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优化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采用特殊材料、特殊配比和特殊的施工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其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低的渗透性。
在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步骤:1.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在开始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之前,需要明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包括: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不低于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如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流动性、保水性等;•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要求,如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
2. 选择合适的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采用高强度、低收缩、低热发射的水泥。
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者高铝酸盐水泥等。
3. 选择合适的矿物掺和料矿物掺和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的成本。
常用的矿物掺和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4. 选择合适的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应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低碱硅酸反应活性。
通常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应大于5mm。
5. 选择合适的掺合料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掺合料有减水剂、泵送剂、防冻剂等。
6.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上述选择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和用量。
7. 试配混凝土根据确定的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进行试配。
通过调整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
8. 检验混凝土的性能制备标准试件,养护到规定龄期,测定其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设计出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9. 配合比优化在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根据测试结果,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确保混凝土的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0 引言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大规模和多样化,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表明我国非常注重工程质量。
这是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高性能混凝土虽然价格稍高,但是其性能更好,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实验室常常会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与检测,如公路、房屋、桥梁等,都是由水泥混凝土及混凝土构件所构成,经常会在施工过程中见到,而且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检验,对混凝土及相关建材的应用,以及对工程项目建设物的构造与构件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改进。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述所谓混凝土配合比,简而言之,就是要将工程项目建设目前的结构特点、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工程项目建设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工程项目建设设备等都要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以混凝土的混合特征及机械性质为依据,利用耐久性等多项特征,来决定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以满足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及经济性需求。
从理论上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有效性与工程混凝土的性能及造价密切相关,为满足工程对性能、经济等方面的优化需求,需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2 配合比设计目标分解传统的混凝土需要有经济性、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并且要保证用传统的制造方法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其关键在于增强界面过渡带的填充性,增强制品与骨料的结合强度。
耐久性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混凝土经得起风雨和化学腐蚀的耐力,并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能。
造成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侵蚀因素:侵蚀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水、大气对水化产物的侵蚀;酸、碱、盐等会对产物结构造成影响,也包括超出其承受力或部分承受力的内力或外力。
第二,被腐蚀对象及其损坏方式。
混凝土结构与其组成材料,包含了护坡结构材料、水化产物、混凝土骨料,以及埋置的金属部件。
具体表现为:集料的溶蚀与流失、内部金属构件的锈蚀、水化产物的化学不稳定性、结构不稳定性、晶间膨胀破坏等由腐蚀物质渗透到混凝土中造成。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帮助工程师设计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
二、配合比设计原则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要求。
2.选用适宜的水泥品种、粉煤灰、矿渣粉、矿物掺合料等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3.按照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
4.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三、材料选择1.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水泥或复合水泥等,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2.骨料选用优质的天然石料或人造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矿物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
4.水选用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或净水,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四、水灰比的确定1.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
2.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水灰比的初步范围。
3.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要求,确定水灰比的最终范围。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流动性。
五、配合比的设计方法1.极限状态设计法按照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然后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水灰比和配合比。
2.等效材料法将混凝土中的各种材料视为一个整体,按照等效材料的性质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等参数,然后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
3.试验法采用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得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等参数,然后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
六、配合比的设计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包括强度等级、流动性要求、抗裂性要求等。
2.选用适宜的水泥品种、骨料、矿物掺合料等材料,确定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用途的混凝土,通常用于要求极高抗压、抗弯、耐久性能的工程,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殊性能要求制定的规范。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配合比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流程、试验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80MPa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00MPa以上。
2.耐久性能好: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如抗渗、抗冻、抗腐蚀等。
3.工作性能好: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好,易于施工。
4.材料要求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要求高,如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材料特性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最小水胶比原则,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材料适应性原则,材料应具有相互协调性,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工作性能等要求。
2.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骨料、粉煤灰等材料,并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能。
3.确定最小水胶比和最大骨料粒径等参数。
4.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配合比。
5.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耐久性等试验分析,确定配合比的可行性。
6.进行现场试验,检验混凝土的施工性、均匀性等。
7.根据试验结果和施工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五、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1.材料试验: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如强度、吸水率等。
2.混凝土试验:包括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抗渗试验、抗冻试验、抗腐蚀试验等。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具有超强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领域。
本文介绍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 抗压强度高:UHPC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50MPa以上,是普通混凝土的10倍以上。
2. 耐久性好:UHPC中的细颗粒使得它的孔隙度很小,从而提高了其耐久性。
3. 抗裂性能好:UHPC的自收缩性能和高强度使其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4. 施工性好:UHPC的流动性好,易于施工。
三、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UHPC性能的关键。
UHPC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 水泥用量:UHPC中的水泥用量要控制在10%以下,以避免过多的水泥导致混凝土难以流动。
2. 矿物掺合料用量: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UHPC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但过多的掺合料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3. 砂用量:UHPC中的砂用量要适当,过多的砂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4. 纤维用量:纤维可以提高UHPC的抗裂性能,但过多的纤维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5.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混合材料的比例。
UHPC中的水灰比要适当,过高的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6.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各项参数,可以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
总的来说,UHPC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混凝土性能。
四、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模板、准备混凝土原材料、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等。
2. 混凝土的搅拌:UHPC需要使用特殊的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要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分析

式中 :
一一 第f 胶结料的含量 ;p 种 且一一胶 结料
的比重 ;A 第汗 骨料的含气量 ; 一一 中
, 一 ~
润 滑浆体 也减 少。另外 ,高性能混 凝土 中的粗集料 用量
比 中 低 强 度 等 级 混 凝 土 中 多 ~ 些 。 当水 胶 比 不 同时 ,高 性 能 混凝 土 中 的 最 优 砂 率 也 有 所 不 同 。 一 般 而 言 , 随 着
W =毛+ w/ B
413组成 方 程 ..
。
表 1高性 能 混凝 土水 胶 比推荐值
3 3砂 军 .
每方混凝土的各种组分体积之和应满足下式 :
砂 率 一 般 主 要 影 响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的 工 作 度 。砂 率 的
变 动 会 使 骨 料 的 孔 隙 率 和 表面 积 发 生 变 化 。砂 率 过 大 ,
r 1
3高 性 能 混 凝 土 的 配 合 比 的 参 数 选 择
高性 能混 凝土配合 比的参数主要有胶结料 组成 、水
胶 比 、砂 率 和 高 效 减水 剂 等 。
一 一
=
K1 ( 一 )。 K
式 中 :_ 一 一 混 凝 土2 曲 , 8
的实际强度 ;C ~一水泥量 ;W-
4 12工作 度 方 程 .
混 凝 土 的 工 作 度 一 定 时 ,其 用 水 量 与 水 胶 比 之 间 满
足 ~ 下 关 系式 :
度发生 较大 的变 化 ,所 以为保证 高性 能混凝土 质量 的一
个 关 键 即 是 严 格 控 制 水 胶 比 。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水 胶 比 可 参 考表1 行选择。 进
度模量在30 .左右 的中粗砂。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材料,其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性能的好坏。
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了探讨,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并对其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日益增加,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高耐久性、高强度、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采用掺加矿物掺合料(单掺和双掺两种方案)的方法,配以优质外加剂,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加密实度等措施,最终确保了髙性能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
其理论依据为:(1)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高流动度容易出现离析和泌水,加入适量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可使混凝土拌和物需水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使混凝土的黏聚性得以改善。
此外由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颗粒小,可以进人到水泥颗粒的空隙中,因而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降低,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吸附大量的自由水,减少泌水现象,增强了耐久性能。
(2)掺合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用量,减少了水化热集中导致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微裂缝,提髙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但是考虑到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后,早期强度会有所减弱,根据客运专线施工工艺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将矿物掺合料的总量控制在30%以内。
(3)通过选用优质外加剂,在混凝土内部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且这些微小气泡的引入阻断了水的渗透通道,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此外混凝土中适量引气还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这是由于引入的微气泡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微小滚珠,在混凝土拌和物搅拌、浇筑和振实过程中,小滚珠起着减小固体颗粒间的磨擦,使物料润滑流动的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设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松堆积体积V0C=0.5~0.55m3,根据石子堆积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用量。
(2)根据石子表观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密实体积,由1 m3混凝土密实体积减去石子密实体积,得砂浆密实体积。
(3)设砂浆中砂体积含量为0.42~0.44,根据砂浆密实体积和砂在砂浆中的体积含量计算砂密实体积。
(4)根据砂密实体积和砂表观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砂量。
(5)从砂浆密实体积中减去砂密实体积,得水泥浆密实体积。
(6)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用强度—水胶比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估算水胶比(≤0.4)(7)设掺和料在胶凝材料中的体积含量,根据胶凝材料和水泥的体积比及其各自的表观密度计算出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8)由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水胶比计算水和胶凝材料体积比,再根据水泥浆体积分别求出胶凝材料河水的体积,在计算胶凝材料总量。
(9)根据胶凝材料体积和掺和料的体积含量(根据国外资料和我国的研究结果,宜选用30%~60%)及各自的表观密度,分别求出每m3混凝土中掺和料和水泥用量。
(10)按照上述步骤和要求,计算几组配合比进行试配,评价其施工性,并检验其强度。
选择其中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若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值与计算的表观密度值之差的绝对值超过2%,应用校正系数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1、配合比设计实例(1)已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浇筑部位为400 mm 厚基础底板,石子堆积密度r0g=1520㎏/m3,表观密度r g=2740㎏/m3;砂子表观密度r s=2560㎏/m3,水泥表观密度r c=3000㎏/m3;粉煤灰表观密度2000㎏/m3。
(2)主要参数设定:每m3混凝土中石子的松散堆积体积为0.55 m3;砂浆中砂体积含量为43%;水胶比为0.4;粉煤灰掺量为45%。
(3)计算,根据设定的每m3混凝土中石子松堆积和石子堆积密度计算石子用量G=1520×0.55=836㎏,石子密实体积V C= 836/2740=0.305m3,砂浆密实体积V m=1-0.305=0.695 m3.(4)根据砂浆密实体积V s=0.695×0.43=0.299m3,根据砂密实体积计算每m3混凝土中砂用量S=0.299×2560=7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优化
随着现代桥梁不断向海洋化、大跨度、高耐久方向发展,桥梁工程中的商品混凝土对下列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和不易开裂性。
鉴于目前我国海工钢筋商品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普遍偏短的状况,结合我局青岛海湾大桥施工实际,我们开展了海工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以提出桥梁工程用海工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应用技术,有效地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延长海工商品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前言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商品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商品混凝土技术制作的商品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和高性能复合外加剂,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备满足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以及经济合理性的商品混凝土。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与普通商品混凝土相比,主要区别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以耐久性指标为主要控制指标、采用较低的水胶比、较低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同时掺加复合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等。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十分敏感,当环境温度、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计量发生变化时,其工作性能易发生突变,造成商品混凝土离析、泌水、和易性差,影响施工并造成商品混凝土外观差、耐久性差。
因此,原材料质量、配合比选定、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浇注等与高性能商品混凝土质量密切相关,这些环节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才有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
2如何选择各种原材料
选择原材料的原则:任何原材料对具体工程都有利有弊,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不一定能满足商品混凝土的需要。
选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充分发挥适合商品混凝土设计的的各种材料的特性,为我所用。
2.1水泥是商品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胶凝材料。
水泥宜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 含量的水泥。
水泥一般采用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但应注意当砂石碱活性较大时,应采用低碱水泥。
采用低碱水泥一是可以降低商品混凝土含碱量,减少与碱活性骨料发生反应的程度,二是可以减少商品混凝土开裂的倾向。
2.2掺合料的使用
不同的掺合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
表1粉煤灰和矿渣粉的优缺点
<p< p="">
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掺入,减少了水泥用量,延长了商品混凝土水化热反应的时间,推迟了温度峰值的产生且降低了温度峰值。
2.3外加剂的选择
外加剂是配制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最重要的材料,配制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关键是要以较低的用水量且要使商品混凝土达到较大的坍落度、较高的强度以及并具有较小的坍落度损失,这些只有掺加高性能减水剂才能实现,关键是看它能不能与其它各种材料(主要是水泥)相兼容,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4骨料的选择
选择骨料第一位的不是强度,要注意骨料的级配和粒形,级配和粒形良好的骨料可以配制出低用水量,高工作性和耐久的商品混凝土。
级配和粒形骨料强度对普通商品混凝土的影响不太大,因为骨料的强度比商品混凝土中基本和界面过渡区的强度要高出数倍。
换句话说,由于破坏是由其它量项决定,绝大多数天然骨料的强度几乎得不到利用。
然而,除强度外,骨料的其它特性,如粒径、形状、表面结构、级配(粒径分布)和矿物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商品混凝土强度。
3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3.1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尽量使用较低的水胶比。
限制胶凝材料总量,掺加足够量的矿物掺合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使用高效减水剂,尽可能减少用水量。
适当引气。
选用优质的原材料,控制原材料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控制商品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3.2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各主要参数的确定及配合比设计流程
3.2.1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且应符合规范中的关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商品混凝土结构最低强度等级之规定。
3.2.2石子最大粒径的确定。
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商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配合比设计前应仔细了解设计图纸中规定的钢筋最小间距和最小商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确定配合比所采用的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3.2.3设计坍落度的确定。
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浇注方法、钢筋最小间距确定。
线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较多,要求流动性好且不易离析、不泌水,考虑到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及炎热天气的施工,坍落度设计时不宜太小,泵送商品混凝土一般设计坍落度为160~200mm,非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可以选择120~160mm,水下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20mm。
3.2.4试配强度的确定。
试配强度按照《普通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计算;水下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试配强度应乘以一个1.1~1.15的保证系数。
3.2.5水胶比的确定。
按《普通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计算并得出水胶比以后,还需要符合高性能商品混凝土规范规定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的规定进行校核,并重新选择水胶比。
3.2.6用水量的选择及胶凝材料用量的确定。
用水量应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及掺量、设计坍落度、石子最大粒径来确定。
用水量还与原材料质量有关,如洁净的砂石料、用水量小的粉煤灰,都会使单方商品混凝土用水量减少。
根据用水量及水胶比,可计算出每方胶凝材料用量。
3.2.7外加剂掺量的确定。
外加剂掺量与外加剂减水率、设计坍落度以及实际使用材料的需水量有关,参考厂家推荐掺量,并通过商品混凝土试拌效果确定,聚羧酸盐系高性能复合减水剂的掺量一般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8~1.2%(C30~C50商品混凝土)。
3.2.8矿物掺合料掺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
预应力商品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商品混凝土的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
设计时,尽可能减少商品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一是可以减少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商品混凝土开裂倾向,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有利于增强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利于施工,三是可以降低成本。
3.2.9商品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假定。
商品混凝土表观密度一般在2350~2450kg/m3之间选定。
应注意的是,由于商品混凝土表观密度选定过小,容易造成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用量超方现象,室内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测定商品混凝土表观密度应在测完商品混凝土30分钟坍落度损失后再进行,这样测出来的商品混凝土表观密度与施工现场情况比较接近。
3.2.10砂率的选择。
砂率根据石子最大粒径、水胶比以及施工工艺(浇注方法)确定。
泵送商品混凝土及水下商品混凝土砂率宜比普通商品混凝土砂率提高3~4%。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泵送或水下商品混凝土)的砂率一般在36~43%之间。
3.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尽量使用较低的水胶比。
限制胶凝材料总量,掺加足够量的矿物掺合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使用高效减水剂,尽可能减少用水量。
适当引气。
选用优质的原材料,控制原材料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控制商品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