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减的运算顺序,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减的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减法。
2.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1)交换减数的位置,使计算更简便。
(2)将连减式子分解成两个减法式子,分别计算后再求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减式子的分解和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减的运算,让学生感受连减的实际意义。
2. 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减式子的分解方法,分享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连减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练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便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记录和分享思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说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第一组 28人第二组 34人第三组 22人二、新课学习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28+34+2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1.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创设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转化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能够运用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连减运算定律的意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例题分析、练习巩固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连减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连续减去两个数的情况?”比如,你有1000元,先花掉200元买文具,再花掉300元买衣服,你还能剩下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连减的简便计算的奥秘。
-难点2:在复杂的混合运算中,如(800-100)x(300-50-100),学生需要先识别出括号内的连减结构,并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而不是直接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3:在应用题中,如“小明有1000元,他先花掉200元买书,然后又花掉300元买衣服,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学生需要能够将问题转化为1000-(200+300)的形式来解决。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第一篇:《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840()=877()拓展练习8.刘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本作业的数字被墨水弄脏了,题目变成了3827-564-○=2436。
你能帮助刘老师算一算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吗?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可以考查不同基础情况的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样?请你谈一下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连减的简便计算234-66-34 234-(66+34)234-34-66根据学生回答对上边算式进行板书第二篇:连减简便计算运算教学设计连减简便计算运算教学设计撰写:谢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开展活动:请8—10学生到台前,进行左右手反应能力的游戏,进行2次,出错的下台。
教师对留在台上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观察:第一次下去了几名学生。
弟二次下去了几名学生,太上留有几名学生。
数字板示:上台人数第一次淘汰第二次留在台上 9 4 2 3 92 = 5(4 + 2)=9(4 + 2)教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二、探讨新知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还剩几页没有看?1、解决例1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234-66-34 234-(66+34)234-34-66(1)、学生分小组计算。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设计【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 1、4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
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减数,再减去前一个减数。
在教学中,我力求把减法的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
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六、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说教法学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我从复习口算练习入手,通过口算,学生感受并发现了生活中的凑整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而揭示新课。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精选6篇)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精选6篇)《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且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2、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定律?3、谈话导入师:前面我就已经知道李叔叔是个爱好旅行的人。
他喜欢骑自行车环保旅行且是自助旅行。
为了旅行,他需要看一本自助旅行的书,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还剩几页没有看?二、探讨新知1、解决例1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234-66-34 234-(66+34) 234-34-66(1)、分别说算理(2)、师:想一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3道题计算出来。
(生板演,其余自练。
)(3)、交流、比较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反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便计算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2、把234改成266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全班练习,口答反馈266-66-34 266-(66+34)3、讨论总结: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2篇)【1】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9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连减简便算法。
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其中减法的性质这一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有生活的基础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用到;而且学生之前有所接触和运用,比如在一二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一些连减的题目,学生在分步计算时,会采用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它们的和的方法。
连减的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四则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后面例3要讲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打基础,而且在以后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中也要用到。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初步感知减法的性质,再连续三次的比赛中,让学生体会到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2、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4、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推理归纳法,引导发现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五、教学流程:一、联系实例,感悟规律1、谈话导入。
以学校读书日活动为切入点,导入例题:一本书一共有168页,文文周六看了56页,周日看了75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设计意图:借助读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连减的简便计算的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减法的运算性质》一课。
本节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学目标;4.说重难点;5.说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连减的简便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的运算定律,掌握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体会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同时,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的除法的简便计算做铺垫。
二、说学情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应用问题的简便计算。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降低计算难度。
因此,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学习本课时知识的认知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改成一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这两种减法的简便方法。
2、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感受符号的作用。
在观察、猜想、验证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问题解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
四、说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体会到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减法的性质,体现算法多样化。
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它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灵活掌握连减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运算性质用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四、学生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
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
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在备课中已有所意识,故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先学后教”模式与启发式相结合教学法。
1、紧密联系生活,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筭理,掌握简便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创设宽松和谐的自学氛围。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总结简便算法,教师总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多样化。
如“填空题、判断题、简便算法”在练习中掌握减法的性质,体会简算的意义,领悟计算方法。
(二)、说学法
1、自主探索,体会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己学习、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明确了连减的简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减法的简便计算,明确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会根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
1.出示情境图
师: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
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34(页)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
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如:将例1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归纳: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
2、课本21页第一题
2、计算,怎么简便怎么算(课本21页做一做第2题)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847-(47+89)
(四)、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练习
487-187-139-61 300-123-75-77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