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35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含解析)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35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含解析)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35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十五)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

1.保护环境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Ⅰ.某环保部门处理含CN -电镀废水的方法如图(CN -和CNO -

中N 的化合价均为-3价): 含CN -的废水――→NaClO 含CNO -的废水―――→NaClO H 2SO 4

N 2、CO 2、Cl 2

某学习小组依据上述方法,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该电镀废水处理的研究。

操作步骤:

ⅰ.先关闭装置甲的开关,再将含CN -

废水与过量NaClO 溶液混合,取200 mL 混合液[其中c(CN -)为0.200 mol·L -1]加入装置甲中,塞上橡皮塞。

ⅱ.待装置甲中充分反应后,打开开关,使溶液全部流入装置乙中,关闭开关。 ⅲ.测定干燥管Ⅰ增加的质量。

(1)写出装置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丙中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气体都被充分吸收。若干燥管Ⅰ增重1.408 g 。则CN -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

(4)你认为用此装置进行实验,与(3)对比,CN -被处理的百分率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法确定”或“无影响”),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防治空气污染,燃煤脱硫很重要。目前,科学家对Fe 3+溶液脱硫技术的研究已取得新成果。

(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SO 2与Fe 3+反应的产物”,将过量的SO 2通入FeCl 3溶液中后,各取10 mL 反应液分别加入编号为A 、B 、C 的试管中,并设计以下3种实验方案: 方案①:A 中加入少量KMnO 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B 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C 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

答案:(1)2CNO -+6ClO -+8H +

===N 2↑+2CO 2↑+3Cl 2↑+4H 2O (2)浓硫酸 吸收混合气中的Cl 2 (3)80.0% (4)偏高 部分Cl 2在装置丁中没有被吸收而在干燥管Ⅰ中被吸收(或偏低 部分CO 2残留在装置内没有被干燥管Ⅰ完全吸收 或无法确定 部分Cl 2在干燥管Ⅰ中被吸收,部分CO 2没有被干燥管Ⅰ吸收) (5)方案①

解析:(1)根据图示,乙中CNO -和ClO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CNO -被氧化为N 2,ClO -被还原为Cl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2)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H 2O ,试剂选择浓硫酸,装置丁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Cl 2。

(3)干燥管Ⅰ增加的质量为反应产生的CO 2的质量,根据CN -~CO 2,则被处理的n(CN -)=1.40844

mol =0.032 mol ,CN -被处理的百分率为0.032 mol 0.200 mol·L -1×0.2 L

×100%=80.0%。(4)若Cl 2在丁中没有被完全吸收,则结果偏高,若CO 2残留在装置中,则结果偏低。(5)方案①不合理,因为SO 2、Fe 2+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KMn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2.(2019·成都诊断)某课题组探究草酸锰(MnC 2O 4)受热分解的产物。

Ⅰ.探究气态产物。取少量草酸锰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加热使固体完全分解。

(1)B 、G 瓶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作用均相同。B 、D 瓶盛装的试剂相同,但是作用不相同,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瓶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 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瓶中出现浑浊,D 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浑浊,G 瓶中变浑浊。F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通过上述实验证明草酸锰受热分解的气态产物为________。

Ⅱ.探究固体产物

(3)[提出假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固体产物为Mn 。

假设2:固体产物为MnO 。

假设3:固体产物为________。

[查阅资料]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锰介于铝与锌之间。②氧化锰(MnO)是灰绿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酸。③高锰酸钾溶液能将Mn 2+

氧化成二氧化锰。

(4)[设计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固体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草酸锰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反思]某同学将一定量的草酸锰在空气中灼烧,固体质量与灼烧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在 a min 之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确认CO 2是否除尽 (2)CO 2+2OH -===CO 2-3+H 2O(或CO 2+OH -===HCO -

3) CO 和CO 2

(3)Mn 和MnO 的混合物 (4)Ⅰ 实验Ⅱ中锰、氧化锰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Mn 2+,Mn 2+与MnO -4反

应生成二氧化锰,溶液的紫色褪去,无法判断固体成分 (5)MnC 2O 4=====△MnO +CO↑+CO 2↑

(6)MnO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较高价态的氧化物

解析:(1)图中装置盛装的试剂和作用依次如下:B(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检验CO 2;C(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除去CO 2;D(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确认CO 2是否除尽;E(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气体;F(氧化铜)的作用为验证CO ;G(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检验CO 被氧化的产物是CO 2。(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或生成碳酸氢钠。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草酸锰受热分解的气态产物为CO 和CO 2。(3)固体产物还可能是锰和氧化锰的混合物。(4)根据资料知,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实验Ⅰ中将少量固体产物加入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单质锰,即固体产物为氧化锰。实验Ⅱ中单质锰、氧化锰均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锰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溶液的紫色褪去,不能判断固体成分是氧化锰、单质锰或氧化锰和单质锰的混合物。(5)草酸锰分解生成氧化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6)锰元素的化合价有+2、+4、+6、+7价,+2价的锰元素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氧化锰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锰或四氧化三锰等,故在空气中灼烧草酸锰过程

中固体质量先减小,后增加。

3.(2019·四川高考)(NH4)2SO4是常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受热易分解。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其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NH4)2SO4在260 ℃和400 ℃时分解产物不同。

[实验探究]该小组拟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A B

C D

实验1:连接装置A-B-C-D,检查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B盛0.500 0 mol/L 盐酸70.00 mL)。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260 ℃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B,加入指示剂,用0.2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经检验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2-4。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滴定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盛装0.200 0 mol/L NaOH溶液

b.用0.200 0 mol/L NaOH溶液润洗

c.读数、记录

d.查漏、清洗

e.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

(3)装置B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实验2:连接装置A-D-B,检查气密性,按图示重新加入试剂。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400 ℃加热装置A至(NH4)2SO4完全分解无残留物,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观察到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2-3,无SO2-4。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

(4)检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2-3,无SO2-4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5)装置B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

(6)(NH 4)2SO 4在400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圆底烧瓶 (2)dbaec (3)0.03 (4)取少量装置D 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放出无色刺激性气体 (5)NH 3

(6)3(NH 4)2SO 4=====△4NH 3↑+N 2↑+3SO 2↑+6H 2O↑

解析:(1)仪器X 为圆底烧瓶。(2)滴定操作步骤为:首先查漏、水洗,再用待装的溶液润洗,再装液,再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最后记录读数。(3)由题意知: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无SO 2,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 2-

4,说明无SO 3则装置B 中吸收的气体为NH 3。n(HCl)—n(NH 3)+n(NaOH),则得答案为0.03 mol 。(4)取装置D 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 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能完全溶液,则说明原溶

液中有SO 2-3,无SO 2-4。(6)3(NH 4)2SO 4=====△4NH 3↑+N 2↑+3SO 2↑+6H 2O 。

4.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 mol·L -1 MgSO 4溶液和0.5 mol·L -1 NH 4HCO 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 mL NH 4HCO 3溶液于1 000 mL 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

步骤3:将250 mL MgSO 4溶液逐滴加入NH 4HCO 3溶液中,1 min 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 到9.5。

步骤4:放置1 h 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 h ,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 3·nH 2O n =1~5)。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3中加氨水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4为加快过滤速度,常用________(填过滤方法)。

(2)测定合成的MgCO 3·nH 2O 中的n 值。

称量1.000 g 碳酸镁晶须,放入上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 2被NaOH 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 h ,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 ℃,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 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 ℃,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 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 mol,则n值为________(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 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下图。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_(选填:1、2、3、4、5)。

答案:(1)①Mg2++NH3·H2O+HCO-3===MgCO3↓+NH+4+H2O ②减压过滤(或抽滤) (2)①暂时储存CO2,有利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且能保持装置中压强相对稳定②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③(1.000-84a)/18a (3)1 解析:(1)①加入氨水促进HCO-3的电离,适当增大CO2-3的浓度。②加快过滤的方法只能是减压过滤。(2)①开始产生的CO2速率大于NaOH溶液吸收CO2的速率,气球逐渐胀大,暂时储存CO2,避免产生的CO2使内部压强过大,造成气体泄漏;后期CO2被NaOH吸收时,气球逐渐变小。②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

③找出关系:MgCO3·nH2O~CO2

84+18n 1

1.000 a

得n=(1.000-84a)/18a。

(3)从图中看,剩余质量为82.3 g时,减少的质量为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剩余39.5 g 时,减少的质量为分解出的CO2的质量,列式:100 g×18n/(84+18n)=100 g-82.3 g,得n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