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

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这反映了当时A. 社会关系变动剧烈________B. 宗法等级趋于崩解________C. 加强集权急需人才________D. 手工业者地位提高2.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

唐谏官的设置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________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________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3. 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一做法A.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________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________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________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________D.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5. 下图是19世纪末的时事漫画(每个动物代表不同国家,如熊喻指沙俄;鹰喻指美国……)。

该图所示局势意味着A. 列强已构建在华国际共管体系________B. 美国必将成为侵华的主导力量C. 传播进化论思想具有现实需求________D. 维新思潮必将发展为政治运动6.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文综政治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文综政治试题

ËÄ´¨Ê¡½­ÓÍÖÐѧ2016¼¶¸ßÈýÉÏÆÚ9ÔÂÔ¿¼文科综合能力测试×¢Ò⣺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转载到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读下面某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这一走势对我国进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CD13.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会带来该商品及其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结合图示,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列说法符合下图的是A.直线AC可表示食盐价格变动与其需求量的关系B.直线AB可表示黄金价格变动与其需求量的关系C.直线CD可表示汽车价格变动和汽油需求量的关系D.直线BD可表示进口小汽车价格变动和国产小汽车需求量的关系14.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注:产能利用率=实际产能÷设计产能×100%)。

假设2017年S省D企业煤炭设计产能约2 000万吨,煤炭价格110元/吨,产能利用率为70%。

今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为A.20.328亿元B.22亿元C.18.48亿元D.16.8亿元15.根据价格传导规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者。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一、单选题(★) 1 . 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

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

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2 . 下表为隋唐时仓设置值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谁确的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3 .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4 . 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5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 .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该思想A.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D.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7 . 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2019届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2.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________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_________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3.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进一步地强化了君主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4. 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

”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________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5. 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6. 清末上海《神州画报》载:镇江机户因米粮价贵,向各绸号要求增长工价,不得,相约一律停工,并至道署请求加价,聚至千余人之多。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新 版人教版 新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新 版人教版 新 版

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油,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名师点睛】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2.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p3. 妻妾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老三( 20 岁,天性顽劣)、老二( 22 岁,老成持重)妾一(侧室)老大( 25 岁,天慧聪颖)妾二(侧室)老四( 18 岁,智勇双全)A .老三 B .老四C .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老二4. 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

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C.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D.保存了原中央苏区6. 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控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转载到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B.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C。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D.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措施是着眼于自身利益的,故不会提高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西周没有宗教神学,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

2.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答案】D【解析】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

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C.“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2.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

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

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______________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3. 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4.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5. 上海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

下列有关说法最准确的是()A.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B.反应了当时中国百姓的饮食已经完全西化C.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很多西餐厅D.近代中国的农业开始按照西方标准实行生产6.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6级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1.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

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

朝议制度A. 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 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 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 标志着君主制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这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这一过程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皇帝总决策,有利于加强君权,不易造成权臣的专政,故BC项错误;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和君主制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

2.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排除;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误;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以知道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移,故D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选C。

3.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答案】B【解析】材料一和材料三没有反映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故A错误;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历书、佛像并流传开来,体现了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注意找出三段材料的共同信息内容,即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历书、佛像并流传开来。

学生可以据此排除其他不符合材料内容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推崇,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和“存天理,灭人欲”相对立,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显然和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5.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A.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 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 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表格反映从1843年到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大幅降低,将会导致外国棉花和棉织品大量涌入,这一现象将对中国传统棉纺业产生严重冲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税率大幅降低将会导致外国棉花和棉织品大量涌入,从而对中国传统棉纺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来确定答案。

6.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该思想A.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D. 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该思想体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山”也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故A项正确。

根据“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可知,毛泽东主张放弃城市中心道路,而当时党中央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故B 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材料中“武装”、“土地革命”体现了八七会议的决定,故C项错误;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形成,故D项错误。

7.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这说明A.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 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 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答案】D【解析】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与20世纪50年代末,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C;由“边倒”到“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说明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故选D。

8.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

这一变化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 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D. 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可知,1977年恢复高考选拔制度,废止以前的推荐入学制度,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建设和人才的选拔,C正确;A的标志是“粉碎四人帮”,B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ABD。

9.《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诉讼标的(诉讼费)在一千亚士以上的,(证人)交誓金五百亚士。

”这反映出罗马法A. 尽力避免证人作伪证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 借舆论保障司法公正【答案】A【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规定,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并且证人需交誓金,说明罗马法为了避免证人作伪证,证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A正确;材料并非形式主义,证人要交誓金作保证的,排除B;材料规定并非只针对平民的要求,故无法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C;材料主要是针对证人方面的规定,为了避免证人作伪证,无法体现借舆论保障司法公正,排除D。

1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

”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A. 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 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C. 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D.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可知,马克思认为国家政权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应该是人民的政府,应该反映人民的意愿,结合所学,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体现了人民主权,故C正确;“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不能体现公社委员会不会凌驾于社会之上,排除A;B指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这也不能体现新的国家机器不会凌驾于社会之上,排除;D是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与国家政权是否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问题关系不大,排除。

11.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

这种做法A. 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B. 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C. 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D. 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故C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向美出口商提供贷款,无法体现美国摆脱了大萧条,排除A;1937年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30年代美苏没有结盟,D错误。

12.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

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

斯大林此举旨在A. 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 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 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答案】B【解析】1932-1933年苏联并没有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故A错误;当时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故强行征粮,故B正确;斯大林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城乡之间差别,故C错误;当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D错误。

故选B。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大师的民生情怀,为儒学的未来发展定下了亲民内涵。

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用天意来限制帝王的权力,警告帝王要关心民生。

唐代柳宗元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强调吏的职责是为民办事,为民服务。

到了宋代,改革家李觏提出了“安民养民”思想,认为“生民之道食为大”。

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主张“富民养民”,强调富国要以富民为内容,认为人民的富裕乃是改善社会道德和政治的基础,因为百姓富足,不恩犯乱,然后才能风教可施,才可幸致太平。

同时认为横征暴敛是妨害富民的一个根本原因。

——付蓓、覃雪梅《中国古代富民思想研究》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创设“民政部”,揭开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历史序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设立警务、民治、土木等六个局,民治局管理地方官吏、选举、公益事业、慈善团体、抚恤等具体事务。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首个发展高峰期,社会福利行政、社会福利立法、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福利服务和福利教育研究等领域均作出开创性贡献。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材料三计划经济时期最突出的体制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制度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性、工作单位、民政部门、福利制度建设是五个关键词凸显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的时代特征。

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全民福利,追求平等与自由…改革开放后突出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主义、个人与家庭责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六个关键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时代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