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教案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课时:1课时课型:讲授课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教材分析:明暗素描可以通过调子的深浅层次的节奏变化,突出表现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色彩感。
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像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的渗透,并且提倡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物体的立体表象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明暗色调产生的基本原理和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不同题材、不同形式、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讲解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理论知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艺术语言,领悟明暗调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物体明暗产生的基本原理和素描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和感空间感。
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欣赏法、观察法、启发法。
2.学法:(1)仔细观看老师所提供的图片,并在观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2)仔细听老师的的讲解和分析。
(3)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4)通过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于实践中。
教具准备:课件、课本学具准备:课本、画纸、画笔、画板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检查学具,师生问好!安定课堂。
二:引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没有光的条件下我们是不是什么都看不到啦没有光的话你们看不清楚老师长什么样,老师也看不清楚同学们长什么样了,也看不清楚我们周围的任何物体了,那大家思考光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啦,带着这个问题请欣赏下面几张图片。
图片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踊跃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同学回答后老师给与回应)在光的作用下,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就呈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了。
那为什么要在光的作用下啦因为当一个物体在空间收到光的照射,他的表面才会形成一种明暗的色调,明暗色调就会加强物体的立体感。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ff7ed817e21af45b207a89f.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摘要: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1)光线越远、越弱,明暗对比越弱,反之,光线越近、越强,明暗对比越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以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是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増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台灯、石膏正方体、白纸一张学具准备:手电筒、A4纸、写生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立体模型等)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教师先播放一则快速绘画视频,让学生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并且看看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
看完后学生都在惊叹这款男士运动型机械手表画的真像,并总结这种绘画形式是素描。
导入语:素描虽然是一种单色绘画,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仍然能够带给我们逼真立体的感觉,它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明暗的形成1.小实验: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只具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接着将纸卷起,在右侧打了一束光,请学生观察除了纸张变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外你还看到什么变化? 得出结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形成明暗对比。
2.看图总结:仅仅光线照射才能形成明暗对比吗?从以下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总结:物体自身颜色深浅也能产生的明暗对比。
知识点二:明暗变化规律课堂活动1:小组竞赛研究明暗变化的规律幻灯片出示问题:(1)光线的远近、强弱不同,明暗对比有什么变化?(2)在恒定光线下,光照方向与明暗有什么关系?请四人小组学生拿出手电筒和自带物品共同进行研究,看哪个组最先汇报研究成果。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

1.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a.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b.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平整的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生1;没有什么变化。
师;能不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我把这张纸对折一下,现在看看有没有变化呢?生2;发现在灯光照射下,纸有亮面也有暗面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类容,明暗与立体。
二、讲授新课1、讲授知识师;刚刚老师让纸产生的变化,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一下?生1{先把它卷曲一下},,有了从明到暗的逐渐过渡的变化。
{你分析的很好}师;有没有同学还想来试一下?下面来再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生2 {把纸卷成一团,然后打开纸}纸凹进去的地方就是暗面。
{你的方法真特别,让纸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师:通过刚才的实践与观察,你们能不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呢?生1;平面的纸在光线下没有明暗,立体的纸在光线下才有明暗。
{你总结的非常好}2、欣赏作品师、;下面请看大屏幕上的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一下,当光线照射时,你发现了什么?生2;发现了有亮面和暗面。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2. 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3.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4. 绘画练习与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
3. 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5.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大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绘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疑问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
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明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3.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表现立体的方法理解不深,难以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明暗及其作用,并与日常所见联系,如阴影、模糊、透明等。
2. 讲授
a. 明暗基本概念
明暗是画面中明亮和黑暗的对比,可以表现画面的层次、形态、体量和情感等。
基本分为光明面和暗影面。
b. 表现立体的方法
•前后对比法:运用远近大小和位置关系表现立体效果。
•色度对比法:通过冷暖色、亮暗度的强弱对比,表现明暗变化。
•阴影法:正确捕捉阴影与光明的对比,突出物体的形态和品质。
3. 演示
教师通过绘制画面,演示明暗的表现方法和效果。
如利用阴影、高光和中间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层次。
4. 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练习。
例如,绘制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或者制作一个立体卡片。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评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明暗和立体是美术基础知识,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两个概念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联系环境,提高学生对明暗和立体的认知。
同时,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画画技巧,并自主探索和创作。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和兴趣。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第一章: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定义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明暗与立体的应用实例1.3 教学步骤引入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展示相关实例。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明暗与立体的应用。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应用实例的反馈。
第二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方法创造独特的明暗与立体表现风格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实例。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不同的明暗与立体表现技巧。
分析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表现技巧的反馈和意见。
第三章:明暗与立体的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明暗与立体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3.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创作实践指导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明暗与立体作品3.3 教学步骤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进行创作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分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进行自己的明暗与立体创作,给予评价和建议。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创作的反馈和意见。
第四章:明暗与立体的欣赏与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明暗与立体的作品。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学设计

的体 积 ) 师 : 积 是怎样 表现 出来 的? 体 教 师 总 结 :利 用 明 暗 来 表 现 物 体 的 立 体 感 是 素 摘
的一 种基本 方法 。 思 考 平 面 的 形 到 明 暗 立 体 的形 成 。 3讨 论 与 分 析 ( 出 课 题 ) . 导 课题 : 暗 与立体 的表现 ( 示课 件 ) 明 展 光 的照射 使物 体形 成深 浅 不 同的 明暗变 化 ,构成 不 同的色调 。
球体 有什 么不 同?
( 导 学 生 回 答 : 个 是 平 而 的 形 , 个 是 有 明 暗 引 一 一
学生 练习 : 据前 面所学 知识 , 立 或合 作完 成 自 根 独
我 意识较 强 的富于 明暗与立 体表现 的作 品。 ① 用 自 己 喜 欢 的 方 法 完 成 学 案 上 的 作 品 ,使 其 具
三 、 习材 料 学
指 导 学 生 看 书 本 中 的 学 生 作 业 ,思 考 后 再 回 答 问 题 。加 强 学 生 对 明 暗 变 化 的 印 象 , 学 生 把 课 前 准 备 的 让
学 具 , 文 具 、 果 、 装 饰 物 件 等 拿 出来 , 受 明 暗 变 如 苹 小 感 化 的规律 , 察石膏 体 为什 么有 黑 、 、 的变 化 , 体 观 白 灰 球 的 变 化 形 成 调 子 等 。说 明 明 暗 表 现 使 用 不 同 的媒 体 、 不 同的表 现手 法 、 品创造 的意境 不 同。 作
第 1 0期 20 0 9年 1 O月
中小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s a c rPr a d Mide S h os e c i9 Re e r hf i o ma n d l c o l
教 学 设 计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授课人:刘学珍
年级:初二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来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3、通过观察、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教具:电子课件、范画、图片。
学具: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不同的素描工具、绘画资料。
准备自己喜欢的写生物品(树叶、花草或玩具、工生活用品等)
课业类别:绘画课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篇一:《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特色教案1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它只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
这就很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进一步进行建立造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学习机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素描作品。
2.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减;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以启发式、直观式、互动式为主;教学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活动可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体为单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写实性大师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现代创意素描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四、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充电台灯石膏正方体白纸一张学具准备:手电筒A4纸写生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立体模型等)七、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先来播放一则快速绘画视频,让学生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并且看看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
设计意图: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集中起来,在令人惊叹的快速绘画及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下,带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争相猜测画的是什么,和是什么形式的绘画。
看完后学生都在惊叹这款男士运动型机械手表画的真像,并总结这种绘画形式是素描。
教师补充:“素描虽然是一种单色绘画,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仍然能够带给我们逼真立体的感觉,它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从中找找原因吧”(二)讲授新课1、明暗的形成教师:“先来看看明暗是怎样形成的”。
小实验: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只具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接着老师将纸卷起,在右侧打了一束光,请学生观察“除了纸张变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外你还看到什么变化?”学生说色调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明暗对比。
因此学生得出结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形成明暗对比。
看图总结:仅仅光线照射才能形成明暗对比吗?从以下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总结:物体自身颜色深浅也能产生的明暗对比。
板书:固有色设计意图:对于明暗形成的原因我采用了小实验和看图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2、明暗变化规律教师:“了解了明暗形成的原因,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暗变化的规律吧。
”小组竞赛研究明暗变化的规律幻灯片出示问题:①光线的远近、强弱不同,明暗对比有什么变化?②在恒定光线下,光照方向与明暗有什么关系?请四人小组学生拿出手电筒和自带物品共同进行研究,看哪个组最先汇报研究成果。
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后,有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拿出石膏正方体、台灯,当众做实验并总结:①光线越远、越弱,明暗对比越弱,反之,光线越近、越强,明暗对比越强。
②在恒定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到光照比较暗,就把它叫做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做灰面。
这就是常说的三大面。
设计意图:对于明暗形成的规律如果由老师直接讲会比较枯燥,所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和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这样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小练习:自我检测看图判断光源方向及指出物体的三大面。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光源方向及物体的三大面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如果对三大面细分可以分成五调子,启发学生分析反光及明暗交界线形成的原因。
总结出:立体感产生的原因: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亮、灰、暗,五调子: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4、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篇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教学内容与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以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是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难点:运用多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范画、石膏几何体、台灯、陶罐静物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稳定学生情绪(2分钟)2、导入新课:师放课件、生欣赏课件和教师范画。
(3分钟)教师展示几组明暗关系和平涂的素描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引起学生对用黑白灰素描关系来表现素描产生共鸣。
另再出示几张带明显光影效果的黑白作品,并提出问题,明暗是如何产生的?素描主要表现是什么?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导学目标:1)什么是明暗?2)什么是立体?3)明暗色调形成的原理。
4)明暗色调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5)明暗素描表现技法。
通过本课题本身设置问题:什么是明暗?什么是立体?利用光源照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请学生画出某一石膏体的立体感,教师评价并表示示范讲解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介绍用明暗表现立体的技法,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通工具材料、不通表现技法,表现不同的个性风格。
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并发言,认真观摩教师示范过程,理解本课知识点。
3、讲授新课:(30分钟)(一)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台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和深色的陶罐,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1.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 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 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素描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素描明暗五大调: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二)欣赏优秀素描作品,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说明明暗素描使用的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及塑造出的不同情境。
(三)明暗表现技法: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讨论:还可以有哪些技法?(课后思考)4、创作步骤:(8分钟)(一)描出一片树叶(二)反复叠印,留出空间进行想象、创造(三)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四)运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作业布置: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副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2.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
课堂总结本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通过本科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二、明暗的表现方法: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三、作业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幅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3、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
篇三:《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特色教案1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学设计教学目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它只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
这就很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进一步进行建立造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学习机会。
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四、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充电台灯石膏正方体白纸一张学具准备:手电筒A4纸写生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立体模型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课前搜集相关素描作品、资料)。
出示素描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二、探究新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解决方法: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