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区别;4.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区别;2.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的人口增长速度的统计数据,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讲授(30分钟)1.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影响因素a.人口增长的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
b.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分类a.自然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移率较低。
b.国家政策调控下的人口增长模式:通过政策控制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c.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较慢,迁移率较低。
d.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低,迁移率波动。
三、实践(30分钟)1.分组活动:请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人口增长模式,并进行简要报告。
2.学生报告分析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老师布置相关阅读和调研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和相关调控政策。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等形式,进一步交流和探讨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作业布置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小论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并写出对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数据,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思考;通过小组活动和报告,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还能够从中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年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教案

2024年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基本过程和特点,理解人口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推断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一些人口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分析人口增长的过程和特点。
2. 通过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理解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增长的过程和特点;理解人口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一些人口问题。
三、教学工具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的人口数字是多少吗?我们的出生率、死亡率又是多少呢?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解1. 人口增长的概念及过程。
教师:首先,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有关人口增长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
通过阅读课本,我们发现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出生率高的国家不一定人口就增长快,因为死亡率高的人口也可能使总人口减少。
另外,人口的迁移也会影响人口的总量。
通过阅读课本中有关人口迁移的内容,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属于大范围的人口移动,而不是长期定居人口的增加或减少。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发现人口增长具有惯性,即从出生开始计算所经过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口数量变动特征。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是指人口在短时期内持续增加的现象。
它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净增加或净减少。
同时,迁入和迁出也会对总人口数量产生影响。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五篇范文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材分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
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
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
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成因。
2、掌握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来说明世界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趋势[自主]通过课本P2图1-1,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的趋势变化。
[点拨]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型曲线,不同时段的增速不同,但总体为波动型增长。
[自主]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播放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采访居民对人口政策的看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让学生探讨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讨论如何衡量环境人口容量,以及如何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4.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践效果。
4.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5.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2.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3.能够运用地理数据和实例,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学会计算环境人口容量。
5.掌握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相关术语,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合理容量等。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如政府官员、environmentalist、农民等,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
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学教案rhj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教案【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也叫模式和模式,人口增长,这一模式出现在社会和社会。
2.高低高模式也叫模式,人口增长,这一模式出现在社会。
3.低低低模式也叫模式,人口增长,这一模式出现在社会。
4.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5.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6.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下降的是率,后下降的是率。
7.中国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课堂研习】一、人口自然增长1.读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这幅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2.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是由哪些数据决定的?3.活动:书本第2-3页,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①有些发达国家的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②人口增长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因素?5.一般来说,女性人口比重高,人口出生率;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出生率;经济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出生率明显;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人口出生率;初婚年龄越小,人口出生率越。
二、人口增长模式1.讨论分析:当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其次是。
世界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是。
全世界:属于“型”模式发达国家一般表现为。
发展中国家一般为。
国家间差异大:新加坡、韩国已进入型,我国已接近型。
2.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表现:影响:对策: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表现:影响:对策:【课后巩固】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A.工业化社会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
读图,完成3~4题。
3.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A.a B.b C.c D.都不是4.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教案及反思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人口增长的测算方法和指标。
3.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定义和分类:a. 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长率的概念。
b. 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c. 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2.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a.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b. 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c. 政府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 人口增长的测算方法和指标:a.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b. 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测算指标。
4.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a. 人口增长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b.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c. 人口增长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新闻事件或数据,激发学生对人口增长问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人口增长的定义、分类、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人口增长的测算方法和指标。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一个具体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其原因和影响。
4. 数据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人口数据,让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计算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指标,并分析其含义和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人口增长引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
6. 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反思人口增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7. 总结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
8.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讨论、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人口增长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三种模式,并能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人口增长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1. 人口增长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三种模式。
2.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2.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统计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提问学生: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人口增长的概念(1)介绍人口增长的定义,即人口数量的变化。
(2)解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2. 人口增长模式(1)介绍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及分布,如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分析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原因。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人口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人口增长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三种模式,并能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地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地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地决定因素.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地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地原因.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地关系地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地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地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地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地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地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地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地三种模式及其分布;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地高低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地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地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地历程?人类地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地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地问题.【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讲解】人口增长地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地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练习】下图表示四个国家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地国家是?【活动】读教材图1-1,结合下列图像,思考:年份人口规模(亿)年均增长速率(%)0 2 ――――――――――1650 5.101750 7.901850 12.601900 16.501950 25.201960 30.211970 36.971980 44.441990 52.852000 61.58快?【点拨】(1)依次为:0.0009、0.0055、0.594、0.619、1.055、1.988、2.237、2.021、1.892、1.652(2)(见下图)【活动】根据下表数据(教材P3)和教材P3资料,回答:(1)完成表格要填地数据,比较哪个国家地人口增长得更快一些?(2)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地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地因素是什么?【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地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地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地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地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地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地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地因素:(1)受到生物规律地制约;(2)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地多种因素地影响.具体表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地发展水平.【过渡】根据下列统计图,你认为在不同地历史时期和地区,大致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高-高-低”模式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点拨】“高-高-低”模式地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目前地分布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个别地区.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又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极低地自然增长率.受自然条件地制约.(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较低地自然增长率.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地自然经济相适应.【阅读】黑死病说明了什么?是什么遏制了中世纪地欧洲人口增长?【点拨】欧洲中世纪发生地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地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且破坏力非常巨大,致使欧洲人口损失惨重.在14世纪地后几十年里,从英国到意大利有些地方地人口持续下降了70-80%,1420年欧洲人口仅为100年前地1/3多,黑死病过后大片耕地荒废,大量工作无人从事,出现了严重地社会危机.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地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地心理都造成了重大创伤,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地年代”.【活动】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点拨】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地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地间隔,会降低出生率.【板书】(二)“高-低-高”模式(工业革命)【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高-低-高”模式地特点.此类模式出现在什么国家?为什么?【点拨】“高-低-高”模式地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其形成条件: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下降.代表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美洲粮食作物地传播与人口增长》,思考: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么关系?【点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地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地社会背景下,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于明中叶陆续传入中国,为中国粮食问题地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与思考】非洲人口受什么因素影响?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什么?【点拨】联合国地调查报告表明,艾滋病正使非洲人口地寿命减短,并最终导致非洲人口锐减.在南撒哈拉地34个国家里,艾滋病已经在几个国家里成为时疫,感染人数占总人口地四分之一.博茨瓦纳地问题最为严重,该国地人均寿命已经由十年前地61岁下降到现在地41岁.津巴布韦已有五分之一地成年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因艾滋病引起地死亡已经使人口增长率从1985年地3.3%下降到现在1%以下.【课外作业】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地危害.第二课时【新课导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地总人口约为1.28亿,15岁以下地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最低(占人口总数地13.7%),65岁以上地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占人口总数地20.1%),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板书】(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低-低-低”模式地特点.此类模式出现在什么国家?为什么?【讲解】“三低”人口增长模式地形成: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地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地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地变化.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趋于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主要分布国家: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归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三低”特征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地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板书】三、中国地人口增长【活动】中国在经济不发达地情况下,用较短地时间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地历史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地路.结合下列资料,分析:(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地因素有哪些?(2)目前我国应实行什么样地人口政策?【点拨】新中国人口总量变动地特点:建国后50年,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地时期;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波动幅度大;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基本相同;中国地人口转变速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向“三低型”地转变.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地因素有三个: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因素.目前我国人口方面地主要问题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社会经济地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因此,实行计划生育应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地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思考】人口增长地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归纳总结】人口增长地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前者属于“三低”地现代型,后者属于“高-低-高”模式地过渡型.其实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欧洲:-0.1%;日本:0.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0.4%~0.8%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大洋州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地其它国家、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地绝大多数国家属于“过渡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如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和乌拉圭等.【课外作业】查找本地区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绘制其变化曲线,判断目前本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地原因.【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历程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2、高-低-高模式3、低-低-低模式三、我国地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1、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地现代模式转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地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