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论文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摘要】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环保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混凝土是指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回收再利用,是按照一定程序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级配进行混合加工,可以将废弃混凝土当做粗骨料进行配制。
本文对再生混凝土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还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研究;意义;现状;问题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的建筑日新月异,很多就建筑物被拆除,新型建筑不断兴起,这也使得城市的形象越来越美。
在对旧建筑进行拆除的过程中,会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周围环境,不利于城市以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
1.再生混凝土研究的意义随着城市建筑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的种类以及功能越来越多,旧的建筑不断被拆除,新型高层建筑以及多功能建筑不断兴起,这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环境问题。
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环保意识。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必须用到的一类材料,建筑工程的增多,使得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建筑更新比较快,在旧建筑被拆除后,大量的混凝土也面临着浪费的问题,旧建筑拆除工作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会产生较多的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还要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占用,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更加健康的发生。
再生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主张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破碎、清洗、筛分以及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级配混合可以形成粗骨料,可以制成新的混凝土,这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利用率,而且符合现代社会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减少建筑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发展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从笔者亲身参与的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与再生混凝土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为破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糟,地球已不能承载如此巨大的压力,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处理方式必须重新思考。
而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
目前,再生混凝土新技术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已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
1.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1)物理性能由于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表观密度小,再生混凝土的密度低于普通混凝土.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有规律地降低,全部采用再生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密度较普通混凝土降低7.5%.再生混凝土自重低,对于降低结构自重,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等有利.同时,由于其孔隙率大,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2)工作性能一般认为,在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基体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流动性变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强.如果原混凝土强度越低,新拌再生混凝土和易性越差.主要原因是再生骨料表面粗糙,孔隙多,吸水率大,使得再生混凝土流动性差,坍落度变小.同时,由于骨料表面粗糙,增大了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摩擦阻力,使再生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增强.柯国军等发现,当再生骨料的替代率为0%~60%时,其坍落度与基准混凝土基本相同,坍落度损失不大,不会给混凝土施工带来困难,主要是再生骨料用量较少,吸水量也较少.当取代率超过70%时,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明显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这和普通混凝土是一致的.但关于再生混凝土的搅拌工艺、泵送工艺、初凝及终凝时间控制等方面还未见研究报道.水中和等采用坍落度法对6个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可使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增加.这是由于为保持相同的自由水量,用多孔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配制混凝土时需要更多的拌合水.干燥的再生骨料,加入的拌合水比较多;当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干燥再生骨料时,其初始坍落度也就大.但是,干燥状态的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放置后其坍落度损失很快.因为干燥的再生骨料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坍落度损失也就最快。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论文

目录摘要 (2)第1章研究的目的、方法、现状 (3)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2 研究的方法 (3)1.3 研究的现状 (4)1.3.1 国外研究现状 (4)1.3.2 国内研究现状 (4)第2章再生混凝土在粗、细骨料及再生墙体领域研究现状 (5)2.1 再生混凝土及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5)2.1.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6)2.1.2 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7)2.2 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研究现状 (7)2.3 再生墙体研究现状 (8)第3章促进废旧材料再利用健康发展的对策探索 (9)3.1 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基本方法 (9)3.1.1 回填掩埋法 (9)3.1.2 加工骨料法 (10)3.1.3 还原再利用 (10)3.1.4 堆山造景的处理方式 (10)3.2 废旧材料再利用在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3.3 废旧材料再利用建议 (11)3.3.1 创新废旧材料再利用管理模式 (12)3.3.2 产学研政联动、提升废旧材料再利用技术水平 (12)3.3.3、增强宣传教育、提高废旧材料再利用产品的社会认可度 (12)3.3.4 推进废旧材料再利用产业化 (12)第4章结论及展望 (13)4.1 结论 (13)4.2 展望 (13)参考文献 (14)附录A (15)致谢 (17)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建筑业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环境资源,与此同时爷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多数建筑废弃物用于基础回填,属于低等级循环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令人满意。
在我国践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目标的现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变成不可逃避的课题。
本文在废旧材料回收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目的、再生利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再生混凝土在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再生墙体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再生混凝土和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展开阐述;最后本文总结了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一般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废旧材料再利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废旧材料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筑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建筑物不断地拆迁与建设,消耗了数量惊人的混凝土,同时也产生了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其中废旧混凝土占就到建筑垃圾总量的50%到60%。
【1】除此之外,,自然灾害和战争也会造成建筑物倒塌而产生大量废弃混凝土,2008年汶川7.8地震和2013年雅安7.0级地震,都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
而目前,我国旧有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绝大部分都是直接运往郊外堆放,而新建建筑物需要的混凝土又完全采用新鲜水泥、石子、河砂等材料配制而成。
由此产生的危害主要有: "○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2过度开山采石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再生混凝土技术既能解决废旧混凝土的处置问题,又能节省天然砂石,同时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被认为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2】但由于再生混凝土具有水灰比大、表观密度小、孔隙多、强度和弹性模量低、收缩和徐变大、流动性差、变异性大等缺点,大多应用于路基回填等非受力或受力较小的结构中,应用层次较低,阻碍了再生混凝土在实际结构中的广泛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鉴于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机理,考虑将再生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形成钢管再生混凝土,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使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充分发挥钢管和再生混凝土各自的力学优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生态意义。
1、研究现状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进行研究,国外始于 20 世纪 90年代末,国内最早的研究文献见于 2005年,其中以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研究居多。
1、1静力性能1、1、1轴压性能Konno,K等【3】研究了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并与钢管约束普通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构件的轴压力学性能与钢管约束普通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性能类似,且具有良好的延性,但在刚度和承载力方面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

⼀、前⾔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城市的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
⼏乎每天都有旧的建筑物要拆除,每天都有新的建筑要兴建。
⽆论是从废旧建筑物上拆下的废弃混凝⼟,还是新建筑物兴建过程中所产⽣的废渣,都属于建筑垃圾。
这些垃圾影响了城市⽣活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把它们运送到郊外进⾏掩埋,不仅要花费⼤量的运费,会给城市郊区造成⼆次污染。
其次,堆放掩埋这些建筑垃圾⼜要占⽤⼤量宝贵的⼟地资源。
将建筑垃圾(此处主要包括废弃混凝⼟块、碎砖块等)进⾏资源化利⽤,变的越来越重要了。
另⼀⽅⾯,在⼈类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发⽣着很多变化,从最早的⽊材、⽯块到现在的各种合成材料。
在这些材料中,最重要且使⽤量的当数混凝⼟了。
在现在建筑物中,⼏乎找不到没有使⽤混凝⼟的。
⽬前,全世界混凝⼟的年产量约28亿⽴⽅⽶,我国的混凝⼟年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5%,约13~14亿⽴⽅⽶。
混凝⼟原材料中其⾻料占混凝⼟总量的75%,由此可推断,其⾻料的使⽤量有多⼤。
总有⼀天地球上的⾻料回消耗殆尽。
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开始了再⽣混凝⼟的研究开发与应⽤。
⼆、再⽣混凝⼟的研究现状 ⼆次世界⼤战之后,苏联、⽇本、德国等国家重建家园,就注意到了废弃混凝⼟的问题并开始了再⽣混凝⼟的研究开发与利⽤,且已召开过三次有关废弃混凝⼟再⽣利⽤的专题国际会议。
如今,再⽣混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共同的研究课题了,有些国家还以⽴法的形式来保证和促进其研究的进⾏。
随着我国政府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已经开始⿎励再⽣混凝⼟的研究与开发了。
1、⽇本 ⽇本是⼀个⾯积⼩资源少的岛国,它在建筑垃圾再⽣利⽤研究⽅⾯起步早,做的也⽐好的。
⽇本政府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再⽣⾻料和再⽣混凝⼟使⽤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了处理建筑垃圾的再⽣利⽤⼯⼚。
⽇本建设省在1992年提出了“控制建筑副产品排放和建筑副产品在利⽤技术开发”的5年计划并于1996年10⽉制订了“再⽣资源法”旨在推动建筑副产品的再利⽤,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2017年12月上Mechanical and ElccLrical EquipmenL ManagemenL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孙冬帅员,刘畅圆(1.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607;2.吉林省吉宇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607)摘要: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建筑废弃物为原材料制作加工而成的混凝土,符合绿色建材、生态建筑的发展要求。
本文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3-0181-021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道路、交 通、桥梁等设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消耗了能源资源。
与此同时旧城改造、老旧建筑的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的数量逐年增加。
习惯上将废弃混凝土做填埋处理,浪费了土地资源。
因此对废弃混凝土加工处理,制成建筑材料,不仅能够减少处理建筑垃圾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还能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2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建筑物在拆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将这些混凝土破碎,通过清洗、分级等处理方式,制成再生骨料,用再生骨料以一定比例替代砂石,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即为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制成的混凝土与天然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相比,其孔隙率较高,密度小,吸水性较大,强度较低,热膨胀系数高,抗震性能好,经济性好。
再生骨料的处理工艺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一级处理工艺是通过破碎、筛分方式得到粒径为5耀40mm 的再生骨料,可应用于C30以下的混凝土;二级处理工艺是通过加温、破碎、筛分处理工艺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以 应用于C30以上的混凝土,二级处理的再生骨料需要高温加热,消耗大量的能源,价钱明显提高,不够经济,一般不采用此处理方法。
3再生骨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再生骨料的研究始于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开发废弃混凝土,并对其重新开发利用。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再生混凝土研 究现 状
仓定仲 , 仓定稳
( 1 . 大丰港石材产业 园管理委 员会 , 江苏 盐城 2 2 4 1 0 0 ; 2 . 阜宁县环境监 测站, 江苏 盐城 2 2 4 4 0 0 )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 的城 市化进程不 断加 快, 新型建筑大量兴起 旧建筑物被大面积的拆 除。从这些 旧建筑上拆除的废 弃 混凝 土 占据 了大量的土地 资源 的同时也 污染 了环境。 如何处理废弃混凝土 已经成为各个城 市所必须 面对 的问题。 城市要实现可持 续发 展 的必须将 废弃混凝土重新回收利用。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 再生骨料; 再 生混凝土
此外 , 城市更新过 程中所拆 除的建筑 物而产生的废弃混凝
土数量庞大 。据统计 t I M,我国每年生产的废弃混凝土数量约
程度 。
( 3 ) 采取一 系列 的优 惠政 策 , 吸引更多企业 投入到保 障性 住房 的建设 中来 在利益最大化 的不断驱使下 , 住房开发 商在 开发 中往 往首 选商 品房 , 其次 是经济适用房 , 而公 租房及廉租 房则是会被 排 到最后 , 而在恰恰 缺少廉租房及 公租房 的前 提下 , 政府应给 予 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 以鼓励 企业投入 到保 障 性住房的建设 中来 , 使其 在参与到保 障房建设 的同时获得 一些 附加利益 ,这样不仅大 大调动 了企业参 与保 障性住 房 的积极 性, 还可 以缓解这类住 房及住房资金紧缺 的问题 。
融入保障性 建房 资金 的措施就可以从一小部分城市走 向全 国, 前景非常可观。
[ 3 ] 赵 鹏. 我 国公 共租赁住房 融资模 式研究 : 【 安徽 大学硕 士学位论 文1 . 合肥 : 安徽大学, 2 0 1 0 , I 6 — 1 8 .
浅析再生混凝土特点及国内研究现状

附着砂 浆 , 所 以再 生混 泥 土 的吸水 率 和渗 透性 都增
大 了. 从 而对 混凝 土的耐 久性 也产生 了负 面影响 。 但 是 另一方 面 , 也正 是 由于再 生 骨料 的 表面包 裹 着 水泥砂 浆 , 使再 生 骨料 与新 的水 泥砂 浆 之 间的
主要 是 由于再 生 骨 料 的种 类 、 配合 比 、 试 验 方 法 和 养 护 条件 等差 异 . 导致再 生 骨料 混凝 土抗 压 强度 没
中掺加 粉煤 灰 、 普 通 矿粉 、 超 细矿 粉 、 硅 灰 等活 性矿 物 掺和料 能 明显改善 混凝 土 的工 作性 能 。 洛 阳理 工 学 院孙 犁 等 利 用研 制 开 发 的磨 破 机 对 再生 骨料 进行 二次 研磨 破碎 。 通过研 磨 使得 再 生 骨 料 的形态 得 以改善 . 骨 料 吸水 率 和压碎 指标 都 著 降低 , 同时试 验结 果 还发 现二 次研 磨 和破 碎后 的 再 生 骨料 配制 的混凝 土 流动 性 高于 普通 混凝 土 , 其 保 水性 、 黏 聚性均 表现 良好 。
新 干 线 项 目屋 面 工 程 中的施 工 。 浅 谈 泡 沫 混凝 土在 屋 面保 温 中的 应 用 。
关键词: 泡 沫混 凝 土 : 屋 面: 保 温
1再 生 骨料 混 凝 土 的 特 点
1 . 1物 理 性 质
外, 再生 骨料 的表 面 有很 多微 裂缝 会 吸入 新 的水 泥
颗粒 , 使 接 触 区的水 化 更 加完 全 , 形 成 致 密 的 界 面 结构。
再 生混凝 土 进行 改性 试验 , 结 果表 明在 再 生混 凝 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第1章研究的目的、方法、现状 (3)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2 研究的方法 (3)1.3 研究的现状 (4)1.3.1 国外研究现状 (4)1.3.2 国内研究现状 (4)第2章再生混凝土在粗、细骨料及再生墙体领域研究现状 (5)2.1 再生混凝土及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5)2.1.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6)2.1.2 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7)2.2 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研究现状 (7)2.3 再生墙体研究现状 (8)第3章促进废旧材料再利用健康发展的对策探索 (9)3.1 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基本方法 (9)3.1.1 回填掩埋法 (9)3.1.2 加工骨料法 (10)3.1.3 还原再利用 (10)3.1.4 堆山造景的处理方式 (10)3.2 废旧材料再利用在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3.3 废旧材料再利用建议 (11)3.3.1 创新废旧材料再利用管理模式 (12)3.3.2 产学研政联动、提升废旧材料再利用技术水平 (12)3.3.3、增强宣传教育、提高废旧材料再利用产品的社会认可度 (12)3.3.4 推进废旧材料再利用产业化 (12)第4章结论及展望 (13)4.1 结论 (13)4.2 展望 (13)参考文献 (14)附录A (15)致谢 (17)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建筑业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环境资源,与此同时爷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多数建筑废弃物用于基础回填,属于低等级循环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令人满意。
在我国践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目标的现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变成不可逃避的课题。
本文在废旧材料回收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目的、再生利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再生混凝土在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再生墙体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再生混凝土和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展开阐述;最后本文总结了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一般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废旧材料再利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废旧材料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低级循环,可持续发展,再生利用第1章研究的目的、方法、现状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废旧材料资源化开发利用制作成的再生骨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骨料,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天然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可以缓解因废旧材料露天堆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建材制品日新月异,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会导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和多功能环保材料研究,特别是结构性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新型绿色隔墙板、室外装饰挂板、高性能的透水砖等,同时再生骨料的应用,替代天然骨料后取代率的增加,加上制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减少了天然骨料的掺量,节省了矿产资源;随着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压缩了建筑中混凝土成本,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再生保温混凝土同时具备了普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保温混凝土的保温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环保性能,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代表了我国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生保温混凝土是集合新型的轻质保温材料,再生骨料以及高性能的外掺料于一体的新型绿色混凝土,其在集合各种材料优势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相互弥补单一材料不足的作用,因此是一种值得探索研究的新型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2 研究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
由于我国开展废旧材料再生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较晚,国外进行研究较早,且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因此,借鉴国外废旧材料资源化经验,构建我国废旧材料回收利用模式是必要的。
(2)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以及研究大量的文献,形成对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以及处理模式的认识。
了解国内外对废旧材料的成功处理模式及相关理论著作,对于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模式有很大帮助。
(3)实证研究法。
本文以对温州市废旧材料处理模式的具体研究为例,分析不同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模式的优劣,从而总结出现阶段的废旧材料处理发展现状及基本性能。
1.3 研究的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已经实现了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并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总体水平。
下面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例,分别分析这三个国家的废旧材料利用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这源于德国设计了一套运作高效且周密的垃圾处理体系,“垃圾经济”是促使德国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因素[3]。
为德国的垃圾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发展的趋势,德国开设了大量的废旧材料综合处理厂,目前德国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 87%[4]。
美国在西方发达的工业体系里,对废旧材料的处理起步较早,并于 1980 年至 1996 年间形成一系列符合自身情况的政策法规,其中最著名的《超级基金法》,不但从源头上遏制了废旧材料的排放,同时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规范应用有了法律依据[5]。
日本属于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非常重视。
早在 1977 年就出台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应用规范》等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法规,并且在 1996 年颁布了“再生资源法”,使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有了法律依据。
成熟的技术和政府的管理,使日本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 90%[6]。
1.3.2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长期以来因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等原因,还没有认识到资源化再生利用的重要性,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迅猛发展与世界先进工业体逐步接轨,开始了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对一系列贴近“节能减排”立项的课题,国家发改委都能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这样大大调动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系统研究的建材工业企业的积极性。
并且在兼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同时,国家建设部、环保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如表 1-1 所示。
表1-1 中国废旧材料资源化相关法规目前我国废旧材料在回收再利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如利用废旧材料生产可再生环保型建材,马路方砖、盲道砖、路沿石、护坡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此外还有将废弃混凝土回收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
这些都是经废旧材料再生骨料制作而成的,并且在城市建设中已经应用。
第2章再生混凝土在粗、细骨料及再生墙体领域研究现状所谓的再生骨料是指将废弃混凝上经过破碎、分级,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骨料,根据其粒径的大小,再生骨料可以分为再生粗骨料(粒径大于5mm)和再生细骨料(粒径小于5mm)。
再生利用混凝土按骨料的组合形式有以下几种:(1)再生利用的骨料均为回收再利用的骨料;(2)粗骨料为再生骨料、细骨料为天然砂;(3)粗骨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骨料为再利用骨料;(4)再利用骨料部分替代现有普通混凝土骨料。
2.1 再生混凝土及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2.1.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再生细骨料的尺寸一般为 0.15mm~5.0mm。
再生细骨料主要包含砂浆体破碎后形成的表面附着水泥的砂粒、表面无水泥砂浆的砂粒、水泥石颗粒及少量破碎石块。
废弃混凝土破碎为再生细骨料中,含有砂石、泥浆、杂土等各类杂质,会直接影响再利用骨料与水泥直接的粘结强度,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再生细骨料与天然砂相比组成成分复杂,组分中含有微粉、泥土、有害物质,再加上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造成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骨料累积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导致了再生细骨料的基本特性与天然骨料有较大的差异。
从外观方面来看(图2.1及图2.2),天然砂粒形完整、粒径偏小、分布均匀、颗粒圆滑,可以看出再生细骨料的颗粒棱角多、粒径偏大、表面粗糙,且含有较多的微裂缝,再生细骨料中含有附着水泥石的天然砂、水泥石碎屑、泥土以及各种杂质。
再生细骨料同天然砂对比,再生细骨料较之天然砂,再生细骨料粒径较粗、颗粒棱角较多且颗粒分布不均匀。
图2.1 天然砂图2.2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从空隙率、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方面来看(图2.3),再生细骨料和天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进行观察及试验研究,其结果见表 2-1。
由表 2-1 试验数据可知,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均小于天然砂,分别比天然砂小 8.73%和 9.12%。
造成再生细骨料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再生细骨料的表面粗糙,堆积时所占个体面积较大,使得再生细骨料的密度小于天然砂。
再生细骨料的空隙率较比天然砂高了 12.5%,主要原因是原生混凝土在破碎过程中造成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因此堆积时形成多孔隙。
表2-1 再生细骨料和天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以及空隙率2.1.2 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将建筑废弃物、工业矿渣等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揽拌混合,振动挤压制成各类墙体材料,这种墙体称为再生墙体材料,有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和再生混凝土轻质隔墙之分,多孔砖尺寸为240mm(长)x ll5mm(宽)x 90mm(厚),如图2.3所示。
再生多孔砖抗压强度为8.0Mpa,孔隙率38%,重约3.4kg,组成原料中,42.5级水泥浆质量占16.2%,废混凝主块质量占41.9%,红砖碎片质量占41.9%。
再生混凝主轻质隔墙板如图2.4所示,墙板按其厚度分为90型600mm(宽)x 90mm(厚)和120型600mm(宽)x 120mm(厚),标准抗压强度为7.5Mpa。
组成原料中,42.5级水泥浆质量占20%,建筑废弃物占50%,工业废渣占20%,粉煤灰占10%。
图2.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图2.4 再生混凝土轻质隔墙板2.2 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陆续出台了再生骨料相应标准,我国直至2010年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成国家产品标准《混凝止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以及行业工程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再生骨料利用方面的技术标准空白,为再生骨料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
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硬化水泥砂浆,这是导致再生骨料性能比天然骨料差的根源。
徐亦东、陈莹、冯乃谦等通过对再生混凝上骨料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再生骨料与天然砂石骨料的差异,都认为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着相当数量的硬化水泥砂浆是导致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吸水率比天然骨料低的主要原因,此外再生骨料的外观略为扁平,同时带有很多棱角,外形介于碎石和卵石之间,这样的外形会降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