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通用1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不跪着教书》所收入的是吴非老师近几年来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随笔杂感,第一次遇见此书,便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心里就在想:“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它的内容是什么?坚持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著,也不是那种纯粹的教育叙事,而是利用教学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遇的小事,来发表对当前教育的思考和见解,从而表达作者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担忧。

吴非老师本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我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一、教师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学生,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成为一个思想者,那么首先是教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教师,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之后,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以身示范,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教学的“创新”从何而来?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从何而来?所以,教师要时刻自己思考问题,才能“立”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精神追求现在如果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做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就是对职业的亵渎。

杰出的教师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们对未知领域不停的探索,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精神上始终追求着。

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

教师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追求,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三、教师要多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会读书,学会思考。

通过多读书,才能获得文明教养,才能净化心灵世界,才能拓宽知识面。

一本好书犹如一颗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不跪着教书》作者是吴非,该书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这本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最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平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

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范文大全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范文大全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范文大全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范文大全篇1清楚记得我与这本书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上完第一节数学课,来到办公室,就见到同事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题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不跪着教书》,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跪着,趴着,还是站着?一个重重的问号敲打着我的脑门。

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第一次面临这个思想炮弹的轰炸。

我在心底深深地追问:怎样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不跪着教书,首先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

教师的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我美丽,因为我思想。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独立的见解,只会唯唯诺诺,学生又怎么能够独立思考,怎么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呢?不跪着教书,其次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

因此,作为老师,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地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心灵……不跪着教书,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_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_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做题的机器。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由的人,否则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读完此书,可以发现吴非老师与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中国教育中的种种恶习,都在努力培养健全的人。

不同之处在于吴非老师脾气似乎更大,看不顺的一定要说出来,而且说到深处、痛处;而李镇西老师似乎圆滑了许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乐,并且把大家也带入教育的快乐之中,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两位老师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都很真诚,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过吴非老师批判的太多,虽然所言皆属实。

但是光谈负面形象未免使广大教师产生失望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获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级带好,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幸福。

当然,在吴非老师别的书中有介绍。

所以,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唤醒,正如书名:不跪着教书下面摘录一下书中的经典之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的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是的,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远比一个危险的优生要好。

)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在那样的班级中,学生也就懂得了平等和仁爱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

(试问,当今有多少教师能有自己的思想呢?)师与匠不属于同一层面,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建,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

所谓技巧,卑之无甚高论,得之于教训,积累为经验;但是思想能使一位教师站立起来!(读书如果只为寻求技巧,是痛苦的,改变思想才会发生质变。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

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此书又好象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我们作老师的身份,时时提醒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

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

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

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

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吴老师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2024年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4篇)

2024年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4篇)

2024年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刘宝清第一次听这本书的名字,认为此书应该与教师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有关。

接触这本书,才发现内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书的作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们的确需要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

做一个有思想教师。

作者吴非老师说。

“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

”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是依据教参教辅决定上课重点,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偶尔发现了教参的不妥处,或是自己对教材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却因为怕和考试冲突而作罢。

当我们迎来学生怀疑的目光时,我们往往以教参考试来说事,进而久之,学生的质疑发现精神被磨灭,教师也成了照本宣科者。

甚至我们有些教师到了没有教参不知该如何上课的地步。

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知道了,我们如果要使学生成人,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影响下上,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____意识和怀疑精神,那么他教出的学生也只是像吴老师说的“一群精神侏儒”、“顺服的思想奴隶”。

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

吴老师说:“一位合格的老师,他的字典里不会有‘差生’二字的。

有无差生这种说法,事涉教育观念、事涉师德修养。

”他认为:一位教师,或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他的口中常有“差生”这样的词,就说明他的师德修养还很欠缺,说明他暂时没有资格从事教育工作。

因为说这样的话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作为教师,也是丝毫没有任何人格自尊和师德自尊的。

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独立思考的精神。

对此我也颇有触动。

我们每个学校总有一些让人头痛的学生,这些学生无心上学,父母又硬逼着他们呆在校园,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不是在课堂一睡到底、就是在班上扰乱秩序,要么就是晚上爬墙外出上网、要不就是躲宿舍抽烟喝酒,让班主任烦恼不已。

不跪着教书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0篇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不跪着教书阅读心得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不跪着教书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

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

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做题的机器。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由的人,否则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读完此书,可以发现吴非老师与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中国教育中的种种恶习,都在努力培养健全的人。

不同之处在于吴非老师脾气似乎更大,看不顺的一定要说出来,而且说到深处、痛处;而李镇西老师似乎圆滑了许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乐,并且把大家也带入教育的快乐之中,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两位老师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都很真诚,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过吴非老师批判的太多,虽然所言皆属实。

但是光谈负面形象未免使广大教师产生失望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获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级带好,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幸福。

当然,在吴非老师别的书中有介绍。

所以,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唤醒,正如书名: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不跪着教书》是教师吴非的一篇教育随笔。

这本书很长,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这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关于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记录了对教育的思考,有的记录了教学思想,有的则是与同行或同学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讶,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开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师想让学生站直,就不能跪着教。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将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项敏静
这学期读了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吴老师好像用跟你聊天一样的方式把这一个个道理说给我们听,虽然平平和和,但句句都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让我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那应该怎样教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吴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跪着,意味着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趋炎附势,为名利失去了身为教师的责任,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随波逐流。

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老师。

那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像吴老师说的,一味合格的教师,只要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自觉读书”,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吴老师口中说的老师,受到学生尊敬,让学生忘不了的老师。

那我只能增加自己的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想让学生多出色,教师就必须出色。

学生赶超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 书中这些话都深深地出动了我,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太少太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源。

书中讲到了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会“埋头苦干
”,不能“及时反思”。

想想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其实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忙,没有及时去反思,过段时间也就忘记了。

久而久之,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也没有多少进步。

所以除了多读书,我还要学会多反思。

让反思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读了《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堂堂正正的,不趋炎附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

经常低头看看学生的优缺点,放低身子与学生平等的贴心交流。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我在为了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