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

合集下载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教育快 速 发展 的产 物——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如 何克服 自身基 础 薄 弱 、资 源 有 限 、本 科 办 学 经 验 缺乏等 不 足 ,深 化 内部 改 革 ,建 设 办 学 特 色 ,不 断提升 自身 核 心竞 争 力 ,是 值 得 我们 共 同探 讨 的
课题。

积 淀形成 的 、本 校 特 有 的 、优 于其 他 学 校 的独 特 优质 风 貌 ” 。笔 者 认 为 ,办 学 特 色是 一 所 高 校 在 长期 的办 学 实践过 程 中所 形成 的稳 定 的 、独 特 的 、 优质 的和 被社 会 所 公认 的办 学 特 征 、办学 风格 和

随着 高等 教 育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我 国 高等 教
式 和被社 会公 认 的独特 的 、优 良的办 学 特征 ” ;
育发展的重心已逐渐从 以规模扩张为主向提升 内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 涵为 主转移 ,高校 问 的竞 争 日趋 激 烈 。作 为高 等 案 中 ,对 办学 特色 的解 读是 “ 长期 办 学 过程 中 指
黄 金 珠 ,杨 丽 娜
( 兴学 院 ,a 嘉 .学校 办公 室 ;b .商学 院 ,浙江 嘉兴 34 0 ) 1 0 1

要 :随着高等教 育事业 的快速发展 ,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 出现 了办学定位模糊 、办学资源 紧张 、学科
专业 建设任务繁 重、教 育教 学质量有待进 一步提 高等一 系列问题 。面对 日益严峻 的竞争形势 ,新 建地 方本科
sho —rn i r n t n l i df a c l eore , ev i i ieadm jr os ut nt k , n d ct n col unn oi ti ,i t nn i sucs hayds p n n a nt ci ss a de uao g e ao mei ar cl oc r o a i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追求特色办学和特 色发展 , 当前 各 国高 等院校探 索 是 受办学指 导思想 的影响 , 新建地 方本科 院校 的专 业设
办学之路的共 同趋势。事实表明 , 走特色发展之路 , 是深化 置存在 四个 方 面 的 突 出 问题 : 是 专 业 设 置强 调 “ 而 一 大 教育教学改革 、 提升 学校核心 竞争力 、 形成人 才培 养特色 , 全 ” 与 区域 经 济 和 人 才 需 求 不 相 符 , 业 设 置 趋 同 问 题 突 , 专

府提供 , 而大多数新建 地方本科 院校建 立在经济 欠发达 的 地级 ( 或县级 ) 城市 , 校经 费供给不 足 的 问题 尤其 突 出, 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 受起步 晚、 办学经费紧张的双重 影响, 与其它本科 院校相 比, 建地方本 科院校师资队伍建 新
新建 地 方本 科 院校 特 色 发展 中 的 问题
。 当前 , 响新 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因素 , 影 可 影 响 了 办 学 基 本 条 件 的 改 善 J 以概 括 为 以下 几 个 主要 的方 面 : ( ) 学思 想 和 专 业 设 置 缺 乏 特 色 一 办
经济全球化对 高等 教育产 生了 巨大 冲击 , 加上 高等教 设 还存 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偏低 、 年龄结构老化 、 学科梯
郭 军 , 钟 宏 尹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湖南 娄底 4 7 0 ) 10 1 [ 摘 要】 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仍然存在 办学理念不 明确 、 资源整合 乏力、 办学特 色不 突出等 问题 , 推进 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 的办学特 色, 需要加 强学科建设、 育特 色学科 , 培 优化 专业结构、 育特 色专业 , 培 构建特 色课程 , 实施特 色教学。 [ 关键 词] 办学特 色; 新建本科 院校 ; 色发展 特 [ 中图分 类号】 6 8 4 G 4 .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3 7 2 2 1 ) 3— 16— 3 17 —0 1 ( 00 0 00 0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项目同质化倾向及其改善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项目同质化倾向及其改善

Vo 9 N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n 2 1 L2 . u e 0 0
新 建本 科 院 校办 学 特色 项 目同质 化倾 向及 其 改善 -
陈 飞 。 ,
( . 海应用 技术学 院 , 1上 上海 2 0 3 ;. 0 2 5 2 华东 师范 大学 , 海 2 0 6 ) 上 0 0 2
社 会发展 之 中, 找到新 的 增 长点 , 得 社会 和 政 府 的 哲 学要 求 , 赢 各大学在 遵循 大学教育 的普遍 规律 和一般
支 持来发展 自己 , 而提 高 自身 的办学 实力 。但 从 教 属 性 的同时 , 从 必须要 形成极 具特点 的人才 培养模式 和
育 部第一 轮本科教 学工作 水平 评估 中发 现 , 参评 的各 教 育教 学模式 。因为在高等 教育 大众化进 程 中 , 高 各
现 。3 [ 新建本 科 院校必 然 重 视 特色 建 设 , 1 不仅 要 凝 练
上 述反 映 出 , 建本科 院校 的办学 特色 同质 化的 新
自身特 色 , 更要科 学发 展 特 色 , 争取 在 服 务地 方 经 济 倾 向。特色 评估 的理论 基 础在 于普 遍性 与 特殊 性 的

新建 本 科 院校 办 学 特 色 项 目 同质 化
颖 而 出。2 [ 因此 , ] 特色 评估 的初 衷 应该 是 督促 鼓励 多 样化 办学 , 提供 多样 化 的人 才 成长 环 境 , 以培 养具 有
特 征
截止 目前 , 已有部 分新建 本科 院校接 受 了教 育部 鲜 明个性 的能够适 应不 同领域 需求 的人才 。然而 , 事 第一 轮本科教 学工作 水平评估 , 而且 通过 了评估 。根 与愿 违 , 以新建本 科 院校 为例 ,千树 万树梨 花开” 办 “ ,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建设SWOT分析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建设SWOT分析
维普资讯
第 1 8卷第 5期 20 0 6年 1 0月
安康 师专 学 报
Ju n l fAn a gTec esC H g o ra k n a h r o e e o
Vo 8 № 5 L1 0c . oo t2 6
新建地方性本科 院校特色建设 S T分析 WO
新建地方性本 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较容易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一方面发展新建地方性 本科 院校 ,对
促进 当地 经济和社 会发展具有 巨大 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又为新建地方性本科 院校 的改革和
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空 间、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改变传统封 闭的办学模式 ,主动 融人 当地社 区 ,适
我国各地 区的 自 然条件 千差万别 、 社会发 展水平参 差不 齐 , 依托地方资源发展 的区域经济必 然要求与之相适 应 的不 同
层次 、不同类型的人才 ,要求 与之协 调发 展的高等 教育 系统 。这样就 为学校的 生存 提供 了土壤 ,为学校 的发展 提供 了
广阔 的背景 。 2 .与地方社 会发展的协调性
ss i.
Ke r s S t e l c lu e g a u t o . e e U g a e y; Mo e fS OT;Th p c  ̄ f a u e o s r c i n y wo d : eup t o a nd r r d a e c 1 o e e lt l h  ̄ d l W o e s e i e t r s c n t u to
KANG o g, LIZh S a Xin i h n
(Y l o ee ui 10 0 ha x,C i ) ui C lg ,Y l 7 90 ,S a ni hn n l n a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点及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点及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
关键 词 : 新 建本科 院校 ; 办学特 点 ;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3 ) 1 1 — 0 0 2 5 — 0 4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发展迫切要求地方新建 实 、 素 养好 、 能力 强 、 后劲足” 特点 的高 级应 用 型 人 才 本科院校加快推进 内涵发展 、 转型发展 , 为实现高等 为 目 标定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 1 。 教育现代化和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做 出应有的贡 献。特别是《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要
加 快 内涵 建设 、 提 升学 校 的办 学实 力 、 产 出标 形成 了彰显地方新建本科 院校办学特色, 具有 “ 基础 会 资源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项目: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4 0 7 1 2 0 0 9 ) 。
收稿日 作者简介 期: 2 0 1 3 — 0 9 — 1 1
庞 海 燕
( 金 陵科技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6 9 )
摘要 : 地 方 新建 本科 院校 , 必须 牢 固树 立提 高质 量 为核 心 的教 育发 展 观 , 紧 紧抓 住 内涵建设 的 主旋律 , 走 内涵式发 展道 路 , 提 高 学校 核 心竞 争 力 。 围绕地 方 新 建 本科 院校 的 办 学特 点 , 如人

进 区域产业 升 级 和地 方 经 济 转 型 发 展 。地方 新 建 本 科 院校注 重依 据地 方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需 要 调整 学 科 专 业 布局 , 在 面临产 业 升 级 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时 , 学 校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特色创建路径选择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特色创建路径选择

莉: 新建 民办本科 院校特 色创建路径选 择
新 建民办 本科 院校特色创建路径选 择
刘 莉
( 宁波 大红 鹰学 院 经管 学 院 , 江 浙 宁波 3 57 ) 1 15
关键词 : 民办本科 ; 特色创建 ; 路径选择 摘 要: 以新建 民办本科 宁波大红鹰 学院的办学定位 为依 据, 索为 了尽 快形 成办学 特色 , 探 如何 选择、 建 创 特色 的路径 ; 在突 出地域特色、 业特 色、 资特色 的同时最终达到 以特 色求生存 , 行 师 以特色 求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6 7 G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2— 7 5 2 1 }3— 19— 2 17 4 5 (0 0 0 0 3 0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长的综 合性本 科 院 校相 比 , 建 民 办本 科 院校整 新 体 学科水 平 相 对 较 低 , 处 的社 会 环 境 较 差 , 所 占 有 的资 源有 限 , 因此 在 学科 建设 方 面有 着 天 然 的 劣 势 。宁波 大 红 鹰 学 院 以地 方 经 济 的现 状 和发 展趋 势作 为 学 校 学 科 、 业 发 展 的依 据 , 学 科 专 在 建设 、 专业 设 置和 调整 过 程 中与 地 方 经 济发 展 紧 密结合 , 重点培养地方社会 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急 需的人才 ; 以解决地方经济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作 为学校 的科 研 课 题 。 宁波 大 红 鹰 学 院 的 培 养 目 标是“ 础实、 力强 、 基 能 素质 高 ” 高 素 质 技 术应 的 用 型人 才 。高 素 质应 用 型 专 门 人 才 是 指 应 用 科 学 定律 等知 识 “ 化 ” 物 为产 品 或 工 程设 计 的 工程 师、 工艺师、 设计师和经 济师等 , 应具有较强的动 手 能力 、 应 能力 和实 用 能 力 。此 类 人 才 的理 论 适 知识 比较 深 厚 、 术 技 能 比 较 扎 实 , 备 一 定 的 技 具 科 学研究 开发 能 力 。因 此 , 建 本 科 院校 的特 色 新 学科 建设 应 以培 养 应 用 型 高 素 质 专 门人 才 和 为 地方 经 济 建 设 服 务 为 基 础 , 出 应 用 型 和 地 凸 方性 。 其 次 , 文 素 质 教 育 的构 建 、 新 。独 特 的 人 创 人文素质教育是 大学 的象征 和骄傲。知名 大学 般都 善于 把 自然 科 学 、 会科 学 和人 文 科 学 相 社 结合 ; 把理工科 教育与人文 教育 相结合 ; 普遍 重 视培养学生追求高 尚品行 的人 文精神。宁波 大 红鹰 学 院加强 人文 素 质 教 育 的工 作 目标 是 : 面 全 提 高教 书育人 、 理 育人 、 务 育 人 、 境 育人 的 管 服 环 水平 , 明显 提升 人 文 素质 教 育 的针 对 性 、 效 性 、 实 吸 引力 和 感染 力 , 形成 以 “ 德 、 雅 ” 内涵 的 明 博 为 人文 素质教 育特 色 , 实 发 挥 人 文 素 质 教育 在 推 切 进素质教 育、 促进 学生 全面 发展 中的作 用 和功 能, 从整体上提升我 院的人才培养水平。人文素 质教育具 体在 内容上主要做好 以下三个层 面的 教 育 :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指 导 下 的世 界 观 、 社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与现代公 民社会相适 应的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 ; 学 、 文 历史 、 学、 哲 艺 术等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知 识 及 内 在 精 神 的 教 育 。通 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 , 有针对 性地提高学生作为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建 设 者 所 必 备 的 思 想 政 治素质 , 作为合格公 民所必备 的道德法律 素质,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理性思考——以济宁学院特色建设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理性思考——以济宁学院特色建设为例

已成为高校管理 者的共 识 。新建地方本 科院校是 2 0世 纪
末 以来 , 顺 应 国家 对 高 等 教 育 布 局 结 构 的调 整 和 国家 实 为
施大众化教育 的需 要 , 由专科 学校 通过 合并 重组 升格 的 , 由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政府及 其 教育行 政部 门管 理或 由省 辖市 ( 、 ) 理 的普 通本 科院校 。截止 2 0 地 州 管 0 9年 4月 已 达到 2 8所 , 类学 校 升本 后正 处 在 “ 0 这 旧辙 已破 , 轨未 新 立” 的规范 管理 阶段 , 学校 如何 在办学定位 的基 础上 , 育 培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办 学 特 色 建 设 的 理 性 思 考
— —
以济 宁学院特 色建设 为例
王 鲁 克
( 宁学 院 , 东 曲阜 济 山 23 5 ) 7 15

要: 研究 对高校办学特色 的概念 、 征 、 特 形成途 径等进行 论述 , 结合 济宁学 院现 状 , 出学 校特 色建设 提
收稿 日期 :0 9 6 1 2 0 —0 — O
作者简介 : 鲁克(96 )男 , 王 15 一 , 山东 济 宁 人 , 宁学 院 发展 规 划 处 处 长 , 授 。 济 教
认为 ,所谓高校办学特色 , “ 是指高校在 长期 的人才培养 、 科 学研究和为社会 服务 的办学实践中形成 的具有优于他校 的 稳定的特性 、 办学风格和发展方式 , 是一所高校对 自己长期
展纲要 》 明确指 出: 高等教育 的发展 “ 区别 不同 的地 区 , 要
科类 和学 校 , 确定发 展 目标 和重 点 , 定 高等 学校 分类 标 制 准和相应 的政策措施 , 使各 种类 型 的学校合 理 分工 , 各 在 自的层 次上 办出特色 ” 。随后 办学 特色 的研究 渐成 热点 , 特别在我 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 了补偿性 增 长之后 , 各类 高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与新建本科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与新建本科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莆田学院 a 校长办公室 .. . b 迎评促建办公室 , 福建 莆 田 3 10 ) 5 10
摘要 : 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 建设 和完善 自身现代 大学制 度, 新一轮 本科教 学合格 评估在构建 内外部质量保 障体 系、 增强
高校 自 办学、 主 深化 高校教学改革等 方面为新建本科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 了契机 。新建本科 院校应 紧抓 机遇 , 调整 高校 与政府 、 社
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我国 在这方面则起步较晚, 真正引 起广泛重 与 质量 提升。 本科教 学合格评估重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如在
以 及大学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保学校的 以确 有效运行。 验 分享等功能的 发挥, 促进高校主体地位的凸 本科教 显。 学合格 评 估强化分类指导和 分类评估, 研制相应评估方案、 指标体系和
2有利于 . 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始2 世纪8 年代发达国 并在世 评 O 0 家, 估标准, 突出了 评估诊断发展性的 特征, 有利于高校特色办学
收 稿 日期 :2 1 4— 9 0 1—0 2
作者简介 :余建辉 (96一 , 福 建武 夷山人 , 15 ) 男, 莆田学院校长, 教授 , 主要从 事林业经济 、 高等教 育研 究 ; 蔡明星 (99一 , 福 建南安人 , 师, 17 ) 男, 讲 博士
研究生, 要从事高 主 等教育研究;  ̄

新建本科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
学的自 主程度、 法律法规保障、 获得拨款等; 义务方面, 主要指大 学满足市场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 领区 引 域文化等。 新建本
( 现 一) 代大学制度之于新建本 科院 校的内 涵
目 前为止,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理解在学界并未达成 科院 校可通过理顺外部管理体制与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权 致, 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过多种 学者 解读。 有关于 西方 现代大 利与义务相统一的 现代大学制度。 学制度的所谓权力分散的“A 原则, c eiatoy学术 4” 即Aa mcu n ( d om ( 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意 二) 义 自 ,cdmcr dm 学术自由)Aaeinuat( 治)Aaeifeo ( e ,cdmc etly学术中 ri 现 代大学制度是一所大学各项职能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
摘要:办学特色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通过本科合格评估后,更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从宏观战略策略到关键环节的具体措施上高度重视、全力加强特色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

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无不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在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更应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自身的发展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与措施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可以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整合。

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学科重组、文化互补,形成新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专业,或重组特色专业,在新的层次上着力建设,进而成为优势学科,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使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

二是传承。

就是将原有的办学特色巩固放大,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确立不可动摇的办学优势。

三是错位。

若处在高等院校数量较多的区域内,面对的教育市场空间密度高、竞争力大的实际,必须从别人未触及处着眼,在市场空白处用功,从而培养和建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

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保证错位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

立足于学校所在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办学特色建设的切入点,是一种明智而理性的选择。

四是创新。

合并,升格,新的平台,新的队伍,新的定位,新的社会祈望,是创新发展的最好契机。

一般可以在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某一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以点的特色辐射来带动全局特色的形成;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机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

五是赶超。

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合并整合,通过评估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良好的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再通过科学规划、大胆实践、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是可能的。

具体来讲,新建本科院校还必须根据办学特色的本质内涵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实际,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各方面的特色。

一是立足地方,发挥优势。

在培养模式特色方面,鉴于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较强,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社会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积极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专业特色方面,其形成与新建本科院校原来合并组建学校专业优势有很大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继续利用原来的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在管理机制特色方面,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新的管理人员管理活力和管理积极性相对更大,在评估过程中又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如果方法得当,其管理机制特色的形成指日可待;在社会服务特色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与地方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大学,结合本地的经济特点和人文环境等,建设优质的、稳定的社会服务特色,关键在于其发展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和谐,其科研和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等;在办学环境特色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外部环境特色的形成与当地提供的环境和高校自身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环境有关,内部环境则主要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提供给自己的条件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二是抓住关键,改变劣势。

在人才素质特色方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所以形成人才素质特色的有利因素相对较少,但是,教职工的素质尤其是学生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线。

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入手,把人才素质特色的形成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来抓;在科学研究特色方面,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地位相对薄弱,但科研不仅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而且与教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所以,与人才素质特色一样,新建本科院校也要把科研特色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是走出误区,敢于不为。

首先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对学校的特色进行梳理与盘点,走出对特色认识的误区,剔除似是而非的所谓“特色”,如“把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把学校共性当成特色”、“把学校定位当成办学特色”、“把特质、特点当成特色”等等。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毫无特色、师资紧缺、生源严重不足且入学率和就业率低、缺乏发展前景或后劲以及投入产出少的学科专业,应下决心进行改造甚至废除。

否则,学校的办学特色反而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孝感学院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建立孝感学院以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立足地方,创建特色;依托名校,稳步发展”的治校理念,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2005年12月学校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其后,学校更是在培育办学特色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一是以人为本,打造人才素质特色。

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

一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我校把培养急需的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上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实践内容上充分体现当今科技新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同时,几年来,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通过依托名校、内培外引,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科梯队培养计划等,使我校教师在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高地三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创造了地方院校留住高层次人才的成功范例。

二是发挥优势,构建学科专业特色。

学校发挥原来合并的三所学校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基础教育、生命科学技术、农村小城镇建设三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巩固了原有教育类专业的优势,并适时创办了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和科学教育等新专业,满足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整合农学、园艺、生物三系的教学资源,组建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加快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植物学已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并为在建(4个)硕士点之一,生物学已建成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有力地支持了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孝感市作为“建筑之乡”的需要,在原来土木工程系和城市建设系基础上组建了城市建设学院,以涉及文、工、农、经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为依托,建立了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大大促进了相关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

此外,学校依托省级品牌专业化学专业,结合孝感矿藏资源丰富的特点,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依托基础较好的物理学专业,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创办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了省级化学和电子电工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逐步形成了我校四大板块专业群。

三是注重应用,培育科学研究特色。

学校整合校内资源,突出学科特色,成立了多个研究地方经济、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的科研机构。

学校科研工作瞄准科技前沿,紧贴地方实际,应用研究的特色十分突出。

如李国元教授的《红栀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成果,针对地方支柱产业,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的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是立足地方,培植社会服务特色。

目前,学校己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大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需要,积极进行“高等师范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衔接性研究”,运用研究成果对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作了大幅度改革,并对孝感市基础教育改革给予了具体指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教育部师范司的好评;坚持科技支农兴农,在当地特产银杏、板栗、莲藕、茭白的病虫害防治和产品开发、中华老字号孝感麻糖的保鲜、优质太子米品质的改进方面,为地方解决了不少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方面,已完成应城汤池镇,黄陂李集镇,仙桃彭场镇,鄂州东沟镇,大悟新城镇等几十个乡镇的规划设计,受到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

此外,学校作为当地干部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与市委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等单位合作,长期开办经济管理、金融、计算机、英语等培训班。

学校还以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孝文化为切入点,在学报开辟专栏进行研究,2005年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也落户我校,先后出版《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孝文化研究》等多部书籍,2007年我校承办“中国孝感建设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学校成为研究、传播和繁荣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