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人教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完整word版)人教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3 年小学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课应用评选活动一等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课方案武鸣县陆斡镇中心校小学组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认识女娲为挽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战胜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课要点难点:1.认识女娲为挽救人类, 冒着生命危险 , 战胜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课过程:一、以问导趣——让学生乐学1.开火车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
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企图:以复习上一节课的新词导入,激活原有知识,尊敬学生直接、主观的阅读感觉,为本节课的文本学习打下基础。
运用电子白板出示新词,方便、快捷、直观,还能够在上边作一些标注,方便操作。
】二、以问导疑——让学生善学1.教师过渡语: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女娲创建了人类,大地上各处都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事情呢?2.让我们大家一同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沟通发生了什么事情。
(2)理解词语:熊熊大火、挣扎。
(3)当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以后代们的处境如何?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
(4)指导朗诵,全班齐读,分组朗诵。
3.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语:是啊,灾害发生后,很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很多人在洪水中挣扎,此时,女娲的心情怎么样的呢?学生说。
(2)教师出示句子:女娲悲伤极了。
她马上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有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学生读)(3)“悲伤极了”是什么意思?女娲的心情除了悲伤,还有什么呢?(4)学生说——“焦急”从那个词能够看出来了?(马上)(5)人类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中,女娲是多么地悲伤,让我们一同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悲伤的感情。
(全班齐读)4.学习课文的 3、 4 自然段(1)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被围困在山顶上的人们获救了,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也被救出来了,但是女娲为何还要补天呢?(2)学生读第 3 自然段回答: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呢!教师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
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xx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
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你知道下面的图分别介绍的是哪一个神话故事吗?《精卫填海》、《宝莲灯》?2、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女娲补天》二、梳理文章脉络1、在你的印象中,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女娲是一个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2、默读课文,思考:从本文的描写中,你知道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创造人类、求神灭火、造船救人、女娲补天)你知道重点是写哪一件事?3、读题,你认为课题的中心词是哪一个?4、抓住中心词“补”质疑。
(归纳:女娲为什么补天?——事情发生的原因;女娲怎样补天?——事情的经过;女娲补天的结果——事情的结果。
)5、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写了这三个问题?三、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精神。
(一)学习第一节1、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a、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c、你能带着痛苦、恐惧、焦急的心理把当时悲惨的景象给读出来吗?d、你认为此时他们最需要什么?e、在这样的环境下救人会遇到哪些困难?f从这里,你体会到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危险、不怕困难)过渡:既然天火已经熄灭了,那为什么还要补天?(二)学习第二、三节。
1、女娲做了个什么决定?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勇敢智慧)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过渡:谁愿意为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呢?生:?(1)女娲补天的材料是什么?(2)这样的五彩石好找吗?(3)想象,“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也许?也许?再也许?(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补天的艰辛?生:1、“女娲决定?补上。
15《女娲补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5《女娲补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5*女娲补天【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
课文用通俗易懂、简洁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捡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课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天崩地陷、洪水喷涌、野兽出没,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女娲寻找石头、炼石补天、断鬼足撑天,杀死黑龙,烧芦苇堵地缝,这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是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课文主要通过女娲的具体行动来表现她的美好品质,突出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她智慧、果断、勇敢和担当的品格。
课文中处处呈现出生动逼真、源自生活的场景,把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五彩云霞等自然现象,融入奇特的故事情节中,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本组课文主题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语文要素有三点:(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爱读、会讲神话故事,从中得到熏陶、感染,产生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经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女姻补天》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篇幅虽然简短,但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于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说,是很好的范本。
所以,本课的语言能力训练点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故事神奇的想象,学会运用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尝试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言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文言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文言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第1篇文言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课件1:五彩的云霞图片〕能用你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云霞吗?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风光?看谁的眼睛最会视察!2.师:多美的云霞啊,此时此刻,人们时时望见天涯五彩的云霞,传闻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课件出示这一段话〕今日让我们接着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师:翻开书,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要求:留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可以接读课文。
这样孩子的精力集中,其他孩子边听边思索。
2、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谁能说得最简洁?〔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炽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急补天的故事。
〕“谁干什么”抓住主干就行,不要求太简洁,孩子是不能向老师说的那样水平高。
3、女娲补天过程中都发生了那几件事?师:课文一起先就写天上破个大窟窿吗?4、师:是啊,天塌地裂,大火洪水,人们被困,这些都是写人们受了到了什么?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内〔板书:受灾〕接着写女娲怎样?〔板书:救灾〕下面该是什么?师:她去找五彩石,概括成两个字?〔板书:寻石〕最终才是把寻到的石头干什么?〔板书:补天〕在孩子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总结出,文章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终写…… ,可以给学生一一个填空的时机,引导他们去填空,来理清文章层次。
5、师: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天塌了一个大窟窿〕课文是怎么写的?你能读吗?问题太突然。
我们来看第一局部。
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很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很多人在水里挣扎。
(核心素养目标)15《女娲补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15《女娲补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女娲补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属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远古时期,天塌地裂,人类面临巨大灾难,女神女娲挺身而出,通过炼石补天、斩龟足支撑四极、杀黑龙止洪水等一系列英勇行为,最终拯救了人类,使天地恢复平静的故事。
课文特点1. 神话色彩浓厚:课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情节,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英雄的崇拜。
2. 人物形象鲜明:女娲被描绘成勇敢、智慧、无私奉献的神,她的形象深入人心。
3. 语言生动: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灾难深重的远古时代,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辛与伟大。
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和人物。
3.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并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4.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明确故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体会女娲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女娲的勇敢、智慧和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其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1. 想象女娲补天的过程:由于课文中对女娲补天的具体过程描述较为简略,因此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这一过程说得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女娲如何寻找五色石、如何炼石补天等细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再现。
2.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神话故事往往充满奇幻色彩,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才能充分感受到其魅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及要求】1、情感要求:理解课文,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2、知识要求:学会二类生字词;3、能力要求: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能复述和收集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教具】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直观式、开放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以前听过哪些故事?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二、出示教学挂图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叫“女娲补天”。
极书课题。
三、放幻灯、提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样补天?四、放录音,提要求1、听录音,看课文;2、画出生字词。
回忆故事观察挂图看幻灯,质疑看课文,听录音圈画字词。
五、指导学生理解课文1、女娲是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女神。
2、女娲为什么补天?明确:天破(或“天空塌下一大块”)。
3、女娲怎样补天?明确:用五彩石冶炼成液体来补天。
4、教师点拨,归纳。
六、复述故事1、学生分片断复述故事;2、比一比,评一评。
七、课文小结从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精神,领会故事寓意八、课堂检测查字词典、巡查、点评九、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
2、收集故事:思考、讨论回答复述、议论查字词典。
【板书设计】天破救人女娲补天取石补天智慧勇敢炼石2、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完整word版)女娲补天(公开课)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 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 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集体备课】我们研讨时, 一致把天塌了的可怕情景、女娲艰难地找五彩石、以及炼石补天三个片段作为重点段处理。
在女娲找五彩石部分中, 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找五彩石的艰辛;在女娲补天这一部分中, 抓住女娲补天的动词, 来体会女娲补天的神奇。
【学生情况】学生大都喜欢神话故事, 在平时的阅读中, 很多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 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文的学习, 女娲为拯救人类, 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这个过程是课文的重点。
我们班的学生读书速度慢, 朗读时, 感情不够丰满, 我想在这节课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 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请大家看图, 你们来猜神话故事。
依次出示, 说故事名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小学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评比活动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xxxx小学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问导趣——让学生乐学
1.开火车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
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复习上一节课的新词导入,激活原有知识,尊重学生直接、主观的阅读感受,为本节课的文本学习打下基础。
运用电子白板出示新词,方便、快捷、直观,还可以在上面作一些批注,方便操作。
】
二、以问导疑——让学生善学
1.教师过渡语: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2.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理解词语:熊熊大火、挣扎。
(3)当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人们的处境如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4)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是啊,灾难发生后,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洪水中挣扎,此时,女娲的心情怎么样的呢?学生说。
(2)教师出示句子: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有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学生读)
(3)“难过极了”是什么意思?女娲的心情除了难过,还有什么呢?
(4)学生说——“着急”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了?(立刻)
(5)人类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是多么地难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难过的感情。
(全班齐读)
4.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
(1)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被围困在山顶上的人们得救了,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也被救出来了,可是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
(2)学生读第3自然段回答: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呢!
教师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学生齐读
(3)那么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补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①出示思考题学生默读第3、4自然段。
A.女娲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
B.女娲在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C.女娲还可能去哪找纯青石?
②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A.女娲做了三件事:找——炼——补你能用表示顺序的词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整吗?
B.交流句子,教师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C.学生想象说话。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读:
师: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4)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样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请情景。
(教师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听。
)
(5)提问: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演一演女娲补天的过程。
理解词语冶炼。
(6)说一说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7)女娲补天后心情如何?带着这种愉快的感情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读出来的。
在读中领略,在悟中美读,让文字与情感浑然一体。
通过多读感悟自然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学会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领悟人物的心情,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密切直接地感受到神话的神奇色彩,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了解神话,喜欢神话。
电子白板的应用,老师适时在白板上作批注,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教师相机拉出相关的句子,方便、快捷。
】
三、以问导思——让学生活学
1.照样子写词语:熊熊大火
2.改写句子
(1)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改成“把”字句)
(2)看到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女娲怎么能不难过呢?(改成陈述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照样子写AABC式的词语和改写句子,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句子的训练,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意境的了解。
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当学生作答时,教师相机拉出有关的答案,方便、快捷。
】
四、以问导创——让学生会学
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度过的神话故事,直接地感受神话,从而了解神话,喜欢神话。
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神话的意境,更加增添了神话的神奇色彩。
】
五、全课总结——升华提高
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是形象有趣的叙述性作品,通俗易懂,要求学生能基本复述,乐于阅读,乐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