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题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主要题型答题方法例析

高考诗歌鉴赏主要题型答题方法例析

手法技巧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回答一种还是多 种手法,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都要充分 考虑,回答尽量全面);如果题干已经指出手法,则直接点明该 手法在具体诗句上的体现。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句中的运用(手法运用的具体体 现)。
③指出作用效果:分析此手法在构思或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效 果。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题型 答题方法例析
问什么答什么。审清题意,下功夫去筛 选,抓住要点,确定“问点”。
总说(概括)+具体说明(诗句分析) +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 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 更切近诗歌的语体。
一、情景题、画面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②,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范例解析】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陈居士是一个爱喝酒寻诗、生活清贫、洒脱自在、志 趣高雅的文人。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两句, 畅饮楚地美酒,可酣醉三日不醒,可看出他生活清贫、爱喝酒、 不拘小节、自由洒脱的一面;③“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 寻诗去”两句,酒醒之时,不分白天黑夜,到处寻诗,可看出他 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范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清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范例解析】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6分) 【答案】①举子们奋笔疾书的声响就好像春蚕在食桑叶时的“沙沙”声一样。 (阐述诗句意思)②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春蚕食叶声”形象地描摹出举 子们应试时的情形;以声衬静,以落笔答卷的声响反衬出考场的庄严肃穆。 (分析手法)③“春蚕食叶”一词,又蕴含了诗人心中对举子们的期盼之心与 得选人才的喜悦之情。(作用、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备考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备考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备考方法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事物形象:象征义+手法+人格化形象+情感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诗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说明。

梅花孤独一枝,在形象上高洁、寂寞,无人问津。

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

由物及人,梅花即诗人自己罢官后不得起用的自身写照。

诗人想借梅花形象,表明自己跟梅花一样高洁寂寞、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3、.诗歌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4、诗歌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 “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 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 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 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 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三)赠友送别
内容特点
诗歌题目或诗句中多含“送”“别”“寄”等字眼,如《送 灵澈上人》、《送友人》等。
情感主旨
①分别时依依不舍和别后的孤寂惆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②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 安慰、劝勉和祝愿。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重点
①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鉴赏诗歌; ②明确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型的情感; ③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表现战争特征的事件及战争中人 们的心理。
地域:蕃州、酒泉、玉门、青海、楼兰、长城…… 器物:胡琴、琵琶、羌笛、玉帛、弓剑、金甲…… 称谓:飞将、骄虏、都护、匈奴、乌孙、单于…… 风光:雪山、朔云、黄沙、塞鸿、边草、明月……
②豪迈型: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不少诗作有开阔的 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一洗悲伤之态,尽显建康高雅的格调。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题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题答题技巧
25
描写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明净绚丽 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缥缈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
26
27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 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 ②五更钟:亡国丧音 ③蝶化彩衣: 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 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32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 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鄱阳县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总结
11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 相和歌辞·楚调曲; 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 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 象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
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
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 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
答:一个身游宦海 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 难舍书琴且满 心苦楚难言的封建官吏的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诗歌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指导
课外延伸 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1.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悲士)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英雄、征人) 如陆游的《示儿》 4.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羁人、游子、思妇) 如李白的《赠汪伦》 5.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征人)如王昌龄的《出塞》 6.爱恨情长(思妇)如柳永的《雨霖铃》 修饰的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杀敌为国、建功立业、 热爱山川、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超凡脱俗、愤世嫉俗、消沉颓废、深居宫中、 孤独寂寞(宫女)、活泼可爱、勤劳勇敢(少女)、潇洒、闲适、追求自由生活、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整理归纳
•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说特点:人物特点、性格+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格式: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第二步:析例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融入表达技巧 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常用描写手法:白描、
课堂演练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 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 义或情感)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解题技巧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解题技巧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特别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之形象+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之形象+课件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
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参考答案: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 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 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 体会其精神内涵。
[注释]①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 令,故称陶令。②罗含:东晋人,也酷爱菊花。 ③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④白玉 堂:指豪华的厅堂,这里喻指朝廷。
[注释]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 ③陶翁:陶渊明。
常见的物象及其深意 花的颜色美丽——才华横溢 花香——品格高尚 羽毛——名声 动植物的习性——人的品性 风吹雨打——遭人排挤 孤芳自赏——报国无门 残阳——年华易逝
物(梅兰竹菊)、其他:风筝、瀑布、石灰等)
二、析:诗中运用✘✘手法,✘✘地写出了✘✘物的✘✘
特点
结合诗歌——人、情、理:内外品格、志向情感
✘✘手法:
比喻、拟人 烘托、对比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情于物
✘✘地——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凝练简明、含蓄委婉、
栩栩如生
三、评:抒发了诗人xx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xx的志向
形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题怎么问?
1、请分析诗歌中塑造的君王的形象特点。 2、本诗表现了XX的什么性格?
只要题目和人有关的题,都是人物形象题
人物形象题考什么?
形象 (外在)
性格 (内在)
互为表里, 答题时要结 合起来答
人物形象题答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诗概人括塑形造象了特一点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 :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①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诗人谢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 常通过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 惧和人生的苦闷。他的诗情耐人咀嚼,遣词自然、 音调和谐。 这是对谢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
13
参考答案示例: 本诗刻画了一个( 思妇)形象.萤虫
飞回休息,说明( 夜已经很深了 ),主人 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 ( 对爱人的思念).


7.献身边塞、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
反对征伐的形 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

《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
8.爱恨情长的 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
形象
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2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 薛昂夫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 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6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 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 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 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注]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 低,低处苦。
【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请简要分析这首曲中的人物形象。
答: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 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官吏的形象。
23
实战演练
(步骤一)
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
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
孤鸿的神态和心理。(步骤二)
③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步骤三)
指出形象的意义 31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 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 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 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 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 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20
鉴赏人物形象举例
人物形象


5.矢志报国、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
慷慨愤世的形 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 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中的形象。
21
鉴赏人物形象举例
人物形象
19
鉴赏人物形象举例(P84)
人物形象


3.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 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 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 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 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 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 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12
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 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 了心里的感受。 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
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 去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 衣服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 思念我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扩写语段的好例子.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5
概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18
鉴赏人物形象举例(P84)
人物形象


1.傲视权贵、 傲岸不羁的形 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 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 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 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 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满分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17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词语(P84)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答题步骤:
1、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 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等) 【总】
2、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分】 3、情感、作用。 【总】
5
•答题套路:
这首诗通过( )等句子塑造了一个(
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方法点拨:
)的形
1.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 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 写中剖析人物形象性格。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总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采莲词
(唐)白居易
(唐)张潮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曲中的人物形象。
24
提问方式 分析景物形象(意境)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228
(2011·昆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 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鹿虔扆(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 慨之音。②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 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 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8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 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
9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形象的意义
16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