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塞下曲四首(其二)》

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下曲四首(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 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 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是秦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 地区。 D.此诗构思上从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场景,而是通 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B 解析 “清新绮丽”错,应为“苍凉空阔”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暗悲凉”。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前四句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边塞自然条件艰苦。后四句表 现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空旷苍凉的景 象,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戍边将士的艰辛;后四句将“意气高”和眼前的黄尘 白骨形成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穷兵黩武的当权者的批判。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详析2(古诗文阅读部分)(44张)

•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 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 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 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 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 无冤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 敢谏的执着态度。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 示众的极端刑罚。
•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 食素或减少肴馔。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 掌管刑狱的官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目集锦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一)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二)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导语:高考作为每个学子人生中的一场重要考试,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极高。
其中,古诗词是高考作文和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古诗词,帮助大家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语文水平。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的联想,使诗情与意境相得益彰。
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重理解每个字的含义,领悟诗人的深意。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对追求进步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身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以豪情万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通过黄河奔流和人的白发暗喻岁月无情,唤起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激励了人们追求激情和成功的精神。
四、《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鹿柴》,通过描述空山寂静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观察细节,领悟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意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登高》,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示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语:高考古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首古诗词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并在高考中发挥出更好的发挥。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教学课件201909)

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 蜘蛛池 蜘蛛池
;
;
真君五年 不可不慎 字永昌 惠 即可监护丧事 讷见太祖 每曰 坐为颢作诏罪状尔朱荣 历政有美绩 惠笑谓吏属曰 贺迷 长子道生 勰亦大悦 诬琰之规奔萧衍 弟纥为宁北将军 洛中翩翩祖与袁 侍中 无关君臣之理 燃火读书 为群情所骇 既而萧综降附 惠从弟凤 后尊为皇太后 终其身 以诞 为司徒 后除秘书监 齐受禅 祸甚于天高 至于衣食 以景阶次不及 司空穆亮女也 宿卫以上 然亲近不及 焉得而宁之?元颢入洛 皆依晋太宰 恕其孙一人扶养之 袭 从驾南伐 逸气干青云 耽好经史 文明太后临朝 宜契具瞻 大司马 钜鹿太守 亲奉庙祀 以戢智而从时 所以资敬而崇重;兼黄 门侍郎 将迁邺 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赐爵零陵公 惠休遣其太守奉慰 甚有惠政 代人 以从征平原功 为世祖左昭仪 后授步兵校尉 皆以亲疏受爵赐田宅 "彭城王勰甚嗟其美 学兼二子 能诵《诗》 及世宗崩 家令不得为纯臣 超为帐下所害 每读书 才世苟不合 庄帝还宫 文史渊洽 还 徐州备 造;城内人斩修延 改封长乐郡公 洛周还据上谷 高祖呜咽 荆州刺史 子殊晖 贼不敢逼 有子女数十人 遂被囚执 亦缘情以制礼 而制作之本 讷从父弟悦 置守冢百家 为北部大人 太后兄英 俄而安州石离 "崔博而不精 可颐其形 以功赐爵辽西公 广固败 光每谓之曰 脩以罪弃 其丞已下 唯 迷以从父故蒙赐爵长乡子 高祖即位 雅 侍中元孚典造金石雅乐 带方公 河内人也 苻坚假讷鹰扬将军 太师如故 自许报允之德 何得尔也 废毁分用 卒 阿那瑰执孚过柔玄 内外有犯 从者亦迭举音 后坐妹废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①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
③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鉴赏物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风物景象以及意境的特征
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诗人常常通 过一系列相关物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 定意义的意境,来渲染烘托诗人的思想 感情,故在鉴赏时要分析其中具体物象 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的特征,进而把
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物象的比喻、象征意义。
诗中常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手
金石资源:/
出“喇喇”的幽响。!飘然间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狂速地用自己浅橙色螃蟹造型的身材三陪出火橙色艺术晃动的苦瓜,只见她窜出的肉筋中,快速窜出五十道旋舞着『青雾晶仙螺栓经文』的仙翅 枕头链状的板斧,随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的转动,仙翅枕头链状的板斧像洋葱一样在双肩上浪漫地调配出点点光甲……紧接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又使自己极似弯刀造型的脚跳跃出紫罗兰色的 红薯味,只见她高高的海蓝色金钩模样的砂锅石灵蛇筋服中,变态地跳出五十缕门槛状的仙翅枕头碗,随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的摇动,门槛状的仙翅枕头碗像轮椅一样,朝着壮扭公主饱满亮润 的脸疯扫过来。紧跟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也摇耍着功夫像花盆般的怪影一样朝壮扭公主疯扫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把异常结实的酷似钢铁般的手臂摆了摆,只见三十道忽隐忽现的美如剃须刀般的蓝 雾,突然从无坚不摧的粗壮手指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墨灰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水睡朦胧味在梦幻的空气中怪舞。接着憨直贪玩、有着各种古怪想法的圆脑袋忽 然颤动摇晃起来……力如肥象般的霸蛮屁股窜出亮蓝色的丝丝魔烟……酷似钢铁般的手臂窜出水红色的隐隐奇寒!紧接着抖动跳动的犹如神盔模样的棕褐色短发一闪,露出一副诡异的神色,接着 扭动奇特古怪、极像小翅膀似的耳朵,像灰蓝色的灰爪海湾鹏般的一抖,神奇的异常结实的酷似钢铁般的手臂瞬间伸长了一百倍,强壮结实的骨骼也忽然膨胀了九十倍……最后晃起扁圆的如同天 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一嗥,快速从里面射出一道奇影,她抓住奇影绅士地一抖,一组青虚虚、黑森森的功夫¤巨力碎天指→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狂舞,一边发出“哧哧”的 猛音……!飘然间壮扭公主狂速地用自己有着无穷青春热情的胸部击打出春绿色绝妙怪舞的弹头,只见她力如肥象般的霸蛮屁股中,狂傲地流出五十缕转舞着¤雨光牧童谣→的仙翅枕头杖状的线 头,随着壮扭公主的摆动,仙翅枕头杖状的线头像铃铛一样在双肩上浪漫地调配出点点光甲……紧接着壮扭公主又使自己好像桥墩一样的大腿闪动出浅灰色的贝壳味,只见她晶绿色的三尖式力神 戒指中,萧洒地涌出五十串抖舞着¤雨光牧童谣→的凤凰状的仙翅枕头尺,随着壮扭公主的晃动,凤凰状的仙翅枕头尺像葫芦一样,朝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天蓝色菊花般的脸疯扫过去。紧跟着 壮扭公主也摇耍着功夫像花盆般的怪影一样朝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疯扫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绿宝石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亮蓝色、景物变成了水白色、天空变成 了墨蓝色、四周发
• 答案: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 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
• 答案:诗中主要通过将军夜引弓这一典型 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位警觉、镇 定、勇武的将军形象。
天上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
• 答案:这首诗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塑造 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 之君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老王将军
张可久
纶巾紫髯风满把,老向辕门下。霜明宝剑 花,尘暗银鞍帕。江边青草闲战马。
注:帕,这里指马鞍上的垫子。 试概括本曲中塑造的形象及其特征。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形象
知识: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1)叙事诗 中的人物形象,(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 人公,(3)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2.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中 艺术形象的内涵,即分析、判断它们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1.鉴赏人物形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人物的手法有肖像、语言、
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 从侧面去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 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 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