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总2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二、两种通信方式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 方式和P2P 方式(Peer-to-Peer,对等方式)。

三、因特网的核心部分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四、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五、网络的分类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 (public network)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2018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

2018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

2018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第一篇: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是指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 syllabus(课程大纲),它详细描述了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考试要求。

软考是指我国计算机软件职业资格考试,主要用于评价和证明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网络工程师是软考中的一类职业资格,是指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人员。

为了更好地了解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本文将重点介绍2018年的网络工程师大纲。

2018软考网络工程师大纲共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与组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应用与服务、Linux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基础与应用、项目管理与职业素养、综合实训。

其中,网络基础知识占比较大,占20分;网络设备与组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应用与服务分别占15分;Linux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分别占10分;项目管理与职业素养、综合实训各占5分。

在网络基础知识部分,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通信原理,掌握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的知识,熟悉网络架构和拓扑结构。

在网络设备与组网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具备网络规划和组网的能力。

在网络管理与维护部分,考生需要掌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方法,熟悉网络性能优化和维护的技术。

在网络安全与防护部分,考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攻击手段,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在网络应用与服务部分,考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包括Web服务、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具备网络应用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在Linux基础与应用部分,考生需要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具备Linu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的能力。

在数据库基础与应用部分,考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SQL语言和数据库操作。

在项目管理与职业素养部分,考生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_第5版_严伟_潘爱民_课后问题详解

计算机网络_第5版_严伟_潘爱民_课后问题详解

1.第一章1.狗携带的数据7GB*3=21GB数据传送21GB 的时间需要t=21GB/150Mbps = 1146.88s这段时间狗运动的路程s=18km/h* 1146.88s = 5734.4m如果够的速度加倍或者磁盘容量,最大距离也会加倍。

如果线路传输速率加倍,则最大距离减半N模型有可拓展性,如果LAN 只是一条单一线路,虽然成本更低,但如果出现错误,则链路将崩溃。

客户机-服务器提供了更好的计算性能和更好的接口。

3.大陆间的光钎网络,虽然能搭载大量数据,但由于距离遥远,所以延迟比较高56kbps 的调制解调网络带宽较低,延迟也比较低。

4.为提供数字语音流量和视频流量,需要统一的投递时间。

如果针对金融业务流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很重要。

5.交换时间不会成为延迟的主要因素。

信号传输速率为200 000 000m/s 在10us 传输距离为2km,而纽约到加州距离为5000km,即使有50个交换机,也只增加了100km的距离,整体影响为只有2% 。

6.req 来回需要2次传输,rep 返回也需要2次总共4次传输距离为40 000km *4 = 160 000km 。

传输延迟t = 160 000km / 300 000 000 = 523ms。

7.8.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10种可能的线路,每个线路有高速线路中速线路低速线路不设置线路4种状态所有有4^10 = 1048576 中可能。

100ms 一种线路,需要花费104857.6s 。

9.总共n+2 个时间,事件 1 - n 表示对应主机成功反问信道,未遇到冲突,该概率为p(1-p)^(n-1),n+1 表示空闲信道该概率为(1-p)^n ,n+2事件是冲突。

所以冲突概率为1-np(1-p)^(n-1) - (1-p)^n.10.使用层次性协议,可以将设计问题,分解成各个更小并且更易于管理的小块。

这意味着协议可以更改却不会影响到高层或者低层的协议。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第一章笔记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第一章笔记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第一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文末有彩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1.2.1 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概念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合体。

计算机系统:高级分布式系统(给用户提供透明的应用环境,简单讲用命令,远程进行处理)多机系统(同一机房许多大型机房互联组成的系统)计算机组成元素(两大类):a 网络节点: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

端节点:信源(如用户主机)和信宿节点(如用户终端)转发节点:通讯中网络的通讯过程和信息转发,如交换机,集线器等。

b 通信链路:通讯过程中的信道,如电话线,同轴电缆等。

网络拓扑结构(6种):星型:计算机连接在一台设备上。

环型:计算机一台连接一台,如同圆圈。

树型:如同树杈。

全连接型:所有计算机相互连接。

总线型:一根线连接电脑。

不格则型: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1台,2台等。

网络分类(常规3大类):局域网(学校),城域网(城区),广域网(国内,国际)。

使用的方式:可分为校园网,企业网。

内网:使用防火墙同外部公网通讯,使用的技术:tcp/ip协议和b/s结构。

外网:公网通讯。

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 办公自动化。

(2) 电子数据交换。

(3) 远程教育。

(4) 电子银行。

(5)证券和期货交易。

(6)娱乐和在线游戏。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接口协议:层之间的界限是另外一些相互作用的集合。

OSI/RM模型:a 应用层: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

b 表示层: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含义。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

表示服务的例子有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格式和加密技术等。

c 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1) 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分开,这叫会话管理。

2) 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例如分段、同步,这一类叫会话服务。

d 传输层:在低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

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网络工程师第5版教程已经上市,那么与第4版相比有哪些变动呢?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对比变化大吗?与第4版教程内容相比,第5版结合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能够根据最新版教程来进行复习。

至于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的具体变化,想了解的考生能够在希赛网观看网络工程师教程对比公开课,希赛讲师为大家解读了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的变化,让考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第5版教材的改版内容。

网络工程师新版教程具体目录如下: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31.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61.3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7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91.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1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18 1.5.1 SNA 181.5.2 X.25 201.5.3 Novell NetWare 211.6 OSI协议集 22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7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72.2 信道特性 282.2.1 信道带宽 282.2.2 误码率 302.2.3 信道延迟 302.3 传输介质 302.3.1 双绞线 302.3.2 同轴电缆 312.3.3 光缆 332.3.4 无线信道 342.4 数据编码 352.5 数字调制技术 382.6 脉冲编码调制 402.6.1 取样 402.6.2 量化 412.6.3 编码 412.7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41 2.7.1 数据通信方式 412.7.2 交换方式 432.8 多路复用技术 462.8.1 频分多路复用 462.8.2 时分多路复用 472.8.3 波分多路复用 482.8.4 数字传输系统 482.8.5 同步数字系列 502.9 差错控制 502.9.1 检错码 512.9.2 海明码 512.9.3 循环冗余校验码 53第3章广域通信网 563.1 公共交换电话网 563.1.1 电话系统的结构 563.1.2 本地回路 573.1.3 调制解调器 613.2 X.25公共数据网 633.2.1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64 3.2.2 HDLC协议 693.2.3 X.25 PLP协议 753.3 帧中继网 783.3.1 帧中继业务 783.3.2 帧中继协议 803.3.3 帧中继的应用 823.4 ISDN和ATM 833.4.1 综合业务数字网 833.4.2 ATM虚电路 873.4.3 ATM高层 883.4.4 ATM适配层 893.4.5 ATM通信管理 90第4章局域网与城域网 934.1 局域网技术概论 934.1.1 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934.1.2 LAN/MAN的IEEE 802标准 98 4.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004.2.1 LLC地址 1014.2.2 LLC服务 1014.2.3 LLC协议 1024.3 IEEE 802.3标准 1034.3.1 CSMA/CD协议 1034.3.2 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 108。

计算机网络(第5版)

计算机网络(第5版)

计算机网络(第5版)•内容简介:《计算机网络(第5版)》是国内外使用zui广泛、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

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

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全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

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全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

由于本书的重点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了Internet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内容,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都是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每章后面给出了大量练习题,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酌情安排课后练习。

此外,本书对于从事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和网络应用开发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

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

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

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

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

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开发了大量的软件。

他是Amsterdan编译器的原理设计师,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用来编写可移植编译器的工具箱。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

本书分为15章,内容涵盖了从网络基础概念到网络安全的全面介绍。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为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章节分别讨论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和协议族。

其中,物理层主要讲解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链路层介绍了MAC地址、帧结构和差错控制等关键知识;网络层则着重介绍了IP协议、路由选择和IPv6等内容;传输层包括了TCP和UDP的基本原理和传输特性;应用层讲解了HTTP、DNS、SMTP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网络安全和无线网络的内容。

第十一章讨论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策略,介绍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虚拟专用网络等安全技术。

第十二章则着重介绍了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移动通信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理解。

此外,作者还在内容中穿插了一些历史、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

这本教材不仅适合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材使用,还适合对网络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总之,《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详尽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教材。

无论是大学生、工程师还是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一章

图1.6 插入语义处理结点的树
第1章 引论 28
4中间代码生成
任务 对语法分析识别出的几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 进行初步翻译,产生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 一种代码。 中间代码形式 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结构简单、含义明确的 记号系统,这种记号系统可以设计为多种多样的形 式,重要的设计原则为两点:一是容易生成;二是 容易将它翻译成目标代码。 四元式,三元式,逆波兰式
Program p(input,output); Var rate:real; Var initial :real; Var position :real ; … position := initial + rate * 60 …
第1章 引论 26
3语义分析
• 某些语言规定运算对象可被强制。 • 那么当二目运算施于一个整型量和一个实型量时, 编译程序应将整型量自动转换成实型量而不能认为 是源程序的错误,或者给出警告信息后将整型量自 动转换成实型量。
第1章 引论 29
4中间代码生成
很多编译程序采用了一种近似“三地址指令”的“四元式” 中间代码,这种四元式的形式为: (运算符,运算对象1,运算对象2,结果) 例如: id1:= id2 + id3 * 60 (1) (2) (inttoreal, (* , 60 id3 t1 t1 t2 ) )
1.2.1编译过程概述
编译过程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中间代码生成 代码优化 目标代码生成 翻译过程 识别出句子中的一个个单词 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根据句子的含义进行分析 写出初步的翻译 对译文进行修饰 写出最后译文
第1章 引论 14
1词法分析
高级语言──算法语言,不依赖具体机器, 面向问题 在计算机上如何执行一个高级语言程序? 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运行所得到的机器语言程序来求得计算结果 引论 第1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5版教程已经上市,那么与第4版相比有哪些变动呢?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对比变化大吗?与第4版教程内容相比,第5版结合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最新版教程来进行复习。

至于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的具体变化,想了解的考生可以在希赛网观看2018网络工程师教程对比公开课,希赛讲师为大家解读了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的变化,让考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第5版教材的改版内容。

网络工程师新版教程具体目录如下: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31.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6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7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91.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1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18 1.5.1 SNA 181.5.2 X.25 201.5.3 Novell NetWare 211.6 OSI协议集 22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7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72.2 信道特性 282.2.1 信道带宽 282.2.2 误码率 302.2.3 信道延迟 302.3 传输介质 302.3.1 双绞线 302.3.2 同轴电缆 312.3.3 光缆 332.3.4 无线信道 342.4 数据编码 352.5 数字调制技术 382.6 脉冲编码调制 402.6.1 取样 402.6.2 量化 412.6.3 编码 412.7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41 2.7.1 数据通信方式 412.7.2 交换方式 432.8 多路复用技术 462.8.1 频分多路复用 462.8.2 时分多路复用 472.8.3 波分多路复用 482.8.4 数字传输系统 482.8.5 同步数字系列 502.9 差错控制 502.9.1 检错码 512.9.2 海明码 512.9.3 循环冗余校验码 53 第3章广域通信网 563.1 公共交换电话网 563.1.1 电话系统的结构 56 3.1.2 本地回路 573.1.3 调制解调器 613.2 X.25公共数据网 633.2.1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643.2.2 HDLC协议 693.2.3 X.25 PLP协议 753.3 帧中继网 783.3.1 帧中继业务 783.3.2 帧中继协议 803.3.3 帧中继的应用 823.4 ISDN和ATM 833.4.1 综合业务数字网 833.4.2 ATM虚电路 873.4.3 ATM高层 883.4.4 ATM适配层 893.4.5 ATM通信管理 90第4章局域网与城域网 934.1 局域网技术概论 934.1.1 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934.1.2 LAN/MAN的IEEE 802标准 98 4.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004.2.1 LLC地址 1014.2.2 LLC服务 1014.2.3 LLC协议 1024.3 IEEE 802.3标准 1034.3.1 CSMA/CD协议 1034.3.2 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 108 4.3.3 MAC和PHY规范 1094.3.4 交换式以太网 1144.3.5 高速以太网 1154.3.6 虚拟局域网 1184.4 局域网互连 1204.4.1 网桥协议的体系结构 1204.4.2 生成树网桥 1234.4.3 源路由网桥 1294.5 城域网 1314.5.1 城域以太网 1324.5.2 弹性分组环 135第5章无线通信网 1395.1 移动通信 1395.1.1 蜂窝通信系统 1395.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1405.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425.2 无线局域网 1435.2.1 WLAN的基本概念 1435.2.2 WLAN通信技术 1455.2.3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50 5.2.4 移动Ad Hoc网络 1565.2.5 IEEE 802.11的新进展 165 5.3 无线个人网 1695.3.1 蓝牙技术 1705.3.2 ZigBee技术 1755.4 无线城域网 1815.4.1 关键技术 1815.4.2 MAC子层 1825.4.3 向4G迈进 183第6章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186 6.1 网络互连设备 1866.1.1 中继器 1866.1.2 网桥 1876.1.3 路由器 1886.1.4 网关 1896.2 广域网互连 1906.2.1 OSI网络层内部结构 191 6.2.2 面向连接的网际互连 1926.2.3 无连接的网际互连 194 6.3 IP协议 1976.3.1 IP地址 1986.3.2 IP协议的操作 200 6.3.3 IP协议数据单元 202 6.4 ICMP协议 2036.5 TCP和UDP协议 2046.5.1 TCP服务 2056.5.2 TCP协议 2056.5.3 TCP拥塞控制 2086.5.4 UDP协议 2116.6 域名和地址 2116.6.1 域名系统 2136.6.2 地址分解协议 2146.7 网关协议 2186.7.1 自治系统 2186.7.2 外部网关协议 2186.7.3 内部网关协议 2206.7.4 核心网关协议 2286.8 路由器技术 2296.8.1 NAT技术 2306.8.2 CIDR技术 2326.8.3 第三层交换技术 234 6.9 IP组播技术 2366.9.1 组播模型概述 2366.9.2 组播地址 2376.9.3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238 6.9.4 组播路由协议 2426.10 IP QoS技术 2476.10.1 集成服务 2486.10.2 区分服务 2506.10.3 流量工程 2526.11 Internet应用 2546.11.1 远程登录协议 2556.11.2 文件传输协议 2566.1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57 6.11.4 超文本传输协议 258 6.11.5 P2P应用 261第7章下一代互联网 2657.1 IPv6 2657.1.1 IPv6分组格式 2667.1.2 IPv6地址 2707.1.3 IPv6路由协议 2757.1.4 IPv6对IPv4的改进 2777.2 移动IP 2787.2.1 移动IP的通信过程 2787.2.2 移动IPv6 2807.3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2847.3.1 隧道技术 2857.3.2 协议翻译技术 2927.3.3 双协议栈技术 2967.4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2987.4.1 IP地址的分配 2997.4.2 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301 第8章网络安全 3048.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3048.1.1 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3048.1.2 网络安全漏洞 3058.1.3 网络攻击 3058.1.4 安全措施的目标 3068.1.5 基本安全技术 3068.2 信息加密技术 3078.2.1 数据加密原理 3078.2.2 经典加密技术 3088.2.3 现代加密技术 3088.3 认证 3128.3.1 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 312 8.3.2 Needham-Schroeder认证协议 3138.3.3 基于公钥的认证 3148.4 数字签名 3148.4.1 基于密钥的数字签名 314 8.4.2 基于公钥的数字签名 315 8.5 报文摘要 3158.5.1 报文摘要算法 3168.5.2 安全散列算法 3178.5.3 散列式报文认证码 318 8.6 数字证书 3198.6.1 数字证书的概念 3198.6.2 证书的获取 3208.6.3 证书的吊销 3218.7 密钥管理 3218.7.1 密钥管理概述 3218.7.2 密钥管理体制 3228.8 虚拟专用网 3258.8.1 虚拟专用网的工作原理 325 8.8.2 第二层隧道协议 3278.8.3 IPSec 3338.8.4 安全套接层 3378.9 应用层安全协议 3418.9.1 S-HTTP 3418.9.2 PGP 3418.9.3 S/MIME 3438.9.4 安全的电子交易 3448.9.5 Kerberos 3458.10 可信任系统 3468.11 防火墙 3488.11.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3488.11.2 防火墙的功能和拓扑结构 349 8.12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 3538.12.1 计算机病毒概述 3538.12.2 计算机病毒防护 3558.13 入侵检测 3578.13.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3578.13.2 入侵检测技术 3638.13.3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3648.14 入侵防御系统 3648.14.1 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 3648.14.2 入侵防御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 3658.14.3 IPS的优势与局限性 365第9章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 367 9.1 网络操作系统 3679.1.1 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 3679.1.2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3709.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 3719.2.1 Windows Server 2008 R2本地用户与组 3719.2.2 Windows Server 2008 R2活动目录 3729.2.3 Windows Server 2008 R2远程桌面服务 3779.2.4 Windows Server 2008 R2远程管理 3819.2.5 Linux网络配置 3849.2.6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 3909.2.7 Linux用户和组管理 3989.3 Windows Server 2008 R2 IIS服务的配置 4049.3.1 IIS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4049.3.2 安装IIS服务 4049.3.3 配置Web服务器 4059.3.4 配置FTP服务器 4079.4 Linux Apache服务器的配置 409 9.4.1 Apache的安装与配置 4099.4.2 建立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410 9.4.3 建立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 410 9.4.4 Apache中的访问控制 4119.5 DNS服务器的配置 4129.5.1 DNS服务器基础 4129.5.2 Windows Server 2008 R2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4229.5.3 Linux BIND DNS服务器的安装 4249.6 DHCP服务器的配置 4279.6.1 DHCP服务器基础 4279.6.2 Windows Server 2008 R2 DHCP服务器的配置 4289.6.3 Linux DHCP服务器的配置 4319.7 Samba服务器的配置 4329.7.1 Samba协议基础 4329.7.2 Samba的主要功能 4339.7.3 Samba的简单配置 4349.8 Windows Server 2008 R2安全策略 435 9.8.1 安全策略的概念 4359.8.2 账户密码策略设置 4389.8.3 IPSec策略设置 4409.8.4 Web 站点数字证书 443第10章组网技术 44910.1 交换机和路由器 44910.1.1 交换机基础 44910.1.2 路由器基础 45510.1.3 访问路由器和交换机 45810.2 交换机的配置 45910.2.1 交换机概述 45910.2.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46010.2.3 配置和管理VLAN 46410.2.4 生成树协议的配置 468 10.3 路由器的配置 47010.3.1 路由器概述 47110.3.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72 10.4 配置路由协议 48210.4.1 配置RIP协议 48210.4.2 配置IS-IS协议 48810.4.3 配置OSPF协议 49010.4.4 配置BGP协议 49410.5 配置广域网接入 49910.5.1 配置PPP和DCC 49910.5.2 配置帧中继 50310.5.3 配置ISDN 50410.6 IPSec配置与测试 50610.6.1 IPSec实现的工作流程 506 10.6.2 IPSec配置举例 51010.6.3 常见的故障 51410.7 IPv6配置与部署 51710.7.1 IPv6-over-IPv4 GRE隧道配置 51810.7.2 ISATAP隧道配置 52110.8 访问控制列表 52510.8.1 ACL的基本概念 52510.8.2 ACL配置命令 52710.8.3 ACL综合应用 531第11章网络管理 53711.1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537 11.1.1 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537 11.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538 11.1.3 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 540 11.2 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 54211.2.1 管理信息的组成 54211.2.2 网络监控系统的配置 543 11.2.3 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 544 11.3 网络管理功能域 54511.3.1 性能管理 54511.3.2 故障管理 55111.3.3 计费管理 55211.3.4 配置管理 55311.3.5 安全威胁 55511.3.6 安全管理 55811.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911.4.1 SNMPv1 56011.4.2 SNMPv2 56611.4.3 SNMPv3 56911.5 管理数据库MIB-2 572 11.5.1 被管理对象的定义 572 11.5.2 MIB-2的功能组 577 11.5.3 SNMPv2管理信息库 581 11.6 RMON 58411.6.1 RMON的基本概念 584 11.6.2 RMON的管理信息库 585 11.6.3 RMON2的管理信息库 586 11.7 网络诊断和配置命令 587 11.7.1 ipconfig 58711.7.2 ping 59011.7.3 arp 59111.7.4 netstat 59311.7.5 tracert 59511.7.6 pathping 59711.7.7 nbtstat 59911.7.8 route 60211.7.9 netsh 60511.7.10 nslookup 60911.7.11 net 61611.8 网络监视和管理工具 61711.8.1 网络监听原理 61711.8.2 网络嗅探器 61811.8.3 Sniffer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61811.8.4 HP OpenView 62011.8.5 IBM Tivoli NetView 622 11.8.6 CiscoWorks for Windows 624 11.9 网络存储技术 62611.9.1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62611.9.2 网络存储 630第12章网络规划和设计 63312.1 结构化布线系统 63312.2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63612.2.1 网络系统生命周期 63612.2.2 网络开发过程 63912.2.3 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 643 12.3 网络需求分析 64412.3.1 需求分析的范围 64412.3.2 编制需求说明书 65512.4 通信流量分析 65712.4.1 通信流量分析的方法 65712.4.2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 65812.5 逻辑网络设计 66412.5.1 逻辑网络设计目标 66412.5.2 需要关注的问题 66512.5.3 主要的网络服务 66612.5.4 技术评价 66712.5.5 逻辑网络设计的工作内容 668 12.6 网络结构设计 66912.6.1 局域网结构 66912.6.2 层次化网络设计 67312.6.3 网络冗余设计 67512.6.4 广域网络技术 67712.6.5 广域网互连技术 68212.6.6 安全运行与维护 68912.7 网络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工具 694 12.7.1 网络故障诊断 69412.7.2 网络故障排除工具 69612.7.3 网络故障分层诊断 69812.8 网络规划案例 699 12.8.1 案例1 699 12.8.2 案例2 7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