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常见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燃烧的定义回忆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燃烧都有火焰产生,那些不易挥发的、不易分解的固体,如红磷、铁丝等燃烧时就没有火焰。
2. 燃烧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人们利用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来照明、取暖、烧煮食物、冶炼钢铁等,燃烧能够造福于人类,但是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据2000年到2006年统计,每年大约有5万人次死于火灾,随着人数的增长,科学的进步,现在已经降低到2-4万人次,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3. 燃烧的条件先来看一个实验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说明:(1)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燃烧不能发生;(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燃烧本身是一个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实质就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4.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不充足)(2)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料完全燃烧的意义1)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
当固体燃料不充分燃烧时还会增加烟尘的排放而加重环境污染。
注意:虽然燃烧需要足量的空气或氧气,但这些气体的通入量也要适当,否则,过量的气体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会造成浪费。
5.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管道煤气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常见的化学反应

分别点燃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比 较哪个容易被点燃。 小木条容易被点燃,木炭不易燃烧 原因:小木条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比木 炭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低 物质燃烧的条件: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 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⑷运输要求: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例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
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草料突然着火,整个战
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灭火的原理
⑴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⑵隔绝O2(或空气)
具备一个 条件即可
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即:破坏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
• • • • 用CO2气体灭火。 隔绝氧气。 用嘴吹灭蜡烛。 空气流动带走了蜡烛燃烧放出的大部 分热量,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 下。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 密度略微小于空气
• 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现象:C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
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 • 剧毒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使得 人因为缺氧而中毒。
• 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 水吸收热量使木材温度降低;水汽化 后隔绝氧气。 •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 的一片树木砍掉。 • 清除隔离可燃物。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隔绝氧气。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4章理解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发生的条件【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92-93,P96-98完成预习思考题: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2);(3)。
3.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4.灭火的方法有三种:(1)。
(2)。
(3)。
【课堂导学】一、组内助学,小组展示二、精讲点拨活动一:烧不坏的手帕,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时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活动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只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切不可降低着火点。
总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物质具有可燃物 1.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课堂检测】1.以下关于燃烧的表达准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易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4.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6.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应选用的方法是()A.点燃,观察气体是否可燃B.用燃着的木条C.用天平称量D.用澄清石灰水7.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8.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9.以下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准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10.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以下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B.石油C.乙醇D.氢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温度没有达到(dá。dào)红磷的着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没有点与氧气。接触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或空气) 。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tóngshí)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yǎngqì)的含量
6.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的一组现象是( )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A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21/12/11
;(氧3)气温度接达触到
.
可燃物的
1.定义
(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快
,放出的热量
慢
多 。
少
2021/12/11
第一页,共十一页。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一氧化碳(CO)+氧气(O2) 二氧化碳(CO2)(产生蓝色火焰)
还原性:应用于冶金工业
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xuèy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
而中毒。 缺少(quēshǎo)氧气
2021/12/1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 烧,燃烧的快,放出的热量多;
2、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 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 少。
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①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试一试
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红磷240摄氏度,观察 图有什么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事例
镁条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有白色物质生成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发光、放热、
产生白烟
燃烧反应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发光、发热,化学反 可归纳为: 应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 应。
一、燃烧的条件
用火柴分别点燃纸条和石块
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实验一]
石头 点不着
点燃了 纸条 总结: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
熄灭了 总结: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三]
纸条
木块
很快燃烧了
很久才燃烧
总结: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红磷----开水下的白磷----------。 解释及结论 来了
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 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 同的温度下,白磷能够燃烧起来, 如何能使 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 水中的白 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磷在水中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燃烧起来? 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 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 的氧气。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学以致用 试着说出生活中这些灭火方法的原理
常见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扑灭火柴、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和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灭火器
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 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蜡烛、火柴、纸杯 现在急需热水,怎 么办?
纸杯烧水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交流与讨论
1、回忆我们所学过的物质燃烧事列及现象。 2、总结出不同物质燃烧现象的相同点。
归纳:
燃烧 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
1、为什么蜡烛会烧成了桶状?
温度 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
2、为什么蜡烛烧着烧着就熄灭了呢?
讨论与探究: 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之为 着火点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可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 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
燃烧需要氧气
3、水能燃烧吗?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用品: 石子、檀香、玻璃棒、煤块、水、
烧杯、2支蜡烛、坩埚钳、火柴
实验用品: 石子、檀香、玻璃棒、煤块、水、烧杯、
2支蜡烛、坩埚钳、火柴
实验1:
分别用蜡烛点燃檀香和石子。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 分别点燃2只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根蜡烛。
(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 分别用蜡烛点燃檀香和煤块。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友情提醒:
1、檀香燃烧后立即放入水中熄灭,确保安全。 2、用外焰加热!注意安全! 3、注意坩埚钳的正确使用。
小结:
第08课时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前双基巩固
3.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措施
①物质具有 可燃性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与 火源 隔离
②可燃物与 氧气(或空气) 接触
②将燃着的可燃物与 氧气(或空气) 隔离
③可燃物温度需达到其 着火点
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 着火点 以下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破坏燃烧条件其中之一就可灭火
课前双基巩固
结论或解释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后燃烧
的低
比硬纸片
在图中打开分液 (3)
漏斗的活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 (填“先 于”或“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
4.在野炊结束后,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常用泥土把火堆盖灭,其主
4.B
要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课前双基巩固
5.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B.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能剧烈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课前双基巩固
3.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8-1所示)。
图8-1 4.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 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现场、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
燃烧的化学原理和应用

燃烧的化学原理和应用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氧化反应,即化合物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和光。
燃烧的化学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如燃料的燃烧、火灾、能源利用等。
一、燃烧反应的基本原理燃烧反应是通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其物质发生变化,放出热和光。
在化学方程式中,燃烧通常用氧气作为氧化剂,而燃料则为还原剂。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燃料+氧气→氧化产物+热能。
为了启动燃烧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这称为点火能。
燃烧的点火温度在不同的燃料中有所不同,如木材的点火温度大约为400-500°C,而石油的点火温度则高达200°C以上。
燃烧总是伴随着氧化产物的生成。
如果燃料是碳氢化合物,则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如果燃料是含硫的物质,则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硫和水。
如果燃料是金属,氧化产物为金属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表示:C3H8+5O2→3CO2+4H2O。
二、燃烧反应的应用燃烧反应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其中最常见的是燃料的燃烧。
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热能被释放出来,可以驱动发电机、汽车引擎等。
燃油车就是利用燃料燃烧来产生动力的。
在火箭中,燃料燃烧提供了推动力,使火箭进入太空。
大多数能源都来自燃烧反应。
许多电力站使用燃料燃烧发电,包括化石燃料和核能燃料。
化石燃料是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燃烧产生的热能,其主要成分为碳、氢和氧。
使用燃料燃烧来发电,将其中的化能转化为电能。
另一个广泛应用燃烧反应的领域是照明。
照明产生的光通常是通过燃料燃烧的方式来产生。
例如,灯泡中的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能和光能,使灯丝发光,这就是电燃烧。
气体燃烧也被用来发光。
例如,以太明的黄色火焰是由燃料气体燃烧的结果。
三、燃烧反应的环保问题尽管燃烧反应为许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热能和驱动力,但它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会对大气和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并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与灭火 ➢ 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清除/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物质 的着火点以下。
只需其一
防火与灭火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防火与灭火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和扑灭油、气等燃烧引 起的火灾。
• CO2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火灾。没有液体残留
防火与灭火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 水基型灭火器: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固体 如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火灾。
防火与灭火 ➢ 火场自救的方法: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燃烧的条件
Fe和 O2
现 剧烈燃烧,火星 象 四射,放出大量
的热,生成黑色 的固体
S和O2
C和O2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 的蓝紫色火焰,放出 大量的热,生成一种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剧烈燃烧,发出白 光,放出热量,生 成无色气体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的条件
➢ 实验结论:
C + O2 点燃 CO2(O2充足)
不完 全燃 烧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 燃物不完全燃烧,燃 烧得慢,放出的热量 少
2C + O2 点燃
2CO(O2不充足)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 条件:足够多的氧气;
燃料和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意义: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
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 CO的化学性质
请告知: 详细地址 着火部位 火源种类 燃烧状况防ຫໍສະໝຸດ 与灭火➢ 火场自救的方法:
房
屋
灭
火
时
的
注
意
事
项
防火与灭火 ➢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 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 一些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 酒精、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 絮……
• CO可燃性试验
燃烧现象 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的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CO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CO + O2 点=燃= 2 CO2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 CO的化学性质
• CO毒性试验
向试管中的血液通入CO气体,不久血 液的颜色由 深红色 变成 鲜红色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 爆炸的概念:
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 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 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 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1、物质具有 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的条件
➢ 燃烧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 的发光、热的氧化反应。
备注:广义的燃烧也可以说任何发 光放热的剧 烈的化学反应。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名称
完全 燃烧
定义
举例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 物完全燃烧,燃烧得 快,放出的热量多
➢ 爆炸的条件:
•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 产生急速的燃烧 •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思考: 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否发生
爆炸?为什么?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 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的关系:
(氧 放化 热反 )应
防火与灭火
➢ 防火或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烛熄灭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 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 火药……
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O2)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 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 足时,蜡烛熄灭。
(隔绝O2)
防火与灭火
➢ 防火或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烛
熄灭。
(隔绝O2)
5、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 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