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家》剧照欣赏(12幅)
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音乐剧《家》是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制作的原创音乐剧,由刘红梅、李雄辉担任导演,陈小玲作词并担任音乐剧编剧,戴劲松作曲。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以音乐剧形式呈现了文学巨匠巴金的同名长篇小说。
该剧讲述了一大户高家在北伐前表面光鲜自持,实际上却已摇摇欲坠的生活。
故事围绕高门大宅中的一群年轻人展开。
高家大房的三个儿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在五四运动后都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却受困于“家”的责任与重担,挣扎在黢黑厚重的封建泥沼之中。
长房长孙高觉新在高家老太爷的主持下放弃了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的爱情,迎娶素不相识的李瑞珏,从此三人一生都活在被猜疑、犹豫和不忍分隔的悲哀之中。
最终梅芬积郁而亡,瑞珏也因恰好在高老太爷过世时生产而被迷信的高家长辈赶到城外,死在春天到来之前。
老三高觉慧和大房的丫鬟鸣凤两情相悦,鸣凤却被高老太爷道貌岸然的世交冯乐山看上。
性格刚烈的她不愿受辱,在觉慧忙于赶稿、无暇他顾的雷雨夜自沉于湖中。
老二高觉民最终在兄弟的启发与帮助下逃离了高家,和自己的心上人琴小姐奔赴光明尚存的未来。
除了恰好生于新旧之交的高家小辈外,该剧更着重刻画了三个虽是外姓、命运却与倾覆的高家紧紧缠绕的女子。
让观众看到食肉啖血的旧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折,也看到山雨欲来时希望与美好绽放过的痕迹。
一、主要人物分析1.高觉新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子玄孙,也是《家》的主角之一。
他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但却因为长子的身份被迫放弃留学德国的梦想。
父母让他娶李瑞珏,他便放弃了自己的爱人钱梅芬。
钱梅芬病逝,他痛苦不已。
高家因为“血光之灾”要求李瑞珏去野外生产,高觉新不敢反抗,致妻子死亡。
高觉新的人物性格和处事风格处处显示着新与旧的矛盾。
从他的身上既能看到封建礼教的“吃人”过程,又能看到来自未来的一抹光亮。
在本音乐剧中,高觉新遇到过三次转变——与李瑞珏结婚、与钱梅芬重逢和李瑞珏之死。
与李瑞珏结婚,是高觉新的第一次妥协,是自由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王叶莫 魏明 吕牧原 武泽英 陈雨萌 高森泉 黄云意 皮欣予 黄钰婷摘 要:音乐剧《家》改编自现代文学巨匠巴金经典同名小说,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提炼、重塑主要人物与情节,以写实手法重现巴金笔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旧时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众生百态,以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命运与高家交缠的瑞珏、梅芬、鸣凤等人物的命运轨迹为线索,揭示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和新时代新青年的进步与觉醒。
张琳越剧简介

张琳越剧简介赵志刚主演越剧剧目简介1.《浪荡子》越剧现代戏,徐进1947年编剧,取材于上海现实生活。
上海越剧院1982年复排此剧时,由徐进重新编剧,赵志刚主演,对“叹钟点”一段唱又作了加工。
剧情简介:讲述青年教员金育青与李萍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后育青受纨绔子王波儿引诱蜕变,沉湎于荡妇杨柳丝的艳窟里,赌牌、酗酒、吸鸦片直到床头金尽,被一脚踢开。
此时,李萍为供养公公和抚养女儿小青,当了女佣。
一天夜里,家中失火,育青拖着沉重的脚步归来,见在瓦砾堆中哭泣的小青,只好带她在芦苇棚内安家,靠拾垃圾、乞讨度日。
小青生病,育青为买药抢了一个从当铺中出来的女子的钱,不料她正是为给公公买药当掉衣服的李萍,育青羞愧无颜,徘徊在黄埔江边,回忆往事,悔恨交加,欲跳入江心自杀,巧遇朋友朱复华,引他走上正路。
2.《汉文皇后》越剧历史剧,张波1982年编剧,胡越导演,上海越剧院于1982年10月18日首演于人民大舞台。
金采风饰窦皇后、张国华饰汉文帝、赵志刚饰窦广平、沈永明饰贾大夫、袁东饰赵通、董觉君饰赵芙蓉。
剧情简介:讲述汉文帝即位不久,册立窦姬为皇后,并找回了与窦姬失散12年的弟弟窦广平。
正当姊弟沉浸在团圆欢乐之际,不料广平因幼稚无知,中人奸计,犯下死罪。
文帝与窦后情深,对窦广平一案在执法与徇情上犹豫不定。
然窦后深明大义,闻知弟弟凶讯虽痛不欲生,但还是支持文帝严明执法,处死窦广平。
3.《玉镯记》越剧古装戏,上越越剧院三团1983年演出此剧,赵志刚饰严天民,许杰饰贾水镜,张承好饰刘松。
剧情简介:写知县贾水镜贪赃枉法,妻舅杀人却嫁祸于忠厚善良的店主刘松。
刘松不服,贾水镜便将刘松女儿刘少英囚禁,刘松疼爱女儿,便违心招供以救女儿。
大清官严天民到此巡查,其妻程氏被表弟贾水镜利用,误将假证据放进了严天民的案卷中,致使严天民错杀了刘松,刘松老伴气恼而死,刘少英叱严天民。
严天民重审此案,终于水落石出,严天民舍亲情取大义将妻子打入大牢,妻子欣然赴法,严天民自摘乌纱请求治罪。
越剧演出背景素材鉴赏

越剧演出背景素材鉴赏
越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浙江嵊州,发展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越剧的演出背景素材鉴赏落脚于其传承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1. 历史题材:越剧常常演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以展现历史情节和社会背景。
这些背景素材常常取自中国古代文献、历史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例如《红楼梦》、《西施》等。
2. 文学题材:越剧也经常参考文学作品,将文学中的经典故事改编成戏曲剧目。
这些背景素材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以及近现代文学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
3. 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越剧也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以展现民间文化和传统信仰。
这些背景素材常常包含了各种仙人、神灵、鬼怪等神秘元素,例如《白蛇传》、《牡丹亭》等。
4. 风景背景:越剧演出还常常利用丰富多样的舞台布景和道具,再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色。
这些背景素材可以是古代城市的建筑、皇宫宫殿的庭院、乡村田园的景观等,营造出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舞台效果。
5. 时代背景:越剧不仅关注历史背景,也紧密联系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在许多越剧剧目中,背景素材也融入了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时尚元素、流行音乐等,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
求和审美。
通过欣赏越剧演出的背景素材,可以感受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无论是历史题材、文学题材,还是民间传说、风景背景等,背后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越剧名段赏析

目录《碧玉簪.归宁》 (3)《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 (3)《碧玉簪.送凤冠》婆婆版 (4)《春香传.与君不结百年仇》 (4)《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 (5)《浪荡子.叹钟点》 (6)《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家有个小九妹》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剧场版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演唱版 (9)《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10)《双珠凤.送花楼会.兴冲冲奉命把花送》 (10)《沉香扇.你我鸾凤两分开》 (11)《何文秀》全剧 (11)《何文秀.狱中》 (15)《何文秀.算命》 (16)《何文秀.桑园访妻》 (18)《何文秀.何日里拨开乌云雪沉冤》 (19)《沙漠王子.算命》尹桂芳 (20)《沙漠王子.算命》赵志刚 (22)《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3)《红楼梦.葬花》 (23)《红楼梦.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 (24)《红楼梦.劝黛》 (24)《实验越剧.镜像红楼.金玉良缘荒唐言》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天下谁人不识君》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头戴束发紫金冠》 (25)《实验红楼.镜像红楼.粉层层素面生辉》 (26)《盘妻索妻.洞房悄悄静幽幽》 (26)《追鱼》全剧 (27)《碧玉簪·归宁》娘啊!女儿是娘亲生来娘亲养,有长有短总好商量。
女儿若有事做错,啊娘啊!你也肯来原谅。
女儿嫁到王家只一月,那婆婆虽好怎比得堂上我亲生娘?我夫妻虽然也恩爱,怎比得亲娘你能知儿痛痒?夫妻失和儿受苦,还要怪你娘亲少教养。
啊娘啊娘!你今日放儿回家去,到来日我双双对对来望亲娘。
《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陆氏媳妇大娘!(唱)我格心肝宝贝呀!王玉林娘子,母亲的话你可要听啊!陆氏格么侬自家来送!(唱)叫声媳妇我啊格肉,心肝肉啊呀宝贝肉。
阿林是我格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奈两块肉,媳妇啊侬心宽宽气和啊和,贤德媳妇来听婆婆。
阿林从前待亏侬,难为伊今朝赔罪来认错,侬看伊跪到西啊呀跪到东,膝踝头跪得是红啊火火。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作者:刘文静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4期舞剧《家》,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一部根据巴金先生小说《家》改编的作品。
在舞剧《家》中出现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表演形式,舞剧通过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动作来刻画情节。
本文是在笔者观看舞剧《家》后,对“舞剧中的双人舞和三人舞片段中“觉新”的角色定位进行的一些个人层面上的理解和分析。
三人舞部分:三人舞是整个舞剧中观赏性十足的表演部分。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将剧中主角觉新、瑞钰以及梅表姐三个人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清晰的向观众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和话剧不一样,人物的关系只能通过演员的动作以及情感表现来表达和抒发,所以就十分考验演员的肢体表现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所以演员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角色定位,还要对三个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和角色定位进行一定的把控与了解。
以觉新为例。
觉新,是民国时期成都一个宗室家庭的大少爷,舞蹈在序幕的表演中已经使观者了解到大少爷“觉新”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处境:在深邃幽静的宅子里,充斥的压抑的气氛,高家大少爷无法摆脱属于高家的一切,从黑暗的背后伸出一只手来掌控着他,无处可逃。
在现实的逼迫下,觉新大少爷取了瑞钰为妻,也就是后来的高家大少奶奶,在舞剧里的一幕中,觉新在新婚当夜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现,表达出了他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他难以接受瑞钰的事实,也表达出了他对瑞钰的同情和怜惜。
觉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忘不了他的旧情人和老相好---“梅”,梅是觉新曾在高家宅子里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迫于现实和无奈,梅远嫁他乡,若干年后觉新又被迫取了瑞钰为妻。
可见三个人的角色定位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
三人舞片段的背景是在高家大老爷去世以后,整个高家大院面临土崩瓦解的危机。
觉新和瑞钰相依为命,支撑着高家。
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梅出现了,她回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宅子,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她和觉新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汉服团整理提供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1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10]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家

家①(四幕剧,根据已金同名小说《家》改编)人物高老太爷高克明——他的三子.高克安——他的四子.高克定——他的五子.周氏——他的大儿媳妇.王氏——克安妻.沈氏——克定妻.觉新——号明轩,大房的长子,大少爷.觉民——大房的次子,二少爷.觉慧——大房的三子,三少寻.觉英——三房的长子,四少爷.觉群——四房的长子,五少爷.觉世——四房的次子,六少年.瑞珏——觉新妻.淑贞——五房的女儿,四小姐.琴小姐——即张蕴华,高老太爷的外孙女.钱太太——同氏的堂姊.梅小姐——即钱梅芬,钱太太的女儿.阵姨太——高老太爷的姨太太.鸣凤——大房的侍婢.黄妈——大房的老女仆.婉儿——四房的侍婢.刘四姐——第一幕的"喜娘",瑞珏的陪嫁女仆.袁成——男仆.苏福——男仆.老更夫冯乐山——高老太爷的朋友.张二——钱太太的老佃户.时间北伐以前地点中国某大城市第一幕初春的一天第一景——觉新的洞垮,午后二时许.苇二景——景同上,同日午夜后.第二幕盛更,雨年半以后第一景——夏夜,在觉慧卧室前庭院内.第二景——同日午夜后,在觉新的卧室内.第三景——半周后,仍在觉新卧室内.第三幕暮秋第一景——高等二幕三个月后,秋天的傍晚,湖滨水阁旁. 第二景——离第一景有两个月.冬大的薄暮,景同前.第四幕一星期后,由下午四时至翌日吴——在芋夫人太城外的旧屋内.第一幕第一景是梅花正开的时候,高府花园里的梅花也开得这般茂盛了。
但是园子里却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就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着幽香。
那一丛丛的梅树远远望过去,像雪林,像冰谷,泛漾于宁静的天空,冷艳而沉穆,如若静女。
初春的天气,相当暖和。
湖水明净,闪耀着那映在衣中的花影。
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悔花也降在做她的梦。
这时,高府里整个是一片喧闹,只有这园子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梦境。
这屋子里的主人们多半都不大喜欢梅花的,而那真爱梅花的人却为了别的事困住了身子,不能到园子里来。
两三天来高家所有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部在忙言办喜事。
越剧

编辑本段
服装特点
概述
越剧交响版《红楼梦》何英饰贾元春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戏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数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长袍、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神像蟒袍。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篾篓里,挑着走村跑镇,这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租赁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基本上是绍剧、京剧传统样式。
陈派:由陈佩卿创立。工小生。唱腔旋律一般多在中低音进行,又具往高音冲击的力度,在作曲家卢炳容的协助配合下,形成流派。代表剧目:《张羽煮海》、《孔雀东南飞》等。流派传人:钟宝珍。
毛派:由毛佩卿创立。工小生。做工潇洒,吐字清晰,唱腔富有韵味,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代表剧目:《李闯王》、《祥林嫂》、《闯宫》等。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主工小生。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主)、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三看御妹》、《莫愁女》等。流派传人:夏雯君、竺小招、孙婷涯、孙静、殷瑞芬。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工花旦。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流派传人:谢群英、黄美菊、裘锦媛、樊婷婷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工花旦。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流派传人:薛桂珍、袁小云、杨学梅、何赛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