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赵无极油画艺术.pdf

合集下载

探析画家在油画中的笔触肌理及情感表现

探析画家在油画中的笔触肌理及情感表现

【美术理论研究】笔触能够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层次,因此其成为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艺术语言。

笔触肌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甚至可以成为很多的油画作品的最大亮点,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能够有效吸引人的眼球。

不同的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所运用的笔触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因此,笔触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绘画方式,它能生动地展现画家的个性,已经成为画家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是画家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笔触反映画面的美感笔触是画家用笔接触画布时所留下的痕迹,目前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都非常明显。

而在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却很单一,当时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以平涂的方式来完成创作,每个画家的笔触也基本上没有区别。

而随着美术史的发展,笔触的运用才渐渐有所突破,其用笔不再只是简单的平涂,画面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因此也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油画的笔触细腻,用笔的变化可以使画作产生很多丰富的效果,笔尖与画面接触的每一笔都会与画面产生联系,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纵观国内外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各要素之间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每个画面中都有点、线、面等元素,而笔触也可以说是这些元素的升华。

笔触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在任何一幅画作中,它都有着自身的形式美,能够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并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感。

同时,笔触又是丰富多变的,画面中有些笔触很厚重,有些却细腻且富有质感,这些都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画面的美感,从而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美的信息,深化观者的审美体验。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修拉创立了点彩派,他的艺术作品非常独特且极其富有美感。

仔细看修拉的画作可以发现,他画作的每一笔都非常细碎,是由一个挨着一个的纯色小点完成的,它们并置在画布上,显得协调而美好。

这种看似简单的笔触,实际上展示的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他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点在画家理性的控制下铺满了整个画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意象万千——浅析鸥洋的意象油画探索

意象万千——浅析鸥洋的意象油画探索

意象万千——浅析鸥洋的意象油画探索当代女画家鸥洋先生,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擅长油画、水粉画兼长中国画。

早期的画风倾向写实。

1985年后,受赵无极先生的影响,转型意象油画,探索东西艺术融合的可能。

本文以鸥洋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绘画作品为中心,通过分析鸥洋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梳理其艺术思想和创作意念的流变,阐述其意象油画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鸥洋 意象油画 当代艺术文/图:赵靖华(广州艺术博物院助理馆员)鸥洋,中国当代女画家,1960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鸥洋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国画”“具象油画”“彩墨画”“意象油画”。

她是东方抒情意象油画的“拓荒者”和“参与者”。

从中国画到油画的转型与探索,鸥洋乐此不疲,就如她自己所说:“我自认为是属于艺术上不安分的那类人,喜欢在艺术的探索和开拓的挫折中寻找乐趣。

”2022年5月10日,鸥洋向广州艺术博物院捐赠油画作品56件。

以这次捐赠为契机,“意——鸥洋捐赠油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这批油画作品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汇集鸥洋四十余年油画探索之路的成果。

本次捐赠被评选为2022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本文以这批捐赠作品为中心,辅以鸥洋四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分析其艺术思想和创作的演变历程,一窥中国美术史上“意象油画”的发展演进。

萌芽期:鸥洋早期作品中的意趣意象油画主要是以随意的描绘手法,进而随意描绘人们心中对于人物、色彩、风景,以及情感深处的某一种感动。

正如中国美学一直推崇的“师法自然”,天地人文的融合,将心念融入画中,表达情感。

而在中国意象油画中,画家取法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线条语言及传统审美趣味,将线性语言的应用与时代精神、东方美学精神结合,将这种美感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让人们慢慢感悟画中的含义。

20世纪60年代鸥洋的作品倾向于具象写实,其油画代表作有《女民警》《往事涌上心头》(广东美术馆藏),而作为鸥洋意象油画萌芽期的水粉画代表作品《金色的秋天》,是其在广州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后,1962年在顺德写生后汲取灵感进行的水粉肖像画作。

关于赵无极的介绍

关于赵无极的介绍

关于赵无极的介绍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

生于中国北京。

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

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

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

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赵无极概述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

生于中国北京。

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

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

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

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人物概述赵无极(法文名为Zao Wou-Ki),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

年轻的赵无极尤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这份敬仰至今不减当年——“他是用另一种眼光观察的画家,是大书法家。

”14岁时,赵无极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面对机械化的写实主义教育,赵无极却背道而驰,力图捕捉构图的“理”与“力”,抛弃情节性,以求主题的统一。

[1]1941年赵无极留校任教,在重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1942年在重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了一个青年画家联展,受知识分子和青年艺术家们的热烈欢迎。

194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48年移居法国。

1949年5月,克勒兹画廊举办赵无极在巴黎的首次个人画展。

1950年赵无极首次参加“五月沙龙”,从此连年参加,直至1978年。

1953-1954年他在法国和其它国家(伯尔尼、日内瓦、罗马、米兰、慕尼墨、纽约……)多次举办展览,他的版画作品美国获得更大的成功,辛辛那提博物馆举办其版画回顾展。

浅谈赵无极油画艺术

浅谈赵无极油画艺术

许会 有 人说 ,意 和 境 的组合 就 叫做 意 境 ,其 实这 样 理解 也 有一 定 为形 象 ,其 画 面 中 的虚 空混 沌 的境 界包 孕 着他 那 绵长 而 婉约 的 心 的道 理 。但 我们 可 以再 详细 的去探 究 它 ,会 发现 有 各种 不 同 的情 迹 ,这 种 心迹 分 明是 来 自于 他对 中 国传 统 极具 个 性 的理 解 ,老庄 思想 中虚实 相 生 、玄 之又 玄 的美 学 原则 在 他 的作 品有 所体 现 ,一 况, 什 么 是意 境 ?人 与 世界 接触 中, 因研 究物 理 ,而追 求智 慧 , 如返 回生命 之初 与 精 神 的故 里 。5 年代 后 期 ,赵 无极 放 弃符 号象 0 而有 学术 境界 ; 因欲 返 本归 真 ,冥 合天 人 , 而有 宗教 境 界 。学术 征 的表现 手 法 ,而 转 向更 加 直接 表述 精 神 、渲 泄情 感 的方 式 ,用 境 界 主要 于真 ,宗教 境 界主 要于 神 。那 么 艺术 境 界是 什 么 呢 ,介 大笔 自由涂 抹 ,在 扑 朔迷 离 的色 彩光 线 和 复杂 多变 的语言 空 间结 乎 二 者 的 中 间 , 以宇 宙 人 生 的 具 体 为 对 象 , 玩 赏 它 的 色相 、秩 构 中抒 发感 受 ,描 绘 幻象 , 使 中西 艺术 的融 合 向深 层 次发 展 。他 序 、节 奏 、和 谐 ,借 以窥见 自我 的最深 心 灵 的反 映 ;化 实景 而 为 从 15 年 开始 用创 作 日期 命 名作 品, 为的 是让 观 众不 受任 何 画面 99 虚 境 ,创 造形 象 以 为象 征 ,使人 类 最 高 的心灵 具 体化 、肉身 化 , 之外 因 素影 响而 直 接 体验 绘 画意 境 , 以抽 象表 现 主义 的手 法 来呈 这 就是 “ 艺术 境 界 ”。 艺术 家 以心 灵映 射万 象 , 主观 的 生命 情调 现 他 心 中 的中 国意 象成 了他 作 品的主 题 ,他 的 作 品起 初是 以中 国 与 客观 的 自然 景象 交 融互 渗 ,成 就 活泼 而真 实 的 形象 ,渊 然 而深 古老 的钟 鼎 文 为形 象 ,其 画面 中的虚 空 混沌 的 境 界包 孕着 他那 绵 的灵境 ,这灵 境就 是构 成 艺术 之所 以成 为 艺术 的 “ 意境 ” 。 长 而婉 约 的 心迹 ,这 种 心迹 分 明 是来 自于他 对 中 国传 统极 具个 性 赵 无 极 油 画 艺 术 的意 境 体 现 ,依 赖 着 艺 术 家 平 素 的精 神 涵 的理解 ,老 庄思 想 中虚 实 相 生、 玄之 又 玄 的美 学原 则在 他 的作 品 养 与 自身 的天 赋 。赵无 极 的油 画 艺术 的 意境 也不 是 简单 的临摹 , 有 所体 现 ,一 如 返 回生 命之 初 与精 神 的故 里 ,从 这 时 开始 ,赵 无 而 是通 过长 时 期 的积 累 、学 习,才 能达 到今 天炉 火 纯青 的胸臆 创 极 形成 了 自己成 熟而 独 特 的艺 术风 格 。如 《 北风 》 ,程 抱 一说 它 构 , 以西方 的 油画 形式 来 体现 中 国 的艺 术传 统和 艺 术精 神 。赵 无 “ 结束 了尘世 系 列 ,宣 告 了新 阶段 的 开始 ”。进 入6 年 代 是赵 无 0 极 的油 画艺 术 为什 么如 此 不 同 ?其 根 源 在于 东西 方 的美 学 不 同 , 极 艺 术 的成 熟 期 ,这 些 作 品让 人 感 到 既 遥 远 又 亲 近 、变 幻 而 神 中国古 代美 学 理论 追求 的致 高 境 界 :所 贵于 枯澹 者 ,谓 其 外枯 而 秘 ,他 一 再 沉 浸 在 唐 宋 绘 画 往 日的 辉 煌 之 中 ,故 国 山川 的 意 象 中 膏,似 澹 而 实美 。对 宇宙 浩 淼 的哲 思 ,存 在现 实 的认 知 , 既是 时 常 含 蓄 地 起 伏 于 他 的 画 面 之 中 ,其 作 品 境 界 的 宏 大 和 静 穆 让 无知 、无 欲 、无 生 无死 的大 象 ,又 是 更 寄托 于空 灵 、平 衡 的简 约 人 们 一 再 感 受 东 方 精 神 的 博 大 和 虚 灵 ,正 似 是 ~ 个 人 在 山道 上 而 无 穷 的美 感 发 生 之 力 。赵 无 极 在 与 西 方 艺 术 实 实在 在 的 相遇 赶 路 ,春 夏 秋冬 、风 霜 雨雪 都 要 体 味 ,其 代 表 作 《 . 2 16 ) 5 1 . 9 9 ) 后 ,吸收 了很 多 西方 艺 术 中深 厚空 间层 次 的认 知 ,光 影 的捕 捉 更 《 83 16 ) 《 13 16 ) 。6 和7 年 代早 期 ,他 的作 品 多 1. .9 4 ) 2 .. 94 )等 0 0 有 伦勃 朗的 自然主 义踪 迹 。他 在 有 限 的空 间 中,宣 泄 出世 界 瞬 息 以 黑 、褐 等 暗色 为基 调 , 笔触 激 烈 , 充满 力度 , 画 面 极 富运 动 万 变 的博 大 精 深 。 看 似 简 约 洁 净 的 意象 深 深 地 透 射 出丰 富 的 宁 感 ,这 与他 个人 的生 活不 无 关系— — 他 的第 二 位妻 子 陈美 琴 久病 静 、惨 烈 的消 融 、千 岩万 壑 不 断消 耗 的残迹 。然而 ,中 国 的绘 画 缠 身 , 于 17年 逝 世 。7 年 代 中期 以后 ,赵 无 极走 出 了逝 去 亲人 92 O 并 没有 给 赵无 极更 多 的 寄托 , 反而 在 中 国的书 法和 西 方 的抽 象表 的 阴影 ,色 彩变 得 艳丽 明亮 ,画 面更 侧 重对 空 间和 光 线 的追 求 ,

赵无极对绘画的观点

赵无极对绘画的观点

赵无极对绘画的观点展开全文1985年5月,64岁的赵无极受邀回到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原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讲习班,来自中国九所美院的27人获淮参加,他们都是当时各美院的“进步教师”,后来也都成为中国绘画界的佼佼者。

线条的节奏感赵无极一生从未担任过教职,也没收过入门弟子,这27位学生有缘亲炙大师风采,真是何其有幸。

他们是来自浙江美院的教师梁铨、许江、章晓明、成南炎、滕英、俞洋奎、佟振国、陈海燕,该校85届油画毕业班学生孙景刚、刘大鸿、耿建翌、魏光庆、阮杰、李争、陈仁、魏小林、蒋耀辉、王丽华,以及中央美院的吴小昌,鲁迅美院的魏连福,西安美院的刘爱民,四川美院的李正康,湖北美院的尚扬,广东美院的欧洋、曾松麟,天津美院的孙建平,福建师大的李晓伟。

这些以往大都因袭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中国画家们,著实让“学贯中西”的赵无极头疼不已,经过大师一个月的震撼教育后,学员们以“开刀”来形容心裡的衝击,即使没有脱胎换骨,也终身受用获益良多。

赵无极讲课的主要观点有12则。

1951年,赵无极在日内瓦第一次看到克利的画,他花了好几个小时细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符号世界。

这个关键的偶遇,让赵无极有了创作上的具体转变,他开始走向符号然后进入抽象的世界。

但在转变的初期,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二流克利」、甚至是「乏味的克利」,而不幸的是,事实就是这样。

在不断的修改、毁弃,和重新开始中,赵无极经过两年才找到自己的形体与空间,还有大胆的颜色。

1.少就是多赵无极鸟语静心 45.5cmx49.5cm 纸本设色 1949画画要「经济」,也就是说要能从简单裡看到丰富,从少裡看到多,但不是表面的多。

换句话说,就是简单裡要有东西看。

有的人功夫很好,可他画的画让人看了累得不得了。

他画得累,看的人更累。

好的画,就算他自己画得累,可别人却看不出他累。

就像林布兰的画,画时并不是不累,但是人家看得不累,是精采的好画。

中国古代的好画也是这样,比如范宽(北宋,990~1020),他功夫很好,但你觉得鬆得很,看得很舒服;倪云林(倪攒,元末,1301~1374)也是,淡淡几笔,却表现了很多东西。

对当代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价格的评议

对当代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价格的评议
2 2 J 3 2 1 9 元
] 6 9 9 9 7 5 元
表 1现 阶段 中国 当代 油 画市 场 拍卖 成 交 前 2 0 名( 来 自雅 昌艺 术 网
1 6
美 术时 空
ART EDUCATI oN R E 5E A R C H
当代 油 画 的 价 值 应 体 现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当代 中国油 画应 该 以现 当代 的理 念展 现本 民族 传 统文 化 的精神 形态
当代油 画是产 生于西方文化 背景 的艺术形 式 , 它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取 向仍然是来 自西方 的。但 它现在 已经
成 为 中国主流 的艺术形态 , 应该具备 中国传 统 民族文 化精神 、 独特的 审美特征 和 当前社会最 主要 的文化观 念 , 并
2 3 6 6 4 9 0 8 元( 2 0 0 9 秋季 )
6 3 9 0 3 1 9 7 8元
7 2 4 5 9 5 4 4 0 元 1 5 4 2 7 2 0 3 4 元 4 6 9 4 5 3 6 2 3 元 1 7 5 3 7 9 0 0 元 7 1 5 2 5 5 2 l 0 元
当 前 成 交 金 额 1 5 8 0 7 9 6 6 8 元( 2 0 0 9 秋季 )
9 3 3 5 8 7 0 0 元( 2 0 0 9 秋季 )
总 成 交 金 额 9 2 4 2 4 8 9 0 5 元
4 1 6 5 0 4 0 3 4元

朱 德群
8 8 5 4 1 9 2 9 元( 2 0 0 9 秋季 )
1 4 0 3 3 6 0 0 元( 2 0 0 9 秋季) 1 3 7 7 4 9 4 0 元( 2 0 0 9 秋季 )

浅论赵无极艺术的发展与启示

浅论赵无极艺术的发展与启示

浅论赵无极艺术的发展与启示摘要:赵无极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极具影响力的画家,在国际艺术界也享有盛名。

文章通过对赵无极的艺术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其绘画风格的产生、发展及影响,从而得出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启示。

本文认为,赵无极的艺术之路兼收并蓄,突破了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非此即彼”的迷思,创造出学贯中西的、富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其艺术成就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对于中国当代绘画的推进。

关键词:赵无极;中西方文化;发展启示一、国内时期:成长及杭州学艺1921年,赵无极诞生于北平一个富庶的家庭,其家族是宋朝皇族的后裔,祖父是一名超凡的道学家,父亲则是一位热衷于收藏古书画、热爱艺术的银行家。

每年家族在家祠中举行的祭祖仪式,赵无极的父亲都会拿出珍藏已久的字画供奉,其中不乏宋元时期的名家米芾以及赵孟頫的作品。

在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家族中成长,似乎在冥冥中注定了赵无极后来的作品将回归中国传统。

祖父是赵无极生命中的第一位重要的老师。

每天的早饭过后,他便会教赵无极读书写字:细细品味唐宋诗词的韵律美,体会文言文的深意,并认真学习书法。

祖父常说,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能传达感情,这句话陪伴了赵无极的一生。

对文学和书法的热爱,为赵无极打下了牢固的绘画和艺术知识的基础,年幼的他展现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十岁时便能自由作画了。

1935年,在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下,赵无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学校里浓郁的学习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赵无极积极好学的心,他对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衷于探索这种来自大洋彼岸,不同于从小接触的传统艺术的新画种。

杭州艺专秉持着校长林风眠开放与融合的艺术态度,要求学生兼修西画与国画,但赵无极对此并不满意,当时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致索然,甚至有些排斥,而学院略显颓势的老派美育模式,都使赵无极试图与其进行对抗。

于是,赵无极将身心都投入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中,在深入地了解到了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塞尚等西方艺术名家,以及艺专老师切身指导与支持下,他渐渐确定了自己想表现自然,追求创新,对抗旧观念的想法。

赵无极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比较研究

赵无极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比较研究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赵无极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比较研究□王斯福摘要:从文艺复兴至今,美术作晶风格多样,有古典写实、传统写意、印象主义、照相写实、装饰绘画等。

如今,具象写实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抽象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想更好地了解抽象绘画作晶,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抽象艺术的相关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要详细解读抽象绘画大师的作晶。

该文对现代抽象主义画家赵无极与热抽象流派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两位大师的作晶进行比较研究。

赵无极与康定斯基的作品都采取了抽象表现形式,并且强调情感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因而存在一定的共性。

通过对他们作話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由于对时空的不同理解和追求,在空间表现上存在差异: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具有诗化的特点,而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具有音乐化的特点。

关键词:抽象画绘画语言比较研究如今,艺术种类繁多,各个艺术门类各有千秋,艺术比较成为当前热门的艺术话题。

无论是理论层面的比较,还是技术层面的比较,都应该建立在对文化思想的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

在进行绘画比较研究时,应关注抽象绘画,这是因为抽象绘画摆脱了对客观物象的依赖,更加强调对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本身的关注、思想感情的深层次表达。

抽象主义或抽象艺术指一种非客观的、非再现的、非描绘的艺术,即经抽象的点、线、面、色块等组成的无具体形象的艺术。

要想理解抽象绘画作品,必须了解中西方艺术史。

每个时期、每个流派都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只有先学习前人的艺术观,才能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注入新鲜血液打下基础。

20世纪初,抽象画家以极大的勇气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

抽象绘画不是乱涂乱画,其中拥有一定的构成规律和审美观念,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不是无中生有。

因为抽象绘画的创作也是以现实的客观事物为基础,作品中看似没有具体形象出现,但仔细品味抽象作品时,往往会联想到某种事物。

抽象绘画语言引起了许多画家的好奇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获抽象绘画灵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画布上进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向往天人合一,生命领悟的境界成就了东西方艺术境界的相融合,也冲撞出灿烂的超自然的艺术图腾。

1948—1955年的巴黎,在具象和抽象的论战达到高峰之时,赵无极和朱德群曾先后来到这个艺术之都,投身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探索,这两位东方之子先后创造出绝世的西方图腾,进入了语言甚至诗歌所不能达到的意境,从而奠定他们在西方艺术领域的大师地位。

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3年11月26日下午举行隆重仪式,正式接纳旅法著名华人画家赵无极为艺术院终生院士。

他是继朱德群之后成为艺术院院士的第二位华人画家。

正如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驻中国大使毛磊所指出的:“赵无极的创作如何动人心弦,它还是促使法中两国进一步加强连结彼此的纽带,加深早就有醉心于东方的西方人和着迷于西方的东方人所开创的对话;这种最新的当代中国艺术,受渊源流长的文明催发,竟然已经知道,如何将我们带入无形的生命之河乃至宇宙生命之河的激流当中”。

根据雅昌网拍卖纪录表显示,目前赵无极作品过千万的共有13件,赵无极的《14.12.59》也拍出了2900多万(人民币)的佳绩。

这样的艺术佳绩确实匪夷所思,使我们不由得对他的艺术产生探究的好奇心理。

那么,我们就从他的作品创作的历程来研究一下这位中国籍的世界大师吧。

《黎明》和《无题》均属50年代初的静物风景系列。

这时期的作品,艺术家仍从静物、生活风景汲取灵感,但摹写的过程中,已不把表现局限于“形似“或是“模拟自然”,更有意略去对细节、实体的刻画,而以线条、色彩等纯艺术元素来营建画面。

《黎明》先以棕红色彩来铺陈面,油画颜料里掺入较多的松节油,显得柔润、轻薄,所以可以看到色彩的微妙层次的转换,从婉柔轻灵至到浓厚绵密。

棕红色彩之中,透现、晕染了橙、黑、蓝、绿等或明亮或深沉的色彩,起落明灭,展现引人观赏的色彩层次。

艺术家以色彩来经营画面,然后用画笔的木柄端刮掉颜料,形成细线,仿白描的方式勾勒了巍巍建筑的伦廓。

透明、虚白似的建筑伦廓,仿如浮现於色彩的苍茫虚空之中,富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情境,也散发出中国石刻拓印的韵味。

作品独特之处是,画面尺幅虽小,但白描、虚实、色彩的层次转换,却让人生起建筑物高耸巍巍、空间感宏阔的印象,这是仿中国传统绘画以虚白来启引空间伸展、联想无穷的美学精神,画面洋溢著轻盈灵动的诗意。

《无题》则表现了赵无极进一步发展的抽象趣味。

画面仍以单一色彩的丰富变换来表现情绪、意境。

棕绿色彩及底层隐约透现的红色,让人联想到青铜器物的色彩和质感,使作品充满了中国远古文化意蕴,一种深邃厚重的历史感和悠悠千古的时间意识。

画面以线条来表现人物、物象。

左上方的人物手执耕具,精神抖擞,似乎正向着前方的阡陌、农舍进发,作品充满了故事趣味和叙事气氛。

但另一方面,对物象的刻画,已有更进一步的概括和抽象化的倾向,由图象符号简化为更纯净的线条律动,主要呈现的是线条曲直律动和空间构造,探索线条蕴藏的形体姿态、情感意韵和气势力量。

使观看者依循著线条的律动,联想到笔的动态和走势、遐思的脉动。

作品深具表现性、抽象性,衔接到后来抽象自然的创作。

50年代中期,赵无极开始以宇宙自然、生命大气为他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以木、火、土、金、水等五种基本物质为题材的作品,以抽象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自然的运行和变化。

《火》即属此时期的创作之一,清晰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五行观念、看待宇宙万物、认知自然变化的观点。

在风格和表现上来看,《火》属于十九世纪50年代中期的甲骨文抽象系列。

艺术家进一步探索线条的韵律和表现性,把甲骨雕刻文辞转化为视觉性、图象化的创作符号。

字形时而聚集、时而扩散、省略、归并、黏粘、挪移,犹如舞台上飞跃灵动的舞者,在时间和虚空中划出一道道的韵律。

以线条、笔势的转折按捺而带动空间的伸展、扭动。

即使没有刻画物象或是透视法的构图,但整个视觉空间却充满动势,立体感、层次感强烈。

色彩方面,选用了红色这种代表中国民族传统和生活节庆中最根本的颜色,使作品散发的独特东方美感和民族色彩。

画面鲜活、狂热的色彩,具有马蒂斯、野兽派的色彩特点,表达一种新鲜、轻盈、震颤的情感体悟,表示了这时期赵无极创作上的发展和突破。

自50年代中期开始,赵无极进入创作的高峰和成熟期,按画家的自述,是“绘画一个阶段的结束,或更正确的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

他回归传统,尝试用一种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自然宇宙观和艺术理念来重塑他的创作。

主题上,有如开天辟地般,画家超脱了过去对风景、器物的叙述意趣,以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万物,开始描绘生命之气、风、动力、形体的生命、色彩的拓展与融合,展现了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境界。

《27-05-59》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色彩的运用纯粹而简约,选用沉静内敛的灰、黑、白色调来营造画面,呼应中国画中“墨分五彩”的艺术趣味,追求一种色彩的纯粹性及潜藏表现效能。

迷朦苍茫的灰白暗喻中国水墨画云雾翻腾、烟岚缭绕的山水景观。

画面中段,油彩较为浓稠,交叠著一道道如同书法、雕刻、甲骨文字的线条符号,油彩和线条交错,彷佛让人联想到微风拂过水面所掀起的一波波涟漪。

笔势显得轻灵流动,表现一种行云流水、舒展从容的运笔方式。

整幅作品以冷白色调为主,以最少限度的色调表现水波的潋滟、光的灵动,既有圆熟的艺术技巧,也有一种艺术上的纯净、空灵和冥思的道家境界。

到了70年代以后的创作,他是以宇宙、空间、动势为主题,但画风是有明显的改变。

作品重溯中国水墨写意的艺术法则,以水墨画的方式来处理油彩颜料,油彩渗入更多松节油,在画布仿水墨画的渲染、挥洒,色彩更有雾气氤氲、烟岚缭绕之动态。

《11-10-78》中,同一调子的油画色彩却又能化现出或浓或淡、若轻若重的视觉层次感,既令人联想到古化山水画的皴擦笔法或是山川中石块突兀嶙峋之态。

作品构图方面,沿承这一时期最常见的横向二段式空间分割,色彩的绚烂变化集中在画面上方,而留下画面下方大面积的疏淡“留白”,因色彩而带动的空间动势和跳跃转折也因此集中于画面上方,恰似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远景山峰、前景隐约河溪的构图安排。

纯粹单色和留白运用,充份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空灵
”、“精粹’、“纯净”的境界。

和50~60年代气魄雄奇的作品迥异,《03-12-86》呈现出另一种中国美学的面貌,展现更具流动感、韵律性、轻灵舒展的色彩效果。

少了笔力刚健的书法线条,更多是大面积的色块的拼合。

画面出现一大片连缀无断续的蓝色色彩,像一大片天地气势动荡,铺天盖地而来,有一种灵动飘逸的情韵。

画面中段蓝白色彩交接,有著水墨晕染、挥洒的视觉效果,也让人感到一种水气氤氲的情貌,又或是水波的潋滟、光的灵动、水天之间的烟岚的情景,有很丰富的层次和情景隐现其中。

画面中蓝与白的光暗有极为强烈的对比,使幽蓝色彩仿佛带着跳脱的亮光,呈现了赵无极以光彩、光亮来经营画面、营造气氛的圆熟技巧。

蓝色的抽象作品,也属赵无极很少见的和独特的系列。

采用蔚蓝鲜活的蓝色的作品更是少见,在
70~80年代以后的作品才较多出现。

集中以单一一种色彩来组织画面,是继承中国美学“墨分五彩”的概念而来的。

中国水墨让墨分二彩,单一墨色的晕染、深浅浓淡也能表现丰富的视觉世界和情感联想。

70年代以后,赵无极大量创作水墨作品,也更多把水墨的艺术形式应用到油画创作上,使中西艺术在形式、媒材的层面高度融合。

西方50年代出现几位以单色系创作的艺术家,如马克·罗斯科和伊夫·克莱因等。

赵无极的单色系作品也是在这个脉络的承继和变奏。

但赵无极的超越之处是他的色彩变化是十分轻灵流动的,渗透了潇洒舒展的运笔动作,更让人有中国山水画烟云弥漫、水波潋滟的动感情景,更富一种东方方式的文化韵味。

赵无极在海外面对的是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他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开始,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在画风确立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境界也不断升华。

西方抽象绘画是画布上的形式构建,赵无极则从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这就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

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能够令人产生出许多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面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

这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交融的一朵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