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不跪着教书)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通用1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不跪着教书》所收入的是吴非老师近几年来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随笔杂感,第一次遇见此书,便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心里就在想:“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它的内容是什么?坚持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著,也不是那种纯粹的教育叙事,而是利用教学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遇的小事,来发表对当前教育的思考和见解,从而表达作者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担忧。
吴非老师本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我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一、教师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学生,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成为一个思想者,那么首先是教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教师,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之后,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以身示范,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教学的“创新”从何而来?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从何而来?所以,教师要时刻自己思考问题,才能“立”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精神追求现在如果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做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就是对职业的亵渎。
杰出的教师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们对未知领域不停的探索,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精神上始终追求着。
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
教师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追求,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三、教师要多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会读书,学会思考。
通过多读书,才能获得文明教养,才能净化心灵世界,才能拓宽知识面。
一本好书犹如一颗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真正的老师,自己肯定是一位正直的人,是一位有尊严的老师!脊梁挺不直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的!这是【不跪着教书】给我的第一感觉!记得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位正直的人,要有做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一旦丧失了,是不能用金钱买回来的,做人一定要有骨气!真正的老师,肯定是一位引领学生走向快乐人生、正直人生之路的老师!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的人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老师给学生要传递的是希望!在学生面前,老师是一位长者,是学生未来人生之路的引领人!学生都还没有成型,什么都有可能。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许会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融化学生,教学生成人!做一位老师难,做一位好老师更难!驹学生来说,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将成为他们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即使我们愤世嫉俗,即使我们看不惯很多东西,即使我们内心不平衡,但是,面对学生,老师有义务引领学生走向正直之路!试想,有什么东西比希望更重要呢?又有什么东西比希望更不可以失去的呢?我们个人不能失去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都不能!我也常常看不惯社会上许多丑陋、畸形与变态,也常常愤世嫉俗,但是面对三尺讲台,面对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想我一生要恪守的原则是:做一位真正的老师,做一位正直的老师,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二)文/郑婵吴非老师的书【不跪着读书】是值得我们细细研读、慢慢品味的。
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让我心底敞亮,事理明白。
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
”“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书感悟6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感悟6篇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是语文教师,吴教师是怎样认为做好语文教师的呢?吴教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
当然,他也没有回避应试教育,高中中学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学生一粒人文的种子,一是设法帮学生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这是现阶段我们这些语文匠人的追求。
同时,吴教师又在更高的层次上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使命。
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疑心精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疑心精神。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这是吴教师一篇文章的题目。
我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教师是工作者,教师是劳动者,教师是指导者,而更应该是思想者。
我国有过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们愚昧疯狂。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去废除内心的封闭意识,要学会思想。
假如一个教师本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疑心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教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语文学科应该是认知、思想的工具。
假如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知识,照搬教参来传授,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个人智慧,那势必会使这门学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认为这种行为还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爱因斯坦语)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学个性,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
语文教师要保有职业的激情(精神追求)。
吴非教师在书中谈到的上海于漪教师于教师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仍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她能够在长年从教后仍然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重的兴趣,在灵魂深处永远地有那种热爱的天禀,这是实属不易的事。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精选多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不跪下着教书读书心得不叩头着教书读书心得新塘边小学杨夏玲起先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中篇小说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此书写的是吴非教师多年教学工作实际经验,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这本书该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则,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则?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确实思想的确是让我有震撼!《不跪着教书》——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等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因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入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
“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学医。
如果教师没有创造力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刺痛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让我最动容的是《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到社会活动家的是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附上了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虽然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可知。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兴大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花环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他很想知道很这个女孩为什么条果,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细小有这样一朵小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细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爸爸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4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文/吴小洁教研组组织教师读了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
自己在读了这本书后颇有感受,当从书名来看,读了第一辑永不凋谢的玫瑰,再拿起书走上讲台的时候,我想我如何不跪着教书呢?这本书不仅告诉一个年轻教师怎样去从事教育事业,更让读者从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一个人心中应该有爱,应该成为爱的思想者。
作为教师心中应该有爱,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耐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
平时我在时,改作业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再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这让我陷入了沉思&&一位合格的教师,必定拥有独立的思想,他就像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
我们得时刻想到,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追求一种幸福,不简单地把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
《不轻易地接受家长的馈赠》文中提到这样一个难题:家长请你赴宴,并让校长代邀,你不想去,可是看到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你不知如何是好,那个家长是市委书记,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想请老师关照孩子,于是宴请全体任课教师并送礼。
这种事情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大多数人虽心有不愿但还是赴宴了,吴老在这里的做法是干脆地回绝。
没有这个习惯,不破例。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要能在教学上、品格教育上与学生沟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宜与家长过多接触。
此外,我很欣赏本文开头引用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时下的我都在跪着教书,没有自己的思想,教材上有些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就怎么教,甚至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别人定好的,所以作为年轻教师得多研究,得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思想。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给我带来了感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争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更要自觉地多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不跪着教书》作者是吴非,该书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这本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最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平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
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1)书,究竟什么叫跪着教书,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读后感,希望得到启发,还是不够清晰、不够完整。
经过再次拜读,终于解出这道考题的答案。
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呢?一、对“跪着教书”的理解跪着教书,就是失去了大脑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性,失去了一切情感连接的纽带,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各种考核、各种奖项、各种荣誉。
把学生在校的时间无限延长,把“你死我活”的绝情冷漠引进班级,不顾学生内心感受地强迫他们也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师生共同被动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书本、投放到考试、投放到分数上,导致学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师不懂得心灵修炼,不懂得不断阅读,不懂得终身学习,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了底气、教师立不起,学生、家长看不起你。
二、对“不跪着教书”的理解不跪着教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祖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断通过读书、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种自我修炼方式获得足够的养分让自己也成为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成为让孩子们倾慕的最鲜艳的生命之花;教师不仅要成为只会吐丝的春蚕,在奉献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是蜡烛,而要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实现与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个站直的铁骨铮铮的人。
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求你成为照亮孩子未来一生的道路的明灯,这是在追求一种幸福,绝不是谋生的手段、发财的途径、升官的渠道;站着教书,是与形形色色的粗野作斗争,是与体制的弊端做抗衡,是与扭曲的价值观做较量,是与人性中最残酷、最冷漠、最虚荣、最功利、最丑恶的一面做决裂。
三、成长中的育人梦想60后的我,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神圣感;生长在偏僻农村的我,最有缘的就是中学还未毕业的教师人群;当时,只对他们有能力教我们识字、算题而充满崇敬。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1程冬梅《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
本事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吴非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及与教育相关的生活现象中所体会到的感慨、激动、欣喜、愤怒、忧虑、悲哀……伴随着这本随笔,我的心也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忧虑……久久不能平静。
我欣赏吴非老师的文采、胆识,钦佩吴非老师的人格、信念,我内心更有许多话,不吐不快。
愤怒: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没有人性的老师,不配做老师!吴非老师在书中讲到: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在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
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 “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是啊,我们的教育事业首要任务就是要育人,而一个教师以工作为由,对自己的家人不讲人性,却能得到大会小会的表扬,受到表彰,立为榜样。
这种活生生的不是人的教师又怎能担任教育重任呢?社会舆论却以愚育众,树为典型,号召学习,怎不叫人愤怒!吴非老师的句句反问,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深深领悟到做为一位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
让学生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不能和野兽一样。
激动:爱的教育,永不凋谢的玫瑰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来到校园散步,看到一个四岁的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
他弯下腰问:“孩子,你摘下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把花送回来。
”听着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这样好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
张晏沅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智者在谈话。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去阅读一本书来补充自己的大脑了。
这次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些书,正是教师所需要的,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因为我们是“教书育人”经验的缺乏者,我们需要这类书籍来丰富我们的教育,就像接下来我要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
该书是着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思:教师是什么?如何才是不跪着教书呢?我觉得:
一、独立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师。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教师自身的灵魂又该如何不断塑造?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老师指出:“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
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了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但不能丧失自己作为引导者、点拨者的地位,教师必须是一位有个人见地与独立思想的引导者,对于学生自己的想法不能作旁观者,要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生成的激情殿堂,让“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撼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课程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学生的灵魂需要有思想的“工程师”。
二、知识渊博——做读书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
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
吴老师在《只要肯读书》中提到做老师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的确,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有句话说的好:“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学习,不喜欢读课外书。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缺少教师榜样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做到忙好手中的事,读好经典两不误,争取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更应该为中国教育崛起而读书!
三、独树一帜——做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位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
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有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的老师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老师认为,老师没有教学风格就没有教学地位,“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没有风格的教师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语文课就如破庙庸僧在谈禅。
”吴老师的观点非常尖锐犀利。
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我认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博古通今,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要有书法家潇洒的字体,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要会声情并茂的朗读等等。
那么,我们就要合理的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
要想如同吴老师般众人皆醉我独醒,着实困难。
或许不跪着教书本就是一种教育信仰,它代表着一种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精神追求和生命的价值。
也许你和我一样刚刚走进教育的道路,或者您早已经在三尺讲台上站立多年,我都希望,这教育的信仰能撑起教师的脊梁。
教育立人,教师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