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合集下载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韶关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韶关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韶关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29•【字号】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施行日期】2017.1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韶关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已经2017年7月26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四届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殷焕明2017年9月29日韶关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广东省地方立法条例》和《韶关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组织起草,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立法权限制定并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

第五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综合协调,并负责审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送审稿,组织起草或者直接起草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

主要承担下列工作:(一)起草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建议项目和政府规章的年度计划草案;(二)组织实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中确定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起草的项目、市政府规章年度制定计划;(三)组织起草或者直接起草规范市人民政府共同行政行为以及市人民政府交办的或者其他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四)审查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政府规章送审稿,并提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审议决定;(五)承办政府规章的解释、备案和汇编等工作;(六)组织翻译、审定、编辑政府规章英文版本;(七)督促、指导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拟定工作;(八)承办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有关的其他工作。

论韶关市小岛片区旧堤改造加固工程建设投资及经济评价

论韶关市小岛片区旧堤改造加固工程建设投资及经济评价

论韶关市小岛片区旧堤改造加固工程建设投资及经济评价发表时间:2017-07-12T17:04:31.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李佳[导读] 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正常使用堤坝,韶关市小岛片区进行了旧堤改造加固工程。

广东省韶关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 51202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正常使用堤坝,韶关市小岛片区进行了旧堤改造加固工程,该工厂位于韶关市浈江区内的小岛片区,旧堤加固范围为韶关市小岛片区内的武江左岸、浈江右岸,的主要内容为旧堤加固,工程堤线加固堤岸长7.412km,包括浈江右岸长2.088km,武江左岸长5.324km。

关键词:韶关市小岛片区;旧堤改造加固工程;建设投资评价;经济评价 1引言:为了提高本次经济评价的准确性,本文将《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SL72-2013)、《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等多项文件作为评价参考依据,使用了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的评价方法,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简化。

其中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点定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投入物和产出物均按年末产生和结算。

2费用计算2.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在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附录B公式:国民经济评价总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基本预备费-A+B+C+D+E)×(1+基本预备费率)以上公式中各个参数如下:、A、工程设计估算中属于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这里为企业利润和税金;B、按影子价格计算项目所需主要材料与工程估算中主要材料费用的价值;C、按影子价格计算主要设备投资与工程估算中该设备投资的差值;D、项目占用、淹没土地的影子费用与工程估算中占用、淹没土地补偿费用的差值;E、按影子工资计算劳动力费用与工程估算中劳动力费用的差值。

韶关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韶关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韶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韶关市统计局韶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7月15日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粤府〔2012〕151号)要求,韶关市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韶关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韶关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韶关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10个县(市、区)的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2.7‰,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和广东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韶关市统计局和韶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韶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8428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6896个,增长5 9.8%;产业活动单位24938个,增加7182个,增长40.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74215个,增加1985个,增长2.7%(详见表1-1)。

表1-1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单位数(个)比重(%)一、法人单位18428 100.0企业法人9622 52.2机关、事业法人246913.4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633734.4二、产业活动单位24938 100.0第二产业404816.2第三产业2089083.8三、有证照个体经营户74215100.0第二产业4659 6.3第三产业6955693.7图1-1 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结构情况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966个,占32.4%;批发和零售业3329个,占1 8.1%;制造业1799个,占9.8%。

韶关市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成因及适应策略

韶关市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成因及适应策略

收入·消费韶关市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成因及适应策略江金环,吴 曦,张璐璐,蓝 淇,潘盈杏,陈世发(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摘要]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广大农村农户的贫困问题。

韶关市是广东省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农户基数大且较为典型。

以韶关贫困地区的农户为调查对象,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的角度分析韶关市贫困地区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成因,并基于此提出可行化的适应策略。

[关键词]韶关市;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成因;策略[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下,大多数农户的贫困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一大批贫困县、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显著下降,但随着扶贫攻坚战的深入,部分生计脆弱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仍然有大部分农户被贫困问题束缚,贫困农户的基数仍然较大。

由此,贫困农户的生计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其研究范围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领域。

然而,当前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多考虑单方面的因素,多着重于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生计脆弱性的影响,而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仍非常有限。

韶关市是广东省贫困地区之一,是广东省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

当前韶关贫困地区农户所面临的生计脆弱性风险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受风险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为改善韶关贫困地区的农户生计状况,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户全部脱贫摘帽,探究韶关贫困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成因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本文基于对韶关市贫困地区的调查,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的角度综合来分析其农户生计脆弱的成因情况及提出可行化的适应策略。

1 研究区概况韶关市介于23°5′N~25°31′N ,112°50′E~114°45′E 之间,是广东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广东省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广东省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提供重要参考。

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第二节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0图表目录表1: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韶关武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韶关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基础数据均以当年的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基准,比如18年的数据是以当年公布的数据为参考。

韶关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统计公报

韶关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统计公报

2021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统计公报韶关市统计局韶关调查队2014年3月12日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踊跃抢抓省进一步增进粤东西北地域振兴进展的重大机缘,尽力开辟绿色转型、振兴进展新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进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进展。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亿元,增加%。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加16%;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加%。

三次产业结构为 : : 。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063元,增加%,按平均汇率折算为5662美元。

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亿元、增加%,占全市生产总值的%,人均生产总值万元;县域生产总值亿元、增加%,占全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增加%,现代效劳业增加值160亿元、增加 %。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加%,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加%,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加%。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增加%,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地域生产总值与全数就业人员的比率为65860元(以2020年不变价钱计算),比上年提高%。

居民消费价钱大体稳固。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钱比上年上涨%。

其中,效劳项目价钱上涨%,消费品价钱上涨%。

在八大类消费品价钱中,食物类价钱上涨%、烟酒价钱下降%、穿着类价钱上涨%、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效劳价钱下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钱上涨%、交通和通信价钱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效劳价钱上涨%、居住价钱上涨%。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钱总水平下降%。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从业人员万人,增加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万人,减少万人;第二产业万人,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万人,增加万人。

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工商记录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万人,增加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万人。

经济一体化对韶关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

经济一体化对韶关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

0引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当前,各地政府都希望借助区域发展政策东风来推动自身经济的转型发展。

广东省韶关市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市在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韶关市地处粤北,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发展速度和质量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022年韶关市GDP 为1563.9亿元,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15,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14.4%、35.6%和50%。

主导产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重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较低。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韶关市早在2004年就被纳入“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2017年又正式划入粤港澳大湾区(即大珠三角)发展范畴,这对韶关市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基于此,本文以韶关市为样本,对其融入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之后的经济转型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探索韶关市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也丰富了欠发达城市融入经济一体化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意义。

1韶关市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后的现状分析由于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于2004年正式实施,本文数据研究范围涵盖2004至2022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广东统计年鉴。

为了减少绝对基数的影响,本文以利用增长率(以2004年数值作为基数)进行分析,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相关指标的变化,我们同时对比了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个城市)和全省的相应指标。

首先,从GDP 来看,韶关GDP 从2004年的305.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63.9亿元,年均增长9.5%,而粤北地区的GDP 平均增速为10.65%,广东省GDP 的平均增速为11.05%,可见韶关市经济发展速度不仅低于全省,也低于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

但韶关与全省的GDP 增长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说明韶关市经济增长有趋同的向好趋势。

红三角经济圈各市县区2017年经济指标对比(韶关市、赣州市、郴州市辖区)

红三角经济圈各市县区2017年经济指标对比(韶关市、赣州市、郴州市辖区)

226.27
9
9.6
18
25
赣县区 赣州市⑨ 江西省 9
65.253 2.6619
167.7
14
9.3
22
26
翁源县 韶关市⑨ 广东省 17
40.2
2.6085
104.86
26
6.1
35
27
信丰县 赣州市⑩ 江西省 5
80
2.3536
188.29
12
9.9
15
28
乐昌市 韶关市⑩ 广东省 13
52.07
229.37
8
6.2
34
6
永兴县 郴州市④ 湖南省 11
54.4
6.4818
352.61
4
12.5
3
7
章贡区 赣州市① 江西省 6
72.814 5.7858
387.65
2
10.2
13
8
桂阳县 郴州市⑤ 湖南省 7
71.56
5.3795
384.96
3
11.12
8
9
曲江区 韶关市③ 广东省 30
31.68
8.54
赣州市基本经济指标
总人口/万人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平均值/万元 平均实际增速/%
970.77
2647.06
3.28
8.8
郴州市基本经济指标
总人口/万人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平均值/万元 平均实际增速/%
470.81
2509.54
3.96094
9.11
扫描二维码,将文件发送到手机
桂东县 郴州市⑾ 湖南省 36
23.27 1.51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3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3.8:36.6:49.6调整为12.8:36.7:50.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增长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678美元。

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645.9亿元、增长6.7%,占全市生产总值46.5%,人均生产总值6.2万元(9182美元);县域生产总值742.8亿元、增长5.1%,占全市53.5%,人均生产总值3.86万元(5716美元)。

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10.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82.6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8%。

民营经济增加值682.6亿元,增长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90102元/人,增长5.7%。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1.6%。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8%、衣着价格上涨2.9%、居住价格上涨3.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3%。

受钢铁、有色、水泥等基础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2%。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从业人员144.67万人,增加0.19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59.04万人,增加0.35万人;第二产业31.86万人,减少0.28万人;第三产业53.77万人,增加0.12万人。

年末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40.8万人,增长1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7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7亿元,增长6.2%。

其中税收收入54.1亿元,增长10.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9亿元,增长16%。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7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偏慢,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乏力,内生动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耗时长,投资拉动作用减弱,工业发展后劲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较多短板指标。

二、农业农业发展稳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9亿元,增长4.5%。

其中:农业增长4.2%,林业增长7.5%,畜牧业增长4.4%,渔业增长4.7%。

表1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比上年±%粮食万吨91.1 2其中:稻谷万吨77.8 1.7蔬菜万吨245.1 5.1甘蔗万吨59 0.6花生万吨14.5 1.7烟叶万吨 3.2 -0.5水果万吨58.6 8.9茶叶吨4803 5.7蚕茧吨8655 1.8肉类万吨14.9 0.8其中:猪肉万吨11.9 0.8水产品万吨8.7 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9.9万亩,增长1.8%;甘蔗种植面积8.4万亩,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72.1万亩,增长0.3%;烟叶种植面积19.5万亩,下降0.7%;蔬菜种植面积153.9万亩,增长3.9%。

农村用电量6.8亿千瓦时,增长30.9%;化肥施用量(折纯)12.3万吨,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部工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5个、比上年底减少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22.5亿元、增长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65.2亿元,增长4.5%。

股份制工业255.3亿元,增长0.7%;民营工业110.6亿元,下降6.6%;外商及港澳台工业52亿元,增长8.7%。

轻工业增加值119.3亿元,增长0.8%;重工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0.3%。

年末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3.1%。

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2%。

其中:制药工业增长5.2%,钢铁工业下降4.2%,机械工业增长2.5%,玩具工业下降4.6%,电力工业增长0.4%,烟草工业增长2.2%,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6.4%。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6.9%。

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2.7%。

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9.5亿元,下降0.5%。

其中:家具制造业下降58.3%,建筑材料业增长0.3%,金属制品业下降11.9%,纺织服装业增长3.4%。

全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12万吨。

表2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比上年±%全国增速(%)广东增速(%)成品钢材万吨705 19.2 0.1 5.9十种有色金属万吨27 3.5 2.9 5.1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66 5.5 5.9 10.5 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134 5.5 5.1 —水电亿千瓦小时30 2.2 0.5 —水泥万吨671 4.5 -3.1 7.7滚动轴承万套971 -7.2 ——布万米8212 26 -4.3 7.7糖吨7516 -48.7 1.9 -2.7 卷烟亿支206 -1.2 -1.6 -2.2 其中:一、二类烟亿支16 7.4 ——人造板万立方米147 8.6 — 1.7机制纸及纸板万吨 5 21.7 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14.5%,资产保值增值率108%,资产负债率62.2%,成本费用利润率9.2%。

主营业务收入1268.3亿元、增长20.5%。

利税总额185.5亿元、增长27.1%。

利润总额104.2亿元、增长53%,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7.4亿元、下降3.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1.6亿元,下降4.2%,年末资质等级建筑企业96个。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亿元、增长33.4%,其中省内完成产值162.3亿元、增长13.9%,实现利润6.3亿元、下降1.2%,利税总额12.1亿元、下降30.3%,房屋施工面积1117.8万平方米、增长4.4%,房屋竣工面积397.8万平方米、下降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8亿元,下降1.3%。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316.2亿元,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54.9亿元,增长13.9%;民营经济投资321.8亿元,下降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2亿元,下降21.6%;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完成投资192.4亿元,下降2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3.3亿元、增长13.5%,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9.7亿元、增长29.2%。

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

武深高速公路仁化段、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比亚迪手机金属外观件项目等10个项目建成,韶关机场、韶新高速公路、南水水库供水工程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

启动市区智能轨道电车项目、广东省废钢回收综合利用基地项目前期工作。

开展浈江区黄金(商创)小镇、黄沙坪互联网+小镇、翁源县兰花小镇等首批13个市级特色小镇示范建设工作,翁源县兰花小镇成功列入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

芙蓉新区起步区完成投资53.5亿元、增长25.9%。

太阳城、恒大、保利、宝能城等项目有序推进,芙蓉隧道顺利通车。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49.1万平方米、增长21.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26.7万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额235.4亿元、增长4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15.2亿元、增长57.7%;商品房待售面积144.2万平方米、下降13.7%。

五、贸易和外经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7.4亿元,增长7.7%。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87个,比上年增加70个;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179个,比上年增加2个。

全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1192.3亿元,增长12.6%。

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115.3亿元,增长13.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6.9亿元,增长5.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饮料类比上年增长34.8%,中西药品类增长28.3%,家具类增长28.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8%,粮油、食品类增长10.7%,日用品类增长17.9%,汽车类增长4.5%。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169家,营业收入70.5亿元,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企业共75家、营业收入13.4亿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166.2亿元,增长5.6%。

其中:进口89.9亿元,增长32%;出口76.3亿元,下降14.5%。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2.8亿元,下降21.7%;加工贸易出口42.7亿元,增长10.6%。

按经营主体分:国有企业出口下降10.1%,“三资企业”出口增长11.4%,私营企业出口下降51.2%。

按出口商品分:玩具出口增长9.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7%,服装出口下降4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4%。

按出口市场分:对香港出口增长9.3%,对欧盟出口下降36%,对美国出口下降3.4%,对日本出口下降30.2%。

实际利用外资0.53亿美元,增长4.4%。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个,增长328.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5.6%。

公路货运周转量25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6%,客运周转量27.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

水路货运周转量105.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6629公里,公路密度90.4公里/百平方公里。

按路面类型分,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12132公里。

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65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9公里、一级公路222公里、二级公路828公里。

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839辆,其中浈江和武江584辆。

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339万人次。

内河航道维护通航里程38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256公里,泊位23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54万吨。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1.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私人汽车28.38万辆、增长22.2%。

民用轿车拥有量18.11万辆、增长24.7%,其中私人轿车17.33万辆、增长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