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研室副主任物理教研员赵世华

概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本方式一:教育教学反思

主要方式二:叙事研究

主要方式三:微型课题研究

主要方式四:课例研究

主要方式五:案例研究

基本方式六:主题教研

概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课改成效,系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以教师为本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从目前来看,教研、培训和科研已融为一体,统称为“校本教研”、“校本研训”、“校本研修”。

1、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情况并运用专业发展的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

①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通用知识、教师人际关系的培养、沟通能力的训练、创造与批判思考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甚至于教师与同事、家长之间的对话沟通等均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②专门学科能力:依教师所教学科,分别具备的该学科专业素养,也就是教师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专门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科知识、逻辑与因果关系以及新的研究发现与知识。

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课程与教学的能力(一般课程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的技巧、辅导学生的能力、认知教育环境与教育政策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等

④教师专业精神: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态度,教师个人的研究及发展,教师不断进修的精神,教师对教育的热忱,都可以是教师专业态度的表现。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般认为教师寻求自我专业发展包括途径:

(1)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2)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

●(3)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4)立足于校本进行教育研究

●(5)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

●(6)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7)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8)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改善教学行为

从以上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才是有效的

1、从结果上看,有效果。

无论什么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都有效果,但效果有好坏之分,好效果才是有效教研的基本保证。

2、从过程看,有效率。

即在单位时间(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效果。有效率是对教研过程的基本要求。

3、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有效应。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互影响,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中,教师中间产生好的效应,能够相互影响,这是建立学习型团队的前提条件。

三、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常规教研活动方式:

师徒结对、“走出去、请进来”、读书(阅读)沙龙、校际联动(联片教研)、网络构建、论坛交流、“坐庄”式教研、集体备课、问题会诊、听(评、说、赛、示范)课、主题(专题)教研

●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案例(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叙事研究(讲述教育故事)、教育教学反思

基本方式一:教育教学反思

一、教育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这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等都说明人类早就存在反思意识。

●《纲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反思:是指人能够以自己及其行为为对象而进行的审视与思考。能够进行反思的人即可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一种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的哲学境界。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们以体会、回忆、感想、比较、分析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1、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评价和调整,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教师由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2、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起点和有效途径。

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才能实现专业化,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和有效途径。而目前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教育行为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育效果不佳,能力提高慢,教师专业成长迟缓的后果。当教师认识到,或者说在实践中尝到教学反思的价值和甜头时,他会产生教学反思的强大内驱力,从而走向专业自主发展之路。

3、二者紧密相连,互为条件。

●反思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教育关注和教育理念。

●反思可促进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反思有助于满足教师的职业尊严感。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案例1 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我们获得专业的自主发展

——成都树德中学高亚丽

二、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特征及常见问题

1、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特征

几年来的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五个特征:

(1)实践性:是指反思发生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反思结果最终会使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也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的,实践是反思的起点、基础和归宿。

(2)针对性:教师反思是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和依据的规定而进行解剖分析。

(3)反省性:是指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4)时效性: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觉醒,纠偏矫正和完善。具有个人化、及时化、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5)过程性:指具体反思是一个过程,它包含意识期、思考期、修正期,同时也指在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这样的长期不悔的自我修炼。

2、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对教学反思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

反思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从认识层面上讲,缺乏反思自觉,即被动服从学校要求多,主动反思少,甚至认为学校要求进行教学反思是增加教师负担,是形式主义,因此消极对待。笔者在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是多次发现明显的作假痕迹甚至在网上下载文章现象。

(2)从能力层面上讲,部分老师问题意识较弱,特别是名校老师自我感觉良好,不善于解剖自己,或者缺乏反思技巧,不能表达自己的思考,或者缺乏收集剖析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能力等。

(3)从实效层面上讲,相当部分老师没有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反思后束之高阁,没有以此提高自己,或者处于浅层化,没有有效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框架

教师在开展反思活动时,要以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以教育科学最新理念为指南,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行为的评判、思考活动,注意形成教

学反思的框架和基本切入点,教学反思的内容框架如下。(即反思什么)

1、教学目标

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目标是否恰当?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如果完成得较好,成功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

2、教学内容

重难点的处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内容?是否超前?容量是否恰当?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为什么?学生还存在哪些疑问和困惑?表达或讲述是否科学准确、严密?教材为什么采用这样的编排顺序?能不能再开发课程内容?

3、教学策略

教学的导入、推进、结束等环节是否恰当?对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调动激励如何?师生互动如何?教师是否讲授过多而学生过手太少?启发教学运用如何?问题设计是否恰当有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适时科学?

4、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活而不乱?是否过于强调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是否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学习进行得如何?信息交流是否多向有效?

5、学生成长

学生听课专注程度如何?学生主动记笔记如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记忆、理解?学生问了哪些问题?哪些学生还可能存在问题?对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和鼓励?对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培养如何?这节课对学生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有哪些?

6、教育机智

今天出现了哪些我事先没有预计的问题?我对“意外事件”处理是否恰当或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今天我有哪些灵感?

7、实验演示

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解释及处理是否恰当?实验装置连接、药品取用、操作是否科学规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8、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是否信任和信赖老师?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与学生相处有无偏好和误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如何?

9、其它

板书设计是否恰当合理?时间节奏把握得如何?作业布置是否科学?教学语言是

否精炼科学准确?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是否恰当?通过这节课我有什么收获?我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我这节课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

四、教育教学反思的类型

分类一般是重复交叉的:

1、按内容分:教学行为反思、德育反思、教育生活反思;

2、按表现类型分:专题反思或整体反思、即时反思或延迟反思、课前、课中或课

后反思;

课前反思:能够提高对教学的预测效能;课中反思(即时反思):具有及时调控教学的作用,是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一种“实战训练”和培养;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理性化特征,起到促进教学总结与评价的功效。

3、按操作方式分:口头反思、书面反思;

●在教育实践中,一线教师只要对自己所经历的某一堂课(或教学的某一片断)、某一次活动,同某位同事的某次探讨,同某位学生的某次谈话,或者对某一时期类似问题的回顾性的思考评判和审视,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教学反思。

五、教育教学反思的文本

写教学反思,有的教师比较迷茫,不知从何落笔。有的即使写了,也抓不住本质或随心所欲,应付式的写上几句,这些都是徒劳之举,无益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无益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无益于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只有明确了反思的目的,掌握了反思的基本知识,把握反思的内容和方式、抓住典型、紧扣关键、剖析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来的材料才有血有肉,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发展。

1、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文本的基本要求

有关专家提出,与专家学者的教育研究相比,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索,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是以反思实践为己任的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因此教育反思的文本,

(1)有理念支撑;真实具体;文通字顺;(教育论文写作一般要求)

(2)反思内容要立足校本,立足职场;(特别注意)

(3)能提出新的方案或改进方向。

2、教育教学反思的写作原则

(1)问题性原则,从自己感受到的问题或困惑出发来写;

(2)具体性原则,从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来写;

(3)探索性原则,不仅记录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探讨解决的对策。

下面的例子就是针对学校中常见的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和教师听课的反思。

案例2 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

——树德中学黄智槐案例3 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

——树德中学毛道生

3、文本形式

教育日志、教后记(感)、教学课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阶段性总结反思等等。不管是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经验总结还是课题研究,都可以以反思的形式开展,以反思的文本形式来体现。所以,教学(教育)反思是最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六、几种主要的教育教学反思文本

(一)教育日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教学日记就是现代教学反思的前身。

教育日志是以专门的日记形式简单记载、如实反映每天的教育观察、思考、总结、反思等,理论要求不高。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但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

●反思日记的内容包括:

(1)写日记的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

(2)对一天(一段时间)中所发生事件的概括性记录。

(3)对令人兴奋、疑惑的或已经证实的一两个事件进行深入、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包括对事件的所有可能性解释、事件的意义、已经学会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自己的看法等。

案例4 关于白磷燃烧实验的补充

——树德中学毛道生(二)教后感

教后感是指在课后及时记载、总结教学得失、感想等,它的记载灵活多样,或插写在教案上,或写在课本的边角,或称课后笔记或课后分析。

案例5 氧化还原反应(2006年9月2日)

——树德中学袁晓艳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后感具有即时性特点,因此反思的框架和反思点不易丢失,但由于时间紧,因此容易丢掉细节,也不易系统性、理性地分析,所以需结合其他反思形式进行补充。

(三)教学课例

针对某一节具体课的整体或某一片断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由于有一定理性分析和认识,它不同于课堂实录或教案。

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①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②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③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④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

郑金州教授提出教学课例有如下三种基本结构:

1、结构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案例6 教学设计与反思――环境保护

——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我(毛道生)对个别地方做了处理。

2、结构二:“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案例7 《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吴益平(https://www.360docs.net/doc/419768766.html,/JXZY/JXJP/GAOZH/200605/661.html)

3、结构三:“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案例8关于《电解质》课例的教学反思

——坪山高级中学由佳(https://www.360docs.net/doc/419768766.html,/news/UploadFiles/200612218500885.doc)(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教学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教学片断

的反思,虽然其中也包含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

教学案例的表达一般形式是“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案例9化学教学中如何尽量的体现探究的理念

——杨丹(温州二十二中)(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419768766.html,/surveytool/html/9/2007/0130/15894.html)(五)教育随笔

针对教育行为进行理性反思,与教育故事相比不注重情节性,文笔流畅,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夹叙夹议。

案例10 关于板书设计的教育反思

——树德中学李华栋(六)教育故事

注重故事性和情节性,在叙述基础上的反思。

案例11 台阶——一个诚实的故事

——龙泉驿区洛带小学陈秀珍问:(案例分析:学科专题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行为反思、德育反思、教育生活反思。)

(七)阶段性总结反思

主要针对自己工作一定阶段,如学月、半期、学期、学年、三年、五年……而做的总结反思,也可时某一章节后的教学反思。

案例12 三年教书生涯总结

——树德中学梁皓问题:这是什么类的反思?

案例13 “循循善诱”的背后

——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学舒吉武当然,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本文也就仅此一提,不做深入探讨。

主要方式二: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的涵义

叙事:是人们陈述个人或群体的、宇宙间各种生命体所发生过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表达形式。――“讲真实的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教育叙事:是一线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已经经历或正在发

生的事件。――所作所为、所思所悟,真切倾诉

叙事研究:包含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进行总结反思的成分,即肯定成功之处,剖析与纠正错误,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教育的规律。其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第173页)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建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叙事研究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的讲述,启发读者(听众)去体验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1、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对象

2、“叙事”和“反思”交替进行

三、叙事研究的过程

叙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叙”,这就需要选择、观察、收集、整理故事;叙事研究还要对“事”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理论的准备和理性的视角;叙事研究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撰写,这就需要具备流畅洗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写作能力。惟此,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果用一条研究路径来表现其过程的话,教师的叙事研究包含了这样的流程: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一)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教育叙事研究虽然已明确了总的框架是教育研究,但是,教育研究的范围仍然很广泛,教育观念、教育机智、素质结构、日常生活、体态行为、课堂教学等都可能成为研究的问题。教育叙事研究更注重以“小叙事”来繁荣“大生活”,更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更强调对教育中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

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应是有意义的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只有当研究者确定了问题后,教师叙事研究才有了适当的边界,研究也才有了宽窄的界限。

(二)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由于这样的研究充满着对教师的关怀、对教师过去及现在的生活故事的关注,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感受,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

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真正理解研究对象,才能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和合作,同时,研究者对研究本身要有足够的热情,真正成为“热情学术”的探究者;

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共同进步的要求。没有这样的前提,叙事就无法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年龄、空间、性别、个性、地位等等都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真正实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是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

(三)进入现场

研究现场是研究者观察、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环境。由于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是在校园、在学生中,因此,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与教师一道同呼吸、共生活。没有这样的现场研究,就难以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就无法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没有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就无法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因此,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实资料的直接来源。

进入研究现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轻松地融入;也可以创设特殊的情境快速地融入;可以直接通过他人的介绍而走进现场;也可以间接地在观察中逐渐走进现场。但是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得到研究对象的许可,这不仅是研究伦理的要求,也是叙事研究需要研究对象多方面合作的要求。

(四)进行观察访谈

观察访谈是在研究现场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清理研究者的纷繁思路、使研究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也是促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对于教师叙事研究来说,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在课堂、操场上进行的自然观察为研究者提供了来自视、听、嗅、触、味等的五宫感觉或眼、耳、身等多种渠道获得的经验。它是形象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为教师的叙事研究带来了真实感、情境感、现场感,叙事研究也因此具有了不竭的源泉;访谈则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的谈话,双方在教室、走廊、办公室、小树林围绕着专门问题进行的访谈,又使研究者在观察中获得的外部感受得以深化,使外显的行为得到意义解释,使研究由表及里、由外至内,从而将叙事研究推向更深处。

观察访谈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的。观察力求客观,尽量悬置研究者先前已有的主观偏见,避免“先见”或“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受访者在研究者

设计的系列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有意义的事件作为所叙之事;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能较快地为研究对象所接受,使访谈顺利进行。这显然与研究者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密切相关。

(五)整理分析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研究者原有偏见的影响。研究者要尊重事实,尊重研究对象的声音,要让资料自己说话。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那些能够表达被研究者自己观点和情感感受的语言,将这些概念作为登录的符号”,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的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了个性色彩。这是扎根理论的要求: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扎根于其中,在此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叙事的基石。

(六)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在前面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归纳。它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并行不悖,相映相成。特别要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把教师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教师的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智慧的魅力。

四、叙事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或其他教育资源。中小学的教育叙事应该把握三个原则:

(一)操作性原则

选题时要立足于本职工作、立足于平时积累、立足于个人特点,从小处着手。同时要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领域。如在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叙事研究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片段,如如何呈现,如何操练,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在处理新单词、新句型等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等进行叙事。这样会使叙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操作性。

(二)实践性原则

选题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叙事的突破口。广大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困惑,只要抓住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找到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解决问题或困惑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就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育叙事研究首先要具备真实性,决不能杜撰或假设推论。其次,教育叙事和具体的教育情境相联系。同时,教育叙事研究源于教育生活,但又高于教育实际,同样对整

个教育有指导意义。

(四)典型性原则

教学叙事叙述的是一个典型事例,要求所选取的主题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而不管这个主题是一个班级、一个人,还是—个活动等。因为该研究是以揭示某一现象的深层次含义为主要目的。而且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上的冲突。

五、教师叙事研究的三个保障条件

(一)自由充足的时间是教师叙事研究的前提

(二)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保证

(三)倡导共享,建立教师交流叙事研究成果的平台

六、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框架

(一)主题与背景

每个叙事都必须提炼出一个鲜明主题,即该故事需要说明的问题,体现的理念。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二)情境描叙

有趣,引人入胜。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调整与选择改编,目的凸现焦点。要突出细节的描写。

(三)结果与问题讨论

(四)诠释与研究(感悟)

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七、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

1、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

2、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活动等的描述;

4、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者过程后的反思;

5、有理性反思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涵的理论或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6、有对过程的比较详细的叙述、描写;

7、有感而发、直率倾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辨,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

8、不求理论化、学术化、缜密化,只求自身的灵性、智慧、独到的感悟。需纯洁表达,弃无意义铺张。

八、叙事研究案例

分类:课堂教学叙事、教育生活叙事(课外)、教师成长叙事(课内外)

(一)课堂教学叙事

课堂教学叙事:是指一线教师把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其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课案”(或称“教学案例”。)较像课前或课后的“说课”。――真实生动的情节、叙事者是教师自己、教师自我对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的有意识的实施、渗透和改变。

包含:对课的完整叙述;对已上完课的自我剖析;反思其成功之处,成功的原因;不足之处,不足的原因,教学改进或教学重建的初步设想。

案例14 营造和谐的氛围,感悟学习的快乐――《我们知道》教学片断及反思

――成都市双流县东升小学唐玉兰

案例15 追求比拥有更可贵――武汉市江夏区毛文

(二)教育生活叙事

教育生活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心理咨询叙事(心理健康教育叙事)等。如,后进生的转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认识的升华

案例16 老师,我行吗――武汉市江夏区第二小学李秀丽案例17 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三)教师成长叙事

教师成长叙事:从表达形式看像教师写自己的“教育自传”,无需谈论教育理论或道理,只需回忆、记录自己教育生涯的某一天、某一阶段的教育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包括某些片断、“碎片”)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案例18 《我反思我快乐我成长》

要求:教育叙事研究:真实、教师是主角或主角之一、有一定的情节或冲突场景、有意义(不是记流水帐)

优点:易于理解,感同身受;能形象地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去认识教育实践;充满人文气息的深情、生动的叙述,能产生共鸣;创造性、艺术性地再现故事场景和过程,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四)其他叙事研究案例

案例19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主要方式三:微型课题研究

一、微型课题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也叫“小课题”、“校本科研”,是校级课题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①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②它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即发生研究;③它不需要固守着3—5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结题。很显然,这是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特征

●小切口

●短周期

●低成本

●深研究

●有实效

所以,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和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

●微:细小。

微型课题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应关注于教学细节,研究的周期控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

如:“国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设置研究”,“高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肯定不是微型课题,“小学生歌唱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应该算是微型课题了。

明白这一特点,我们在选择微型课题时,我们必须克服贪大求全。比如,个体教师研究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评价体系的问题等等。所以,教师们一定要把握:第一:一线教师的科研就是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第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积累,这是教师研究课题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案例:一个课型确定若干个微型课题(安岳送教):

“除法余数的运用”——探究余数的最佳处理办法41÷5=8......1;32÷3=10 (2)

微型科研选题方向可以确立为:

1、除法余数有效运用的教学个案研究

2、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个案研究

3、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学习指导的个案研究

4、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式教学个案研究

●“微”与“不微”的界定反思

“微”,小也。大小概念是相对概念,在判断一个课题是否是“微型课题”,应因人而异、因课题而异。

例如,校长与普通骨干教师选题一定存在差异,科研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研究的问题也一定有区别,所以当有的教师科研能力很强时,学校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的承担中观课题研究或参与更高层面的课题研究,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而对于刚刚走上教育科研路上的新手,一定要指导他们从具体问题入手展开课题研究。把握好微型课题研究的相对性,就能更好的发挥微型课题的价值功能。

二、微型课题的产生(为什么要进行微型课题研究)

1、理论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

传统的学校教育科研,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和被要求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是接受者和单纯的学习者。新课程实施以来,各个学校为教师搭建了施展自我特长的广阔舞台,拓展了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教师逐步成为教育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研究者。因此,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是蕴涵了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教师的个性特征相融合的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化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理想和特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2、实践反思

微型课题研究最早出自成都市武侯区,2002年当他们的区域性课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推进和深化时,我们研究者却感受到了来自一线教师研究的阻力。阻力源于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归属感、认同感。我们的调研信息反馈——有43%的一线骨干教师认为区域性、整体性的课题研究与自己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脱节的,那些研究是“校长的研究”、“别人的课题”,不是“自己的课题”,因此,他们往往是被动参与的。科研成为了教师评优晋级的凭证,却没有成为教师本职工作推进的有效利器。

作为我们基层教育科研的工作者,我们也不断地追问和反思:

●什么样的科研才是“教师的科研”?

●什么样的课题才是“自己的课题”?

在对一线教师的调研中,逐渐统一了认识:能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进展的课题才是“自己的课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实际作用的,并且教师能够胜任的科研才是“教师的科研”。因此,教育科研的重心必须下移,科研的阵地必须前移。因此,我们喊出了“解决身边具体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口号,全面提出了“微型科研”的实践和探索——搞教师们期望的研究周期短、能够有实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

3、基本理念

“问题就是课题、对策教师研究、收获就是成果”。

4、研究起点

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

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

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

“微型课题”的研究一般为以下步骤: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形成课题——组织实施——成果鉴定-成果交流(推广)。

(一)选题的重要性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贝尔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固然表示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是关于不知的知识。选题既决定着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应选择的途径,是关系到研究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性问题。

(二)选题方式

1、分解式

分解式是指来自于区域性课题或学校龙头课题的分解课题,在微型课题开展的初期,这类选题分解式成为一种必然。如:教研室的“薄弱学校”课题、平地的“里泼课题”。

课题选题分解式带有任务型和行政驱动型特征,这类课题的优势是微型课题目标性强,理论性深,学校重视程度高,而弱势是教师的参与激情和内在动力需要学校要有很好的调控措施加以保障,最简单实效的方法就是课题适合参研教师实际需求。

2、生成式

课题选题生成式体现微型课题是实践研究的必然性,是指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生成课题,并寻求用科研方式解决问题。如,某老师在课堂中感到当地的男孩子们在上艺术课时表现出表演的胆怯,因而立项研究《小学艺术课中男生主动表演的策略研究》;某老师与同事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资料整理很困难,就立项《低中段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整理中的指导研究》;《应用广播体操促进智障儿童粗大动作运动能力的康复研究》是某老师根据特教中心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研究项目……以上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应成为微型课题选题方向的主流。

选题生成式微型课题最大优势是展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课题充满勃勃生机,而研究教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合理解决理论上的支撑和学校的认同,加强学习与沟通是解决困难的良方。

3、热点式

微型课题选题与校级课题、区域性课题很大不同是带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而教育热点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重要选题。如,《利用社区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的研究》、《利用家校合作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磨子桥小学的老师们研究新理念下使学生产生愉快感的试卷命题的《快乐考试研究》;英语互动模式研究、小班化教育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都体现了现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选题热点式微型课题是站在科研的前沿,把握着教育科研时代的脉搏,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课题研究一定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真正让新课程理念引领我们的课堂,做到真实有效,切记不要哗众取宠。

所以,目前,省教科所提供有微型课题的选题指南,学校和教师可以在选题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或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能解决自己教学问题的课题,课题的切入点越小越越好。

(三)选题的操作技术

1、把握一个“真”字,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①列出你遇到的所有问题。

②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分析问题的真伪。问题中有真问题,有假问题;有问题本质,有问题现象;有重要问题,有次要问题;有关键问题,有一般问题。如果能抓住真问题、本质问题、重要问题、关键问题,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于真问题与假问题

案例1 《和农村孩子直面爱情》

分析:刘老师认为小学生在早恋,其实他看到的是假问题;“我”认为这是小学生好奇,这才是真问题。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时期的性心理发展社会化过程远远不够,农村孩子尤其如此,儿童对爱情多半是好奇。但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解决呢?当然需要,如果不及时引导,就会导致学生性心理畸形发展。“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课文的人文功能,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抓住真问题有多重要。

●关于关键问题与一般问题

有位教师列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家长不重视”、“学生习惯差”、“教师水平低”。这是农村学校普遍苦恼的问题。分析三个问题的关系,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如果把教师水平低的问题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解决教师水平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这位教师以微型课题的研究为载体,以研究学生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习惯差和教师水平低的问题。这就抓住了关键问题和本质问题。

2、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好(但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的影响和问题的本质)。

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前面关于“余数的分解”)如:课堂纪律差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来分解问题,可分解为课堂教学枯燥、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一言堂、学生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其中“课堂教学枯燥”又可分解为教学策略单一、教师语言不生动、课程资源不丰富等问题。其中“课程资源不丰富”又可分解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不丰富,条件性课程资源不丰富。而“素材性课程资源”又可分解为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数学素材性课程资源、英语素材性课程资源、科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等。

通过分解将问题尽量细化,然后再在问题网络的末端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如上,可立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纪律差的问题。

选题越小越便于研究,也越容易出成效。

案例2 关于“问题分解”

分析:这位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和自己形成了一套操作行为规范,达到了轻松教学、愉快教学的境界。三年以后,成长为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从农村学校调到了城市学校。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清晰,研究点要明确(这不仅仅是拟题的问题,而牵涉到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的问题)。

(1)微型课题拟题列举,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正误分辨。

例如:从形式上分辨以下课题标题哪些正确?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利用儿歌创设情景探究》(√)

《论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我作主》()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手高高举起》()

《农村学校家校联系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

从内容上看以下课题标题哪些好?

小学作文“日记”天天练研究()

(评:是作文还是日记?研究范围不明确;若两者都天天练,不现实。)

(改:《小学生日记天天练研究》)

培养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研究()

(评:习惯有好习惯和差习惯,好习惯也有个方面的,究竟培养什么?研究方向不明确。)

(改:《二年级小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阅读的延伸研究()

(评:范围过大。)

(改:《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课外延伸研究》)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第一周:依据各学科教学进度安排,以单元备课为途径,挖掘教材的艺术创造性因素,个人(报课)准备一节主题创意教学课,上报教导处。 同头课可以采用“个人构思——共同交流——各写个案——交流讨论——形成教案。 第二周:教导处根据教师报课情况组织听课(学科组长、教师),鼓励其它学科教师观课。(听课)课后写小结。 第三周: 各学科组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主题创意教学课的新模式(评课)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艺术性渗透实践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和提高。 第四周:经过研讨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行为后再次(再上课)上课。课后上交本课教案、教学反思。 指导思想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英语课程为龙头,以艺术课程为特色”三套课程是学校鲜明的教学特色,在保持和传承的基础上,本期确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美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艺术教育浸润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思路。“基于传统、体现多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畅通“更新教育思想、拓宽教学思路、发展教师专业、多元培养学生”的四大渠道,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为主体的三级课程体系中探索“高效、快乐、开放”

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生,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氛围。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设并完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形成制度健全、形式灵活、过程扎实、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氛围,特别是做好三套系列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即时性”和“规划性”教研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入研究状态,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发现实质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收获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学校要求各科组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引导学科组抓实单元备课。 二是引领教师开展校本主题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完善科组月评估工作。 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为了便于落实和督查,学校对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原则上统一安排如下: --每月第一周教研活动为“单元备课”时间。 1、单元备课处理教材必须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线索、明确基本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强调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具有教材的“个性化”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办学目标。 ----每月第二、三周教研活动为科组“校本主题式教研活动”、“反思性教学交流”时间。 (一)本学期校本教研主题创意教学课-----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 目标: 1、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最根本问题。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主要任务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拓展活动等途径的有效探索,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如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确定主题创意课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苏忠 【摘要】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校本教研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密不可分,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我们从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内容设计,以及校本教研的形式创新方面着手,谈谈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字】 校本教研、活动、有效、研究 【正文】 教研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全国、省、市、区、校本级,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开展较为频繁的教研活动一般是市、区、校本级。特别是校本教研活动如果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充分发挥其教学研究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省、市、区级教研一般是相应的教研员从本范围角度出发,考虑本学科的共性需求,来进行教研内容的设计,多采用集中的讲座辅导及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这种统一规划的教研针对性差,不能解决各学校自身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问题,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但从目前的校本教研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流于形式,有效性差,未能有效的发挥出教学研究的作用,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途径着手:一.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规范有序组织与管理研究过程是校本研究有效开展的条件之一,学校在制定本校的教学科研制度时,针对校本教研这块应当单列设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建设,包括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等。参与制度制定的成员不仅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探索小学学科有效教学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突破口,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和贯彻小学教学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学期教研组的研究主题为:打造高效道德课堂为目标。旨在通过课堂观摩、观点报告、交互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求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二工作目标 (一)建构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潜能,培育优秀的教师团队,重点打造青年教师。 (二)结合各科学科的特点,推进“有效课堂”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形成更具特色的教研品牌。 (三)以开展学生丰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重点 (一)严格备课要求、深入学习钻研。 立足《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处理好尊重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之间的关系,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研组按要求手写详实可行的书面教案,杜绝照抄照搬教案。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反思,提高教后反思的质量。??

(二)提高课堂绩效、提升教育质量。 本学期各教研组将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开展随堂听课,组织人员深入课堂听课、重点听年轻教师的课。市级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校级骨干教师要上好优质课,其他教师上好合格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公开课”“示范课”“达标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 (三)各教研组要加强基础性知识教学有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针对本校的情况,如:在数学方面,在计算教学中出现不少学生对算理不理解、计算错误率偏高、计算速度大大降低的现象,显然,这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将围绕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四)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使教研活动规范化、专题化和制度化,提高各教研组的教研实效。?工作中重点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反思”、“互助”、“扶持”等形式,在教师中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工作措施

做实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

做实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多年来,我校以做实教研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载体,探索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教科研模式。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已经充分体现了教研行为的自主化,在教研活动之前,教研组长首先将活动方案递交分管领导及负责该学科的行政领导,共同商榷活动议程及研究主题;在开展活动时,结合学校目前讲学稿的使用,使得每次教研主题专题化、教研内容系列化,如今为了提升教研组长自身的组织研究能力,我校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之外,还采用了组长在本校内跨学科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让组长们在参与中学会反思,在活动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切切实实地做实我校的教研活动,提升校本教研。 物理组:做实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我校物理组全体教师为了把课堂教学研究做实做精,把初中物理教材中大家认为较难上的一些章节,采取了以下一些程序和方法。首先进行集体备课;接着由一位老师去上课;再大家一起评课,讨论上课的效果和思路,并达成一致,形成一堂“最佳”的上课模式;最后由一位老师执笔定稿形成一个由集体智慧而成的通用教案存档。 通过以上方法大大提高了各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老带新,最后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周平龙) 做实校本教研的认识与体会 作者: 长海县小长山中心小学刘美成 发布时间:2006-04-25 12:21:49.0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 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在教师身上。激活了教师的" 特长";激活了学校" 教学";激活了" 科研" 气氛;激活了教师的"能力" 。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人人都有一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xx、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也很能引起年轻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

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xx心理学家xx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xx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会诊xx三、.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活动解析】xx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策划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专业水平,我运用在国培网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为我校全体初中语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众所周知,我们把课堂教学能力分为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中的教学实现能力。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一定就能生成一堂好课。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学实现能力剥离出来,突显出来。并借这次学校这个大背景,通过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来促使教师意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提升。同时通过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观察,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新的视角,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备课与合作研讨,深化文本解读,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与学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尤其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2、老师们通过课堂磨课反思,同伴评课,学会更好把握学情,再上课,在教学目标落实上,拉近教学设计与课堂实现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设计。 3、通过借助课堂观察表,尝试改变以往随意,粗放式的听课反思,提高课堂观察、分析与反思的能力。 三、活动流程 (一)磨课过程 1、第二周同组成员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桃花源记》 2、第二周党军老师独立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案,课件。 3、第三周周一下午第二节党军老师开始第一次磨课。同组老师进行分任务地听课,各自完成课堂观察表。朱丽芳老师关注课堂设计,课件内容。张宏老师侧重关注教师评价,完成课堂教师评价表。牛巧文老师着眼于执教老师的提问,完成课堂教师评价表。王淑清老师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课堂观察表加以如实记录。 4、第三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所有参与课堂观摩的同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就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教学目标与落实的距离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 5、执教者党军老师进行课后反思,修改教学设计。周三上午第四节进行第二次试讲。流程同上。 6、第二次试讲之后,课堂观摩的同组教师,撰写自己的课堂观察感受。 (二)上课过程 1、第三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党军老师上《桃花源记》 2 李明老师陈述这次活动的背景和目标。 3 党军老师阐述自己磨课新的体会。 4、牛巧文老师王淑清老师谈自己从自己观察点谈自己的观看感受。 5、张宏老师对课堂进行总评。 6、请听课老师点评。 7、请教研组长田万义老师做指导。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年9月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学俊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

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 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 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也随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全面推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赞誉,校本教研也凸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实施校本教研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校本教研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的支点,是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

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内涵 (1)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培训、研究、设计好课程,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潜力等等。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2)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主要特征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栉风沐雨教研路风劲帆正好远航——北关小学实施校本教研工作的汇报 二0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校本教研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近年来,北关小学牢固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教研活动渠道,确立了“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教研工作思路,以校为本,立足课堂,实践提升,着力培养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科研队伍。努力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健全机制,让校本教研有章可循 为使校本教研的效能最大化,我们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形成规范的、科学、系统的校本教研机制。 1、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主抓、教研室和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研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分层负责的校本教研网络。明确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和任务。同步推进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使校本教研常规化,教学常规教研化。 2、建章立制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为了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北关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自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研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积极的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切实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持续、高效发展。 3、强化培训,构建教研队伍。学校不断强化培训,构建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市级“名师”教学能手为主体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是加强教科研人员的学习。鼓励和支持教科研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际交流。建立教科研人员学习制度,每个教科研人员每年要读1—2本教科研专著,每年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带头在网站上交流论文2篇以上。二是以课堂为基础,开展大规模的教学比武、说课竞赛、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认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崖湾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名称]:小学数学组 [活动时间]:2016年9月9日 [地点]:一年级教室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主持人]:顾明 [记录]:田辉 [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模式 [活动流程]:背景介绍——教学构思——观课点分配——观课——教学反思——议课——生成成果 [集体备课时的建议]: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备教材,备学生,力求实用。[课前准备]:1、卡片2、小黑板 [观课点及人员分工]: 1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对学困生的关注。 3、学生按照“预习——展交——反馈”的学习效果如何。 [讨论交流问题]: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表达 [建议和意见]: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来尝试。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讲课教师]:潘石恩 [授课学校]:崖湾 [年级]:一年级 [学科]:数学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课型]:新授课 [观课时间]:9月18日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说课稿 一年级教材93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几十几加几十几或减几十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两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的记算方法。 2、培养学生读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感知提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创设情景法。为了使学生分别熟练退位减法,(1)、先是开火车口算在得数分别是说出得数后学生判断改正,(2)、然后版演竖式计算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完成后讲解计算过程,(3)同桌检查帮助改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从他们喜欢的跳绳活动开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自学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感知信息的方法,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等。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本文就“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关健词:教研现状校本教研概念校本教研要素校本教研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这些观念与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部办公厅2000 年关于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市教研室参照叶澜教授的《教师关注问卷》,在我市的部分学校对教师《我的关注》、《我的困惑》与《我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附后),选择的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农村中心小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5%的教师还处在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同事、领导和家长中的印象等等,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不成熟期。50%的教师更多关注新理念之下的课例设计,他们关注教材的编排,课的设计与研究,关心外在的评价,属于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15%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水平较高,渴望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我的困惑》部分,统计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反思的习惯,长期重复着日常教学,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教师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而发现问题的教师都希望得到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人士的引领,甚至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如:在与教师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几位教师反映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部分内容偏

校本教研形式及活动整理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及活动整理 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要求: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故事;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讲教育教学故事大赛。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 有专业指导小组听新教师或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小组的组成:校领导+骨干教师 以课例为载体、采用“多人同备一人上”和“一个课例多人上”等方式进行观摩教研。 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案。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钻透“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两法”(教法和学法),精选“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主持人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 陈述的基本顺序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

校本教研活动独具特色(精)讲课稿

校本教研活动独具特色 高效课堂模式稳步推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一中深知:一所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所以积极充实内涵,深化教学改革,围绕特色教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起了大文章:积极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活动,积极探索“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积极完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一中教学教研特色。以下是一中的具体做法,欢迎指导。 一、领导重视,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培训 一中素有重视教学教研的传统,一中的领导一直认为:结合学校实际,抓好校本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新学期开始成立教改领导小组,为了顺利开展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开学初,市一中召开教研组会议,对新学期的研训工作做了整体安排。业务校长高文亮根据市教研室的指导精神对一中教学教研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校长杨宝宏对教学教研工作给寄予了很大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书记王军建也对我校的教学研训工作寄予了很大希望。 学校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培训。我校确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有效教学为途径,以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教研思路,制定“有效教 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实施方案。学校提供的培训材料有《校本培训第3期》、《课改前言第7期》,以此来引导教师反思教学,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探索方法,努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学习“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教研计划,“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效教学管理探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有效课堂学习材料。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构

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0 年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关健之年,又恰逢我校创建 “ 合格学校”。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面,以创办家长满意的革新小学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瞄准“精品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再上新档次,教育质量再创新成绩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 紧扣一个中心:创建“ 合格学校” 突出两大主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优化三大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 开展四大活动:养成教育成效展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汇报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保合格学校创建活动。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勤奋务实、团结奋进的行政领导集体。 1、学校行政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求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求原则。 2、坚持一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认真小结一周开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年级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 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4、带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5、教研组和少先队要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网页。 6、认真组织和参与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活动,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信息,保证严格公正。 7、对分管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成效要处于全镇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继续完善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考评过程严肃公正,考评结果真实可信,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2、继续完善教职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职工结构 工资发放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教师要严格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教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时间: 地点:办公室 活动方式:自主实践、协助研究 活动流程:活动背景介绍→做课人说课→授课、观课→ 议课→生成课、提出要求 活动准备:由张胜先老师上一节示范引领课。 向全体语文教师征集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观察点。 活动过程: 一、由主持人说明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合格的人才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心学校的杨老师为我们做一节示范引领课,希望大家从中得到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由徐老师说课 三、主持人分配观课中观察点 四、由张老师做课,全体教师进行观课 五、议课记录: 张维旭:在字词的解决上,本节课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主要以学生的自学完成为主,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加以巩固,学生认读的正确率高。在认的基础上重视了写的训练,由易到难,效果好。朗读指导到位。 李水亭:本堂课中中教师在读的方面指导到位,以分段教学学生易于把握。 王军宣:本节课中教师始终以读为主线,读得形式多、数量多,达到了6次。从抓往字词的理解读到意境中去读,每次都有不同的目标,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以读促讲、以读代讲的效果。 邹文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本节课中教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

样,重要有:(1)手势语评价,用鼓掌的方式进行表扬评价。(2)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评价。(3)学生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4)发奖励卡有形式进行评价。 六、本次教研活动生成性的成果: 1、朗读指导的方法:(1)教师在一堂课中应该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词、重点词进行指导。如本堂课中的“漂亮、生气”两词。(2)分段抓主要内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指导。(3)出示读的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2、中高年级字词解决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可以按“读——勾画——自学——理解——写——应用”的六步法进行教学。 3、评价是课堂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如鼓掌、师评、互评、画画评、手势评价、奖励卡评价等。 4、概括能力的培养以考导式(即填空)形式进行,使学生在思维上有一个框架。 5、写的训练在课堂上必不可少,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进行训练,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学生抄写词语等方式。 七、本次活动中的不足 1、教师的互动性不够积极,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形成的观点应具有条理性、科学性、实用性。 八、今后改进意见: 教师的互动参与率要高。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形式:座谈会 教研记录: 邹主任: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综合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就要在树立现代教学效率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 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也很能引起年轻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说。【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

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三、临堂会诊 【活动解析】临堂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有积极上进,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帮助,以求快速提升自我。“指导组”成员有经验、有理论、有能力、有水平,往往能很快找到年轻老师教学的“病症”,对症下药,时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