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区位及区位理论优秀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服务范围 分上限和下限
1、劳动力数量 2、劳动力质量
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技术、技能及熟练程度
心理状态 体质
3、人口分布及迁移 人口迁移促进产业发展 劳动技术传播,出现新的产业部门 技术移民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4、人口的文化特征 5、劳动力成本
当劳动力因子 出现比较优势时
高技术产业趋向高素 质劳动力区位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趋 向 劳 动 力成本低的区位
(三)区位理论
关于区位的理论,即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 所的理论
讨论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则构成经济区位理 论
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二、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区位因子
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分布的因子,称为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
经济因子
成本因子 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
(一)自然因子 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初始界定
或者
原料指数 >1 原料指数 <1 原料指数 =1
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区位重量 >2) 工厂区位在消费区 (区位重量 <2) 工厂区位为自由区位(区位重量 =2)
第三,在区位三角形或区位多边形时,工厂区位应 为重力中心
(2)劳动费指向
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工厂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 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输增加额大时,劳动费指向就 占主导地位,从而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向劳动费指向,使 工厂区位发生位移。
经济活动区位及区 位理论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1、场所
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 有的场所
2、空间尺度
微观尺度 中观尺度 宏观尺度
3、空间组织
单一的 综合的
企业区位 区域 国家 全球
(二)经源自文库活动区位
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经济活动区位是动态的 经济活动区位是发展的
(三)运输因子 是经济活动区位的空间引力
1、通达性 2、运输费用 3、现代运输拓宽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空间
(四)市场因子 经济活动区位的决定力量
1、市场规模 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及经济合理性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影响经济活动类型与规模
2、市场竞争策略 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
3、市场特性
4、其他市场条件
4、杜能圈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 第二圈——林业圈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第四圈——谷草式轮作圈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第六圈——畜牧圈
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1)应用例证
1925年,乔纳森对西北欧为中心的农业区研究,与杜能农业 区位相吻合。
上世纪80年代华熙成对上海市郊区农业类型研究,类似杜能 圈
3)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背景
2、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
(1)中心地 (2)中心性
为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中心地对周围地区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C=B1 - B2
C 中心地的中心性 B1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 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数量
(3)市场区域 指中心地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2、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越来越大
(1)三大技术革命与经济区位变化
蒸汽机 电力
电子
离水而趋向煤炭 煤电结合区位 电力输入区位 分散化 高科技园区
(2)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区位 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 工厂化农业
(3)运输技术进步与经济活动区位 克服空间、时间距离 临海型 临空型
(4)信息技术与经济区位
市场竞争环境 市场秩序和管理 市场意识
(五)技术因子 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力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科技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 军事 政治 社会发展
生产力 威慑力 影响力 推动力
1、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意义,从而 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可利用自然资源种类 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 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4、工业区位选择 (1)运费指向 首先,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原料重量 原料指数=——————
产品重量
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原料指数+1
产品重量
其次,根据最小运费原则,确定工厂区位
使用遍在原料为消费区区位 使用纯原料为自由区位 使用损重原料为原料地区位
六个假设条件
3、地租收入
R=PQ-CQ-KtQ=(P-C-Kt)Q
一般而言,对同样作物,随距 市场距离增加,运费增多,地租收 入减少。农场主为了追求地租最大 化,选择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 行生产,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 杜能圈结构。
R 地租收入 P 农产品市场价格 C 农产品生产费 Q 农产品生产量 (等同于销售量) K 距城市(市场) 距离 t 农产品的运费率
(5)综合技术与经济区位
(六)社会环境因子 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力日 益上升
1、自然环境 2、人文环境 3、社会环境
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等
三、区位因子综合评价
1、根据经济活动要求具体分析评价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子评价相结合 3、辩证地、动态地评价
第二节 区位理论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背景 2、理论前提
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自然因子是经济活动区位形成的物质基础 经济活动对象 经济活动手段
2、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经济活动内容 而异
直接影响第一产业 间接影响第二产业 影响经济地域类型
3、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 总的趋势在弱化
科技进步与现代交通运输
(二)劳动力因子 使经济活动区位发生变化
(3)集聚指向
由运费和劳动费确定的工业区位,在集聚因子的作用 下,有可能引起集中或分散,使工业区位再次发生位移。一 般来说,集聚收到的利益大于其相关的区位点所追加的运费 和劳动费用之和,则集聚成为可能。
5、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应用性
运费、劳动费和集聚指向在工业布局时广泛应用
2)理论性
第一个建立工业区位论体系
纳瓦佛对非洲卢旺达以农业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 形态研究,印证了杜能圈模式
(2)理论意义
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 究
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城市地价
(3)美国学者辛克莱尔的“逆杜能圈”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
1、背景
2、理论前提
假设条件
3、区位因子选择
原料、燃料费 劳动成本 运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