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全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66页)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66页)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66页)化工原理实验讲义第一章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知识1.1 绪论《化工原理》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过程问题。

该课程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是化工、环工、生物化工等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作为一门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工程学科,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化工原理实验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与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化工原理实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具有典型的工程特点。

每一个单元操作按照其操作原理设置,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和参数变量等都比较接近于工业应用,因此,一个单元操作实验相当于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基本过程,通过它能建立起一定的工程概念。

随着实验的进行,会遇到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更实际、更有效地学到更多的工程实验方面的原理和测试手段,可以看到复杂的真实设备与工艺过程同描述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学习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实验及其研究方法,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实践过程。

长期以来,化工原理实验常以验证课堂理论为主,教学安排上也仅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的一部分。

近20年来,由于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的飞跃发展,要求研制新材料,寻找新能源,开发高新科技产品,对化工过程与设备的研究提出了格外能够高的要求,新型高效率低能耗的化工设备的研究也更为迫切。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化工原理实验单独设课,指定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有创造性和有独立的科技人才,从而确立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学生中应有地位。

1.2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2.1 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目的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在调整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同时,编写了实验课教材-----《化工实验技术基础》。

按照实验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薄弱环节,在内容编排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1.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根据全国高校化工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装置流程、数据处理等方面,组织各单元操作的实验内容。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化工原理实验讲义(新增)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2012.04目录实验1 雷诺实验 (1)实验2 柏努利实验 (3)实验3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 (5)实验4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9)实验5离心泵性能测定和流量计标定实验 (12)实验6传热实验 (18)实验7精馏实验 (22)实验8过滤实验 (26)实验9氧解吸实验 (29)实验10 液—液萃取实验 (36)实验11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41)实验12 固体流态化实验 (45)实验13 化工管路拆装实训 (49)实验14 化工仪表综合实训 (54)实验1 雷诺实验一、目的1.观察流体在层流和湍流时两种不同的流动形态,观察层流时流体在导管中的速度分布。

2.测定各种流动状态下的Re,建立层流、湍流与Re之间的联系。

二、原理1.层流与湍流的根本区别,在于流体内部质点的运动方式不同。

层流时,流体的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成直线运动,互不碰撞,互不混合,湍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是不规则的,质点之间发生剧烈的碰撞与混合并导致整个流体的湍动,无论层流和湍流,管壁处速度都为零,离开管壁以后速度渐快,管中心处速度最大。

层流时,速度沿管子的直径按抛物线的规律分布。

2.流体流动状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把这些因素组合成,称为雷诺准数(Re),根据Re的数值,可判断流动属于层流还是湍流。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验时水由稳压水槽进入玻璃管,此玻璃管供观察流体流动形态和层流时导管中流速分布之用。

为了使玻璃管内的流动稳定,槽内设有缓冲器和溢流器,实验时应维持稳压水槽液面稳定。

雷诺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层流速度分布演示先将流量计后的出口调节阀关闭,将水加满整个试验系统,并保持溢流水槽内有一定的溢流量。

打开示踪剂管路阀,让示踪剂充满整个试验导管的截面,再调节自由夹至能观察到管内红色细流。

少许开启转子流量计调节阀,将流量调至最小,以便观察稳定的层流流型及层流时流体在管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切勿扰动)。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实验一 雷诺演示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流体圆管内的流动形态及其与雷诺数Re 的关系;2. 观察流体在圆管内作稳定层流及湍流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分布及湍流时壁面处的层流内层;3. 观察并测定流动形态发生临界变化时流量、流速与雷诺数。

二、 实验原理雷诺数μρdu =Re ,一般情况下Re <(2000~3000)时,流动形态为层流,Re >4000时,流动形态为湍流。

μπρμπρπμρd q d du d du 44141Re =∙∙==测定流体1升水所需时间,计算出q ,然后可计算出对应的Re 。

三、 实验装置在1700⨯500⨯500mm 的玻璃水箱内安装有一根内径为28mm 、长为1450mm 的长玻璃管,玻璃管进口做成喇叭形以保证水能平稳的流入管内,在进口端中心处插入注射针头,通过小橡皮管注入显色剂——红墨水。

水由水箱底部进入,并从上部溢流口排出,管内水流速可由管路下游的阀门控制。

本装置玻璃水箱主体由15mm的钢化玻璃粘接而成,所连接上下水管道均有不锈钢材质,下边的轮为能承重的加强轮,在做实验时,需要将轮刹车。

本实验其他设施:水、红墨水、秒表:1块、量筒:1000ml 1个四、实验步骤与现象观察1.开启上下阀门至溢流槽出现溢流。

2.缓和开启实验玻璃管出口阀门,为保证水面稳定,应维持少量溢流。

3.徐徐打开显示剂橡皮管上夹管,调整显示剂流速与管内水流速一致,观察显示剂流线,并记录一定时间内通过的水量和水温。

4.自小到大再自大到小调节流量,计算流型转变的临界雷诺数。

5.观察层流和湍流时速度分布侧形的差别。

6.观察湍流时壁面处的层流内层。

五、注意事项1.由于红墨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为使从给针头出来的红墨水线不发生沉降,需要红墨水用水稀释50%左右。

2.在观察层流流动时,当把水量调得足够小的情况下(在层流范围),禁止碰撞设备,甚至周围环境的震动、以及水面风的吹动均会对线型造成影响。

为防止上水时造成的液面波动,上水量不能太大,维持少量溢流即可。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第一单元动量传递绪论一、化工过程产品2.引出单元操作的概念(化工过程由若干单元操作和反应过程串联而成)。

二、单元操作1.单元操作概念:化工生产中,设备相似、原理相近、基本过程相同的生产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2.单元操作分类:三传一反——P2表0-1(1)动量传递(传动):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等——密度ρ、黏度μ。

(2)热量传递(传热):热交换、蒸发等——温度t、热导率λ。

(3)质量传递(传质):蒸馏、吸收、干燥等——相对挥发度α、溶解度x。

3.单元操作特点:(1)物理性操作;(2)共有性操作。

三、基本概念1.物料衡算(质量守恒)2.能量衡算(能量守恒)3.过程极限(平衡状态)——溶解,饱和;传热,温度相等。

4.过程速率(变化快慢)——过程速率=推动力/阻力第一讲流体静力学流体:气体和液体的总称(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

一、主要物理量1.密度(物理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查表获得)ρ=m/V kg/m3定义式理想气体:ρ=m/V=nM/V=pM/RT(pV=nRT 符号说明:R=8.314,T=t+273)相对密度:物质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4℃)。

常用密度:水(20℃)—998kg/m3;水银(20℃)—13.6×103 kg/m32.压力p=P/A Pa 定义式绝对压力:压力的真实值。

表压: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压力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大的部分)真空度: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真空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小的部分)表压=-真空度真空度最大值=大气压常用压力:1atm≈0.1MPa=1.013bar=1.033工程大气压=10.33mH2O=760mmHg例题1-1。

二、流体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设:敞口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静止流体,取任意一个垂直流体液柱,上下底面积均为A m 2。

a .作用在液柱上端面上的总压力P 1 P 1= p 1 Ab .作用在液柱下端面上的总压力P 2 P 2= p 2 Ac .作用于整个液柱的重力G G =ρg A (z 1-z 2)液柱静止,垂直方向上的三个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 :p 1 A + ρg A (z 1-z 2)-p 2 A = 0 令: h = (z 1-z 2) 整理得:p 2 = p 1 + ρg h若将液柱上端取在液面,并设液面上方的压强为p 0, 则: p = p 0 + ρg h上式均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静止流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等于作用在其上方的压强加上液柱的重力压强。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Ⅰ:实验一 流量计校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构造、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

3.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 ,掌握流量系数C 随雷诺数Re 的变化规律。

4.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5.学习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估算的具体方法。

二、实验原理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有如下关系:采用正U 形管压差计测量压差时,流量Vs 与压差计读书R 之间关系有: (1)式中: V s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体积流量,m 3/s ; C 流量系数(或称孔流系数),无因次; A 0 流量计最小开孔截面积,m 2,A 0=(π/4)d 02; 下上-P P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差,P a ;ρ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密度,Kg/m 3; A ρ U 形管压差计内指示液的密度,Kg/m 3;ρ1 空气的密度,Kg/m 3;R U 形管压差计读数,m ; 式3-1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ρ下上-P P CA V s 20=()ρρρ120-=A s gR CA V(1a)若采用倒置U 形管测量压差:ρgR P P =-下上(忽略空气对测量的影响)则流量系数C 与流量的关系为:(2)用体积法测量流体的流量V s ,可由下式计算:(3) (4)式中:V s 水的体积流量,m 3/s ;△t 计量桶接受水所用的时间,s ;A 计量桶计量系数;△h 计量桶液面计终了时刻与初始时刻的高度差,mm ,△h=h 2-h 1; V 在△t 时间内计量桶接受的水量,L 。

改变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 R 和流量V s 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

同时用式(1a )或式(2)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流量系数C —雷诺数Re 的关系曲线。

(5)式中:d —实验管直径,m ; u —水在管中的流速,m/s 。

三、实验内容1、以涡轮流量计为基准,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校核,并绘制校核曲线。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55页)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55页)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55页)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化工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控制系化工原理实验室目录第 1 章........................化工基础实验技术41.1温度的测量41.2压力的测量91.3流量的测量13第 2 章.............. 实验数据分布及基本数据处理212.1实验数据的分布212.2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222.3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23第 3 章........................化工原理基本实验273.1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273.2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343.3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403.4填料塔压降曲线和吸收系数的测定453.5精馏塔效率的测定543.6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613.7扩散系数的测定663.8液—液萃取塔的操作72第 4 章............................... 演示实验784.1雷诺实验784.2机械能守恒与转换824.3边界层形成与分离85第 5 章.................... 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87第 1 章化工基础实验技术1.1 温度的测量1.常用的温度计形式(1)膨胀式温度计实用的膨胀式温度计有玻璃管液体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和压力表式温度计。

(2)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玻璃管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用毛细管内液体上升的高度来指示被测温度。

一般测量范围在−100℃~ +600℃。

这种温度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较高(0.1~2.5级)。

工作液体多使用汞和酒精,封装时充入惰性气体,以防止液柱断开。

(3)双金属片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制作成表盘指针形式。

双金属片结合成一体,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

由于不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弯曲变形,带动指针的位移。

一般测量范围在−80℃~ +600℃。

这种温度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测量精度不高(1~2.5级)。

(4)压力表式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与机械式压力表相同。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流体流动形态及雷诺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层流湍流两种流动现象2.测定流型与雷诺数的关系二、基本原理流体有两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即滞流(层流)和湍流(絮流)。

流体作滞流流动时,其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滞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的同时,还作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

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形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μρduRe=式中d---管子的管径(m)u---流体的流速(m/s)ρ--- 流体密度(Kg/m3)μ---流体的粘度(NS/m2)一般认为:eR小于2000时,流动形态为滞流。

e R大于4000,流动为湍流。

e R 数值在两者之间时,有时为湍流,有时为滞流,其主要和环境有关。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于流速有关,本实验是改变水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数下流体流型的变化。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装置的特点本设备为卧式装置,可视性好。

设备无动力装置,操作方便、稳定。

雷诺数的测量范围为:1000-10000。

2、主要技术数据1. 外形尺寸:2300×600×800mm2. 水箱(正面装有有机玻璃,可供观察):670×600×600mm3. 有机玻璃实验管:Φ30×2.5 mm L=1200 mm4. 流量计:LZB-25 100-1000 1/HLZB-10 10-100 1/H3、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稳压溢流水槽、实验导管和转子流量计等部分组成,具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示踪剂(红墨水)2,3,4,7,8 针形阀5,6 流量计实验装置流程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 水通过进水箱,充满水箱。

开启出水阀,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

2. 为了保持水位恒定和避免波动,水由进口管先流入进水槽后由小孔流入水箱,其中多余的水经溢流口流入下水道中。

3. 测定水温(普通温度计)4. 将示踪剂(红墨水)加入储瓶中。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 单相流动阻力测定一、实验内容1.测定给定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及其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测定给定管路内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目的1.掌握直管摩擦阻力、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学会用量纲分析法规划实验; 2.掌握不同流量下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学会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图; 3.学习U 管压差计、压差传感器测量压差、流量计测量流量的方法; 4.学习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流体管路是由直管、阀门、管件(如三通、弯头、大小头等)等部件组成。

实际流体具有粘性,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流体本身的内摩擦和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将导致一定的机械能损失,宏观上表现为流体流动过程中有阻力。

流体在直管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直管阻力(或沿程阻力),它所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流经各种阀门、管件等部件时,因流动方向或流动截面的突然改变导致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在化工过程设计中,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或计算,对于确定流体输送所需推动力的大小,例如泵的功率、液位或压差,选择适当的输送条件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关系Re 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的均匀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被测管道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h f 表现为压强的降低,即:ρρp p p h f ∆=-=21 (1-1)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很多,为减少实验工作量,降低实验实施难度,可采用量纲分析法来规划实验(量纲分析法参阅有关教材)。

由量纲分析法可以导出阻力损失的统一表达式(范宁公式):22u d l h f λ= (1-2)由式(1-1)和(1-2):22u p l d ∆=ρλ (1-3)而, μρdu =Re (1-4)λ是Re 和相对粗粗度ε/d 的函数,可表示为: ()dελRe,Φ= (1-5)对于给定的管路,λ~Re 关系可以由实验测定。

2.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局部阻力通常用当量长度或局部阻力系数法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专业: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教研室2015.3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位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对于实际流体, 因为存在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被损失掉。

所以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根据能量守恒有: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ρρ++=+++上式称为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装置(d A =14mm ,d B =28mm ,d C =d D =14mm ,Z A -Z D =110mm )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见图1-2所示:图1-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图1-2实验导管结构图四、操作步骤1.在低位槽中加入约3/4体积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将实验管路的流量调节阀全开,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至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5次。

5.关闭离心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后,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表一、转能实验数据表流量(l/h)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测试点标号12345678五、结果与分析1、观察实验中如何测得某截面上的静压头和总压头,又如何得到某截面上的动压头?2、观察实验,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不等径管路中流动,流速与管径的关系如何?3、实验观测到A、B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4、实验观测到C、D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5、当出口阀全开时,计算从C到D的压头损失?六、注意事项1.不要将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流量调节阀开大时,应检查一下高位槽的水面是否稳定,当水面下降时应适当开大泵上水阀。

3.流量调节阀须缓慢地关小以免造成流量突然下降测压管中的水溢出管外。

4.注意排除实验导管的空气泡。

5.离心泵不要空转和出口阀门全关的条件下工作。

实验二 流体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2.掌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圆管流动时,由于本身具有黏性及涡流的影响,会产生摩擦阻力。

流体在管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长、管径和摩擦系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22f L v H d gλ=⋅⋅ (1)对于管路的两截面有: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ρρ++=+++ (2)如果管路水平并且粗细均匀,有:12z z =,12v v =则(2)式化简为:12f p p H gρ-=(3) 采用倒U 型压差计测量压差,则有:'11p gh p ρ=+;'22p gh p ρ=+ (4) 其中'p 代表压差计上方压强将(4)代入(3)式中,则:12f H h h R =-=(5)综合(1)和(5)式,则有:22dRgLv λ=, Re dv ρμ= ;其中v q v A= 三、实验装置8号管:L=1.2m,d=0.015m;9号管:L=1.49m,d=0.010m;10号管:L=1.49m,d=0.0078m图2-1 流体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1-水箱;2-离心泵;3-功率表;4-变频器;5-涡轮流量计;6-文丘里流量计;7-局部阻力被测阀门;8-局部阻力测量段;9-直管阻力粗糙测量管;10-直管阻力光滑测量管;11-切换阀;12-流量调节阀;13-转子流量计;14-流量调节阀图2-2 倒U型压差计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总开关,启动泵前要检查各阀门的开关,尤其阀门12和阀门14应关闭,以防止转子流量被损坏。

2.针对某一测试对象选择对应的流向导通阀,逆时针全开。

3.在进行阻力测定之前,应检查导压系统有无气泡存在。

当流量为零时,打开A,A’两阀门,若空气-水倒置U型管两液柱的高度差不为零,则说明系统有气泡存在,需赶净气泡方可测试数据。

赶气泡的方法:将流量调至较大,打开阀门A,A’和C,C’,打开压力平衡罐的排气阀,使水完全充满管路,排出导压管的气泡,将流量关为零,关闭A,A’,缓慢打开阀门D,通过打开B,B’让倒置U型管的水流出再关D,判断倒置U型管两液柱的高度差是否为零,若不为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排净为止。

4.调节阀门14测取数据,顺序可从大流量至小流量,反之也可,由13号转子流量计记录流量,通过倒U管测量h1,h2,管9和10各测量8组数据5.待数据测量完毕,关闭流量调节阀,相关阀门,泵,切断电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以其中一组数据为例,写出v、Re、λ的具体计算过程六、思考题1、在圆直管及导压管可否存有积存的空气?如有,会有何影响?2、讨论λ与Re 的关系(坐标上画出关系图)? 七、注意事项1. 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检查所有流量调节阀是否关闭。

2. 调节流量计阀门要缓慢,调节后应等待流量和直管压降的数据稳定后,方可记录数据。

3. 在计算时,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进行计算。

实验2-2 文氏流量计校正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文氏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2.测定文氏流量计校正系数Co 二、实验原理文氏流量计流量计算式为:0v q c a =因为12()i p p p gR ρρ∆=-=- 综合可以得到:0v q c a =从而得到校正系数0c =其中v fq K=式中f 代表涡轮流量计的频率Hz ,实验时Hz 小于120 K 代表涡轮流量计的仪表常数,77.842(s/l ) 2004d a π=式中0d 代表喉管截面积,0.0195m三.实验装置同上四、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总开关,仪表预热10分钟,启动泵前检查各阀门的开关,尤其阀门12和阀门14应关闭,以防止转子流量被损坏;2.将管道的空气排出,打开文氏流量计的测压口阀门;3.调节阀门12测取数据,共测定10组数据,数据包括:Hz,△p;4.待数据测量完毕,关闭流量调节阀,相关阀门,泵,切断电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以其中一组数据为例,写出qv, Co的具体计算过程实验三离心泵特征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及送液原理。

2.掌握离心泵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离心泵是最常见的液体输送设备。

对于一定型号的泵在一定的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e ,轴功率N ,及效率η均随流量q v 的改变而改变。

通常通过实验测出q v -He ,q v -N ,q v -η关系,并用曲线表示,称为特征曲线。

下面介绍具体的测定方法。

(1)He 的测定在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之间列柏努利方程:2211221222f p v p v z He z H g g g gρρ+++=+++ (1)由于进出口管路粗细均匀,有:12v v =又因为所选的两截面和泵体接近,H f 值可以忽略 所以(1)式可以化简为:2121()p p He z z gρ-=-+式中,21()z z -为泵进出口测压点间的距离(21p p -)为泵进出口测压点间的压强差(2)N 轴的测定N N η=⨯电电轴N 电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η电为电机效率,60%(3)η的测定N N η=有效轴,v N Heq g ρ=有效(4)q v流量v fqK,f为自动调节阀开度Hz;K为仪表常数,77.902(次/升) 电机频率45Hz三、实验装置图3-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四、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总开关,设备调于计算机采集自控操作;2.将泵的入口调节阀全部打开;3.打开计算机,进入离心泵计算机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软件,按照软件提示进行操作;4.点击离心泵特征曲线自动控制后,计算机自动调节流量,并记录原始数据;5.实验完毕后,点击结束当前实验,回到主菜单。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1.跟据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表,在坐标纸上画出离心泵特征曲线图。

2.以第四组为例,写出q v, He, N轴,η的具体计算过程六、思考题1.如何选用离心泵?2.随着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大,泵的流量增加时,入口真空度及出口压力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七、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水槽水位、流量调节阀关闭到零位,泵入口调节阀全部打开;2. 由于本次实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采集,关闭计算机后,所有数据不予保留。

实验四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i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形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0.4Re Pr m u N A =中常数A 、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部插有螺旋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Re m u N B =中常数B 、m 的值,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αi 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αi 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即ii mi iQ t S α=∆⨯ ①式中:i α-管流体对流传热系数,[2/()W m C ︒g] i Q -管传热速率,[W] i S -管换热面积,[m 2]mi t ∆-管流体空气与管壁面的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12()2i i mi W t t t t +∆=-② 式中:12,i i t t -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W t -壁面平均温度,[℃] 管换热面积i i i S d L π= ③式中 i d -传热管径,[m],d 光=20mm ,d 粗=50mm i L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L =1m 由热量衡算式21()i i pi i i Q W c t t =- ④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 ii V W ρ=⑤式中:i V -冷流体在套管的平均体积流量,[m 3/h] pi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kg C ︒g ] i ρ-冷流体的密度,[kg/m 3]pi c 和i ρ可根据定性温度m t 查得,122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作强制湍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Re Pr m n i i i Nu A = ⑥其中i i i i d Nu αλ=,Re i i i i i u d ρμ=,Pr pi i i ic μλ= 物性数据i λ、pi c 、i ρ、i μ可根据定性温度m t 查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