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
第02章 传播学发展史及流派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 施拉姆是第一位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 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的人。 • 施氏早期的传播研究主要还在于挖掘他人的传播 研究成果,整理前人有关传播问题的,有价值的 思想学说。 • 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1964《大众媒介与 国家发展》。 • Back
2011-6-14
传播学的发展
• 二战后:传播研究走向独立和学科化 • 50年代:局限、危机、和模式研究的兴盛 • 60年代:开始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动荡时期) • 70年代后:在学科建构上进入了统一和整合阶段 • 90年代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出了 挑战
2011-6-14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两大流派
2011-6-14
古代对传播学的侧面研究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 • 春秋时期孔子的相关论述: • 古代对传播学的侧面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Back
2011-6-14
古代对传播学的侧面研究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言语方面的研究:修辞,口头传播方面对人类沟 通的一种总结 • 写作方面的研究:文论,总结文字传播中内容的 选择,表达顺序的安排、词语的组合技巧等 • 军事计谋方面的研究:传播技巧,《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 政治活动中传播手段的研究:宣传 • Back
2011-6-14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 老三论与新三论 • 信息论 • 控制论 • 系统论 • 三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 Back
2011-6-14
老三论与新三论
• 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 新三论:协同论、1-6-14
信息论
• 申农(香农):贝尔电话公司电器工程师 1948《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的奠基之本— —“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通信的一端精确的或近 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 • 通讯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译码 —信宿 噪声 • 信息的定义:信息地位的认识及其意义 • Back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绪论传播学概说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
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
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
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020/10/8
• 1、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 1948年 香农(Claude E.Shannon)<通
信的数学理论> •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 提出信息的概念 • 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对传播学的
研究及其模式有过重大的影响
传播现象的学派经验性方法。 • 经验性方法基本前提 • 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通过一
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 人类有能力开发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学方
法 •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
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2020/10/8
•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 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 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 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因而成为经验学派。
2020/10/8
4.拉扎斯菲尔德: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zarsfeld,)(1901--1976)奥裔 美籍著名社会学家。曾获数学博士学 位,后来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 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 《人民的选择》(1948) 《美国士兵-----述评》(1949)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 《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
2020/10/8
2.库利: 查尔斯·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 自我发展理 论的创始人 ——“镜中自我”。我 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 (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 自我概念的形成。 库利认为: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 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 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中。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传播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的一系列传播研究机构,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学者所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播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传播学的初创阶段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以实证研究为主,着重研究传媒对受众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主要学者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森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因素,为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传播学开始逐步拓展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与初创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建设,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和学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也开始关注传媒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传播学的研究更加成熟和规范,出现了更多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会,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传媒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对新媒体和数字传播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传播学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媒介效果理论主要包括“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宏观效果论等。
2.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理论认为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是符号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传播学理论变迁与沿革历程

传播学理论变迁与沿革历程一、发展传播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二战之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大批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美国为保证资本主义体系的复兴,建构以其为核心的世界秩序,一方面实施复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另一方面美国认为贫穷与愚昧是共产主义滋生的温床,而经济发展正是对付它的最有力的武器,从而开始大力支援新兴国家[1]。
为此1949年杜鲁门提出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
由此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发展研究”逐渐形成。
狭义的发展研究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广义的发展研究则探讨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
随着发展研究的蓬勃兴起,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包括发展传播学等学派相继诞生。
当时发展理论主要限于狭义的层面,即研究者试图提出一种发展模式,解释西方国家经济的增长,并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迅速改变贫困状况、制定各种变革政策的理论依据。
这种狭义的发展研究的结果是产生了“现代化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发展研究开创了现代化经典理论[2]。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在1958年发表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一书正属于这个时期经典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书中勒纳着重强调了社会、个人以及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在中东传统社会中的渗透和过渡情况,并重点分析了中东地区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变化。
勒纳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推出了他关于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并由此奠定了他在发展传播学史上的开创者地位,该书的出版也成为发展传播学诞生的标志。
这一学科在60~7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3]。
可见发展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布满冷战的痕迹。
因果主义与实利主义是指导早期西方发展传播学的思想体系。
二、发展研究理论范式的变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研究的主流;60年代末,现代化理论受到依附理论的挑战,把霸主的位置让给了以拉美学派为主的依附理论;70年代,沃勒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该理论成为当时发展理论的主流。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

第一章——导论1.1动物之间有传播活动吗?这种传播活动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有何区别?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
鸟鸣犬吠,群狼出没,蜜蜂、蚂蚁相呼自己的同伴共同劳作,都是借助信息的传播去维持生存和保护自己。
不过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单纯的发射性的信息传递,而人类的传播是已经演进到更高阶段的有目的性的信息传递,也就更有研究的价值。
人类的传播具有社会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够运用描述或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从事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
1.2简述传播是信息共享的含义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指人们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认知的共同性。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传播表面看起来是共享一组信息符号,但事实上是共享了符号的意义。
同时,信息的共享和商品的交换有着本质不同,在商品交换中,当甲方把物品转移到乙方手中时,甲方便不再持有原有的物品。
但甲方和乙方共享信息时,甲方决不会由于传递信息而使自己失去信息,而且信息还可以辗转相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1.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和传递信息。
2、大众传播锁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4、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6、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既包括传播机构对特定受众的选择,也包括受众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间的选择。
1.4简述自我传播的特点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传递。
它集中反映了人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而且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 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 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 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传播过程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 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传播学发展阶段
v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v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v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v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v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三、传播学的先驱们 v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v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5、在社会上,美国大众传媒与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v 6、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
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 “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v 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doc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 发展
2020/12/10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传播是人类一种自发的、必需的一种活动,是 人的一种本能。而传播研究相对比较晚,在我国可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的游说。
v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 成于20世纪下半叶,首先诞生在美国。1949年,美 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编写了《大众传播学》一书, 标志着大众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二、传播学发展阶段
❖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路漫漫其悠远
之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著名大学 攻读研究生课程。其间,他曾去柏林大学 学习心理分析学说。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 1927~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 治学。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 。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1954年 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8年 12月18日逝世。
路漫漫其悠远
传播过程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 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路漫漫其悠远
这一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 容: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 析”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 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活动特点和大选,使
其政治家重视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 美国的驴象之争.doc
路漫漫其悠远
美国的驴象之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是人际传播的外在延伸:现代社 会的希望 即“街谈巷议”)能够保存,除非报纸 那样的现代传媒可以在大城市中将人们 (杜威)
大众媒介的优势:传播范围广、传播时
“除非农村共同体的某些精华部分(注:
再次彼此连结,否则民主就难以存活 ”
间长、社会影响大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
帕克的移民与报刊研究
2、思想转变脉络
李普曼的思想 信息论与控制论 传播学“奠基人”的功能主义研究
思想转变脉络:李普曼
对“传播”的认识上:芝加哥强调 关系、交流、互动,强调彼此讨论、 双向联系,李普曼则强调认知、信 息提供 两类环境:现实环境与“拟态环 境” (pseudo-environment) 现代社会中“虚拟环境”比重越 来越大,并主要由大众媒介构建
思想转变脉络:信息论与控制论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 E. Shannon, 1916-2001)和“控制论” 创始人维纳(N. Wiener, 1894-1964) 的主要观点: 从数学、通信角度来考察传播,把 人类传播模拟为通信过程 提出“信息”概念,把“信息”定 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 将社会、传播视为一种系统,其中 包含着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以 保持“系统平衡”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传播思想
传播创造“大共同体”:传播是“药方”
“
在 共 同 ( common ) 、 共 同 体 (community) 和沟通 (communication)这 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 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 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 西的方法”(杜威)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 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 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 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 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 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 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 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 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 功不克!
/search_video/q_%E6 %9C%9D%E9%B2%9C%E7%A4%BE%E 4%BC%9A%E4%B8%BB%E4%B9%89% E5%AE%A3%E4%BC%A0%E7%94%BB MV%E5%85%88%E5%86%9B%E6%94% BF时, 他们也懂得单靠个人、少数人的力量是 不能战胜强大的统治阶级的,只有组织 起来绝大多数民众才能取得胜利。于是 他们便利用一切可以施行的手段,或宣 传统治阶级的暴政,或宣传自己的思想 以鼓动人民参与进来,从而才有可能取 得最终的胜利。这些口号和牌报包括起 义军的战报、政策法令和声讨封建统治 者的政治檄文。
1、政治:选举是美国政治最突出的特色 如,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 2、经济:产品质量——广告宣传 3、军事: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革命时代 如,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 巧》 4、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 广播、电视发展迅速。 5、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充 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 的基础。
牌报是一种书于帛,建诸竿,外形类 似于旗子的宣传方式。这些牌报,除了 书写一般的鼓动口号外,还写有起义军 的捷报和文告,由专人骑着快马,在敌 前和敌后奔驰传送,供沿途的人们阅读, 在鼓舞士气、动摇敌军等方面,都起过 很大的作用。如‚知会乡村人民,不必 惊惶。如我兵到,俱公平交易,断不淫 污抢掠。‛这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李自成部起义军自昌平发往北京附近各 州县的牌报。
美国早期传播思想:芝加哥学派 (20世纪初年)
1、时代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要思想 4、实际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时代背景
转型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传统 “共同体”(community)到现代“社会” (society)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 城市化与社会矛盾(隔绝、贫困、犯罪……) 外国移民与文化冲突(融入与适应) 新科技带来社会变迁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起义军的口号和牌报既为大众提供信 息,又在他们当中进行宣传鼓动。负责 传送口号和牌报的,既有起义军的传报 人员,也有一般的农民。然而,由于起 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和物力不足等原因, 他们只有用这种简单的传播形式来宣传 自己的主张以和正统的传播相对抗。这 种形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扩大自 己的影响,瓦解敌人的士气等方面,都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奠基人”的功能主义研究
奠基人 拉斯韦尔 原籍 学科背景 主要研究贡献 创立学派
美国 政治学家
代表成果
《世界大战中的 宣传技巧》
1、宣传研究 2、传播模式 3、内容分析 1、选举中的 信息流程与传 播效果 2、抽样调查 1、劝服效果 2、实验方法 1、群体影响 2、把关人 系统整理归纳
“哥伦比亚 学派”
传播学类型。
拉斯韦尔在宣传研究领域拥有 很大的影响。 1927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 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 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这本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
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
各界关注的热点。
拉斯韦尔曾经为宣传下过这样的定 义:宣传就是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人们 的)群体态度,广义的宣传,就是运用 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术, 这些表态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写的、 图画的或音乐的等等。
■
齐美尔是德国社会学家,他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
关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思考直接影响了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 传播网络思想(个人在信息传播网中的位置)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传播工具的革命为人类传播提供了
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
现实社会的发展更对传播研究提出
了迫切的需要:也为传播研究提供
了肥沃的现实土壤。
提升,从不看报到看报,又由于语言、 接近性和文化的关系,主要阅读移民报 刊
移民报刊起到三层作用——帮助移民了
解新环境、整合与维系移民关系、帮助 融入美国,即移民报刊起到缓冲作用, 一方面保持本民族文化与原有联系,一 方面帮助适应美国文化,降低文化上的 心理震撼,最终促进移民融入美国
美国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形成 (20世纪40年代)
传播学研究的五位奠基人
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勒温(卢因) 霍夫兰 施拉姆
思想转变脉络:“奠基人”的功能 主义研究
五 大 奠 基 人
拉扎斯菲尔德 (1902-1978) (1901-1976)
拉斯韦尔
霍夫兰
卢因
(1912-1961) (1890-1947)
“集大成者”施拉姆 (1907-1987)
1、从芝加哥学派到传播研究领域形成: 时代背景的变化
20世纪20-40年代美国社会核心问题的变化: 从城市和谐到挽救国家
经济危机 从纳粹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政治宣传、商业推销对媒介的依赖 ——特别 是广播; 政治宣传、商业推销对传播效果的极大关注; 芝加哥学派的衰落与新的理论资源。
古罗马 恺撒大帝与演讲 古埃及 法老和祭司致力于创办司书学校、 图书馆 古中国 孔子在《论语· 颜渊》中要求 ‚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资本主义列强贪婪的殖民扩张,使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 在两战期间风起云涌。
资本主义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入侵而使 全球经济舞台形成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 联更加密切充满矛盾。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 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 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 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 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 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犹 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 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 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 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拉扎斯菲 尔德
奥地利 社会学家
《人民的选择》、 《人际影响》
霍夫兰 卢因 施拉姆
美国
心理学家
“耶鲁学派” 《传播与劝服》
德国
心理学家
《社会科学中的 场论》 《传播学概论》
美国
新闻传播
一、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
系统研究。他关于政治宣传与战
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早期的
具体例如:移民刚到上海/杭州,存在
心理震撼吗?如何应对信息焦虑和“首 属群体”的缺失?如何寻找和接触信息? 这些传播渠道如何帮助他们既保持原有 联系、又帮助适应上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人际、大众等各 个层面的传播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加 强使用本地媒介)?是否进一步融入上 海/杭州?目前对上海的归属感如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创造出了电话、 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电影等先进 的传播工具。
欧洲:19世纪对传播的思考
马克思:信息传播是人类精神交往
达尔文:非言语传播
塔尔德和齐美尔:更直接的影响
欧洲思想起源
涂尔干(迪尔凯姆)是法国社会学家, 对传播学影响较大的思想有二:
一是对群集(crowd)、公众(public)和民 意的思考 二是有关“模仿律”的分析(模仿是人的基 本行为,创新越接近既存观点越容易扩散)
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中,特别对外来移民而 言,“首属群体”主导地位的丧失,同时又有 强烈的信息需求(“焦虑”)
现代传媒是传统人际传播功能的延伸,其影响 巨大,但在某些场合中也可能不如人际传播的 力量,需结合考量 帕克主要分析报刊在移民“美国化”过程中起 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