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十四周周练(附答案)
2015届高三语文第十四周周练详解

2015届高三第十四周周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
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1.A 【解析】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不厌其烦:厌,嫌。
不嫌麻烦。
从语境看,应用“不胜其烦”。
落差:①由于河床高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水位的差数。
②泛指对比中的差距或差异。
失落:①遗失。
②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
此处按语境应选①。
细水长流:①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
②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
滴水穿石: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④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2.A 【解析】观察四个选项,应当对第一个位置上的③和⑤首先加以区别。
从前句的“无非是……”和③句的“相比之下”“还”联系起来看,应选③。
据此可以排除C。
第二个位置上的②和⑤比较,②句中的“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与前句的“内涵”能构成逻辑关系。
2021年成都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
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
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
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
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
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
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
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
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
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
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
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
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
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
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
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
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
喝完,各自回寓所。
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
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
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
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
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
精选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周周练试题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周周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
肇在职,多所厘正。
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
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元祜初,为中书舍人。
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
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
”不草制。
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
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
”翼日,有旨罢宴。
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
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
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
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
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
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
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
”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
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
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
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
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
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
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
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
更十一州,类多善政。
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注】①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
②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高中语文周周练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
“三言
这对于研
”已
精心整理
例子。
12.
A.
的资料。
B.
C.
D.
13. A.
B.
说家类。
C.
D.
14.
项中拔C项,“广
B项,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时也表达“需要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观点。
(1)信息判断题(2)筛选信息题(3)信息判断题。
此三道题都为信息判断题,这就要求考生对原文内容有很深的理解,能够根据原文的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
13.D项。
根据最后一段的文意“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可知,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
14.B
精心整理。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第一中学、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
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
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
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
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
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8、上学期第上学期第14周周测试题答案

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
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
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
④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
17.C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可知,这段文字谈创新对于戏曲发展带来的影响。
A项,阐述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B项,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D项,创新缺失对......起作用。
一般“起作用”体现为好作用,这里表述不合事理。
只有D项表述与上下文最连贯。
18.C18.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这道题用排除法,首先我们知道戏曲应该是在复制和模仿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寿终正寝”是自然而然的不受影响的,最后灭亡。
所以应该选择“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
“名垂青史”是长时间的影响,“名噪一时”是某个时期名声大。
此处应该选择历史上一直有影响的艺术大家。
“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是去采纳,在文段中通过“胸怀”“眼界开阔”“探索”,艺术大家的选择是采纳各个大家的优秀品质。
“按图索骥”是守成规,“照猫画虎”是一味模仿,通过全文角度来看,是跳出模仿,不满足于模仿。
因此选C19.B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
首先应判定病句是一个复句,重点考查考生对句间关系以及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辨析。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D。
B、C的区别在于B多加了“这样”。
C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而B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B的表述最准确。
江苏省常州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短的白日迟子建我在某医科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肛肠科工作。
老婆在事业单位,嗜好买貂皮穿。
儿子懒于学业,高中时就三天两头逃课,打网游,泡酒吧,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学费昂贵的民办大学。
那是冬至的正午,我在古兰甸附近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做完三台肛肠手术,搭乘一辆破旧的运输水果的货车,赶往大连乘火车。
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
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
我醒来时天色已昏。
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叔,你可真能睡,从鲅鱼圈一路睡到沈阳。
”“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
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
”他幽默地说。
我问他是特等座的服务员吗,他摇摇头,说:“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
”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了?”“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
”小伙子说。
我叹息一声,说:“你比我儿子才大两岁哇,就自食其力了。
你一个月能挣一万吗?”“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平常也就五六千块。
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
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
”“那你成家了吗?”我问。
“叔,哪好找啊。
我处过一个对象,我点菜时,客客气气地叫服务员过来,她说你又不是不花钱吃饭,对服务员那么恭敬干啥?菜做咸了,她吆喝过来服务员,一顿训斥。
她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
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
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
”小伙子的话刺痛了我。
我的儿子常常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毫无想象的空间,有钱没钱都空虚。
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
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
“我爱电影。
”他说,“最喜欢伊朗的马基·麦基迪、阿巴斯,还有日本的黑泽明、北野武,他们拍的片子太牛了!”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
2020-2021学年成都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成都市光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十四周周练命题人:左文杰审核人:高三年级备课组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款识/标识诘问/诘屈聱牙自怨自艾/方兴未艾B.熨斗/熨帖海量/量体裁衣拾级而上/拾人牙慧C.参禅/封禅勒紧/悬崖勒马薄利多销/日薄西山D.刊载/下载露脸/抛头露面鬼使神差/差强人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多的企业运营艰难,于是纷纷瘦身,因此,2009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B.一向自诩写作高手的扬云天缺少基本写作常识,连标点符号的用法都弄不懂,文不加点,写的文章简直像一堆烂稻草。
C.电视发展到了70年代,在黑白与彩色电视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电视多路广播,于是第三代电视广播便应运而生了。
D.危机过后,金融体系必会改弦更张,政府应该查封所有破产的金融机构,清理股东和债权人,迅速降低杠杆率,吸引外资。
3.法国作家贝克特因剧本《等待戈多》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大会上,诺贝尔奖评委会所给的获奖理由是“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假如鲁迅先生因《阿Q正传》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请你用一句话拟写出获奖理由。
(4分)4.下列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在经济活动中叫“框架效应”,请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框架效应产生的过程,给它下定义。
(5分)走在大街上,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保险广告:“买我们公司的保险,您每天只要缴纳27元。
”每天27元,一年365天下来将近1万元。
但是和“买我们公司的保险,您一年只需缴纳不到1万元”这种广告相比,一天27元听起来似乎更便宜,更能影响人的判断、选择及行动。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岑文本传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
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
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
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
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
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及将伐辽,几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
言辞举措,颇异平常。
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
”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
寻卒,年五十一。
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有集六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贞观之年,除秘书郎/除:授职B.抚弟侄恩义甚笃/笃:深厚C.岂宜更添春坊,以速时谤/速:加速D.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希:希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岑文本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
B.岑文本为人廉洁、节俭,所居之处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
C.岑文本为人谨慎,但有时又近乎胆小,太宗让他兼任东宫属官,他因害怕惹祸而推辞。
D.岑文本因为富有才干,又加上他孝谨仁厚,对皇室忠诚尽职,所以深得唐太宗信任。
7.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①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5分)②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参考答案】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则有岸,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氓》)(2)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6)▲,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周易》)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6枚硬币侯德云俗话说,好吃的不如饺子,舒服的不如躺着。
刘二说,老辈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
他说,他从小到现在,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干了一天的活之后,又累又乏,最爱做的事,就是躺着。
他说他小时候不爱躺着,在村子里到处乱跑。
他说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能跑得很快,好腿的孩子也落不下他。
当然,让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也不是躺着。
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
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
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
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还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
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嗤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
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
”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
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
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
那些日子,刘二每天肚子都气得鼓鼓的。
自从吃到了2分钱的硬币,刘二就不跟那些嘲笑他的孩子计较了。
他在心里对他们说:“我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会在乎你们说什么。
”从8岁到23岁,刘二年年嘴里都要喀嗤一声,年年都能从饺子里吃到2分钱硬币,妈妈也年年都要重复一遍她说过的话。
妈妈的话,给了刘二做人的底气,他觉得,这辈子,他一定会做出一件让人高看一眼的大事情。
刘二23岁那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
年夜饭的饺子已经煮好了,却迟迟没有端上来。
刘二着急了,进厨房去看,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那年的饺子,有不少让妈妈的手指头捏破了。
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刘二23岁那年,他总共积攒了16枚亮晶晶的带有齿痕的2分钱硬币。
妈妈去世以后,刘二用那16枚硬币买了一棵槐树苗,栽在妈妈的坟前。
转过年,他向村委会递了申请,承包了那座荒山。
从此,每年的年夜饺子刘二都是跟妈妈在一起吃的。
他把一碗饺子端到妈妈的坟前,说一句,妈,过年了,就大口大口吃起来。
自然而然的,他的嘴里会喀嗤一声。
他从嘴里吐出2分钱硬币,对妈妈说,妈,二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
如今,刘二妈妈坟前的那棵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刘二承包的荒山也绿得不能再绿了。
雨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清清的溪水。
他不想让那些溪水白白流掉,就在山下修了一个池塘,种上了莲花,养上了鱼。
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
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
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
村里有人看见过刘二在树阴里酣睡的模样,感慨地说,舒服的不如躺着,这个刘二,真是好福气。
差点忘了说,刘二现在已经不叫刘二了,他的大名叫刘志福。
10.“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1.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6分)12.有人说,小说在刘二发现母亲捏饺子的情节后便可以结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