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XXXX年版)实施细则1
二级精神病院标准

二级精神病院标准二级精神病院是指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精神疾病诊疗、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二级精神病院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二级精神病院标准的相关要求。
一、场地设施。
1. 二级精神病院应该拥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场地设施,包括病房、诊疗室、活动室、餐厅、洗浴室等。
病房应当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床位布局合理,通风良好,设施设备齐全。
2. 精神病院的场地设施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设备,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 精神病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医疗条件。
1. 二级精神病院应当配备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医护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等,保证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诊疗和护理服务。
2. 精神病院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诊疗和治疗的需要。
医疗设备应当定期检测和维护,药品应当按照规定存放和使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3. 精神病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检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管理与服务。
1. 精神病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入院、治疗、康复和出院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 精神病院应当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心理辅导、职业康复、社会融合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重新融入社会。
3. 精神病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关系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要求,二级精神病院能够提供更加规范和专业的精神疾病诊疗、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希望各个精神病院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

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为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和《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制定《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公立二级精神病医院,其他二级精神病医院可参照执行。
本细则共设置7章, 61节33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58节316条,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29项。
第七章共3节1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表述式(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计划),D即do(实施),C即check(查核),A即act(处置),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

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二级精神病医院是指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二级精神病医院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就二级精神病医院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首先,二级精神病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这包括精神科诊疗室、护理站、病房、医疗设备等。
其中,精神科诊疗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护理站应当设置在患者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以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和护理。
其次,二级精神病医院应当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队伍。
这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等。
医生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各类精神疾病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护士应当熟悉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此外,心理医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再次,二级精神病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检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二级精神病医院应当注重医疗环境的舒适和人性化。
医院应当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氛围。
同时,医院还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总之,二级精神病医院的标准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员队伍、管理制度和医疗环境等方方面面。
只有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才能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治疗。
希望各相关医疗机构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1

【B】符合“C”,并
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
【A】符合“B”,并
1、门诊等候时间缩短,无排长队现象。
2、医技普通检查当天完成,检验当天出具报告,特殊检查缩短预约时间。
【C】
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
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
【B】符合“C”,并
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
2.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2、有独立的县(市、区)级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
【A】符合“B”,并
1、有市(州)级及以上预防(或公共)精神卫生重点学科。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1.2.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1.2.1.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C】
3、近五年住院天数有降低趋势。
1.2.5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1.2.5.1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
1.2.2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二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

四川省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省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参照卫生部《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2〕16 号)制定《四川省二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四川省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适用于二级精神医院。
本细则共设置7章, 61节33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58节316条,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29项。
第七章共3节1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表述式(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D即do,C即check,A 即act,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XXXX年版)实施细则医疗质量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责任部门协助部门工作组4.2.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4.2.1.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C】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2.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B】符合“C”,并1.落实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
2.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A】符合“B”,并用监管结果或数据来表达改进的成效。
4.2.1.2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C】1.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标准与措施。
2.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
【B】符合“C”,并1.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用监管结果或数据来表达改进的成效。
4.2.2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4.2.2.1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C】1.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际。
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
【B】符合“C”,并1.能够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
2.对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
【A】符合“B”,并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
4.2.2.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C】1.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2.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二级精神病医院评价细则

二级精神病医院评价细则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疾病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精神病患者,提高病院的整体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二级精神病医院评价细则,旨在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这些医院能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评价指标2.1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是评价一个精神病医院质量的重要指标。
可以基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病案记录质量:评估医院对患者病情、治疗计划、用药情况等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病情监测与评估:评估医院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和评估的程度和准确性,包括病情观察、症状评定、量表评估等。
•治疗计划:评估医院给患者制定的治疗计划是否符合规范、科学,并能够适应患者个体差异。
•治疗效果评估:评估医院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可靠,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疗效。
2.2 设施与设备设施与设备的完备程度与医院的治疗质量密切相关。
评估指标包括:•住院部环境:评估医院住院部的整洁度、通风状况、舒适度等方面的情况。
•治疗设备:评估医院的治疗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水平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药品供应:评估医院的药品供应是否及时、准确,药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评估医院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包括灾害、疫情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和应急设备。
2.3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是患者获得满意医疗体验的关键。
以下是医疗服务的评估指标:•医生队伍:评估医院的医生团队的数量、教育背景、临床经验等情况,以确保医院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护士配备:评估医院的护士配备情况,包括护士的数量、技能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方面。
•医疗流程:评估医院的医疗流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并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患者交流和咨询:评估医院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情况,包括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质量、信息传递方式等。
2.4 财务与管理医院的财务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
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

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二级精神病医院是指专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
作为医院的一种,二级精神病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以下是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二级精神病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这包括具备精神科诊疗、护理、康复和病房设施,以及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医院应当有足够的病床和病房,以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此外,医院还应当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包括精神病诊断和治疗设备,以及相应的监护设备和药品。
其次,医院需要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
这包括具备精神科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
医院应当有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
此外,医院还应当有相应的康复人员和心理医生,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辅导。
另外,医院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这包括医院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医院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此外,医院还需要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医院应当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服务。
医院还应当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总之,二级精神病医院标准涉及到医疗设施、医疗团队、管理制度和患者关怀等多个方面。
医院需要全面落实这些标准要求,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
实施细则
为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和《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制定《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四川省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公立二级精神病医院,其他二级精神病医院可参照执行。
本细则共设置7章, 61节33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58节316条,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29项。
第七章共3节1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
(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
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三、评审表述式
(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
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计划),D即do(实施),C即check(查核),A即act(处置),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由于标准条款的性质不同,结果表达如表2。
表2 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
四、评审结果
表3 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
目录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1)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1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6)
三、承担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以及政府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11)
四、应急管理 (17)
五、临床精神医学教育 (22)
第二章医院服务 (25)
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公立医院必选) (25)
二、门诊流程管理 (28)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32)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35)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38)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40)
七、投诉管理 (45)
八、就诊环境管理 (48)
第三章患者安全 (52)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52)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56)
三、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8)
四、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60)
五、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63)
六、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噎食、窒息、自杀、暴力攻击、擅自离院等意外事件发
生 (65)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68)
八、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70)
九、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参与医疗安全 (72)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74)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74)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78)
三、医疗技术管理 (87)
四、精神科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 (94)
五、急性(短期)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99)
六、慢性(长期)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09)
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120)
八、儿少精神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25)
九、老年精神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30)
十、临床心理科(包括开放病区)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37)
十一、药物依赖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44)
十二、公共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与持续改进 (150)
十三、司法精神医学服务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55)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158)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180)
十六、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196)
十七、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204)
十八、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 (216)
十九、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221)
二十、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230)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241)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241)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247)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254)
四、护理安全管理 (264)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270)
第六章医院管理 (278)
一、依法执业 (278)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282)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287)
四、人力资源管理 (290)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298)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305)
七、医德医风管理 (313)
八、后勤保障管理 (317)
九、医学装备管理 (328)
十、院务公开管理 (337)
十一、医院社会评价 (340)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342)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343)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345)
三、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360)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三、承担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以及政府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四、应急管理
五、临床精神医学教育
第二章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
二、门诊流程管理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七、投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