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教案

合集下载

泵与风机课程设计纸

泵与风机课程设计纸

泵与风机课程设计纸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泵与风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泵与风机的选型、安装、运行和维护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泵与风机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泵与风机故障排除。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理解泵与风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泵与风机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

首先,介绍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风机等的工作过程。

其次,讲解泵与风机的结构组成,如叶轮、壳体、轴承、密封等部件的作用。

然后,分析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

最后,介绍泵与风机的应用领域,如水处理、建筑、环保、能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讲解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泵与风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此外,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泵与风机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最后,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泵与风机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泵与风机原理与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依据。

其次,参考书目,如《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设计手册》等,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料。

此外,多媒体资料,如泵与风机的结构动画、工作原理演示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实验设备,如泵与风机的模型、测试仪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分的30%。

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项目报告,占总分的40%。

考试为闭卷笔试,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理解和应用题,占总分的30%。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 (2)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 (2)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泵与风机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2.熟练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3.熟练掌握风机的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4.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泵和风机的实际应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泵的设计1.泵的基本原理;2.泵的结构和分类;3.泵的性能参数;4.泵的选型方法;5.泵的实际应用。

2.2 风机的设计1.风机的基本原理;2.风机的结构和分类;3.风机的性能参数;4.风机的选型方法;5.风机的实际应用。

三、课程设计要求3.1 参考书目1.《泵与风机》(第五版),王铁成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2.《泵与风机选型手册》,杨欣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3.2 课程设计方案1.学生自行选择泵或风机进行设计,先进行设计模型的选定;2.深入研究所选泵或风机的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3.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所选泵或风机的实际设计;4.撰写设计报告,包含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3.3 报告要求1.使用Markdown格式编写报告;2.报告文字不少于1500字;3.报告要求结论有说服力,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对所选泵或风机的研究和理解。

四、课程设计评分1.设计报告综合评分比重占课程总评分的70%;2.课堂表现占30%。

五、学习建议1.积极参加授课,认真听讲;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参考书目;3.在设计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4.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多次修改、审查、推敲。

六、结语泵与风机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械工程师而言,熟练掌握泵和风机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研究泵和风机的机会,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成为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泵与风机第二版教学设计

泵与风机第二版教学设计

泵与风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特点与作用;2.熟悉常用泵与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选型及维护;3.能够使用Matlab等辅助工具对泵与风机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优化设计;4.具备泵与风机在工程实践中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等综合素养。

二、课程内容1.泵的基本原理与类型:–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常见泵的类型、结构及其特点;–泵的选型及其应用;–泵的性能参数测量与分析;–泵的运行与维护。

2.风机的基本原理与类型:–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常见风机的类型、结构及其特点;–风机的选型及其应用;–风机的性能参数测量与分析;–风机的运行与维护。

3.泵与风机的仿真分析工具:–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应用Matlab进行泵与风机性能仿真分析;–分析结果及其应用。

4.泵与风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泵与风机在石化、冶金等行业中的应用;–泵与风机在电力、水利等行业中的应用;–泵与风机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技术技能;–泵与风机的现代化应用及未来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授课:1.理论授课:讲授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特点与作用,介绍常用泵与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选型及维护。

2.实践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工具及模拟实验平台,进行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测量与分析,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优化设计。

3.现场观摩:参观泵与风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深入了解泵与风机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技术技能。

4.讨论交流:通过课程讨论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

2.实验报告:对实践教学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报告撰写。

3.期末考试:针对课程内容设置的考试。

五、参考文献1.《泵与风机》,王山川、张乾根,科学出版社;2.《流体力学基础与工程应用》,陈堰、徐志强,清华大学出版社;3.《工程流体力学》,唐红阳,高等教育出版社;4.《Matlab工程技术计算实例精解》,吴裕敏、邓柏宏,电子工业出版社。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总教学案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总教学案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以任务引领课程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流和空气的特性、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了解伯努利方程对流体动力学的意义。

掌握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熟练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运行,调节及选用方法。

(二)、采用教材:名称: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习题集:复习思考题,自编习题版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制冷空调设计(三)、教学大纲:上海科技管理学校编“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四)、教学时数:总教学时数:36,分1学期完成。

已授时数:0,本学期时数36 (每周时数:2 ),后继时数:0 。

(五)、本学期教学范围:(从册章(课)始,至册章止)从第一篇第一章(课)始,至第二篇第九章(课)止。

(六)、作业布置次数及批改要求:布置10次以上作业,课堂练习,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和措施:以任务引领课程为目标,抓授课中的基础知识,化解课中难点,结合泵与风机基础知识及日常操作中易碰到的问题,分析讲解,力求通俗易懂,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八)、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平时测验加期末考试。

2、讲解示范任务:假设一个工作场景,某商场中央空调的风量调节主讲教师通过假设的工作场景引出以下几个流体力学概念:1、压力流和无压流压力流:空调系统的送风无压流:河流2、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流场中任何空间一点上的运动要素都不随时间而改变,这样的流动称为恒定流。

如果流场中任何空间一点上的任何一个运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非恒定流。

(举例说明)3、过流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圆管、方管的管道截面积;平均流量:体积流量 m3/s;质量流量kg/s4、连续性方程:Q1=Q2;V1A1=V2A2;举例:例3-1、例3-2以典型设备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解释流体动力学中流量、连续性方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流体动力学的概念3、操作训练各组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工作任务为:P书66:3-1、3-2、3-3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习题4、教师点评对各组学生检查课堂练习的结果通过课堂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点评学生学习情况。

泵与风机第三版课程设计

泵与风机第三版课程设计

泵与风机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的背景是对于泵与风机的学习,这是液体传动与气体传动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了许多实际应用。

泵与风机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工、冶金、水利、石油、煤炭等行业。

在这些领域中,泵与风机系统通常被用于输送原料、调节压力和流量等,而它们的不同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本课程设计将在课程的前半部分介绍泵的基本原理、种类、运行与维护等内容,后半部分将介绍风机的基本原理、种类、运行与维护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目标针对泵与风机的重要应用和应用范围,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和种类;2.掌握泵与风机的运行与维护方法;3.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泵与风机的设计和选择。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是泵的学习,重点介绍以下内容:•泵的基本原理、种类;•泵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点的确定方法;•泵的运行与维护方法;•泵的组成、结构参数及其对泵性能的影响;•泵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风机的学习,重点介绍以下内容:•风机的基本原理、种类;•风机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点的确定方法;•风机的运行与维护方法;•风机的组成、结构参数及其对风机性能的影响;•风机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四、课程设计实验本课程设计中,还有相关实验环节,主要包括泵与风机的实验。

泵的实验泵的实验主要是针对泵的性能测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测定泵的性能曲线;2.测定不同工况下泵的运行点;3.测定泵的效率和功率;4.测定泵的正常工作、故障模式及其原因分析。

风机的实验风机的实验主要是针对风机的性能测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测定风机的性能曲线;2.测定不同工况下风机的运行点;3.测定风机的效率和功率;4.测定风机的正常工作、故障模式及其原因分析。

五、课程设计注意事项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活动应在安全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2.实验材料、设备和试剂应损坏污损问题,及时更换维护;3.实验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4.实验记录应详细完整,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5.做好实验前的思考和预备工作,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教学设计前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是学习机械工程流体力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我们针对第四版教材进行了设计。

教学大纲本课程涵盖以下内容:1.泵与风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流量与压力的基本概念;3.常见的泵和风机的性能曲线;4.泵和风机的选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讲授和解析教材中的知识点;2.实验:通过实验和仿真软件让学生了解泵和风机的性能曲线;3.课程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泵或风机的选型方案。

课程安排本课程需在16周内完成,按照以下安排:周数内容教学方法1-2 泵与风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授课3-4 流量与压力的基本概念授课,实验(使用测压仪和流量计测试实验室设备)5-6 泵和风机的性能曲线授课,实验(使用仿真软件绘制性能曲线)7-8 泵和风机的选型授课,实验(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选型)9-10 泵和风机的选型(续)授课,课程设计(设计一个泵或风机的选型方案)11-12 泵和风机在工程中的应用授课,实例分析13-14汇报课程设计成果学生报告15-16总结与复习授课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何定洲,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参考书目1.《泵类设备选型与使用》,龚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风机与风机系统》,胡邦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风机工程设计》,王一民,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

实验与仿真软件本课程的实验是通过实验室设备(测压仪和流量计)和仿真软件(例如ANSYS Fluent、ANSYS CFX等)来实现。

课程设计说明在第9-10周,本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泵或风机的选型方案。

以下是具体说明:1.学生需选择工程实践中的一个实际场景,设计并实现一个泵或风机的选型方案;2.学生需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性能曲线绘制和选型;3.学生需提交选型方案及其相关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场景说明、实验数据、仿真结果、选型参数、选型方案及其合理性的分析。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五版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五版教学设计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理解流体力学泵和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设计和选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流体力学泵和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2.理解流体力学泵和风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曲线;3.掌握流体力学泵和风机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4.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流体力学泵和风机的选择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流体力学泵的基本原理和性能1.1 流体力学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2 流体力学泵的性能曲线和工况点;1.3 流体力学泵的选择和设计。

2.流体力学风机的基本原理和性能2.1 流体力学风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2 流体力学风机的性能曲线和工况点; 2.3 流体力学风机的选择和设计。

3.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应用3.1 流体力学泵和风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2 流体力学泵和风机在建筑通风中的应用; 3.3 流体力学泵和风机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讲授:教师讲解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2.实验: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试验,了解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和工况点;3.讨论:在课堂上讨论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选择和设计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4.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流体力学泵或风机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四、教学评估1.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指定的泵和风机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3.考勤出勤:考勤记录将作为评分指标,特殊情况请假需提前告知;4.课程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一个流体力学泵或风机的实际应用案例,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讲义和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指导手册;3.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4.互联网资源和在线教育资源。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

泵与风机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泵和风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习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入了解泵和风机的原理、设计、选型、安装及维护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涵盖泵和风机各个方面的全面课程体验。

二、课程目标1.理解泵和风机的原理、结构及分类;2.掌握泵和风机的选择原则;3.熟悉泵和风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4.能够进行泵和风机的设计和优化;5.培养解决泵和风机应用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泵的基础知识1.泵的概述;2.泵的分类及特点;3.泵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4.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的关系;5.泵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6.泵的多联结和联机安排;7.泵的材料及制造工艺;8.泵的常用附件及其作用。

第二章泵的选型、安装与调试1.泵的选型原则及方法;2.泵的安装及安装要求;3.泵的进、出口管路及阀门设计;4.泵的管路阻力;5.泵的调试及故障排除。

第三章风机的基础知识1.风机的概述;2.风机的分类及特点;3.风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4.风机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5.风机的设计及优化;6.风机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第四章风机的选型、安装与调试1.风机的选型原则及方法;2.风机的安装及安装要求;3.风机的进、出口管路及阀门设计;4.风机的管路阻力;5.风机的调试及故障排除。

第五章泵与风机应用案例1.工业应用案例分析;2.家用应用案例分析。

四、实验设计本课程将配备涵盖泵和风机各个方面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泵的流量测定实验;2.泵的扬程测定实验;3.泵的效率测定实验;4.风机的风量测定实验;5.风机的效率测定实验。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同时,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规范、仪器使用技巧以及实验数据记录等方面也将被纳入考核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思考题:随PowerPoint课件,在下课前10分钟左右提出,具体如下:
1、为什么要学习泵与风机这门课程?
2、泵与风机有那些基本性能参数,它们的关系如何?
3、离心式和轴流式泵与风机是基于什么原理工作的?
4、你平时是否作“题后思考”,你认为你的“节能观念”树立起来了吗?
课外作业:
1、试求输水量qV=50m3/h时离心泵所需的轴功率。设泵出口压力表读数为255000Pa,泵入口真空表读数为33340Pa,表位差为0.6m,吸水管与压水管管径相同,离心泵的总效率=0.62。
本次课(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1 容积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部分
§5-2 其他类型泵简介的工作原理部分
本次课(章)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次课(章)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方法,通过PowerPoint授课,课后组织学生参观模型及泵与风机实物;在学习方法方面,以“比较引申法”为主导引导学生做好题后思考,以已建成的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网络资源为自学辅助,及时利用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泵与风机先修课《流体力学》的相关内容,树立节能理念和工程概念。
本次课(章)师生活动设计、思考题和习题等
师生活动设计:
1、离心式风机的吸入风道及压出风道直径均为500mm,送风量qV=18500m3/h。试求风机产生的全压及风机入口、出口处的静压。设吸入风道的总阻力损失为700Pa,压出风道的总阻力损失为400Pa(未计压出风道出口的阻力损失),空气的密度=1.2kg/m3。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流体通过泵与风机时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泵与风机的性能;
2、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泵与风机的安全、经济运行进行分析;
3、掌握泵与风机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计算技能;
4、能正确地选择泵与风机;
5、能独立地应用泵与风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和简化、求解练习题的能力;
院系:动力工程系
教研室:热能
教师:
《泵与风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泵与风机
课程学分
2
课程属性
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校定公共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
32学时
其中:讲课:
26学时
实验:
6学时
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A
授课专业、班级
热动041~044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
《泵与风机》
中国电力出版社
6、了解国内外泵与风机的发展动态。
注:表中()选项请打“∨”
绪论
本次课(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泵与风机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火电厂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重点掌握泵与风机基本性能参数;了解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国内外泵与风机的发展动态。
本次课(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泵与风机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火力发电厂中的地位
2、有一台可把15℃冷空气加热到170℃的空气预热器,当其质量流量qm=2.957×103kg/h时,预热器及管道系统的全部阻力损失为150Pa,如果拟在该系统中布置一台离心风机,试问把该风机装在空气预热器前,还是装在空气预热器后(提示:通过计算说明之,设风机效率=70%)?
教学后记
§0-2 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重点:qV、H、p、Psh、、n)
§0-3 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含§5-1~2的工作原理部分)
学时分配
2
本次课(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其处理和解析
重点: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
难点:泵与风机在火电厂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讲清火电厂热力系统流程后说明之;了解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充分利用静态图片或动画讲解。
安连锁间
《泵与风机》
中国电力出版社
杨诗成
王喜魁
2004.08
《泵与风机节能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吴民强
1994.06
教学目的
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性能、结构、及运行调节等方面的必要知识,掌握泵与风机性能试验技术,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