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满水试验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1水池满水试验的前提1、池体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标号达到设计要求。
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防水层、防腐层施工及池外回填土之前。
3、进水、出水、排空、连通管道的安装及其穿墙管口的填塞已经完成。
4、满足设计图纸中的其它特殊要求。
2满水试验的步骤及检查测定方法2.1注水满水试验用水采用降水井内水。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h,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4h,以便混凝土吸收水分后,有利于微裂缝的愈合。
每次注水后宜测24h的水位下降值,同时应仔细检查池体外部结构混凝土和穿墙管道的填塞质量情况。
如果池体外侧混凝土表面和管道填塞有渗漏的情况,同时水位降较大时,应停止注水,待经过检查、分析处理后,再继续注水。
即使水位降(渗水量)符合标准要求,但池壁外表面出现渗漏的迹象,也应认为结构混凝土不符合规范要求。
2.2水位观测1、注水时的水位用水位标尺观测。
2、注水至设计深度进行渗水量测定时,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为1/10mm,将水位测针安装在池顶的横向水平支撑上。
水位测针安装如下页图所示:3、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深度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水位测针安装示意图5、水池水位降的测读时间,可依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如水池无渗漏,且渗水量符合标准,可继续测读一天;如前次渗水量超过允许渗水量标准,可继续测读水位降,并记录其延长的测读时间,同时查找水位降超过标准的原因,直至做出合理的解释。
2.3蒸发量的测定1、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为50CM,高约30C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
水箱灌水前应检验,不得渗漏。
2、水箱应固定在池体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
3、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2.4水池渗水量的计算水池渗水量按下式计算:q=A1/A2×[(E1-E2)-(e1-e2)]式中:q---渗水量(L/(m2.d));A1---水池的水面面积(m2);A2---水池的浸湿面积(m2);E1---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mm);E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的末读数(mm);e1---读测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e2---读测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及计算进程例子

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及计算进程例子首先,水池满水试验的计算公式如下:渗水量(Q)=(V/t)×A其中,Q表示渗水量(单位为m³/s或L/s),V表示注入水池的水量(单位为m³或L),t表示注入水池所用的时间(单位为s),A表示接触土壤面积(单位为m²)。
接下来,我们来示范一个实际的计算进程。
假设我们在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内进行满水试验,水池的长为5米,宽为3米,深为2米。
我们准备向水池内注入水量为10立方米,需要10分钟才能完成注入。
第一步,计算接触土壤面积。
根据水池的长和宽,可以得到接触土壤面积为5米×3米=15平方米。
第二步,将时间单位转换成秒。
10分钟等于10分钟×60秒/分钟=600秒。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渗水量。
渗水量(Q)=(10立方米/600秒)×15平方米≈0.25立方米/秒。
因此,经过计算得到此试验中的渗水量约为每秒0.25立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水池满水试验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进程仅适用于理想的条件下,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了获得准确的渗水量,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试验并取平均值。
另外,水池满水试验也可以通过观察水位变化的速率来计算渗水量。
假设在试验过程中,水位每分钟下降了2厘米,且水池的面积为5平方米。
那么渗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渗水量(Q)=(A×Δh)/Δt其中,Δh表示水位下降的距离(单位为米),Δt表示时间的变化(单位为秒)。
根据该公式,渗水量(Q)=(5平方米×0.02米)/60秒≈0.0033立方米/秒。
以上就是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及计算进程的例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此方法进行土壤渗透性的评估。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水池容量和密封性能,以确保水池能够正常存储和供应水资源,并且不会发生泄漏。
二、设备和材料1.水池:水池应具备一定的容量,能够满足所需的水量存储。
水池的材质应该是耐腐蚀、坚固的,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2.水泵:用于将水注入水池中的设备。
水泵应具备一定的压力和流量,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3.测量仪器:包括水位计、压力计等设备,用于监测水池内的水位和压力变化。
4.安全设施:包括防护面罩、手套、防滑垫等安全设备,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水池的密封性能:如果发现有任何漏水现象,需要及时修复。
b)清理水池:将水池内的杂物、泥沙等清理干净,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c)检查设备和仪器:确保水泵、测量仪器等设备正常工作。
2.实验前准备:a)将水泵连接到水池上,并将水泵的电源接通。
b)将水位计和压力计等测量仪器连接到适当的位置,并进行校准。
3.水池满水实验:a)打开水泵,将水注入水池中。
b)同时记录水位计和压力计上的读数,并计算出水的体积和压力。
c)持续观察水位和压力的变化,直至水池满水为止。
d)关闭水泵,记录最终的水位和压力读数。
4.数据处理:a)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水位、压力和时间等参数。
b)计算水的体积和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水池的容量和密封性能。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水池的容量和密封性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的结论。
如果容量不足或者存在泄漏现象,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人员需要熟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准确,以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水位和压力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在实验前后,需要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钢筋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钢筋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允许渗水量在咱们的生活中,水池可真是个老朋友,尤其是那些大大的钢筋混凝土水池,咱们可不能随便糊弄。
你想啊,这种水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搭建起来的,里面的水可得好好儿管理,毕竟谁也不想有一天看到水池里“水泄不漏”变成了“水流成河”。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钢筋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中的渗水量这个小秘密。
1. 渗水量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渗水量?渗水量,听起来像是个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你满水试验的时候,水池里漏出来的水有多少。
你看,水池的设计就是为了装水的,然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可能并不完美,所以总有一些水会偷偷溜走。
你要是做个测试,看看渗水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那就很重要了。
1.2 为什么要测渗水量?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问:“哎,这个渗水量测来干嘛呀?”其实,渗水量直接关系到水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水池如果漏水严重,那可就麻烦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破坏,甚至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人身安全。
所以,搞清楚这个渗水量,可谓是防患于未然,能让咱们的水池更长命百岁。
2. 满水试验的步骤2.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满水试验,首先得做好准备。
就像你出门前得检查手机、钱包一样,水池的测试也得准备周全。
你得确保水池的结构没有明显的裂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得过得去。
然后,把水池填满水,这可不是说来就来,得一点一点地加,别急!在水池填满的过程中,还要观察有没有明显的渗漏现象,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2.2 正式测试水池装满水后,咱们就可以开始正式测试了。
这时候,咱们得等一段时间,让水池里的水和外界的环境达到平衡。
这个时间可不能太短,得耐心点,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吧?一般来说,等待24小时是比较合适的。
然后再去看看,水池底部和侧面有没有渗水的迹象,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角落,千万不能漏掉。
3. 允许渗水量的标准3.1 国家标准那么,什么样的渗水量算是“允许”的呢?这可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国家标准的。
满水试验

(一)满水试验满水试验是给水排水构筑物的主要功能性试验。
(后文以水池满水试验为例进行介绍)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1、试验准备(1)池体已达到设计强度,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池内清理洁净。
(2)设计预留、预埋孔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3)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4)试验设备准备就绪。
(5)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完毕,石砌池体已进行勾缝处理。
(注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在池体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进行。
)2、水池注水(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水池内水位观测(1)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2)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3)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
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4.蒸发量测定(1)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
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
(2)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
5.整理试验结论(1)满水试验标准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2·d)。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实用版

水池满水试验方案实用版一、实验目标1.检测水池的容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测水池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3.确定是否存在漏水或渗漏问题。
二、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查水池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缝或破损;(2)清理水池内部,确保没有杂物或残留物;(3)准备好满水试验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2.填充水池(1)关闭水池的出水口,并将进水口与水源连接;(2)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注入水池,保持水池内水位稳定,避免突然加压造成破坏。
3.检测水位变化(1)记录水注入开始的时间;(2)在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关闭进水口;(3)观察水位的变化,记录水位下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漏水或渗漏问题。
4.观察水池表面(1)检查水池表面是否有水迹或明显渗漏痕迹;(2)观察水池四周地面是否湿润,以确定是否发生渗水。
5.测量水池容量(1)使用量杯或测量工具测量水池的容量;(2)将测得的数据与设计容量进行对比,判断容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清理工作(1)排空水池中的水,并清理水池内部;(2)清理工具和设备,妥善存放。
三、安全注意事项1.在填充水池时,注意水位的变化,避免水溅出造成人员滑倒或其他意外事故;2.检查水池的承重能力,确保能够承受试验过程中的水压;3.如果发现水池有破损或漏水情况,应及时停止试验,并寻求专业维修;4.在实验过程中,严禁乱扔杂物或随意触碰水池,以免损坏水池表面;5.实验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滑鞋等。
四、实验结果处理1.水位变化情况:根据水位的变化情况,判定水池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2.水池容量:将测得的容量数据与设计容量进行对比,判断水池容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渗漏问题:如有渗漏或漏水情况,应及时维修或更换水池,确保使用安全。
通过上述实用版的水池满水试验方案,可以对水池的容量和密封性能进行有效检测,确保水池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

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水池满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水池的渗水性能。
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水池的渗水量,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的计算公式基于以下原理:水池在满水状态下,渗水量等于进水量减去出水量。
进水量可以通过测量进水管道的流量来获得,而出水量则可以通过测量排水管道的流量来获得。
因此,渗水量可以通过进水量减去出水量来计算。
二、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的具体表达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渗水量 = 进水量 - 出水量其中,进水量和出水量分别表示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流量。
三、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测量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流量,然后将其代入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水池的渗水量。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流量计进行测量,并确保测量过程中没有任何泄漏或损失。
四、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进水量和出水量时,要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排水管道的畅通情况,确保排水畅通,避免因堵塞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在计算渗水量时,要将进水量和出水量的单位统一,确保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4. 在进行水池满水试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因试验过程中的水流造成环境污染。
五、总结水池满水试验渗水量计算公式是评估水池渗水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测量进水量和出水量,并代入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水池的渗水量。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测量设备的准确性、排水管道的畅通情况以及单位的统一。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渗水量数据,从而评估水池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水池满水试验

水池满水试验作业指导1.充水(1)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
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2.水位观测(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5)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3.蒸发量测定(1)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约为50cm,高约30cm 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
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
(2)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 左右。
(3)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4水池的渗水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渗水量(L/m2·d);A1——水池的水面面积(m2);A2——水池的浸湿总面积(m2);E1——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即初读数(mm);E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末的读数,即末读数(mm);e1——测读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e2——测读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注:1.当连续观测时,前次的E2、e2,即为下次的E1及e1。
2.雨天时,不做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3.按上式计算结果,渗水量如超过规定标准,应经检查,处理后重新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池满水试验
附录一水池满水试验
(一)充水
1(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
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4(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水位观测
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未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5(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三)蒸发量测定
1(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约为50cm,高约30c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
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
2(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
3(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四)水池的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缺公式) (附1.1)
2 式中:q——渗水量(L/m?d);
2 A1——水池的水面面积(m);
2 A2——水池的浸湿总面积(m);
E1——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即初读数(mm);
E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末的读数,即末读数(mm);
,,——测读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测读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注:当连续观测时,前次的E2、e2,即为下次的E1及e,。
雨天时,不做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按上式计算结果,渗水量如超过规定标准,应经检查,处理后重新进行测定。
单位工程的高程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程点复测时应选用另一个高程控制点或相邻构筑物的水准点进行复测,其误差应为?5mm;
2 设定高程点一般在构筑物的四角。
大型构筑物及管道工程的高程设定点间距不得大于10m。
检验方法:检查测设记录。
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施工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经常出现下面的问题:蜂窝、漏筋、孔洞、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