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1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 ②俄而雪骤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_________________ ”兄子胡儿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兄女曰:“ ________________ 。
”公大笑乐。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_____ 。
____ ,4 •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语段点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U是无信;对子骂父,贝規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__③引: _______ ④顾:__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 ”又“____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世说新语》二则(15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解词(4分)
① 骤()②差()③舍()④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
(3分)
21、《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2分) 答;
答案:
17、18、略 19、(1)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2)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0、怒、惨,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
21、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第一套语言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3)公欣然曰 (4)差可拟(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2.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课内精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导语: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
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 (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 (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理解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一)、给加粗字注音。
,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 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文看,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谢太 傅(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 骤 : 3.未若柳絮 因 风起:三)、翻译下列句子 。
雪骤( 柳絮( .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尊君在 不 :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待君久不至,已去: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填空: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 ___ _____ 组织人编写的。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_____________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 无奕 ( ,它是由 朝人 __________ ___的故事,第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 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 ”等要素。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 .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 “尊: 称自己的父亲,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4.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四)、填空:
1.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 朝人__________ _________ 组织人编写的。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 ”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 ,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 .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 (他)一眼。
D.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 .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 对象。
①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 君:
3 .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 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 .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行: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 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委: 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兀方入门不顾。
_
惭:
引:
顾
5 .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家君:
12 .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
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2)听已:(3)冕因去:(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参考答案
(一) 、f u zh du x u y i
(二) 、1 •急 2 •差不多 相比 3 •乘 4•“不”通“否”,在问句尾表 示询问。
(三) 、1.(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3.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四)1 .南朝宋 刘义庆
2.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
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3. B
4.
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
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5.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
女。
6.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7.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 都
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 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 “柳絮”句将 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 而“撒 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一韩愈《春雪》
三、1. C 2 .①即“令尊”,指代陈太丘②“君”即“您”指代友人“家君 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3 . C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 去后(友)乃至。
6 .略。
7.兀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意识到自己错了,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0.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4. A.约定时间 头看 外出 B •超过才 C •舍弃 离开 D.惭愧拉回
11. 略
12.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13.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三、1.(1)私下(2)毕,完(3)离开(4)安详的样子2.(1)王冕是诸暨
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 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