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
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
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
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
《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
”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
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
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
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__中不止一次的出现。
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
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
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
2024年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4篇)

2024年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刘宝清第一次听这本书的名字,认为此书应该与教师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有关。
接触这本书,才发现内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书的作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们的确需要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
做一个有思想教师。
作者吴非老师说。
“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
”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是依据教参教辅决定上课重点,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偶尔发现了教参的不妥处,或是自己对教材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却因为怕和考试冲突而作罢。
当我们迎来学生怀疑的目光时,我们往往以教参考试来说事,进而久之,学生的质疑发现精神被磨灭,教师也成了照本宣科者。
甚至我们有些教师到了没有教参不知该如何上课的地步。
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知道了,我们如果要使学生成人,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影响下上,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____意识和怀疑精神,那么他教出的学生也只是像吴老师说的“一群精神侏儒”、“顺服的思想奴隶”。
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
吴老师说:“一位合格的老师,他的字典里不会有‘差生’二字的。
有无差生这种说法,事涉教育观念、事涉师德修养。
”他认为:一位教师,或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他的口中常有“差生”这样的词,就说明他的师德修养还很欠缺,说明他暂时没有资格从事教育工作。
因为说这样的话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作为教师,也是丝毫没有任何人格自尊和师德自尊的。
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独立思考的精神。
对此我也颇有触动。
我们每个学校总有一些让人头痛的学生,这些学生无心上学,父母又硬逼着他们呆在校园,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不是在课堂一睡到底、就是在班上扰乱秩序,要么就是晚上爬墙外出上网、要不就是躲宿舍抽烟喝酒,让班主任烦恼不已。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绝不跪着教书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绝不跪着教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语:“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的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看到这一段话时,首先在我脑海萦绕的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怎么可能呢?都因为现在国家教育体制是这样了,大气候都这样,仅凭我们几个教师怎能改变呢?其实不然,作为教师,为了迎合国家政策是应该的。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我们怎能把他们当作机械,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要想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必须做出标榜。
是啊,不跪着教书,才能教出不跪着的学生;自信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只有有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人才!尊师重教,尊敬教师才能真正重视教育!如今的教师,社会舆论谴责,学生家长指责,学生辱骂要忍受,领导恐吓无处诉。
领导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学质量下滑担待不起!教育怎么了?!教育怎么办?你看,目前网上的“打伞事件”和“贴乌龟纸条事件”引起了强烈反响,网上是众说纷纭。
尽管是在网上爆料的“打伞事件”也好,或是最近的“贴龟事件”也罢,仅是教育中的个例,但对个例的处理就反映了当今教育的问题,这就是很明显的“师道尊严”问题。
又该怎么办?我们单个的教育个体又能怎样?其实《不跪着教书》会给我们明确的指示。
很多时候,当我们总是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殚精竭虑、吃尽苦头的时候,仅仅让人们看到自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那么教师的思想呢?教师的人格呢?教师的尊严呢?教师的勇气呢?中国的教师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家长不支持,学校没法做;领导要检查,所以只好……教师为了家长而教书,为了高考而教书,为了饭碗而教书,为了职称而教书,为了领导检查而教书,为了奖金而教书,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所以,才出现大面积生产高分低能儿,出现青少年普遍缺乏理想和尊严,出现大量有知识而无文化的高学历文盲的现象,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吴非“不跪着教书”——是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的一句名言,也是一本教育随笔的名称,吴非是他的笔名。
这句话让教书人看了出一身冷汗。
我们不是一直都站在讲台上吗?但是,王栋生老师说:“模范教师”为了“坚守讲台”,而不顾家庭,以致妻子瘫痪,老父含恨而死,无暇关心女儿学习,连自己也延误治疗而落下终身残疾。
这其实是一种变态的极端的个人主义,是极不人道的,至少是麻木和虚伪的。
”“许多教师对教学工作机械重复,对学生冷漠,对生活冷漠,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
”“许多教师、学生自己不把自己当作人,自觉地争当考试机器的“螺丝钉”和官僚体制的奴隶,以致奴才,以求分得一杯羹。
”……这些话,是一声断喝,指出了教师职业要求教师“不近人情的反人道的奉献”的虚伪性;这些话,是当头一棒,打在了有严重职业倦怠和职业麻木的教书人的头上;这些话,是一枚炸弹,在以顺从为职业道德的教师群体里,发出最真实的轰鸣;这些话,又是一颗启明星,高挂在前方,告诉我们,方向在哪里。
所以,不跪着教书,不是指我们的身体站在讲台上,而是首先要从精神上站起来。
诚然,精神的站立需要很多客观条件,比如社会环境,比如教育体制。
但是,这不能完全成为我们站不起来的理由,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候,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们应该常常自问,我们是谁?自古我们被奉为春蚕和蜡烛,是无私奉献的楷模,而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依然被要求着“安贫乐道”。
李镇西教授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的理论,即使成名的教育家都会认为这个职业是人要为之牺牲的一场苦难,是一条殉道者的路,那么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可是,当崇高需要牺牲亲情,需要牺牲孝道,需要牺牲健康,需要甘守清贫,甚至于需要抛洒热血时,崇高已远离人性,成了高处不胜寒的道德冰峰,这样,“模范”也会鲜人问津。
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一句话:“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子路在路上救了一个落水的人,并接受了此人一头牛的答谢。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一部讲述教育改革的纪实性著作,作者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蔡元培。
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深刻见解,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也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蔡元培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其中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不跪着教书”。
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即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勇敢地迎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当代社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勇敢地迎接新的教育挑战。
而“不跪着教书”这句话,正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
我们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勇敢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地创新和改革。
另外,蔡元培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问题。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民共享的权利,而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些地区和家庭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平。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通过阅读《不跪着教书》,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3篇简短版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3篇简短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3篇简短版《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化,一种理想化的文化教育。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吴非)(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原书序:从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在教书,我那不安分的头脑也一刻没能平静。
现在,我终于明白,凭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当年,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以“静”的可能只有个人的心境。
年轻时以为教育就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
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能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我就这样在困惑和矛盾中走向耳顺之年。
然而,和很多同行一样,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消逝。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不跪着教书(一)永不凋谢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
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了腰,亲切地说:“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不跪着教书摘抄与感悟

不跪着教书的摘抄和感悟可以如下:
摘抄:
1. 教育学生,做人不能跪着。
2. 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活着更要有尊严。
3.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
4.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5.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6.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真学实学,勇于探疑,敢于创新的教师。
7.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8.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畏挫折的老师。
感悟:
1.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跪着教书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的亵渎,更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有尊严、有追求的人。
2. 教师的工作需要创新和独立思考。
跪着教书意味着放弃思考和独立判断,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困境。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跪着教书容易使教师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注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
4. 教师需要有坚韧、刚强的品质。
跪着教书容易使教师失去勇气和毅力,面对挫折时容易放弃。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坚韧不拔、敢于面对挫折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新学期刚开学,单位就发送了4本教育文献给我们充电,其中一本叫《不跪着教书》,独特的书名很引人。
刚拿起书,看见封面正中间印着这样一行文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落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没想到开篇第一则就深深感动了我,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让我深深反思着。
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肯定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而忧心忡忡,首先可能会没收了她的花,然后就会苦口婆心地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
教育,教育小女孩从小要爱护花草,,不要损害公物云云。
可这不是对善良美丽心灵的戕害吗?我为自己有这些所谓高尚的正义的想法感到羞愧!?这是不是下跪了,是向谁下跪了?
本书是王栋生先生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的收录,记录了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有见地的犀利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每一篇随笔都穿插着一二则故事或实例,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能感动动我,都能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一个柔肋,或感动、或同情、或愤怒……特别是作者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败、堕落以及种种不道德所表达出的那种愤怒,让我感同身受。
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吴非教师告诉我教师要有爱心,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非的基本观点。
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
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我美丽,因为我有思想”,教师如果没有思想,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
一名考上名牌大学的高中生写信向吴非表示敬意,他却说:“你为什么不苦恼?”因为这是一名非常“听话”的学生,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高中三年,竟“从来没有向老师提过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教师要有人格。
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也不要讨好权贵的子女,媚态百出,更不要在学生和家长面前随意释放你的粗鄙。
吴非的大学母校找了他好几次,让他填一张校友联谊的表格,只因为他是“正教授”级。
吴非极其痛恨这种现代势利眼,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并说,如果执意让他填,那么,“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吴非是这样的一位有着独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站着,跪着,还是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