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概述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是指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差异来对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利用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结构性质上差异对不同官能团化合物进行鉴别分离(例如苯酚、苯胺、苯甲酸的鉴别分离);二、利用相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局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对同系物等进行鉴别分离(例如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的鉴别)。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的要求不同。
鉴别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对具有不同结构组成的单一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分离是指针对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混合物,利用各自性质上的差异,逐一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组分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基础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熟悉掌握不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是解决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问题的关键。
根据教材体系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有机化学》分为上、下半册,按章节对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巩固有机化学各章节基础知识,建立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时,结合各章节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一些有机化合物鉴别与分离的实例,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知识的技能。
有机化学(下)鉴别分离相关知识点第十章醇和醚1. Lucas试剂(氯化锌/浓盐酸)与伯、仲、叔醇的反应速度不同。
各级醇反应活性次序为:苄醇和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第十一章酚和醌2. 苯酚的卤代反应---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 酚类物质和氯化铁溶液的显色反应,用于酚羟基的检验。
4. 利用苯酚的弱酸性对酚进行分离提纯:酸性:碳酸›苯酚›醇。
酚(碱)→酚钠(二氧化碳)→酚。
5. 利用苯酚(碱)→酚钠(甲基化试剂、卤代烃)→酚醚(氢碘酸)→酚和碘代烃的反应,对酚类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及酚羟基的保护。
高中有机物鉴别与分离方法

高中有机物鉴别与分离方法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主要方法:1、检验有机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是否能溶于水。
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
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3、检查有机物燃烧情况: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有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时气味(如识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
例:1 使用溴水法(甲烷与乙烯的鉴别)2 酸性KMnO4(H )法(苯与其同系物的鉴别)3 新制Cu(OH)2及银氨溶液法(鉴别-CHO)应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现有机物的分离典型例子:1.乙烷(乙烯)错例A:通入氢气,使乙烯反应生成乙烷。
错因:①无法确定加入氢气的量;②反应需要加热,并用镍催化,不符合“操作简单”原则。
错例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乙烯被氧化而除去。
错因: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新的气体杂质混入。
正解: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洗气,使乙烯转化成1,2-二溴乙烷液体留在洗气瓶中而除去。
2.乙醇(水)错例A:蒸馏,收集78℃时的馏分。
错因:在78℃时,一定浓度(95.57%)的乙醇和水会发生“共沸”现象,即以恒定组成共同气化,少量水无法被蒸馏除去。
错例B:加生石灰,过滤。
错因:生石灰和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溶于乙醇,使过滤所得的乙醇混有新的杂质。
正解:加生石灰,蒸馏。
(这样可得到99.8%的无水酒精)。
3.乙醇(乙酸)错例A:蒸馏。
(乙醇沸点78.5℃,乙酸沸点117.9℃)。
错因:乙醇、乙酸均易挥发,且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错例B:加入碳酸钠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后,蒸馏。
错因:乙醇和水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正解:加入适量生石灰,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钙后,蒸馏分离出乙醇。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分子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利用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时间差、色谱峰形状和峰面积的差异,来推断和确定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仪:包括气相色谱柱、进样器、检测器等。
2. 有机化合物样品:如醇、酮、酯等。
3. 气相色谱流动相: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氢气、氮气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和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成样品溶液。
2. 进样:使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
3. 柱温设定: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设定适当的柱温。
4. 流量设定:调整流量使其与进样量匹配。
5. 检测器设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质谱检测器(MS)等。
6. 开始分析:启动气相色谱仪,开始分析。
7. 数据处理:利用气相色谱仪自带的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几个有机化合物。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差异以及色谱峰形状和峰面积的变化。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品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实现了我们的实验目的。
结论: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了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了有机化合物,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准确等优点,在有机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分离。
本文将介绍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I. 鉴别常见离子的方法1. 鉴别阳离子(1)阳离子铁(Fe3+):加入氨水后溶液呈深红色。
(2)阳离子铜(Cu2+):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呈深蓝色。
(3)阳离子银(Ag+):加入氯化物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2. 鉴别阴离子(1)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加入酸后产生气泡。
(2)阴离子硫酸根离子(SO4^2-):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3)阴离子氯离子(Cl^-):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II. 分离常见化合物的方法1. 晶体分离法(1)卤素的分离: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溶解。
然后加入氯化钾,卤素溶解度较小,会生成沉淀而分离出来。
2. 蒸馏法(1)液体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分离。
(2)汽包分离法:利用汽包的作用,将气化液体与非气化液体分离。
3. 结晶法(1)溶液结晶:将溶液浓缩至饱和,冷却后结晶分离。
(2)蒸发结晶:将溶液加热蒸发,溶质浓缩至饱和后冷却结晶。
4. 离心法(1)离心过滤:利用不同化合物粒子的沉降速度差异,通过离心作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2)离心离析:利用不同化合物的密度差异,通过离心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5. 萃取法(1)液液萃取: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行为,将化合物从一个相中转移到另一个相中,实现分离。
6. 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的差异,进行分离。
以上介绍了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通过对离子的鉴别和化合物的分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鉴别和分离。
化学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化学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方法化学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是化学研究和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并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鉴别和分离的方法。
一、鉴别方法1. 目测观察法目测观察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黄绿色。
2. 混合试剂法混合试剂法是一种通过和已知物质发生反应来鉴别未知物质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气体的释放或沉淀的生成等现象,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
例如,用硫酸亚铁试剂与硫酸钠反应,生成黑色沉淀,可以鉴别出硫酸钠的存在。
3.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具有特征性,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图谱,可以鉴别物质的成分。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来鉴别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峰,从而了解其结构。
二、分离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通过不同的沸点来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的方法。
混合物会被加热,其中沸点较低的物质首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收集。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液态混合物中液体组分。
例如,用蒸馏法可以将水和酒精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 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通过溶解物质后再复原结晶的方法,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成分。
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物质按照不同的结晶点分离出来。
例如,通过溶解硫酸钠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然后通过结晶法可以将两者分离。
3. 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通过使用溶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例如,将固体与液体混合物与非极性溶剂萃取,则非极性溶剂会将部分目标物质溶解,实现分离。
4.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不同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分离液体和气体混合物中的成分。
有机物化学鉴定的一般方法

有机物化学鉴定的一般方法(一)蛋白质、多肽、氨基酸(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α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
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
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紫色。
2.皂甙(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0水浴或25-270的室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与鉴别

滤 渣 (水合MgSO4) 水
滤Hale Waihona Puke 液蒸馏乙酸正丁酯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一、基本概念 鉴别有机化合物的依据是根据不同有机化合物在性质(化学、 鉴别有机化合物的依据是根据不同有机化合物在性质(化学、 物理或光谱性质)上的差异进行的。 物理或光谱性质)上的差异进行的。作为鉴别反应的试验应考虑以 下问题: 下问题: 1、反应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即:有颜色变化,或有沉淀 、反应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有颜色变化, 产生,或有气体生成等。 产生,或有气体生成等。 2、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 、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 3、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 、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 解好这类试题就需要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较为 详尽的总结,以便应用。 详尽的总结,以便应用。
R2CHOH + 2Ce(IV) R2C=O + 2Ce(III) + 2H+
8.Lucas试剂检验一、二、三级醇 Lucas试剂检验一、 试剂检验一
氯化锌-盐酸溶液称卢卡斯试剂。 氯化锌-盐酸溶液称卢卡斯试剂。六个碳原子以下的各 级醇均溶于卢卡斯试剂, 级醇均溶于卢卡斯试剂,反应后生成的氯代烷不溶于该试 故反应发生后体系会出现混浊或分层。 剂,故反应发生后体系会出现混浊或分层。根据实验现象 可判别反应速率的快慢,以此区别一、 三级醇。 可判别反应速率的快慢,以此区别一、二、三级醇。
NaOH
RCOONa + CHI3
15.饱和NaHSO 15.饱和NaHSO3溶液
饱和NaHSO3溶液与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低级 溶液与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 饱和 环酮作用生成白色沉淀。 环酮作用生成白色沉淀。
OH 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鉴别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鉴别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中,某些性质是分析、鉴别有机物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年来,由于现代仪器用于分离和分析,使有机化学的分析方法起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化学分析仍然是每个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少的样品作出鉴定,以保证实验很快顺利进行。
化学分析鉴定就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来得到一定的信息。
有机物主要以官能团分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定性实验,其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非常有利。
官能团的定性鉴定是利用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即能与某些试剂作用产生特殊的颜色或沉淀等现象,反应具有专一性,结果明显。
选取化学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取决于实验中哪一方法更为迅速、更为简便。
实验七十烷、烯、炔的性质【试剂及药品】环己烷、环己烯、乙炔、四氯化碳、氯化亚铜、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高锰酸钾溶液、10%NaOH溶液、氨水、2%硝酸银溶液、硝酸【实验步骤】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验取两只干燥试管,分别在两个试管中放入1mL四氯化碳。
在其中一试管中加入2~3滴环己烷样品,在另一试管中加入2~3滴环己烯样品,分别滴加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并不时振荡,观察褪色情况,并作记录。
再取一试管,加入1mL四氯化碳并滴入3~5滴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通入乙炔气体,注意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2、高锰酸钾溶液实验取2~3滴环己烷与环己烯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水,再分别逐滴加2%高锰酸钾溶液,并不断振荡。
当加入1mL以上高锰酸钾溶液时,观察褪色情况,并作记录。
另取一试管,加入1mL2%高锰酸钾溶液,通入乙炔气体,注意观察现象。
3、鉴定炔类化合物实验(1)与硝酸银氨溶液的反应取一只干燥试管,加入2mL 2%硝酸银溶液,加1滴10%NaOH溶液,再逐滴加入1mol/L 氨水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
将乙炔通入此溶液,观察反应现象,所得产物应用1:1硝酸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示剂法 pH试纸呈酸性色(pH<7)。甲酸、草酸还具有还原性, 能使KMnO4/H+褪色,甲酸能与Tollen试剂反应呈正结果 。
[习题6] 用化学方法区别: (1) 甲醇、乙醇、甲醛、乙醛、甲酸、乙酸 (2) 对甲苯酚、苯甲酸、甲基苯基醚
(十三)羧酸衍生物
1、水解法 羧酸衍生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时的活性差别较大。酰卤 滴加蒸馏水时,立即水解(不分层),同时放热,放出卤化 氢;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卤化银)生成。酸酐滴加蒸 馏水,先下沉,片刻后水解(不分层)。酯、酰胺在室温下 加蒸馏水,分层,无明显现象。当加NaOH溶液时,酯与其 分层,加热后成均相(不分层)。酰胺加NaOH溶液也分层 ,加热数分钟后成均相,同时有NH3产生(用红色石蕊试 纸检验),取代酰胺无NH3产生。
(-)
(-)
(九)酚
1、FeCl3法
大多数酚与三氯化铁有特殊的颜色反应,而且各种 酚产生的颜色不同,多数酚呈现红、兰、紫或绿色。颜 色的产生是由于形成电离度很大的络合物(一般烯醇类 化合物也能与三氯化铁起颜色反应)。大多数硝基酚类 、间位和对位羟基苯甲酸不起颜色反应,某些酚如α 萘酚、β -萘酚等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它的水溶 液与三氯化铁不产生颜色反应。若采用乙醇溶液,则显
CCl4
Br Br
+
Br2
[例2]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KMnO 4
ÍÊ É «
[1] [2] [3]
Br2/CCl4
Br2
[1] [2]
ÍÊ É «
[1] [2] [3]
KMnO4 /H
+
(-)
(-)
[习题1]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五)共轭二烯烃
1、顺丁烯二酸酐法 共轭二烯烃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析出固体。
(六)芳香烃
1、CHCl3/AlCl3法 苯及其同系物和CHCl3/AlCl3反应生成有颜色的产 物。苯及其同系物、卤代芳烃反应后为橙红色,萘 反应后为兰色,菲、联苯反应后呈红色,蒽反应后
呈绿色。
ArH
CHCl3/AlCl3
ArCHCl2
ArH AlCl3
Ar2CHCl
ArH AlCl3
Ar3CH
CHCH2Br [4]
[1]
Br2 ÍÊ É «
[2] Br /CCl 2 4 [1] [3] (-) [2] [4] [3]
[4]
NaI/CH3COCH3
NaBr
³Á µ í
[2] [3] [1]
Ê Ò Î Ï ³Á µ í¿ ì ¼ Ó È È ºó ²Å ³Á µ í
(-)
(八)醇
1、金属钠法 金属钠与醇反应放出H2。
2 CH3CH2CH2OH
+
Na
CH3CH2CH2ONa + H2
2、Lucas 试验(无水ZnCl2 + 浓盐酸) 烯丙型醇、苄醇、30醇反应最快,立即生成不溶于水 的氯代烃,于是出现浑浊,经放置便分层。20醇反应 较慢,要经数分钟才出现浑浊,生成相应的氯代烃。 10醇反应最慢,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浑浊。利用上述现 象可区别各类醇。
ROH + HCl
ZnCl 2 Ê Ò ÎÂ
RCl + H2O
[例6] 用化学方法区别:正丙醇[1]、2-戊醇[2]、叔丁醇[3]
[1] [2] [3]
Á ¢ ¼ ´³ö ÏÖ » ë × Ç HCl/ZnCl2 ·Å Ö Ã ²Å ³ö ÏÖ » ë × Ç
Ê Ò ÎÂ
[3] [2] [1]
(-)
CH3COCH3 + NaHSO3
3、碘仿实验 具有
O C CH3
或
OH CH CH3
结构的化合物,与
I2/NaOH反应,生成CHI3结晶(黄色)。
O H3C C CH3
I2 NaOH I2 NaOH
CH3CO2Na + CHI3 HCO2Na + CHI3
CH3CH2OH
4、Tollen试验(由氨、硝酸银和氢氧化钠配制而成 醛(脂肪醛、芳香醛)遇到Tollen试剂被氧化,试剂本
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
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 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
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
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鉴别与分离
一、概述
在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
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
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
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 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
二、各类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要求掌握的重点是化合物的鉴别,解好这类试题就需要各类化 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总结,以便应用。为了帮助大家学 习和记忆,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 例题进行解析。
(一)烷烃
无鉴别反应,通常借其他类化合物特征反应与之区别。
(二)烯烃
1、KMnO4法
NO2 NO2 + H2O
2、NaHSO3试验 醛、C8以下的环状酮、脂肪族甲基酮能与NaHSO3的饱 和溶液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白色晶体。羰基碳的 电正性愈强,空间位阻愈小,反应愈快。
H CH3CHO + NaHSO3 CH3 C OH SO3Na CH3 CH3 C OH SO3Na O + NaHSO3 HO SO3Na
O
O
±½
+
O O
O O
[例3]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³Á µ í
[4]
[1] [2] [3] [4]
Br2
ÍÊ É «
Br2/CCl4
[1] [2] [4] [3]
[4]
O O O
Ag(NH3)2+
(-)
(-) [1] [2]
¹ Ì Ì å (-)
[1] [2]
[习题2] 用化学方法区别
Ar2CHCl
AlCl3
+ Ar2CHAlCl4
+ Ar3CH + Ar2CHAlCl4
2、KMnO4/H2SO4法
+ Ar3CAlCl4 +
Ar2CH2
具有α -H的烷基苯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
KMnO4褪色,苯显负反应。
CH2CH3
KMnO4 /H2SO4
CO2H
3、发烟H2SO4法
RC
CCu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4]
沉淀
[1] [2] [3] [4]
Br2/CCl4
Br2 褪色
(-)
[2] [3] [4] [1]
CO2 KMnO4/H+
(-)
[2] [3] [4]
Ag(NH3 )2+
[2]
(-) [3]
(四)环丙烷及其衍生物
1、Br2 / CCl4法 环丙烷及其烃基衍生物与Br2/CCl4溶液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 溴的红棕色褪去。
即可。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 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
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
C C + 2 Br2 CCl4 Br C Br Br C Br
3、Ag(NH3)2+法
末端炔烃与Ag(NH3)2+作用,产生炔银沉淀(白)。
RC
CH + Ag(NH3)2+
RC
CAg
4、Cu(NH3)2+法 末端炔烃与Cu(NH3)2 +作用,产生炔铜沉淀(棕红色)。
RC
CH + Cu(NH3)2+
苯及其烷基苯与发烟硫酸反应生成芳香磺酸而使反应
液成均相。
H2SO4 CH3 SO3H CH3 H2SO4 SO3H
[例4]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4]
³Á µ í
[5]
[6]
O O O
[1] [2] [3] Br /CCl 2 4 [4] [5] [6]
Br2
ÍÊ É «
[1] [2] [3]
正性结果。
2、Br2/H2O 法 酚类能使溴水褪色,形成溴代酚析出。苯酚与溴水作 用生成白色固体三溴苯酚。 [习题4] 用化学方法区别 :
OH (1) OH (2) OH
(十)醚
所有的醚都能溶解于强酸中。由于醚键上氧原子具
有未共有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质子生成盐,反应混
合物为均相。
R
O
R43;
¹ Ì Ì å (-) KMnO4
(-) [4] [5] [6]
(-) [1] [2] (-) [4] CHCl3 /AlCl 3
ÏÔ É «
[1] [2]
ÍÊ É «
[5] [6]
KMnO 4/H2SO 4
[6] [5]
(-)
[习题3] 用化学方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