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对策 (2)

浅谈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对策

摘要: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生理、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

教育因素等交互作用综合形成的。这些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也可

以弥补男、女生各自的缺陷。熟知差异才能因“异”施教。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到中学生数学学

习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而且要熟知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进而了解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因

“异”施教﹑因材施教。

关键词:数学学习性别差异

前言:

作为—名教师,笔者曾听到不少女学生议论数学难学;也曾听到一些教师谈到在数学学习中女学生没有男学生有发展潜力等。

在笔者读高中时,各班中数学成绩拔尖的大多数是男生,数学成绩优秀的女生凤毛鳞角。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究竟有没有明显差异?这是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它受到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也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课题。传统观点认为男性数学能力优于女性,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男、女生的差异更明显。笔者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桂林中学所任教两个理科班和两个文科班共223名学生(其中男生92名,女生131名)中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男、女生对数学学习负担的看法如下表:

性别

很重

(%)

较重

(%)

一般

(%)

较轻(%)

男8.7 42.4 39.0 9.8

女12.2 48.9 34.3 4.6

从表中看出,男、女生在学习数学上确实存较明显的差异。那么,从高中生的视角来看,男、女生数学能力上的性别差异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一些差异形成原因及弱化差异性的教学对策。

一、男、女生数学学习差异的形成原因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现代研究领域内的基本课题,国际上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1993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在瑞典专门召开过“性别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几名美国学者通过对部分小学老师的深入调查分析,认为在数学学习上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男生的优秀就越明显。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大致有两类:一类认为,男、女两性的数学思维发展在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逻辑推理、掌握逻辑法则、辨证思维及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表现,又是各具特色的;另一类则认为:男、女两性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总体上有显著差异(个别差异不显著除外),男性要高于女性。

在生理方面,男女的先天大脑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脑左半球主要司言语、逻辑之类局部性、连续性的思维;右半球主要发挥空间、图形、音乐等整

体性统一性功能,左右脑协同活动才能完成思维过程。但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男女大脑两半球偏侧性功能专门化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是有性别差异。女性在

左脑半球偏侧性功能专门化上,较之男性更早,更强烈,优于男性,因而在语

言表达、短时记忆上优于男性;而男性则相反,大脑的右半球比较发达,所以

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实验的观察、推理方面优于女性。男性通常

对视觉的空间知觉比较敏感;女性通常对听觉为主导的语言有较敏感的知觉。

反应在数学学习上,男性善于辨别判断类型,倾向于从全局与联系上处理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女性喜欢模仿,并逐渐形成倾向于模式、注重

细节的思维趋势。

在性格情感方面,女生好静,心思细腻,但也较脆弱,比男生依赖性

强.在数学学习上女生更专注于教师统一传授的知识。男生好动,相对比较独

立自主,在课外能比女生更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这使得女生在课堂考试时成

绩往往能优于男生,而在涉及课外知识较多的标准化考试和竞赛中就显得不如

男生了。同时男生多数属外向型性格,对分数和成绩排名看得不是很重,暂时

的名次下降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压力,兴趣和爱好才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浓者,独立钻研;兴趣差者,得过且过。这些原因也导致了男生数学成绩

两极分化严重。女生的情况恰恰相反,她们的性格多具有内向性,面子观念强,感情色彩浓,对成绩的起落看得过重,因而学习中“循规蹈矩型”者较多,这

也是女生中数学尖子较少,成绩比较平衡的原因之一。

在思维方式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男女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

异表现在男女思维能力的各自特色上,而从总体水平上看,则可能没有显著差异.。女性的思维属于形象型,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具抽象特点;女生中模仿者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偏重形象思维,

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男生中爱独立思考者较多,

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于抽象思维,爱好逻辑推理,但不重视细节;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这两

种思维方式并未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在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时,差异就出

现了。在中小学初级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相对简单,解题基本都有明显

的步骤可循,所以女生对这部分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

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抽象性也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

纯的模仿已经不够,要求学生善于判别问题的类型,具有相当的选择、判断、

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这时相当数量的女生还是习惯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对数

学所提出的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得较慢,甚至无法适应。

在记忆能力方面,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小学时就已显现出来了。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的记忆要强于男性。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

能力比男性强,如对无意义联系的人名、数字、地点等记得非常清楚;而男性

虽然机械记忆不如女性,但其逻辑记忆却强于女性。有人推断,女性较强的机

械记忆能力可能与她们大脑左半球功能成熟早,语言训练比较多有关。在小学

阶段,只需机械记忆就可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女孩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得到好

成绩,这使得她们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限制了其逻辑记忆的发展。随着年级

的升高,学习内容日趋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记忆材料组织能力时,女生

就会感到学习上的困难。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表明,初一时女生的学习

成绩尚高于男生;初二时男、女生的成绩基本无差异;到初三时男生的成绩就

已超过了女生。这种情况并非表明女生的智力水平不如男生,而更可能是由于

学习、记忆方法的原因所致。

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对男、女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有很大的影响。男、

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

长期形成的对性别的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女生一般不会进入对数学要求较高

的工作领域,因此女生不需要学习太多的数学知识;男生善于理性的逻辑思维,女生善于感性的形象思维,而数学是逻辑思维要求最高的学科,因此适合男生学,而不适合女生学;在对数学成绩的要求上,家长和教师通常也对女生的期

望要比男生低得多。沿袭下来的社会文化模式、偏见、家庭和学校期望,都降

低了女生学习数学的独立性和好胜心。

二、缩小差异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男、女生在数学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各

有优势,也各有薄弱的方面。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

教育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试图消除差异把男、女生“拉平”是不切合实际的。面对这一差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差异不

是一成不变的,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也可以弥补男、女生各自的缺陷。

熟知差异才能因“异”施教。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到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性

别差异,而且要熟知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进而了解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因“异”施教﹑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并

针对男女两性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弥补各自的缺点,就可能

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念。从本质上来说,性别差异并没有好坏

之分,只是在发展的特色上各有千秋而已。男女的智力差异从总体上来说并不

明显,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自觉地消除“女不如男”的陈旧的性别观念,一

视同仁地对待男、女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

特别要注意消除一些女生自身存在的“女生不适合学数学”的错误观念和心理

上对数学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同时也应该教育男生克服心理上幼稚的“优越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要培养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使数学能力得以

更好发展的内在“激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数学本来应该是兴趣盎然的事情。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数学太枯燥,缺乏趣味性”变成了很多女生的“共识”。怎么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作用不仅仅

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往往主导着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对教师的期望值高,教师就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学生学习

兴趣就浓,学生对这门课就喜欢,进步就快,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往往能激发起

学生对学习的长远兴趣;反之则相反。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期望值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修养。一名有修养的数学教师必然能全面了解他的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针对在数学学习中女生较男生自信心偏

弱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对女生抱有信心,相信她们在数学学习方面能够取得好

成绩,让她们体会到数学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女生学习的积极性,激

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避免女生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教师对女生

的关注或过问应多一些,勤一些,不要将她们学不好数学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为

本人能力差等,应使女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数学学习与男生一样,同样抱有

较高的期望。尤其是对自信心较低、成绩较差的女生,要特别注意对她们的引

导方式,应更多地鼓励她们。女生的情感和平稳度一般比男生高,一旦她们建

立起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便会克服困难学习数学。

第四,要加强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女生比较擅长形

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男生则比较善于逻辑记忆。数学教学中应尽可

能地运用课件、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再者要不断创设有利于她们

学习的各种教学情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女生独立思考,鼓励

女生提出问题,通过变式、反思、系统化,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检查

得失,加深对数学原理、通法的认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横向

联系,概括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事实上,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

提出应强调素质教育,改革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重视个性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性别等的差异

性因材施教,以思维品质的优化为目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手段,辅以必要

的学法指导,这种差异性就会逐步弱化,不再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障碍,男、女生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各自特点,齐头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