塔的发展历程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第三节 康塔塔
二、康塔塔欣赏
《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这首康塔塔是巴赫为复活节的第一天而创作的。 目前世界上演唱的版本都以此修改谱本为基础。
结构:共分为八段,第一段是序曲似的“交响乐”,其他七段,每段都是原众赞 歌的一节,共七节。
教堂音乐 清唱剧 康塔塔 声乐套曲 合唱音乐
— 17 —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一、康塔塔概述
康塔塔是一种由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 二重唱和合唱组合而成,并由管弦乐队伴奏的 大型声乐体裁,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声乐题 材之一。康塔塔突破了清唱剧单一的宗教性, 使世俗题材得以发展。

声乐作品赏析

声乐作品赏析

外国声乐作品赏析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

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

门德尔松曾经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在众人面前展示。

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

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

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

蒙特威尔第(1567—1642),意大利作曲家,作品有《奥菲欧》《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等。

他是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Orpheus)、《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

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

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

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

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歌剧占去蒙特威尔第绝大部分时间。

他的搭档是裘里欧·史卓希。

这两人都对剧本和情节表现抱持坚定的理想。

两人对文诌诌、典雅脱俗的语言同表鄙夷,只对角色的合理发展感兴趣。

经典声乐作品《古老的歌》赏析

经典声乐作品《古老的歌》赏析
说性 与 口语性得到 突出 , 唱起来 荡气 回肠 、 听起来 真切
徒 歌等特征。从 歌词来 看 ,古老 的歌》 《 用直 白的语言 ,
给我们 描述 了古老久远 的生活场 景和 口口相传 的劳动
赞 歌。

首歌能否脍 炙人 口 , 歌词非 常重要 。晦涩冗长 、
感人 。 目前 , 国内声乐界演 唱此歌最受欢迎 的歌唱家当 数上海音乐学院廖 昌永教授 ,他 用 自己独特 的声音 品
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 成的生命之歌 ,具有传承 历史悠久 、 品类 曲 目丰 富 、 曲调高亢激 越 、 一领 众和和
近年来在 国内外声乐舞 台上声名鹊起 、广为传 唱的经
典歌 曲。 古老 的歌 》 《 具有浓郁 的巴渝民歌风味 , 由首尾 的衬 腔和二段体构成 。 歌曲的旋律朴 素真挚 , 富有深深 的眷恋与追忆之情 。 整个歌 曲贯穿着 三连音 节奏 , 使诉
第 2 第 2期 6卷
2 1 年 4月 01
四川 理 工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o ih a nv ri fS in e & E gn e ig(o ilS in e d t n o r a fS c u n U ies y o ce c t n ie r n S ca ce c s E io ) i
质、 非凡 的演唱技巧和饱满 的演 唱激情 , 赋予 了这首歌
意 义含混 的歌词 是难 以流传扩散 的。歌 曲是人们用来 抒情表意 的 , 歌词是歌 曲的核心n 古 老的歌》 ] 。《 的词作 者用 的是通俗 的、 口语化 的语言 , 却描绘 出了一幅穿越 古今 、 意境深远 的巴山帆影 渔火 图。 啊 ! “ 这是首古老的 歌, 巴山 的 日出月落 , 这是首 古老 的歌 , 江的 帆影 渔 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声乐作品赏析

女高音(Soprano,简写Sop) 1.抒情女高音:声音宽广而清朗,音色明亮秀丽。擅长演唱 优美抒情的歌唱性旋律。音域为C1-C3, 《我爱你,中国》 由引子+中段+第三部分 《铁蹄下的歌女》 三部曲式
第一段:以悠长的哭泣的音调表现 了歌女的痛苦心情和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第二段:低音区,字字血泪地叙述歌女的 心酸和痛苦。 第三段:音调高昂,表现了歌女们愤怒的呼声 和反抗精神。
男高音(Tenor,简写Ten,或T)

1.抒情男高音:音色明朗,抒情。
欣赏《嘉陵江上》 第一段: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悲痛心情。 第二段:表达主人公决心要打回故乡去的意志和信念

2.戏剧男高音:音色宏亮,坚实有力,富于
英雄气概,多表现强烈的感情和戏剧性色彩。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中男 主角,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德著名咏叹 调《星光灿烂》。




2.花腔女高音:声音清脆灵活,色彩丰富,擅长于 演唱快速的音阶和华丽的曲调,表现热情爽快的感 情。如俄罗斯作曲家阿里亚比耶夫《夜莺》。
迪里拜尔
世界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歌剧表演艺术家,芬兰国家歌 剧院终身独唱家,中国音乐学 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解 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她是 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的 “中国夜莺”,是完全由中国 声乐教育家独立培养出来的抒 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欣赏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以新疆民歌音调为素材,富 于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其中, 充满浓郁的新疆风味。 旋律委婉而深情,加之歌唱 者柔美深沉的音色,生动表 现了姑娘思念远方恋人的炙 热情感。


女低音(Alto)
女低音是女声中最低的声部,音色浑厚丰满
而结实。音域g-g2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莆根 尼.奥涅金》中第一幕第一场的《奥尔伽的 咏叹调》。奥尔伽是剧中女主人公塔姬雅娜 的妹妹,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爱慕虚荣的少女。
中国三大男高音
佟铁鑫
廖 昌 永
男中音(Baritone)
音色刚毅,雄壮有力。
《叫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词,赵元任曲 歌曲采用借景抒情的手 法,表现五四时期的知
识青年对个性解放、恋
爱自由的追求
课堂总结

类别 女高 女中

音色 清脆、明亮、甜美、 柔和 浑厚、圆润、丰满、 稍暗 高亢、明亮、爽朗、 雄壮 宏亮、坚实、浑厚、 丰满
音域 c1-bb2
举例 张也 彭丽媛 关牧村
a-ba2 C-bb1
男高 男中 女低
李双江 廖昌永 刘秉义 佟铁鑫
A-ba1
男低
女中音(Mezzo

soprano)
女中音的音色柔和、深沉,高音区比女低音明亮, 低音区比女高音宽厚。音域a1-a2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 罗的婚礼》之 《你们可知道》。
这首咏叹调把凯鲁比 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 的小青年想得到伯爵 夫人的爱情,又有些 胆怯而不敢表白的心 理表现得极生动细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