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

合集下载

小学发展越剧特色教育的探索

小学发展越剧特色教育的探索

小学发展越剧特色教育的探索嵊州市城南小学鲁夏军嵊州是越剧之乡,城南小学是越剧之乡的一朵奇葩。

在嵊州,说起越剧特色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城南小学;说起城南小学,就不能不提到“小小越剧团”。

1996年3月,本着“弘扬越剧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城南小学开始探究以“越剧艺术教育”为先导,引领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的特色办学之路。

“小小越剧团”应运而生。

但“小小越剧团”如何跳出“自我小圈子”走向“精彩大舞台”,城南小学的领导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有着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不遗余力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一、外聘行家辅导,内促师资提高全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不顾年事已高,先后8次来校指导;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舒锦霞老师来校辅导。

长期聘请了市文化馆戏曲舞蹈部主任裘珍媛等老师担任指导师。

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训练课,从越剧的基本功——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对本校专兼职越剧辅导老师做了悉心的培养。

首先是全员提高,每周工作会议前,留出10分钟,教师学唱越剧。

有固定的辅导教师,下发越剧唱段资料。

其次岗位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创造条件让她们去参加一些赛事,提高越剧演唱水平,提升学校越剧教育的氛围。

最后是专业提升,学校千方百计为越剧专职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使拜师学艺,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是学校越剧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如我们学校的田慧芳老师,5年前还是一个语文老师,凭着良好的越剧涵养,经过几年的培训提升,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越剧专职指导老师:三次获得全国小梅花金奖优秀指导师,二次获得市人民政府市长特别奖,辅导的8名学生进入省艺术学校学习。

二、构筑育才通道,打造“拳头产品”1.校园内外“觅”人才。

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平时密切注意每年的新生来源,以便及时发现“苗子”,同时在各种比赛中“慧眼识才”,此外还到市区各幼儿园中挖掘可塑人才。

学校越剧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越剧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越剧课题研究报告越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源于浙江绍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近年来,学校越剧课题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旨在推动越剧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首先,学校越剧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越剧的传承。

越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深受人们喜爱。

学校越剧课题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学习和传承越剧的机会。

通过开设越剧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越剧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培养对越剧的兴趣和热爱,为越剧的传承打下基础。

其次,学校越剧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越剧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对演员的音乐素养、舞台表演技巧等都有较高要求。

通过开展越剧课题研究,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越剧的基本演唱技巧、舞台动作和表演技巧等,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同时,越剧课题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对越剧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第三,学校越剧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越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浙江文化的精髓。

越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深受观众喜爱,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越剧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越剧的历史文化背景、剧种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学校越剧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组织越剧比赛、演出和学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接触、体验和研究越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途径。

总之,学校越剧课题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越剧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和方法,学校越剧课题研究成为了学生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越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越剧的传统和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小学音乐越剧鉴赏策略探索

小学音乐越剧鉴赏策略探索

小学音乐越剧鉴赏策略探索【内容摘要】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嵊州亦是越剧的发源地。

依托百年越剧的发展历史,在时间历史中感悟兴起和发展,带着孩子体会物种发生,成长,扩大的过程,从而进行爱乡爱美等多方精神感悟。

在流派历史的发展中,体会各种不同流派的特点,感悟创新精神。

用欣赏课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表演课中的唱腔教学。

不仅落实“查”,“赏”,“唱”,“演”四步常态课堂教学策略,更注重唱腔教学中念白、学唱、动作、表演四步教学法。

通过越剧教学发源的乡情容纳进孩子的内心,将越剧的各种美落实进孩子的素养。

让越剧教学真的助力学生成长!【关键词】越剧;发源;流派;唱腔一、越剧之源:嵊州积淀1.名片解读----越剧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发源回味----嵊州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立足现在回味过往,公园里戏迷角的袅袅越音、校园里大课间的越韵童谣、城市里博物馆的越剧记忆,乡村间文化礼堂越歌回荡,无不说明着越剧在嵊州的百年历史。

二、越剧历史:课堂品学1.时间历史中感悟发展精神①落地唱书诉说草根起源----品开创艰辛越剧始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是由嵊县农村以田头说唱的“落地唱书”,继则沿本卖唱,再而进入茶馆酒肆的说唱技艺衍变而来。

带着孩子们走进落地唱书中最古朴的唱腔。

孩子们在醇厚中感受来自民间对声音最简单而真挚的探索。

孩子们在欣赏中了解到起源来自于简单的生活,发展是多么质朴的发现精神。

梦里江南越韵情——谈小学“越剧进课堂”的几点教学策略

梦里江南越韵情——谈小学“越剧进课堂”的几点教学策略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0912019年5月May.201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笔者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浙江的地方戏,大多数学生对它知之甚少,更别说学唱越剧了。

深入推进“越剧进课堂”已成为保护、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必然趋势。

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越剧艺术的优秀文化,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越剧精神,在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同时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更好地探索“越剧进课堂”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感悟,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一、“望”——静观默察,发现越剧之清美开展越剧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越剧的热爱之情,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传统戏剧的忠诚度逐渐降低,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很难寻找到忠实的越剧迷,尤其是小学生,有些甚至对越剧和京剧都无法辨别。

事实上,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来反思: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知识是能力的根源。

如果学生缺少对越剧的了解,就无法产生对越剧的情感,无法实现越剧的普及。

因此越剧的教学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越剧,发现越剧的美。

策略一:了解故事知经典 ——格调高雅的文学美。

越剧的剧目崇尚“出典”,经典曲目几乎都来自古代文学典故。

如《柳毅传书》是在唐传奇与元杂剧基础上改编的;《白蛇传》是三言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后的清传奇《雷峰塔》再加上弹词小说《白蛇传》等综合改编的;《何文秀》是明传奇《玉钗记》加上弹词小说《何文秀》改编的;《三笑姻缘》《碧玉簪》都是出自弹词小说;《拜月亭》《西厢记》都与元杂剧、明清传奇有关。

这些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都能打动学生的心。

因此,开展越剧教学时,不能忽视戏曲文学的介绍,要通过“了解故事知经典”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剧目,了解故事,激发学习越剧的热情。

越剧邂逅科学,奏响特色教育强音 ——剡溪小学“科.越”并举,走

越剧邂逅科学,奏响特色教育强音 ——剡溪小学“科.越”并举,走

越剧邂逅科学,奏响特色教育强音 ——剡溪小学“科.越”并举,走出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发表时间:2020-11-05T14:07:13.3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作者:钱旦朱彬[导读] 越剧是浙江嵊州的一张金名片。

钱旦朱彬嵊州市剡溪小学 312400越剧是浙江嵊州的一张金名片。

嵊州市剡溪小学作为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嵊州市科技特色学校、嵊州市首批越剧进校园示范学校,学校立足剡溪文化,如何将传统地域文化与学校科技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学校的多元特色,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摆在全体剡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最终决定“让越剧邂逅科学”,“科.越”并举,走一条多学科跨界的特色教育之路。

一、《木艺越型》,手工技艺迸发越剧之光为了将越剧与科学结合,科学组的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发了一门精品课程——《木艺越型》。

该精品课程是我校在五年级开设的一门以《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的精神为指导,以坚持“来自本土、服务当地”为原则,以培育学生地方情怀和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校本化综合实践课程。

《木艺越型》巧妙地将传统手工制作与越剧元素融合,让学生在手工实践中,感受越剧文化。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PPT、视频影像等声光电技术充分还原越剧的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木工技艺去探索越剧。

比如道具的制作、戏台的搭建等。

为了更生动地制作木艺,学校除了授课之外,还组织学生走访、实地考察等,用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越剧艺术。

木艺课上,学生们讨论着吕布的马鞭该用什么颜色。

有的说小生吕布是蓝衣,应该用蓝色;有的说吕布是骑赤兔马,应该用红色。

热闹的场面,正是基于孩子对越剧的深入了解,才迸发出越剧的光芒。

通过该课程培育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

课程实施至今已是硕果累累,该课程被列为嵊州市、绍兴市精品课程。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发布时间:2023-01-10T03:02:51.2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作者:张晓兰[导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每个人张晓兰江苏省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 214000摘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面对当今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融入课堂具有必要意义。

教师运用越剧与小学课堂融合的形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利于让越剧走进音乐课堂、创建高效课堂。

对此本文分析了将越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策略。

权当抛砖引玉,为小学音乐教师利用课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思路。

关键词:传统艺术;越剧;小学;音乐课堂;策略引言将越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充满兴趣,为将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奠定坚固基石。

同时,将越剧融入课堂,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每位小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将越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越剧作为地方戏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小学音乐教育而言属于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它不仅是地区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代表,还是需要当今时代人们需要传承并发扬的优秀文化。

因此将越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师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做深层次探究的过程,也是拓展音乐课堂及教学思路的重要手段。

同时,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只有让越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在传统艺术落寞的时代,提升当代青少年对越剧的认知与传承意识,进而将越剧发扬光大。

浅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以浙江省中小学为例

浅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以浙江省中小学为例

浅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以浙江省中小学为例林莹(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自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以来,“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

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为例,结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探讨浙江省代表剧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中小学中普及的必要性,以期为越剧艺术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不断弘扬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越剧进课堂必要性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On the Necessity of"Oper a into the Classroom"——Take Zhejia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n exampleLIN Ying(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0)Abs tra c t Since2008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pened ten provinces opera classes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at-ionwide pilot,to discuss"opera into the classroom"continues to this day.In this paper,tak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combining policies introduc ed by the Government,on behalf of operas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necessity of China's second-largest opera opera popular in school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arts and opera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groups of young students.Ke y words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necessity;quality-oriente d education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戏曲教研活动总结(3篇)

小学戏曲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教育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戏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学校特开展了戏曲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戏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戏曲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戏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开展戏曲教育的积极性。

2. 深入挖掘戏曲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戏曲兴趣,提升学生的戏曲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戏曲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期望。

随后,全体教师合影留念,正式拉开了戏曲教研活动的序幕。

2. 专题讲座邀请戏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深入解析戏曲的历史、艺术特点以及教育价值。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操作性,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3.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优秀戏曲教学案例。

教师们观摩了不同年级、不同风格的戏曲课,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4. 互动研讨教师们围绕戏曲教育中的问题展开互动研讨,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

研讨内容涉及戏曲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

5. 戏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戏曲实践活动,如观看戏曲演出、学习戏曲唱腔、编排戏曲节目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6. 总结表彰活动最后,对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并对活动进行总结。

总结中,学校领导对教师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戏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戏曲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教学热情更加高涨。

2.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实验报告一.课题的缘起:1.契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性质和功能、思想与观念、目的与效益、方式与方法上均有拔萃的提法。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适应社会需要、促成人的社会化,主体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关键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丰富嵊州的地域文化嵊州是名闻遐迩的“越剧之乡”,是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

越剧之乡,越星璀璨,积淀了丰富的越乡文化底蕴,发展越剧特色教育有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

特别是1995年,嵊州市委市府高瞻远瞩,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发展越剧事业,下决心要把嵊州市建设成为越乡文化体育特色城市,擎起了“振兴越剧从娃娃抓起”的大旗,剡溪两岸的袅袅越音为我校开展越剧特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创办特色学校的需要城南小学创办于1993年8月,年轻而富有朝气。

新办学校如何争创一流,办出特色?1996年3月我们提出了“学校规范加越剧特色,教学超前加越剧特点,学生合格加越剧特长”的“三特”办学宗旨。

当有的学校还忙于“背书”,苦于“抄写”,疲于“应试”,困扰在“作业太多,时间太长,书包太重”的抱怨声中时,城南小学便毅然决定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蓬勃兴起越剧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来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和覆盖面,提高学生的档次和品位。

二.课题的设计:1.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学生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2)具体目标:①加强越剧特色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越剧演唱、表演水平。

A.师生每学期至少学会5~6首尹桂芳、周宝奎、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和徐玉兰等越剧名家的精曲唱段:《沙漠王子》、《盘妻索妻》、《何文秀·桑园访妻》、《送凤冠》、《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等。

B.“小小越剧团”的每个学员必须学会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戏曲基本功;领会四工合调、哀哀调、四腔,运用尺调腔、弦下调等腔调。

C.一年内,能组合排演越剧选段,小型剧目。

D.一年后,综合运用袁派、傅派、范派、尹派艺术,灵活排练越剧戏目,推出精品,走上越剧大舞台。

②.努力构建全方位的越剧特色教育体系。

③.营造越剧特色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多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他们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2.实验对象一~六年级学生。

三.实验的主要举措:实验依据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进行。

经历了学习尝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阶段,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组建实验班子1.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和音乐教研组长(市教坛新秀)组成的实验研究领导小组,使之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起决策作用。

2.落实了热爱教育事业、有奉献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越剧特长的同志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起关键作用。

(二)完备硬件设施硬件设备完备是前提。

越剧特色教育手段的研究与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这是物质保证,也是前提条件。

1.学校从本来已十分紧张的教室用房中滕出一间大教室,装修排练厅,铺上绿地毯,装上了化装镜,购买了钢琴,添置了高档音响。

专室专用,“小小越剧团”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2.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手发放一本《越剧大家唱》乡土教材,给每个班统一灌制一盒与之相配套的录音磁带。

3.学校迄今已投资了近五万元,增补所缺设施,用于“小小越剧团”开展各项活动。

(三)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关键。

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教育,也很难在越剧特色教育上有所作为。

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在抓好提高与聘用方面,突出做法有以下几点:(1)全员提高。

每周工作会议前,留出10分钟,教师学唱越剧。

有固定的辅导教师,下发越剧唱段资料。

教者,教得认真;学者,学得投入。

(2)岗位提高“小小越剧团”指导师田慧芳多次在市内外越剧比赛中拿过奖。

其他音乐教师,均有越剧特长。

学校鼓励他们去参加高水平的短训班,创造条件让她们去参加一些赛事,提高越剧演唱水平。

(3)聘请行家辅导聘请了市文化馆裘珍媛、叶茂夫、黄莲飞担任指导师,裘珍媛曾任嵊州市越剧团副团长,多次获过省级大奖。

有高水平教练员的参与,我校越剧教学“游刃有余”,学员越剧素质提高自然就快。

(4)请名家示范全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不顾年高,已8次来校指导“小小越剧团”活动,她身体力行,认真示范,小学员们收益匪浅:一方面是练功技术的,另一方面是艺德为人的。

(5)开展教职工越剧比赛由工会组织活动,激励青年教师人人学唱越剧经典段落。

(四)开展多样教育1.制定方略,全面开花,普及越剧教育。

①立足课堂。

低段学生侧重“培养兴趣,站高起点,分散难度,指导学法”,以越剧欣赏与简单曲目演唱教学为内容展开。

中段侧重“加强专业知识,突出演唱质量”,利用人手一册《越剧大家唱》教材与各班《越剧大家唱》的录音磁带为主要内容展开。

高段以名曲练唱技术与越剧表演艺术相结合,呈现缤纷的舞台艺术,侧重“强化专业训练,力求表演档次”。

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音乐教师在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同时,教学生越剧知识,唱越剧名曲;二是班主任必须每学期安排了3至5次以越剧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②加强考核。

2001年起,学校制定了一个有关越剧考核的制度——“等级升降制”。

即对学生的越剧知识和越剧技能进行考核,按A、B、C、D四级分等级,在下次考核时在原有成绩上根据现有考核成绩进行升降等级,并将此成绩纳入学生的期末总评及各类各项个人评优机制中,使越剧教育真正形成了一套自己比较完善的体系。

③宣传深化。

(1)学校红领巾广播台、雏鹰电视台开设了“越剧专题节目”。

(2)《晨南报》校报专版和宣传窗通版介绍精英风采,每学期1~2次。

(3)与市广播电台开通调频节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越剧专题热线。

”(4)深入开展“越剧大家唱优秀班级评比”与“越剧小明星演唱比赛。

”2、统筹规划,专设课程,办好“小小越剧团”。

①统筹规划。

确定“小小越剧团”为我校越剧特色教育示范窗口。

提出“一二三工作目标”,即“一年上轨道,二年上舞台,三年上央视。

”科研人员经过讨论研究,提出“三高两突”教学思路:低段高起点,中段高质量,高段高档次,突出表演技巧。

”②专设课程。

“小小越剧团”中专设越剧演唱课和表演课,施以诸如学唱各流派唱腔、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戏曲基本功教育。

④学科渗透。

一门学科或是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其他学科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为此,在专设课程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各科教学中把越剧教育渗透其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实效。

四.实验取得的初步效果近年来,学校以“越剧特色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学生在文化、知识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思想、个性、艺术素质也整体提高。

2000年,省教委主任侯靖方(3月)、省基础教育处处长鲁林岳(4月)、绍兴市市委书记董君舒(6月)先后视察了我校,对我校越剧特色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小越剧团”代表了嵊州越剧的未来,“大大有前途”。

1.电视台频频青睐“小小越剧团”(1)1997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海外电视中心来校拍摄8集电视剧《中国越剧》,从小演员娴熟的唱腔、练功,直到俊俏扮相、有板有眼的演出等,进行了全方位拍摄,编入《中国越剧·未来篇》。

中央电视台在此后,又曾8次来校拍摄“小小越剧团”,报道其成长历程。

(2)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钱江电视台等先后来校采访“小小越剧团”,并在1996年9月5日和10月31日的“百花戏苑”中播放了专题片。

(3)绍兴电视台、嵊州电视台对“小小越剧团”特别关注,专题片“连续剧”般地播出。

据统计,“小小越剧团”已上电视荧屏90余次。

2.各级报刊争相报道“小小越剧团”国家刊物《戏文》在1996年第2期,图文并茂地报道“越剧之乡”的“小小越剧团”。

《中国戏剧》在1996年8月,报道了图片新闻《嵊州市创办“小小越剧团”》。

《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浙江教育报》、《嵊州日报》均少不了“小小越剧团”的特色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小小越剧团”已被全国各省、市报刊报道120余次。

3.友情演出频频钟情于“小小越剧团”(1)1996年国家文化部艺术局、浙江省文化厅和嵊州市委市府联合举办“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庆典活动,“小小越剧团”排演的《九斤姑娘》片段《十只桶》,在“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出火爆、世惊四座,获得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2)1998年11月,在中国领带节上,小演员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浮凌的肯定与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3)1998年1月26日,“小小越剧团”在杭州参加了98浙江省春节团拜会的演出,并受到省委、省府办公厅的领导的高度赞赏。

(4)’97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水乡情韵文艺晚会、’98“春满嵊州”颁奖晚会、’98“呔皇领呔杯”中国越剧流派传人演唱会、’99嵊州市名特优新产品及越剧节赴上海新闻发布会、’99韩国庆山市市长访嵊及绍兴有线电视台建台5周年晚会等友情演出,均少不了“小小越剧团”的精彩表演。

4.学生赛事“满庭硕果枝头挂”(1)1998年,学生陈一娜、俞烈、王小卉在戏曲界最高荣誉的浙江少儿戏曲大赛中分别荣获了“小梅花奖”的金奖、银奖、铜奖的殊荣。

(2)1999年5月,俞烈参加浙江省电视台“戏迷擂台”赛总决赛一举夺魁,获一等奖,显示了不凡的功底。

(3)在’97绍兴市戏曲大赛中,“小小越剧团”荣获集体演出优秀奖,受到当时市领导陈章方、沈云姑等同志的接见与赞赏。

(4)在全国折子戏大赛中,王小卉、俞烈的越剧表演唱《祥林嫂》获全国新苗奖。

成立迄今,“小小越剧团”演员曾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0余次。

今年7月,又从省艺校传来了好消息:我校王小卉、陈津、陈一娜和张银等4位学生被录取。

5.全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1)学生在全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傅全香的直接指导与交流过程中,受到正面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孕育了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培养了持之以恒的毅力,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在各种越剧特色教育活动中,爱到锤炼,培养了艺术上不断追求完善、工作上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心理上保持戒骄戒躁的优秀品质。

(3)学生的艺术兴趣又自觉不自觉地被“迁移”和“辐射”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实验后的思考1.加强协调“文”、“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唱唱、跳跳本来就喜欢的,再加上把越剧教育引进了课堂,更具有创意与新意,所以,学生们往往会把更多的兴趣与精力集中到了越剧上,面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