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元稹24节气诗

元稹24节气诗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赏析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是一首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诗,
原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译文: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赏析:
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以及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节气的日期。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节气文化,以及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代表着自然界的不同变化和人类生活的不同阶段。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十四节气诗词赏析

二十四节气诗词赏析

蒹 葭(jiān jiā)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立 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11月7-8日交节。习惯上,我 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立,建始也,意味着冬季的开 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问刘十九(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谢 谢 欣 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7月22-24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 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 高温天气。谚语云: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菊 花(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农耕社会指导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

其中饱含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之心。

今天,诗词君就来总结下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再次感受下时间的流转吧!立春立春亦称为“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拟古》东晋·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踏莎行》宋·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立夏来了,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诗词赏析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诗词赏析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诗词赏析立夏诗词赏析一1.《立夏前二日作》陆游(宋)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立夏时节处于谷雨时节之后,立夏与人们来说,代表着春去夏来,农作物也进入蓬勃的生长期。

且看宋代诗人陆游是怎样来描写自己眼中的立夏时节,“晨起披衣出草堂”初读此诗的第一句就被鲜活的生活场景扣住了心神。

“轩窗已自喜微凉”诗人并没有道出立夏时节的气候的变化,此句却间接的说出了夏日清晨气温还是清爽喜人的。

“回念春光无限好,只怨千杯难消愁”诗人的愁是身在“旅途”的怀念之情。

“残红一片无处寻,分付年华与蜜房”百花的艳丽已无处可寻,分别给了绚丽的光阴还有辛勤的耕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如水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希冀。

2.《菩萨蛮夏闺怨》苏轼 (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闺怨柳丝长,新词透汗香。

回文工巧里,只笑粗心郎。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南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抗金英雄辛弃疾难得的充满温情的作品之一,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山水人家其乐融融的画卷,溪水潺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仿佛可以体会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闻到每一缕香。

通过这寥寥数语,把我们带回到父母在堂,兄弟戏耍的童年时光。

不妨在这个夏天,去到乡野,再次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溪头卧剥莲蓬”时听取蛙声一片,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抚平城市动物的伤。

夏天,乡野,一家人。

4.《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感怀》陆游 (宋)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生活在时迁事移中变化,但诗在“通变”中说着不变的真理。

读《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有感

读《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有感

读《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有感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以二十四个节气来感悟自然的变化,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述说着人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也蕴含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去感受古代人对自然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立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梦了无痕迹。

这句话描绘了春江水暖的景象,也表达了春风如梦的感受。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一切都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雨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话描绘了雨水节气时寒蝉鸣叫的凄切声音,也表现了对春雨初歇的期盼。

雨水节气过后,大地开始回春,一切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惊蛰》:愁虫喧喧缠绵夜,沐雨桃花扶细杨。

这句话表现了惊蛰时虫鸣声声,桃花盛开的景象。

这个节气,正是万物苏醒,生长之际,也是春耕的开始。

《春分》:春风柔柔轻轻吹,草长莺飞舞柳丝。

这句话描绘了春分时春风轻柔的景象,也表达了大地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

春分时分,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

《清明》:春久不见,皇城花满春池水。

这句话描绘了清明时春色满园的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清明节气里,人们祭奠祖先,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谷雨》:云薄雨轻风起时,一林桃花半逢吹。

这句话表现了谷雨时云淡风轻的景象,也表达了大地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

在谷雨节气里,人们开始收获春天的浪漫和鲜花。

《立夏》:蜜蜂忙忙采蜜忙,采得采得采的香。

这句话描绘了立夏时蜜蜂采蜜的景象,也表达了收获的喜悦和忙碌的生活。

在立夏节气里,人们开始享受夏天的热情和收获的快乐。

《小满》:落花繁密犹吐翠,春浓藤绕蔓蓬扶。

这句话表现了小满时落花繁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表达了生活充满希望和生机。

在小满节气里,人们开始享受收获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芒种》:麦正芒种,种得种得种苞头。

这句话表现了芒种时农田里麦苗茂盛的景象,也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在芒种节气里,农民们开始收获劳动的成果,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立春立春是24节气之首。

随着立春的到来,逐渐昼长夜短,天气日暖。

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孢,泥土中有蠢蠢欲动的小草。

正等待“春风吹又生”。

立春时节,各地风俗不一。

但吃春饼,吃春卷,吃萝卜(特别是心里美红心萝卜),咬春、迎春、备春耕民俗则是一样的。

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①春盘,古俗,立春日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称“春盘”。

②两京,唐代有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是为两京。

⑦高门,汉未央官宫殿门。

此代指唐长安皇宫之门。

行,赐与。

白玉.洁白如玉的盘。

古代立春前一日,皇帝向臣僚赐春盘。

④青丝,切细的生菜丝。

⑤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得名。

那,通“挪”,移动。

对眼.双眼。

此句意思是:目光随着巫蛱滚滚江水流动。

⑥杜陵远客,杜甫曾寓居长安杜陵东南之少陵原东,故宫称“杜陵远客”。

【简析】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旧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至大历三年(768)离蜀。

《立春》杜甫在寓居夔时所做,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

杜甫由眼前的春盘,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

但眼下的现实,却是飘泊异乡,萍踪难定。

面对巫峡大江,愁绪如东去的一江春水,滚滚而来。

悲愁之余,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

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回忆在长安、洛阳过立春的盛况。

诗中不免流露了惆怅情绪和漂泊异乡的无奈。

雨水雨水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渐向北移。

日照时数和强度日增,意味着雪花纷飞、寒气浸骨的天气日消,春风佛面,冰雪融化,潇潇细雨正向我们走来。

但乍暖还寒天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雨水时节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女婿为岳父母'接寿’等风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节气歌解析

节气歌解析

《二十四节气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它以简洁明快、优美动人的语言,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变化。

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解析:歌词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立春代表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万物生长、风和日丽的春季;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惊蛰意味着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春分预示着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越冬植物进入生长阶段;清明是传统春祭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谷雨表示降水明显增加,秧苗初插,农作物茁壮成长。

以此类推,其余的节气也有各自的含义和象征。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整首诗歌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含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名称的发音和音节都有一定的节奏感,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诗歌的意境和美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诗歌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特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诗歌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总之,《二十四节气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作品,它以简洁明快、优美动人的语言,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变化,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24首古诗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24首古诗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24首古诗华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下面是总结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24首古诗,一起来看看吧,知识储备又可以丰富了!一、立春《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这首诗是晚唐罗隐所著的七言诗,它主要特点是:归隐情切,含而不露,语言浅近,蕴意却深。

罗隐的诗,大都写得“峭直可喜”,而此诗却达到了“峭直”与“蕴藉”的统一。

二、大寒《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是南宋诗人杜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

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三、小寒《小寒》唐元稹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小寒时节对应着农历十二月,欢乐的喜鹊开始垒起新巢。

它沿着弯弯的小河捡拾食物,一会又衔着紫枝,飞到它的新巢继续干活。

霜风中飞翔的老鹰正向北方飞去,野鸡正躲在田间、河岸聚拢的茅草里,发出声声鸣叫。

不要责怪严寒的天气来得太过急迫,春天和冬天就要在正月里交会呢。

四、冬至《冬至》宋朱淑真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五、大雪《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六、小雪《小雪》唐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问刘十九(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11月22-23日交节。气温 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沁园春· 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2月18-20日交节。这时 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 来日惊蛰节(宋 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3月5-7日交节。这个节气表示 “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 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没到雷 先鸣,大雨似蛟龙”,“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行香子 (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cháng yáng)。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yáng)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3月20-22日交节。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农谚云:“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种菜,大暑摘瓜”。
清 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4月4-6日交节。此时气候清爽温暖,
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 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老圃堂(唐 曹邺yè)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4月19-21日交节 。就 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语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夏 冬
小 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5月5-7日交节。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气温显著升高,炎暑 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 节气。谚语云:“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小 满(宋 欧阳修)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9月22-24日交节。这一天同 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 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10月8-9日交节。白露后, 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 低了。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9月7-9日交节。天气转凉,地面水 汽结露。白露节气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 早晚凉,中午热。谚语语:“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7月22-24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
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
高温天气。谚语云: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菊 花(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5月20-22日交节。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 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谚语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梅雨五绝(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大 寒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1月20-21日交节。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
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
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谢 谢 欣 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6月21-22日交节。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 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 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 旺盛。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7月6-8日交节。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
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江 南(汉乐府民看今朝。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12月6-8日交节。大雪前后,黄河流域 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邯郸冬至夜(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这一天,阳光几 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 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 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语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8月7-9日交节。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 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8月22-24日交节。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处”意为终止、 隐退,因此“处暑”指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蒹 葭(jiān
jiā)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2月3-5日交节。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6月5-7日交节。这时大麦、 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最适合播种有 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 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播种、下 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山 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10月23-24日交节。天气
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 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11月7-8日交节。习惯上,我 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立,建始也,意味着冬季的开
四 一 班 余 紫 涵 , 查 力 畅 , 詹 憧 憬
二 诗十 词 四 赏 析节 气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 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 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则是吃汤圆。
寒 夜(宋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