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组案例学习

破产重组案例学习
破产重组案例学习

破产重组案例学习

去年11月,由亿万富豪莱昂·布莱克(Leon Black)、马克·罗文(Marc Rowan)以及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掌控的强大并购投资机构——阿波罗(14.01, 0.43, 3.17%)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完成了一项

投资的退出。这项投资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

该公司将化学品生产商利安德巴塞尔(98.38, 1.07, 1.10%)工业公司的

股票分批次大量出售,总价值达数十亿美元。显然,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不管按照何种指标衡量,这项投资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利安德巴

塞尔公司主营塑料制造和石油精炼厂,总部位于鹿特丹,其主要行政办

公室则设在休斯顿。自2008年以来,阿波罗公司将投资于该公司的20亿美元变成了120亿美元,取得五倍投资回报,从而让其最大基金取得30%的净内部回报率。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对金融危机后的华尔街

来说。这笔交易让阿波罗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成为业内最挣钱的公司,并

借此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该公司目前市值为105亿美元。仅在去年一

年里,哈里斯就从阿波罗公司获得了3.97亿美元的收入,而布莱克则将5.46亿美元揽入怀中。

虽然阿波罗公司的亿万富豪们决定从利安德巴塞尔公司退出,但有

一位亿万富豪投资者却在继续加倍投注。2013年,莱恩·布拉瓦尼克花费5.75亿美元从阿波罗手中买进利安德巴塞尔公司850万股股票。考虑到原本的投资已经帮助他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如此高额的追加投资可

谓史无前例。对于他这样做的原因,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莱恩-布拉瓦尼克莱恩-布拉瓦尼克

“理由很简单:如果连阿波罗公司都在卖出,你为什么还要买进?”布拉瓦尼克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告诉《福布斯》,“在我每一次增持利安德

巴塞尔公司的股票之前,身边都有一些人会说这是一个错误,我应该卖出,而不是买进更多。”

不过,到目前为止,布拉瓦尼克做得很正确,非常正确。自从他上

一次从阿波罗公司买进大量股份以来,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股价已经暴

涨超过50%。

在华尔街历史上,像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这样的摇钱树并不多见,自该公司在四年前摆脱破产困境以来,其股票回报率达到了500%。而57岁的布拉瓦尼克从中获得的利润尤其多,他一手组建了这家公司,又眼睁睁看着它失败并沦落到破产法庭,而后,他再次涉足这一资产,在第二轮投资中注入另一笔23.7亿美元的个人资金。

目前,布拉瓦尼克的投资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为他自己带来80亿美元的未实现个人获利。《福布斯》认为这是有史以来个人从单笔投资交易中获得的最大利润。尽管布拉瓦尼克目前登上新闻头条通常是因为他对媒体资产的投资,比如华纳音乐公司(Warner Music),或是他在耳机厂商Beats Electronics持有的股份,但相较于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带给他的回报——让他个人净资产突破200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位列第33位——那些投资只是助兴节目。

“这是一笔历史性的交易。”野村证券(Nomura)私募股权投资银行部门的马克·艾普利(Mark Epley)说。研究利安德巴塞尔公司重组案例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金融学教授斯图尔特·吉尔森(Stuart Gilson)则表示:“就回报来说,它非常出色。但是如果我们回想起2008年时那种末日般的感受,再看看这项投资当时所背负的巨大风险,那么这个结果显得更加了不起。”

布拉瓦尼克通过他的阿卡斯工业公司(Access Industries)持有利安德巴塞尔公司16%的股份,他认为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并押注该公司的股价会继续上涨。“我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也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感到自豪。”他说,“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好运是否会继续下去。”

当莱恩·布拉瓦尼克第一次拿到荷兰化工公司巴塞尔(Basell)的投资者备忘录时,它封面上有个64的编号,这引起布拉瓦尼克的一位同事的警觉,他劝布拉瓦尼克重新考虑这个投资决定。为什么要投资一家已经有63位投资者考虑出手的公司?布拉瓦尼克没有理会,他想要创建一家全球性的化学品帝国,这就是他的切入方式。作为美国公民,布拉瓦尼克出生在乌克兰,在俄罗斯长大。1978年,21岁的布拉瓦尼克移民到了美国,后来从哈佛大学(Harvard)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苏联解体后那

段无所不可的时期,布拉瓦尼克跟他的俄罗斯同学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Viktor Vekselberg)在石油和铝的交易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布拉瓦尼克在俄罗斯的最大投资成就是秋明-英国石油(39.9, 0.77,

1.97%)公司(TNK-BP)以及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Sual),前者是英国石

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参与组建的合资企业,最终被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5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是一家铝生产商,后来跟规模更

大的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合并。而布拉瓦尼克接下来的壮举则围绕着跟俄罗斯毫无瓜葛的化工公司。2005年,在以50亿美元对巴塞尔公司(Basell)进行杠杆收购的交易中,布拉瓦尼克支付了其中的11亿美元。之后,他又尝试收购其他化工企业——其中包括亨斯迈国际公司(Huntsman International)——但未能如愿。

2007年,布拉瓦尼克决定收购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利安德公司(Lyondell)。这家公司生产用于制造塑料的大宗化学品,同时还拥有炼油

厂资产,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是特别好。布拉瓦尼克一直密切关注着利

安德公司,他收购了该公司8%的股份。2007年7月,当布拉瓦尼克决定

利用巴赛尔公司以每股48美元的价格(较市场价格有45%的溢价)收购利

安德公司的控股股权时,他的同事感到很紧张。艾伦·比格曼(Alan Bigman)是布拉瓦尼克的忠诚副手,已经为其效力了十年时间。7月里的

一天,比格曼在凌晨4:30惊醒,对这笔交易感到忐忑不安。

“我知道你已经下了决心。”根据一份法庭文件显示,比格曼在写给布拉瓦尼克的信中这样写道,“但我对估值问题感到不安。”布拉瓦尼克没有理会比格曼的意见,当另一位同事菲利普·卡辛(Philip Kassin,他也是巴

塞尔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表达他的顾虑时,布拉瓦尼克也同样没有理会。

他告诉《福布斯》,员工可以说出他们的意见,但他“是拿自己的钱冒险,而不是他们的钱。”

2007年12月,巴塞尔公司在一项价值20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交易中

兼并了利安德公司,于是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诞生了,它成为了世界

第三大独立化工企业。这项收购交易选择的时机极其糟糕,仅过了短短

数个月,金融危机袭来,让这笔交易看起来简直是一场大灾难。随着经

济走向崩溃,被超过200亿美元债务拖累的利安德巴塞尔公司也撞上南

墙。化工订单没有了,休斯顿的炼油厂也发生了事故——一台大型起重机的吊臂倒塌,造成4名员工死亡;飓风“艾克”(Ike)则造成该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停产。到2008年年底时,大约2,50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5%)被解雇。2009年年初,布拉瓦尼克推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耻辱的时刻。“提出破产申请是我绝对不想再重复的经历,那真的是一个黑暗的时刻。”在谈到那个时候时他如是说。

这也是他个人蒙受的最大财务损失。他到底亏了多少钱,这也成为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债权人在诉讼中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他们对布拉瓦尼克提起诉讼,而官司至今尚未完结。最保守估计,他至少亏了12亿美元。但尽管如此,布拉瓦尼克仍然对这家公司的资产和潜在盈利能力深信不疑,他觉得该公司只是运气不佳,没赶上好时候。

布拉瓦尼克并非唯一有志于投资化工企业的亿万富豪。阿波罗公司也涉足这个行业,其收购和持有的化工企业资产包括瀚森特种化学公司(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以及迈图高新材料公司(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这些公司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并拖累了阿波罗公司的业绩。然而,跟布拉瓦尼克一样,哈里斯、布莱克和罗文了解这个行业,他们决定继续投资。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走上破产法庭之前,哈里斯以折扣价从步履蹒跚的花旗集团(Citigroup)手中买下了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定期贷款(term loans)债权,并不断以低至五分之一的折扣买进该公司的银行贷款债权。由于金融危机恶化,那些贷款债权的价值大幅缩水。哈里斯知道华尔街有一些人觉得他失败了,但阿波罗公司的分析显示,只要不发生全球经济崩溃,对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债务投资就会带来很好的收益。

“每天只要价格下跌,我们就会买进利安德。我们有信念,而且我们是以超低价买进的。”哈里斯告诉《福布斯》,“我们把自己在化工行业深厚的专业知识跟一个高度复杂的艰难历程匹配起来,因此这也在危机控制方面突出了我们的专长。”

哈里斯大胆投资了20亿美元,这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在破产法庭上将他的债权转换成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大量股权,这也意味着跟

布拉瓦尼克一道合作。哈里斯和布拉瓦尼克是好友,他们目前仍有来往,而且他们的妻子也彼此认识。尽管如此,他们之间也曾爆发了一场小冲突,争执的焦点是谁来主持“债务人持有资产”(debtor-in-possession)的破产融资——也就意味着谁拥有公司更多的控制权。最后哈里斯胜出,他主

持了80亿美元的破产融资,引入了创新的逐次递增(roll-up)投资策略,

把阿波罗公司的部分债权调整到资本结构中更高的位置。哈里斯和阿波

罗公司另外两名代表成为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在公司

重组过程中跟布拉瓦尼克及其团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总体而言,我们

跟阿波罗公司拥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布拉瓦尼克说,“这种关系有时候很紧张,这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有些不同的利益诉求。”

破产导致布拉瓦尼克丧失了他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持有的股份,但

他找到了重新持股的办法,主要是通过与债权人的私下交易以及在粉单

市场(Pink Sheet)购买股票——利安德巴塞尔的股票正是在该市场进行交易。布拉瓦尼克还让自己新聘请的主要顾问斯蒂芬·库珀(Stephen Cooper)

进入了公司董事会。库珀曾在安然公司(Enron)破产重组时担任其首席执

行官(他现在是布拉瓦尼克旗下华纳音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在破产法庭上甩掉了拖累它的重负,其中包括垃

圾合同和高成本资产,并关停了位于得克萨斯州和德国的运行成本昂贵

的工厂。它将自己的债务负担缩减至25亿美元,砍掉了17亿美元的年利息费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还请来了新任首席执行官吉姆·加洛格利(Jim Gallogly),他曾执掌雪佛龙(94.41, 0.63, 0.67%)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为了吸引加洛格利领导这家风雨飘摇的公司,他被授予180万股限制性股票以及以每股17.61美元的价格购买

560万股股票的期权。“要说服吉姆并不容易,那让我们花了一些时间。”

布拉瓦尼克说,“但是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薪资方案。”

2010年,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摆脱破产法庭,当时的估值是150亿美元,不久之后,这个数字一飞冲天。

为布拉瓦尼克、阿波罗公司和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改变一切的是一场

革命,它起源于遍布美国各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页岩细裂缝。

在过去十年间,钻探商们开始利用水力压裂法和水平钻井这些新技术来

钻探岩层,以开采其中蕴藏的油气资源。这让美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

廉价天然气的最大出产国之一,天然气价格也从每百万英热单位13美元

降至如今的3到4美元。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降为数十个行业带来巨大福音,而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化工行业,其中又以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得到的

好处最多。

该公司是顶级的乙烯生产商,这种材料经聚合即成为我们熟知的聚

乙烯塑料,它被用于制造食品包装、垃圾袋以及安全帽等各种物品。利

安德巴塞尔公司在美国运营着六家乙烯厂(俗称“裂解工厂”),欧洲还有四家。乙烯及其衍生化学品和副产品带来的利润构成了利安德巴塞尔公司

的盈利核心。

从天然气中提取出的乙烷,以及从原油中提炼出的石脑油,二者都

是用于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钻探公司从全国各

地开采出了天然气。到2012年,乙烷的价格已经从每加仑90美分下降至30美分,这让美国化学品厂商拥有了欧洲和亚洲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巨

大优势,后者仍然依靠价格昂贵的油基石脑油作为原料。与竞争对手之

间的差距极大地增强了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盈利能力。

举例来说,该公司在爱荷华州克林顿以及伊利诺伊州莫里斯拥有的

几家经营数十年的工厂,是中西部地区仅有的裂解工厂,并且靠近天然

气液化输送管道以及位于堪萨斯州的一处枢纽——堪萨斯州是美国一些

最廉价乙烷的产地。几乎在一夜之间,它们摇身一变,实现每磅32美分

的利润,而相比之下,欧洲厂商以石脑油为主的乙烯只能勉强做到盈利。“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预见页岩气革命的全面影响。”布拉瓦尼克说,“不过,在康菲石油(59.13, 0.46, 0.78%)公司(ConocoPhillips )的工作经历给吉

姆带来了一些经验和洞察力,我想那起到了帮助作用。”

61岁的吉姆·加洛格利曾是一位受训律师,他出生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加洛格利很快削减了10亿美元的年固定成本,并带领公司迅速搭上

页岩气大发展的便车,对该公司的美国加工厂进行改造,让它们在90%

的时间都能使用基于天然气的廉价原料进行生产。

加洛格利的策略一直简单明了,他逐渐扩大了现有美国工厂的产能,而不是像其他化工企业那样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建设新的裂解工厂。这

缩短了施工时间,并让该公司迅速从乙烷的价格优势中获益,在其他竞

争对手还在等待新许可证审批的时候增加了产能。等待新工厂投产需要

六年时间,而增加产能只需要两年时间。“或许你听过这句话:早起的鸟

儿有虫吃”加洛格利总爱这样说

总之,在过去三年,加洛格利在资本支出方面仅仅花费了37亿美元。他花费5.1亿美元扩大了得克萨斯州拉波特一家蒸汽裂解工厂的产能,从

而能够从乙烷中多裂解超过8亿磅的乙烯,该项目将在今年完工。他又

花费2亿美元提升了得克萨斯州内尔维尤一家裂解工厂的乙烷加工能力。那些位于中西部地区的裂解工厂呢?加洛格利仅仅花费3,000万美元就将

它们的乙烯和聚乙烯产能扩大了1亿磅,这对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来说等

于3,000万美元的营业利润。该公司在2009年时还处于亏损状态,而去

年已经实现440亿美元的营收和39亿美元的盈利(加洛格利持有的利安德

巴塞尔公司股票现在价值3.8亿美元)。

对布拉瓦尼克、阿波罗公司以及其他股东来说同样重要的是,利安

德巴塞尔公司成了一棵摇钱树。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和

分红向股东回馈了84亿美元。这是“一头野兽”,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大卫·贝格莱特(David Begleiter)这样形容,“它们是美国化工

行业复兴的典范。”

华尔街上的其他大人物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亿万富豪对冲基金经理丹·勒布(Dan Loeb)在他第一季度的致投资者公开信中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探究为什么陶氏化学(51.41, 1.15, 2.29%)公司(Dow Chemical Co。)

没有取得竞争对手那样的成绩——在过去三年中,陶氏化学公司带来的

回报显著落后于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勒布的第三点对冲基金(Third Point)

投资了陶氏化学公司,这位主动参与型投资者明确表示,他将推动该公

司效仿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当把陶氏化学跟它的北美同行利安德巴塞尔

公司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前者盈利能力不足。”勒布在5月份

的公开信中写道。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个神话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到目前为止,布拉瓦尼克仍然在下注,而且依然成功。一些亿万富豪,包括安东尼·雷

斯勒(Antony Ressler)、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以及詹姆斯·迪南(James Dinan),他们旗下的投资公司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破产重组后买进

了该公司的股票,但在公司刚显露反弹迹象的初期便纷纷售出。哈里斯

和阿波罗公司的持股时间要更长,他们是以每股62.65美元的均价售出手

中股票的。然而,今年7月,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股价突破了100美元。阿波罗公司当时的观点是,这项投资无法持续提供私募股权投资者预期

的那种高回报。念及化工行业的周期性,阿波罗公司也认为是时候对其

有史以来最赚钱交易之一进行变现离场了。“作为一家机构基金,我们必

须让私募股权投资产生回报。”哈里斯说,“所以,在我们看来,是时候变现离场了。”

当然,跟拿自己的钱进行投资的布拉瓦尼克不同,哈里斯的阿波罗

公司需要给外部投资者带去回报,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帮助该公司筹集

更多的资金。事实上,当阿波罗公司出售利安德巴塞尔的股票时,该公

司正在为阿波罗第八期投资基金(Apollo Fund VIII)筹集184亿美元的资金,这是该公司历期基金之最,也是金融危机过后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新

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成功投资肯定产生了帮助

作用,在大获成功的阿波罗第七期投资基金(Apollo Fund VII)所实现的利

润中,这项投资贡献了其中的15%。

现在,哈里斯和阿波罗公司正在押注天然气价格将会走高,这跟布

拉瓦尼克对市场的看法背道而驰。今年6月,阿波罗公司宣布以20亿美

元的价格从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购买天然气资产,赌的就是天然气价

格将会走高。阿波罗公司还在押注能源未来控股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其杠杆收购破产重组规模比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更大。阿波罗

公司正努力掌握能源未来公司的控制权,如果天然气价格上涨,该公司

将能受益匪浅。因为该公司使用煤炭和铀作为发电燃料,而得克萨斯州

的大部分电厂是使用天然气发电。

对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担忧,布拉瓦尼克根本不在意,他继续热切

地相信,能源和化工市场的变局已经接近稳固,而充足的乙烷将继续推

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增长。“页岩气革命正在继续。”他说,“我们认为

这种竞争优势将持续一段时间。”7月25日,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公布在第二季度取得11.7亿美元的利润,该公司股价报收于107.49美元的历史最高点。

雷曼兄弟破产中的风险启示

雷曼兄弟破产中的风险启示 摘要:2008年是华尔街的多事之秋,金融海啸的席卷对整个金融圈进行洗牌,有的幸存,有的丧命。雷曼的破产无疑对业界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有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灭亡的原因,得到自己的一点启示。本文将从雷曼破产的外部及自身原因分析,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阐述几点所得。 关键词:雷曼风险预防意识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决策 一、案情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按照美国公司破产法案的相关规定提交了破产申请,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金融公司。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2007年,雷曼在世界500强排名第132位,2007年年报显示净利润高达42亿美元,总资产近7 000亿美元。从2008年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一周内股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第一个季度中,雷曼卖掉了1/5的杠杆贷款,同时又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第二个季度变卖了1 470亿美元的资产,并连续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压缩开支。然而雷曼的自救并没有把自己带出困境。华尔街的“信心危机”,金融投机者操纵市场,一些有收购意向的公司则因为政府拒绝担保没有出手。雷曼最终还是没能逃离破产的厄运。 二、破产原因 1.外部原因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此次次贷危机,造成整个证券市场流动性危机形成了。更糟糕的是由于这些这一轮由次级贷款问题演变成的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因资本金被侵蚀和面临清盘的窘境,这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中雄极一时的巨无霸们。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美林、AIG 皆面临财务危机或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购或破产收场,而他们曾是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的三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和大型政府资助机构。在支付危机爆发后,各家机构股价均较52 周最高值下降98%或以上。六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超过4.8万亿美元。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的在次贷危机中分别减值32 亿、138 亿及522 亿美元,总计近700 亿美元,而全球金融市场减记更高达5,573 亿美元。因减值造成资本金不足,所以全球各主要银行和券商寻求新的投资者来注入新的资本,试图度过难关。 2.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雷曼兄弟“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近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它业务领域方面有了进步,但缺乏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 (2)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 雷曼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就是说,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借贷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这就是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杆率就越大。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在赚钱的时候,收益是随杠杆率放大的;但当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是按杠杆率放大的。所以说杠杆效应是一柄双刃剑。 三、从中得到的风险启示 1.提高风险预防意识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明企业越大,企业家越要有危机意

企业破产重整案例_共10篇.doc

★企业破产重整案例_共10篇 范文一:企业破产重整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 ≤≥00√j≤≯ji; 。l蓄_- 企业硅产重整价值评估案例分衍 文/栾甫贵李佳 j的《企业破产法》07月1开始实施,于20年6日并且在重整560.万元。第五,01176小额普通债权,沧化的小额债权共计278 月y程序方面作了重要修改,l设立了破产重整制度。破产立法在解决债务人有限财产的分配的同时,也为有生存希望的企业 提供可选择的破产方式。本文对河北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家,债权总额39.万元。0366 ()北沧化重整受偿额和受偿比例的确定二河 1沧化破产重整计划中的现金流入。根据河北沧化重整计. 司重整案例进行分析力图对我国其他企业破产重整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破产重整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 划以及20年和20年的年报对沧化的重整情况进行分析,0708其现金流入主要来自资产重整收入和债务人经营方案的现金流 入。 程序,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希望企业通过重整摆脱困境,偿还债务以及重获经营能力。企业进行破产重整具有债务清理和企业拯救的双重目的,从而 在根本上解决债务人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河北沧 沧化的资产重整收入包括整体转让沧州沧井化工有限公司和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这两个控股子公司的收入。沧井化工有限公司已经被破产清算,其破产财产通过竞拍方式被河北大众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以人民币10060万元竞得。沧化持有沧井化工7%的股权,5因此,沧化获得10020万元竞拍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债务。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仍正常运营,采用市场比较法对转让收入进行计算,选择的参照企业为与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业务相似同样是沧化控股子公司的沧州沧骅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沧骅化学品工业公司20年的营业收入是205533087202.8元,资产总额为860188,2371.元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4037.。运用市场比较法计算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的价值,2将沧骅化学品工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参照化的重整计划来计算沧化的重整和清算债权受偿比例.从数值上判断企业是否应该重整,结合沧 化破产经营情况,并总结沧 化成功的关键,为我国其他企业破产重整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 、

破产法案例分析习题3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案例1】 2007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 (1)2006年4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欠乙公司80万元货款未付。2007年3月,甲乙双方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于2007 年9月10日前偿还所欠乙公司货款及利息共计87万元,并以甲公司所属一间厂房作抵押。还款协议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乙公司在债权申报期内就上述债权申报了债权。 (2)2006年6月,丙公司向A银行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甲公司以所属部分设备为丙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丙公司未能偿还A银行贷款本息。经甲公司、丙公司和A银行协商,甲公司用于抵押的设备被依法变现,所得价款全部用于偿还A银行,但尚有20万元借款本息未能得到清偿。 (3)2006年7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广告代理合同,该合同约定:丁公司代理发布甲公司产品广告;期限2年;一方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承担违约金20万元。至甲公司破产申请被受理时,双方均各自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4)2006年8月,甲公司向李某购买一项专利,尚欠李某19万元专利转让费未付。李某之子小李创办的戊公司曾于2006年11月向甲公司采购一批电子产品,尚欠甲公司货款21万元未付。 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后,李某与戊公司协商一致,戊公司在向李某支付19万元后,取得李某对甲公司的19万元债权。戊公司向管理人主张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 (5)甲公司共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37.9万元,其中,在2006年8月27日新的《企业破产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2009-05-01 15:46:18) 【案例1】(2007年CPA) 2007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 (1)2006年4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欠乙公司80万元货款未付。2007年3月,甲乙双方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于2007年9月10日前偿还所欠乙公司货款及利息共计87万元,并以甲公司所属一间厂房作抵押。还款协议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乙公司在债权申报期内就上述债权申报了债权。 (2)2006年6月,丙公司向A银行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甲公司以所属部分设备为丙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丙公司未能偿还A银行贷款本息。经甲公司、丙公司和A银行协商,甲公司用于抵押的设备被依法变现,所得价款全部用于偿还A银行,但尚有20万元借款本息未能得到清偿。 (3)2006年7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广告代理合同,该合同约定:丁公司代理发布甲公司产品广告;期限2年;一方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承担违约金20万元。至甲公司破产申请被受理时,双方均各自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4)2006年8月,甲公司向李某购买一项专利,尚欠李某19万元专利转让费未付。李某之子小李创办的戊公司曾于2006年11月向甲公司采购一批电子产品,尚欠甲公司货款21万元未付。 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后,李某与戊公司协商一致,戊公司在向李某支付19万元后,取得李某对甲公司的19万元债权。戊公司向管理人主张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 (5)甲公司共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37.9万元,其中,在2006年8月27日新的《企业破产法》公布之前,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为20万元。甲公司的全部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仅剩余价值1500万元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但该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已于2006年6月被甲公司抵押给B银行,用于担保一笔2000万元的借款。 要求:

风险管理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1.雷曼兄弟简介 (1)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1) 3.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3) 3.1 自身原因 (3) 3.2 外部原因 (6) 4.应对措施及建议 (8)

1.雷曼兄弟简介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具有158年的历史。其雄厚的财务实力,以及“全球最具实力股票债券承销交易商”的名号可以追述到一个世纪前。 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一直受到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广泛认可。它不仅担任这些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同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此,它在很多业务领域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和研究、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这一切都有助于雷曼兄弟稳固其在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商业周刊》评选雷曼兄弟公司为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其2002年度最佳投资银行称号,其整体调研实力也高居《机构投资者》排名榜榜首。 这样一家信誉名声都响彻业界的全球性多元化投资银行,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丢盔弃甲。根据美国破产法,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以资产衡量,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表1罗列了自2007年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雷曼兄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 表1 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3.1自身原因 1. 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雷曼兄弟破产前的几年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约13%。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 财务结构不合理,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且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综合性银行不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

破产法案例

1、某国有企业破产后为管理人所接管,管理人接管的财产情如下:(1)企业破产时经营管理的财产300万元,其中价值200万元的办公楼一座已经全额用于抵押担保; (2)破产企业对外投资价值200万元; (3)破产企业租用他人设备150万元; (4)破产企业专利权一项,评估价值25万元。 分析:上述财产中哪些属于破产财产,总额是多少?哪些不属于破产财产,应如何处理? 2、甲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依法被宣告破产。经查,甲企业财产状况如下:现有现金、实物共100万元。房地产500万元,其中,有一处房地产200万元抵押给A银行贷款150万元;另一处房地产100万元抵押给B银行130万元。有两企业分别欠该企业70万元、30万元。负债情况如下:除上述两笔贷款外,尚分别欠乙、丙企业为100万元、200万元;欠丁企业300万元;欠国家税收250万元,欠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50万元。破产费用共计20万元。分析:该如何进行破产清偿?(计算破产财产,并说明清偿顺序)

3、某国有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其4名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甲债权人的债权数额为150万元,其中100万元由破产企业的一座办公楼足额抵押担保。乙债权人为银行,其贷款债权本金为100万元,约定年利率为5%,5年到期后共偿还125万元,破产宣告时尚有2年到期。丙债权人债权为300万元,同时破产企业对丙债权人也享有200万元债权。丁债权人因管理人解除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而受到实际损失100万元,另该合同的违约金为60万元。 分析: (1)上述各债权人的哪些债权属于破产债权,数额共计多少?(2)上述债权中实际参加破产分配的数额是多少? 4、某国有企业因资不抵债,拟向法院申请破产,聘请张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张律师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掌握了以下情况:该企业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的债权人之一A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贷款而在两个月前起诉该企业,此案上月已调解结案,法院为此制作了调解书并送达了双方当事人,但该企业仍未按期付款;该企业欠当地工商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款时提供该企业的一套进口设备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800万元;该企业曾为B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保证人,保证合同中未说明是何种保证方式,现该笔贷款已经到期而B公司无力偿还。 分析: (1)该企业应向哪一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2)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张律师须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破产法案例分析.d

破产法案例分析 2000年5月6日由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国有企业——甲市机械设备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设备厂厂长决定向本企业所在区的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在征得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受理后,召集并主持了债权人会议,该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是乙市的贸易公司,法院指定有财产担保未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丙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此后经一段时间的审理,法院作出裁定宣告该国有企业破产,破产企业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接管并进行清算活动。 试问:该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答:丙担任债权主席不合法,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制定,而根据法律规定有财产担保未放弃优生受偿权在债权人会议中是没有表决权的,法院的裁定是不合法的,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分和专业人员中指定,清算组对人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民所有制的甲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依法被宣告破产。经查,甲企业财产状况如下:现有现金、实物共100万元;房地产500万元,其中,有一处房地产以200万元抵押给A银行贷款150万元;另一处房地产以100万元抵押给B银行贷款130万元。另有两企业分别欠该企业70万元、30万元。负债情况:除上述两笔贷款外,尚分别欠乙、丙、丁企业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欠国家税款250万元;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50万元。破产费用共记20万元。试进行破产清偿。

答:破产财产:100+500-150-100+70+30=450万元 破产债权:(130-100)+100+200+300=630万元 用于偿还破产债权的财产为:450-20-50-250=130万元比例:130/630 还B银行:30*130/630=6.2万元 还乙企业:100*130/630=20.6万元 还丙企业:200*130/630=41.3万元 还丁企业:300*130/630=61.9万元

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讲解:魏雪组员:付晓玥王菲菲李丽霞 案情介绍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是一家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通过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的资本市场业务,管理网络是由设在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在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来统筹和管理。 雷曼兄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发源地是阿拉巴马州广袤的农田以及蒙哥马利市。雷曼三兄弟亨利、伊曼纽、麦尔,来自德国的巴伐利亚,在蒙哥马利落脚。他们看准了蒙哥马利作为“棉花之都”的巨大潜力,于是专注于从事棉花生意,由此可见他们眼光独特。 1850年,三兄弟创立“雷曼兄弟”,专营贸易与干货买卖。雷曼兄弟这家金融巨擘1868年开始挂牌经营,决定将公司从蒙哥马利搬到曼哈顿下城,不仅成立了纽约棉花交易所,而且进军股票与债券买卖。雷曼兄弟出售债券帮助阿拉巴马州筹资。也出资协助成立咖啡交易所与石油交易所。雷曼兄弟和华尔街的家族合作,创建商业国家银行、制造商信托银行等。20世纪初,雷曼兄弟和高盛合作,共同为史都贝克、通用雪茄公司、席尔斯连锁百货公司等企业筹措创业资金。雷曼兄弟家族事业横跨四个世代:始于1850年阿拉巴马州棉花田,一直延续到1969年重要掌门人巴比雷曼过世为止,将近有120年辉煌的历史。这段时间雷曼兄弟不仅从市场筹资,而且协助伍尔沃斯、梅西百货等零售巨头筹资;扶植美国航空、环球航空、泛美航空等航空公司;代替康宝农场、宝石茶等企业筹资。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正式申请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所规定的程序破产,即所谓破产保护。以资产衡量, 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曾经在美国金融界中叱咤风云的巨人,在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

上市公司破产案例

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 作者:王胜利发布时间:2010-04-27 【要点提示】 2007年 6月 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创造性地规定了破产重整制度。焦作中院在审理上市公司鑫安科技被申请破产清算一案的过程中, 根据具体案情, 敏感而果断地适用上述法律规定, 由破产清算程序转为重整程序 , 成功审理了这家上市公司破产案, 以债权人会议各表决组高票通过重整计划而终止重整程序, 摸索了一些利用破产重整程序化解债务危机、服务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的成功经验, 受到党委、政府、上级法院、法学界、证券投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案例索引】 受理: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焦民破字第 2-1号(2008年 6月 24日 重整: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焦民破字第 2-13号(2008年 11月 6日 批准、终止: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焦民破字第 2-18号(2008年 12月 22日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监督职责终止: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焦民破字第 2-29号 (2009年 12月 16日 【案情】 申请人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昊华宇航 ,住所地:焦作市解放东路279号。法定代表人徐何红董事长。 被申请人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鑫安科技 , 住所地 :焦作市环城北路 28号。 法定代表人秦海员,董事长。

鑫安科技的前身为始建于 1958年的原焦作市化工三厂。 1989年,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化工三厂进行整体改组,通过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成立了“焦作市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并于 1997年 3月 31日经国家证监会批准在深交所上市。 2001年 6月公司更名为“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 12937.57万元,目前在册员工 3172人,含内退 410人。 2002年 11月,鑫安科技与河南花园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花园集团实现重组,鑫安科技的原股东鑫安集团将其持有的鑫安科技 56.99%的国有法人股份转让给花园集团,花园集团成为鑫安科技第一大股东。 重组后, 由于花园集团经营管理不善, 特别是严重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鑫安科技生产经营迅速下滑,企业陷入困境。从 2004年 7、 8月份开始鑫安科技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2005年 6月 11日全面停产 ,三千多名职工全部下岗待业,多次发生职工大规模上访事件。 据鑫安科技公布的年度审计报告, 2005年企业亏损 1.15亿元, 2006年企业亏损2.18亿元, 2007年企业亏损 1.31亿元。截至 2007年 12月 31日, 鑫安科技资产总计370,808,774.05元, 负债总计为 556,520,564.52元,净资产为 -185,711,790.47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鑫安科技连续三年亏损,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修订》的有关规定,于 2008年元月 22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暂停股票上市。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享有 1969 万元的到期债权,被申请人不持异议,该债权占鑫安科技全部债务的 3.53%。申请人以被申请人严重亏损,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 于2008年 3月 28 日向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进行破产清算。焦作中院依法通知了被申请人 (债务人 ,被申请人鑫安科技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 【审判】

破产法案例分析

案例1:A 公司是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聘请你为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你掌握了以下情况: 1、A公司系在A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 2、A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 A 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 万元。 3、A公司的债权人之一B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诉 A 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4、A公司曾为甲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 为保证人,现甲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5、A公司欠C有限责任公司货款120万元,C有限责任公司欠A 公司100 万元。 6、A 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 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 A 公司如申请破产,应由谁受理? 2、工商银行的2200 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 3、B公司与A公司之间尚未审结的追索货款之诉应如何处理? 4、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理由是什 么? 5、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需要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6 、应从企业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 7、A公司与C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案情简介 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是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聘请你为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你掌握了以下情况: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 2、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 万元,贷款时曾提供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 万元。 3、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的债权人之一甲公司因追索250 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诉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4、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曾为乙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 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人,现乙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5、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货款120 万元,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欠斯凯布鲁服装公司100 万元。 6、斯凯布鲁服装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 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如申请破产,应由谁受理? 2、工商银行的2200 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 3、甲公司与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之间尚未审结的追索货款之诉应如何处理? 4、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理由是什么? 5、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需要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斯凯布鲁服

破产法案例分析习题

【案例1】 2014年8月20日,甲公司就自己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日裁定受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同时指定某会计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对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了清理,有关清理情况如下: (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甲公司的资产总额为5600万元(全部财产的变现价值)。其中,全部厂房变现价值520万元,办公楼变现价值为650万元;全部机器设备变现价值480万元。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负债总额为110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的情况为: ①应付职工工资180万元,未交税金220万元; ②短期借款900万元。其中,2014年3月5日,以甲公司全部厂房作抵押,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500万元;2014年6月1日,以全部机器设备作抵押,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400万元。 ③应付账款640万元,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A)应付乙公司到期货款380万元。乙公司经多次催要无效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4年8月10日,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甲公司支付乙公司欠款及违约金和赔偿金等共计400万元。乙公司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对甲公司办公楼予以查封。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时,此判决尚未

执行。 (B)应付丙公司2012年9月18日到期货款180万元,2013年8月18日应丙公司的要求,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担保合同,担保合同约定:以甲公司全部机器设备作抵押,若2014年8月18日前甲公司仍不能支付丙公司180万元的货款,则以甲公司机器设备变卖受偿。 (C)应付丁公司2014年8月1日到期货款200万元。(3)2013年7月,甲公司为逃避债务而隐匿230万元的财产 (4)2014年6月,甲公司已经知道自己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即将破产,仍向债权人戊公司清偿了90万元。 (5)甲公司的股东用于出资的房产在出资时作价600万元,而当时的实际价值仅为520万元。 (6)人民法院的诉讼费用30万元,管理人报酬20万元,为继续营业而支付的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150万元。 经查:甲公司用于抵押的厂房、机器设备于合同签订的当天全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在不考虑债权利息的情况下,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人民法院查封的甲公司的办公楼可否用于偿还所欠乙公司的货款?并说明理由。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注会经济法》课程考查论文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 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国库券市场的主要理商。它参与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销售,研究和交易,投资管理,私人股本和私人银行业务。 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业界享有盛誉。其中CEO Richard Fuld 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它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 这一次雷曼兄弟走向破产对整个金融界都是不小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由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原因,同时得到了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的一点启示。 关键字: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启示 雷曼兄弟公司由德国移民亨利、埃马努埃尔和迈尔于1850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哥马利城创建,目前已拥有158年历史,其主要业务投资银行、私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雷曼兄弟公司总部现设在美国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设有地区总部。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雷曼兄弟公司是大力推广新型融资方式的先行者之一,曾帮助大量急需资金的公司成功融资。20世纪60、7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开始拓展其在全球的业务。 2000年,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价格首次达到每股100美元。 2002年,雷曼兄弟公司开设财富和资产管理分支业务。至2005年,该分支业务管理下的资产总值达1750亿美元。 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该公司财报显

企业破产法案例[最新]

企业破产法案例[最新] [案例]1:2007年7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务人甲公司的破产申请,7月4日受理裁定送达甲公司。人民法院指定乙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发现以下事实: (1)7月3日,甲公司向其债权人A企业清偿了100万元的货款。 (2)6月10日,因甲公司拒绝支付B企业120万元的货款,被B企业提起诉讼。6月25日,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甲公司向B企业支付120万元的贷款,同时应B 企业的申请,将甲公司办公楼查封拟用以清偿B企业的货款。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时,该判决尚未执行。 (3)6月20日,因甲公司拒绝支付C企业150万元的货款,被C企业提起诉讼。合同履行地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该诉讼,7月1日,西城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时,海淀区人民法院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4)7月10日,因甲公司拒绝支付D企业180万元的货款,债权人D企业向合同履行地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要求:根据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管理人是否有权向A企业追回100万元的货款?并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办公楼的拍卖价款能否用以清偿所欠B企业的货款?并说明理由。 (3)根据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该诉讼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债权人D企业向合同履行地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案例]2:2007年6月20日,甲、乙公司签订100万元的买卖合同,7月1 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同时指定乙会计师事务所担任清算人。该买卖合同甲、乙公司均未履行。 要求:根据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甲、乙公司均未履行的买卖合同,管理人应如何处理? (2)该买卖合同在什么情况下视为解除? (3)如管理人决定解除合同,给乙造成10万元的经济损失,该损失应如何处理? (4)如果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后,100万元的货 款应如何支付? (5)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前,管理人是否可以自行决定继续履行该合同?并 说明理由。 [案例]3:2007年7月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务人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指 定乙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发现以下事实: (1)甲公司欠A企业100万元的货款。2006年6月1日,应债权人A企业的要求,甲公司以自己100万元的设备设定抵押。 (2)2006年12月1日,甲公司主动放弃对B企业200万元的债权。 (3)2007年4月1日,甲公司已经不能清偿数个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并且其财 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甲公司仍向债权人C企业清偿了300万元的货款。 (4)2006年3月1日,甲公司为逃避债务在D企业隐匿了120万元的财产,被 管理人发现。 (5)甲公司一直拖欠E企业250万元的货款。2007年6月20日,E企业得知甲 公司已经申请破产的事实后,迅速与甲公司签订了200万元的买卖合同。甲公司发货后,E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11个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案例1】12007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 (1)2006年4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欠乙公司80万元货款未付。2007年3月,甲乙双方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于2007年9月10日前偿还所欠乙公司货款及利息共计87万元,并以甲公司所属一间厂房作抵押。还款协议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乙公司在债权申报期内就上述债权申报了债权。 (2)2006年6月,丙公司向A银行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甲公司以所属部分设备为丙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丙公司未能偿还A银行贷款本息。经甲公司、丙公司和A银行协商,甲公司用于抵押的设备被依法变现,所得价款全部用于偿还A银行,但尚有20万元借款本息未能得到清偿。 (3)2006年7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广告代理合同,该合同约定:丁公司代理发布甲公司产品广告;期限2年;一方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承担违约金20万元。至甲公司破产申请被受理时,双方均各自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4)2006年8月,甲公司向李某购买一项专利,尚欠李某19万元专利转让费未付。李某之子小李创办的戊公司曾于2006年11月向甲公司采购一批电子产品,尚欠甲公司货款21万元未付。 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后,李某与戊公司协商一致,戊公司在向李某支付19万元后,取得李某对甲公司的19万元债权。戊公司向管理人主张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 (5)甲公司共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37.9万元,其中,在2006年8月27日新的《企业破产法》公布之前,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为20万元。甲公司的全部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仅剩余价值1500万元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但该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已于2006年6月被甲公司抵押给B银行,用于担保一笔2000万元的借款。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管理人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对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公司的行为予以撤销?并说明理由。 (2)A银行能否将尚未得到清偿的20万元欠款向管理人申报普通债权,由甲公司继续偿还?并说明理由。(3)如果管理人决定解除甲公司与丁公司之间的广告代理合同,并由此给丁公司造成实际损失5万元,则丁公司可以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额应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4)戊公司向管理人提出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5)甲公司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共计37.9万元应当如何受偿? 【案例2】2 2007年8月20日,甲公司就自己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日裁定受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同时指定某会计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对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了清理,有关清理情况如下: (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甲公司的资产总额为5600万元(全部财产的变现价值)。其中,全部厂房变现价值520万元,办公楼变现价值为650万元;全部机器设备变现价值480万元。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负债总额为110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的情况为: ①应付职工工资180万元,未交税金220万元;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案例九:AIG 危机 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 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整理稿)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一:破产重整助S*ST兰宝重生 负债累累被暂停上市 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宝公司”)原名长春兰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为2.4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长春君子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发展初期,兰宝公司始终处于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然而,由于兰宝公司投资失败,致使其下属企业被迫停产,大量外债无力偿还。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数额达12亿元以上,2006年5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兰宝公司的股票暂停上市。依据2006年兰宝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兰宝公司的总资产为5亿余元,总负债为11亿余元,净资产为-6亿余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兰宝公司若不能实现转亏为盈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2007年4月28日,兰宝公司的债权人上海美东房地产有限公司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春中院”)申请宣告兰宝公司破产,此举将本已债务缠身的兰宝公司逼到了破产与退市的死角。经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批准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吉林高院”)批准,2007年6月14日,长春中院受理了兰宝公司破产一案并指定兰宝公司破产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至此,兰宝公司破产案成为了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我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案件。 破产程序有条不紊 2007年6月15日,长春中院在兰宝公司主持召开了破产管理人会议。2007年6 月18日,长春中院组织债权人申报债权事宜。2007年7月25日,长春中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布了已确认债权。其中,职工债权约为152.3万元,税务债权约为130.3万元,普通债权为17.23亿元。在法院的积极协调下,2007年11月5日,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向长春中院递交了重整申请书,申请对兰宝公司进行重整。长春中院于2007年11月16 日,作出准予兰宝公司重整的民事裁定。2007年11月19日,兰宝公司破产管理人向长春中院递交了《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以下简称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2007年12月5日,长春中院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会议分组讨论表决后通过。重整计划中关于债权调整的基本内容为:职工债权不做调整,按确认债权数额全额清偿;税务债权不做调整,按确认债权数额全额清偿;对于普通债权,一律按确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亦可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和/或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要点: 华尔街上赫赫有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经历了158年的风雨之后,在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时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将是长远而深刻的。 我们在分析其风险的成因和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一悲剧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整个市场基本层面的变化和不稳定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也有雷曼公司自身的问题带来的特殊性风险。在大的方面,是从2007年夏天开始的次贷危机,和在雷曼破产前后市场所发生的信心信用恐慌等;在公司自身方面,雷曼近年来发展过快过热,自身的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导致杠杆率太高,所持的问题资产太多,以及公司的管理层没有能够抓住机会很好地应对危机等。雷曼的问题,当然也与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失误有关,这包括其监管理念、力度、和具体监管要求等。 中金公司研究部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2008年10月6日 策略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亦可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和/或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2 目录 1. 雷曼兄弟简史 (3) 2. 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5) 3. 雷曼兄弟破产分析 (8) 4. 美国证券风险监管的要求和不足 (18) 5. 注释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