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成花和生殖生理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生长发疔仃形态理成、物质与能力量转换、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3个方面。

2.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 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等过程。

3.密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肖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可分为两类:杭物激素和植物工长调|V 剂。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冇产生显著作用的微疑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4.生长索浜、’皿索炎、细胞分裂索类、乙烯、脱落酸一起被称为5大类激素。

近来也发现了油菜素内酯类、茉莉酸、水杨酸、多胺类与多肽等。

5.'I长求类的一些种类:呵喙-3-乙酸(IAA)、苯乙酸(PAA)、4-氯-3"引喙乙酸(4-CI-IAA)、眄I唏丁酸(IBA)。

其中IAA是生长素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植物激素。

6.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IAA以非解离型(IAA)被动的进入细胞或以阴离子型(IAA')主动协同进入细胞;②细胞壁因质膜屮-ATP酶活动而维持细胞壁酸性;③胞质溶胶pH呈酸性,阴离子型(IAA-)占优势;④阴离子型通过聚集于长距离运输途径细胞基部的阴离子输岀载体运出细胞。

英关键是建立于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

7.细胞壁空间的生长素通过扩散或在输入载体AUX1蛋白的协助下,从细胞的顶端流入胞质溶胶;胞质溶胶的生长素又在细胞基部质膜的输岀载体PIN和PGP蛋白的协助下,输出细胞。

如此反复进行,就形成了生长速度极性运输。

8.IAA的生物合成:•色胺途径:色氨酸(Trp) —色胺(TAM) —口引嘛3-乙醛(IAId)f 口引喙-3-乙酸(IAA)•I驯朵丙酮酸途径:色氨酸(Trp)f 口弓際-3-丙酮酸(IPA) —卵朵-3-乙醛(IAId)f号際-3- 乙酸(IAA)•I驯朵乙鼠途径:Trpf号際-3-乙醛府f卿嗦3-乙腊(IAN) 一IAA•II引味乙酰胺途径:Trpf眄|嘛3-乙酰胺一IAA9.IAA的生物降解:■酶促降解:可分为脱竣降解和非脱竣降解■光氧化:在强光下体外的IAA在核黄素催化下可被光氧化,产物是呵唏醛等。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营养生长期管理措施
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 根系发育和水分、养分吸收。
施肥管理
根据植物需求合理施肥,提供 充足的养分供应。
水分管理
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既不过 干也不过湿,以满足植物生长 所需。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并采取必要的病虫害 防治措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04
生殖生长期
花芽分化过程及调控方法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CONTENTS
• 植物生长周期概述 • 种子萌发与幼苗期 • 营养生长期 • 生殖生长期 • 衰老期与死亡过程 • 植物生长周期调控技术
01
植物生长周期概述
生长周期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植物生长周期是指植物从种子萌 发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 阶段,最终形成成熟植株并产生 新一代种子的全过程。
影响因素
开花传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条件,以及昆虫、鸟类等传粉媒介的种类和数量。
结实过程和种子形成
结实过程
经过开花传粉后,植物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同时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结实过程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和 良好的环境条件。
种子形成
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乳提供养分 ,胚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形态特征
幼苗具有初生根和初生叶,根系逐渐发达,叶片逐渐展开,形成基本的植物体 形态。
生理变化
幼苗期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呼吸作用逐渐减 弱,植物体开始积累有机物。
幼苗期管理措施
控制水分
提供养分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浇水导致 根系缺氧。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是讲授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代谢生理(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长发育生理以及对不良环境的反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植物生理学的知识去观察、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明确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特点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学生的继续深造及将来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通过植物生理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平衡施肥和环境保护等意识。

2. 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园林、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植物制药厂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或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及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植物生理学涉及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生学习,要求掌握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有机物运输、植物激素、光的形态建成、植物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的生理、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以及对多种逆境的抗性生理和抗病生理等的基本概念与机理机制。

三、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植物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植物激素、抗逆生理通论。

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点

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点

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点1.光补偿点: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2.光周期现象: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某一定时期必须要求有一定的日照(或黑夜)的时数才能成花的现象3.渗透调节:通过主动增加溶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以有效地增强吸水与保水能力,这种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4、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就就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5.春化作用:低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6、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与器官的建成,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7、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的现象。

极性运输就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消耗生物能。

8、共质体:包括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即所有细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质体之间有胞间连丝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整个根系中的共质体部分就是连续的体系质外体: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中柱内的木质导管9.冻害与冷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冻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冷害。

10.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11、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12、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结构域通常都就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13、水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称为水势。

1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吸收养的量或放出二氧化碳的量。

15二氧化碳饱与点:当CO2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被称为CO2饱与点16 代谢库:就是指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部位与器官,主要就是指消耗或积累碳水化合物的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纯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的水势,以负值表示。

质外体: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小孔律:气体分子通过小孔外表扩散的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蒸腾系数:又称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指植物合成1克干物质所蒸腾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值越大说明植物需水量越多,水分利用率越低。

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到达一定数值〕,是大多数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

衬质势:生长点分生区的细胞、风干种子细胞的中心液泡未形成,其水分组分即衬质势。

束缚水:〕被细胞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构造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远离0℃以下的温度下结冰,不起溶剂作用,并似乎对生理过程是无效的水。

蒸腾速率: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量的克数表示(g· m-2·h-1)。

聚力学说:解释水分沿导管向上运输的聚力学说的主要容。

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

当枯燥的植物体经过充分燃烧后,会留下一些呈灰白色的残渣,这就是所谓的灰分。

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将灰分进展化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含有磷、钾、钙、镁、铁、钴等多种元素,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离子拮抗:假设在单盐溶液中参加少量其它盐类〔不同族金属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消除,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

单盐毒害:由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而对植物起毒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构成植物的各部分乃至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可分为:1、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2、物质与能量代谢3、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植物的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

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至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的代谢活动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及转化等。

植物的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信息传递:主要指内源和外源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在植物整体水平的传递过程。

即信号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如根、冠间及叶、茎间的信息传递)信号传导:多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信号传递过程,故又称细胞信号传导。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1、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从1627年荷兰人J.B.van Helmont做柳枝实验开始,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J.von Liebig(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止。

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植物生理学的诞生、成长阶段从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到19世纪末德国植物生理学家.Sachs(萨克斯)和他的学生W.Pfeer(费费尔)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问世为止。

《植物生理学讲义》(Sachs,1882)《植物生理学》(Pfeffer,1897)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阶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物理学、化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超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滨州学院

植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滨州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是从探讨()问题开始的。

A:植物生长发育B:植物根系结构C:植物开花生理D:植物营养答案:D2.组织培养技术迅猛发展为()提供了条件。

A: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B: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普遍使用C:灌溉技术的改进D: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展和新种质的创造答案:D3.植物生命活动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分为()。

A:光合作用B:物质与能量代谢C: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D: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答案:BCD4.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绿色革命”,主要是指()。

A:稻麦产量获得了新的突破B:紧凑的株型稻麦品种培育C:稻麦抗性品种培育D:高光效率的稻麦品种培育答案:ABCD5.植物的形态建成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相邻细胞间的压力势梯度B:相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C:细胞液的浓度D:相邻细胞的水势梯度答案:D2.合理灌溉能在水分供应上满足作物的()。

A:生理需水B:生态需水C:生理和生态需水D:其他答案:C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膜上水孔蛋白在植物细胞水分的运输中其重要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使水快速运动B:水通过水通道运输是一种被动运输C:控制水的运动速率D:控制水运动方向答案:D4.植物水分亏缺时,发生()。

A: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降低B: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高C: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降低D: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增高答案:B5.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植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B: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D:1mol/L NaCl 溶液和1mo/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第二章测试1.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 )向植物地上部运输。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 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低温诱导促进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一些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芹菜、甜菜、 天仙子等);一些一年生冬性植物(如冬小麦、冬 黑麦、冬大麦等);一些多年生植物(如堇菜、紫 罗兰、石竹、菊花的某些品种等)需经过一定时期 的低温(0℃以上低温),才能形成花原基。 人为地满足植物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条件,促进 植物开花的措施,叫春化处理。
(二)植物对低温春化反应的类型
1. 绝对低温型:若不经过低温,就一直保持营养生
长状态,绝对不开花。如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2. 相对低温型:低温促进植物开花,但未经低温
处理的植株虽然营养生长期延长,但最终也能开花。
如冬性一年生植物。
二、春化作用的条件
(一)低温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1-2℃是最有效的春化温度。 有效的温度范围和低温持续的时间随植物的种类和品种而异。 在一定的期限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根据小麦对低温的反应分成三种类型:冬性、半冬性、春性。
2.再春化作用 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 即低温的效应可以累加,这种解除春化之后,再进行的春化 作用称再春化作用。 3.去春化与再春化的本质解释 中间产 前体物 物假说
低温 20℃以下
→1Leabharlann 中间产物→ 2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20℃以上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二)水分、氧气和营养
(四)光周期反应的其它类型:
1.长-短日植物 这类植物要求先长日后短日的双重日照条件,如 大叶落地生根、芦荟、夜香树等。 2.短-长日植物 这类植物要求先短日后长日的双重日照条件,如 风铃草、鸭茅、白三叶草等。
3.中日照植物 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 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 如甘蔗的某些品种。
光周期现象:植物开花对白天与黑夜的相对
长度的反应。
(二)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分成三种基本类型:
1.长日植物: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 一个临界日长才能成花的植物。适当地缩短暗期,延 长光期,可以提早开花。 2.短日植物: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 一个临界日长才能成花的植物。适当地延长暗期,缩 短光期,可以提早开花。 3.日中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 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 临界日长: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 或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称为临界 日长。
(二)调种引种
南北引种时,北种南引,要注意种子是否能够通 过春化,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南种北引注意冻害。
(三)控制花期
花卉种植可以通过春化或去春化的方法提前或延迟 开花。通过去春化处理可以延缓开花,促进营养生长。
光周期现象
一、植物的光周期
(一)植物光周期的发现和概念
光周期:一天之中白天与黑夜的相对长度。
类 型 冬 性 半冬性 春 性
春化温度范围(℃) 0-3 3-6 8-15
春化天数 40-50 10-15 5-8
去春化作用与再春化作用
1.去春化作用
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将植物放到较高的温度下, 低温处理的效果就被削弱甚至消除,这种现象称去春化作用。 去春化的有效温度一般为25℃~40℃ 。
(三)在理解长、短日植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不一定比短日植物长,只是反应的 方向不一致。在中间交叉阶段,两者都开花; 2.长、短日植物并不意味着一生都生活在长、短日照条件 下,只是在成花诱导阶段需要长、短日照; 3.长日植物在成花诱导时,光期越长开花越早,连续光照, 开花更早;但短日植物的成花诱导并非越短越好,日照太 短,营养生长不良,影响发育; 4.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对日照的要求可以不同,如烟草 的有些品种为短日植物,而有些品种是长日植物,还有些 品种是日中性植物。通常早熟品种为长日或日中性植物, 晚熟品种为短日植物。
春化作用除了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外,还
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40%)和作为
呼吸底物的营养物质。
三、春化作用的机理
(一)春化刺激的感受 时期:从种子萌发后到植物营养体生长的苗期。 部位: 种子春化的植物:萌动的种子胚;
绿体春化的植物:茎尖生长点。
总之,感受低温的部位是分生组织和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4.两极光周期植物 与中日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 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才开 花,如狗尾草等。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一)光周期诱导
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足够天数
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
下,仍然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现象 叫做光周期诱导。 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光周期诱导的天数不同, 受植物种类、年龄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植物开花的三个阶段
1.成花诱导: 外界环境条件作为一种信号诱导植物体细胞内发生开 花所必需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成为花诱导。 2.成花启动: 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原基之前的一系列反应以及分生 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过程,也称为花芽分化。 3.花发育: 指花器官的形成和生长。
春化作用
一、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二)春化效应的传导 传递
认为春化刺激物春化素不仅可以在品种间 的相同植株体内传递,也可在不同属之间传递。
不传递
低温诱导作用不是以某种物质的形式在植 物体内传递,似乎只能通过细胞分裂由母细胞传给子 细胞,而且经过多次分裂其春化效应并不减弱。
四、春化作用的应用 (一)人工春化处理
冬小麦春化处理后可以春播或补种;春播前春 化处理,可以提早成熟,避开后期的“干热风”;育 种上可以繁殖加代。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学习任务:
植物的成花和生殖生理
生活周期:高等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结出新种子的过程
叫做一个生活周期。 以开花为界
营养生长期,以营养生长为主; 生殖生长期,以生殖生长为主。 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是植物个体发育史上的一个 重大转变。
花熟状态与幼年期植物在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能
够对外界环境条件起反应的生理状态,叫花熟状态。 花熟状态之前的阶段叫做幼年期。 达到花熟状态以后,一旦遇到适宜的外界环境条 件,植物就开始花芽分化。这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 生殖生长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