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649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最新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A.城市国家B.农村国家C.君主国家D.立宪国家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A.社会学B.心理学C.伦理学D.哲学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A.国家B.统治C.民主D.政权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A.17世纪至18世纪B.15世纪至16世纪C.16世纪至17世纪D.18世纪至1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A.布丹B.马基雅维里C.莫尔D.康帕内拉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A.恩格斯B.马克思C.黑格尔D.列宁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A.地域关系B.部落关系D.婚姻关系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A.无产阶级专政B.按劳分配C.生产资料公有制D.阶级斗争为纲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A.家长制家庭B.母权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走婚制家庭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A.历史学家B.政治学家C.哲学家D.社会学家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手工业者12.《利维坦》的作者是A.格劳秀斯B.洛克C.斯宾诺莎D.霍布斯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A.卢梭B.拉斯韦尔C.孟德斯鸠D.杜林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A.社会主义国家B.封建制国家C.奴隶制国家D.垄断国家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A.马克思主义者B.反马克思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唯心主义者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A.平民制B.贵族制C.民主制D.总统制17.西欧的封建制时期大约经历了A.1300~1400年B.1200~1300年C.1400~1500年D.1500~1600年18.中国封建制国家实现其思想统治的方法是A.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宗教化B.把孔子的文学思想宗教化C.把孔子的政治思想宗教化D.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19.巴比伦的汉漠拉比王自称是A.月神的后裔B.太阳的儿子C.耶稣在世D.耶稣的儿子20.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主体【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主体2.1复习笔记政治主体的定义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它主要包括领袖、政党、阶级、民族、国家、政治社团等众多行为主体,它以实体形式表示它在政治社会中的有形存在,并履行与自身特质相符合的职能,是整个政治社会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政治实体。

一、领袖1.领袖的内涵及分类(1)领袖的内涵领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2)领袖的构成要素①政治条件政治条件是领袖最根本的条件,具体包括对阶级的忠诚、坚定的信仰、政治远见和宽阔的政治胸怀四个方面。

②才干条件这是与政治条件相辅相成的重要条件,其主要包括知识才干、组织才能、演说才能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四个方面。

③政治艺术领袖如何运用权力,是政治艺术的核心问题,也是领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政治艺术发挥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公开与隐蔽的互动、外交与内政的协调、斗争与妥协相伴和进与退的平衡。

(3)领袖的分类一般领袖可以分为阶级类型、宗教类型、社会类型和政绩类型四类。

2.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领袖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不仅才识高于一般阶级成员,而且往往与国家最高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组织者或领导者。

领袖的这一地位,决定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以至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其地位和作用是(1)领袖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①领袖的特殊地位、人格魅力、坚定的政治信仰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其在整个历史的开启时刻起到改变历史的作用。

②领袖在获得政权后社会内部的改革和调整过程中,同样以其合法性和权威性,深刻影响和改变社会发展进程。

(2)领袖是稳定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和谐的主要政治支柱。

①领袖为社会新的政治秩序寻找和确立合法性依据。

②领袖是社会政治功能的策划者。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答案解析】: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C、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颠倒了事物形态的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白马非马主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故答案选B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答案】: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答案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2009年清华大学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09年清华大学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09年清华大学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题)
1.阶级
2.意识形态
3.集团安全
4.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5.伯克
6.
二、简答(每题20分,共2题)
1.民族主义的产生学术界有几种说法,是什么?
2.关于政府管制市场,支持者和反对者的里有个是什么?
三、论述(每题25分,共2题)
1.关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支持者的态度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为何战后世界强国没有结盟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你认为那种可信?依据为何?有什么观点吗?。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第十四章政治发展概述一、概念题1.政治发展(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研;复旦大学2004年研)答: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

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

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2.政治革命(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2009年研;浙江大学2007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答: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革命的特征如下:①政治革命是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②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③政治革命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④政治革命必然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⑤政治革命的过程总是短暂和急剧的。

3.政治改革(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2008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圣才出品】第六章政治参与6.1 复习笔记一、政治参与的特征、类型1.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政治参与的特征政治参与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参与主体的公民化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不包括政府官员以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2)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民主政治时代是主权在民的时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既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

同时,政治参与过程也是一种责任过程。

它首先是建立在对民主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也是由于对国家、民族或某种政治团体的忠减所采取的行动。

政治参与应当是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的统一。

(3)参与目标与对象的公共化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局限于政府决策,还应当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3.政治参与的类型由于参与主体的类别、活动的积极程度、行为方式及参与途径等方面的种种差异,政治参与的类型主要包括:(1)以社会形态的性质来分类,可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①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少数有产阶级的参与,其又可以细分为奴隶社会的政治参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参与。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为广大劳动人民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

(2)以参与主体的特征来分类,可分为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①个别参与。

它是指公民以个体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动。

2018考研治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供参考)

2018考研治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供参考)

2018考研治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来源:文都教育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以下每题给出的A、C、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试题要求的。

1.学科竞赛设一、二、三等奖,比例1:3:8获奖率30%,已知10人已获一等奖,那么参赛人数(B )A.300B.400C.500D.550E.6002.为了解某公司员工年龄结构,按男女人数比例进行随机抽样,结果如下:男员工年龄(岁)23 26 28 30 32 34 36 38 41女员工年龄(岁)23 25 27 27 29 31据表中数据统计,该公司男员工的平均年龄与全部员工平均年龄别离是(A)A.32,30B.32,29.5C.32,27D.30,27E.29.5,273.某单位分段收费收网站流量(单位:GB)费:每日20(含)GB之内免,20到30(含)每GB收1元,30到40(含)每GB 3元,40以上每GB 5元,小王本月用45GB该交费(B)A.45B.65C.75D.85E.1354.圆O是△ABC内切圆△ABC面积与周长比1:2,那么图O面积(A)A.πB.2πC.3πD.4πE.5π5.实数知足, 那么(E ) A.30B.22C.15D.13E.106.6张不同卡片两张一组别离装入甲乙丙3个袋中,指定两张要在同一组,不同装法有( B )种, A.12B.18C.24D.30E.367.四边形A 、B 、C 、D 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的中点是四边中点依次下去,取得四边形序列 设面积为且则(C )A.16B.20C.24D.28E.308.甲乙竞赛围棋,约定先胜2局者胜,已知每局甲胜概率0.6,乙为0.4,假设第一局乙胜,那么甲博得竞赛概率为(C ) A.0.144B.0.288C.0.36D.0.4E.0.69.圆,假设圆在点(1,2)处的切线与轴及点为(0.3)那么=(E ) A.-2B.-1C.0D.1E.210.96顾客至少购甲、乙、丙3种商品中一种,经调查同时购甲、乙两种的有8位,同时购甲丙的有12位,同购乙、丙的有6位,同购3种的有2位,那么仅购一种的有(C ) A.70位 B.72 C.74D.76E.8211.函数22()max{,8}f x x x =-+的最小值为(B ) A.8B.7C.6D.5E.412.某单位为检查3个印前工作,由这3个部门主任和外聘3名人员组成检查组,每组1名外聘,规定本部门主任不能检查本部门,那么不同的安排方式有(C ) A.6种 B.8种 C.12种D.18种E.36种13.从标号1到10中的10张卡片中随抽2张,而它们的标号2种能被5整除的概率(A ),a b ||2a b -=22a b +=2222A B C D 1111A BC D 3333A B C D 2222A B C D (123)n n n n A B C D n =、、…n n n n A B C D n S 112S =123S S S +++…=22:()C x y a b +-=C y ab1 51929215745A. B. C. D. E.14.圆柱体底面半径2,高3,垂直于底面的平面截圆柱体所得截面为矩形,假设弦所对圆心角是,那么截去部份(较小那部份)体积(D ) A. B.C.33π-D.233π-E.15.羽毛球队4名男运动员3女足动员,从当选出2对参加混双竞赛,不同选派方式(D ) A.19B.18C.24D.36E.72二、条件充分性判定:第16~25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途径与方法【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途径与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途径与方法2.1 复习笔记一、行为主义的分析途径1.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变迁(1)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出现的时间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研究途径是二战之后兴起的一种研究政治学的方法。

(2)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①以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为特征的分析方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提出的,他的著作《行为的一般理论》是这一学科最早的理论著作之一。

②在这个基础上,早期的政治学研究中的制度主义思考或者以思辨式分析为中心的研究出现了转向,以舆论调查结果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转变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革命,还显示出政治学理论范式的变化,从而带来政治学研究整体上的变革。

这也就是在欧美国家中相当长时间里盛行的行为主义研究现象。

③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行为主义政治学受到了广泛的批判,美国的政治学家再次推动了政治学理论的变革,他们认为过多的以选举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实证研究忽视了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规范性特征。

由此,政治本身的价值理念和正义判断再次回归到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地位,这一变化被称为“后行为主义”(post-behavioralism)的研究发展。

2.行为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本身并不是依据单一理论思维逻辑的发展.而是吸收当代各种学科的发展成果.形成了跨学科式的发展。

行为主义最大的理论特点就是,任何理论都不存在不可以被观察到的因素。

(1)行为主义研究途径包括以下几点:①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还原人的政治行为的客观的真实性。

②人的政治行为存在着普遍性的特点.存在着规律性的或一致性的特质。

③这些规律性的或一致性的特质是可以通过验证得以确认的。

(2)行为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①政治心理学的认知过程: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