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化学 第五章 表面与界面 习题

合集下载

材料表界面 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 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材料表界面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材料之间的交界面,它们的性质和结构对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对于开发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以及解决材料失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表界面的定义和分类材料表界面是指材料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相之间的交界面,它们的性质和结构往往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材料表界面可以分为物理界面和化学界面。

物理界面是指两个相之间仅有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化学界面则是指两个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的化学物质。

二、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界面能量、界面结构、界面化学反应等。

界面能量是指两个相之间的能量差异,它决定了界面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界面结构则指的是界面上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对界面的力学性能和电子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界面化学反应是指两个相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导致界面的变化和材料性能的改变。

三、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材料表界面的形貌和结构,X射线衍射可以分析界面的晶体结构,而拉曼光谱则可以研究界面的振动和光学性质。

四、材料表界面的应用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控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在材料设计中,通过调控材料表界面的结构和化学反应,可以开发出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

此外,材料表界面的研究还有助于解决材料失效问题,如腐蚀、疲劳和断裂等。

综上所述,材料表界面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可以为开发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以及解决材料失效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1.液体原子构造的主要特征。

〔1〕液体构造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构造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异很大;〔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构造中存在五种间隙,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构造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外表能的产生原因。

液体外表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外表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

这种吸引力使外表上的分子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促成液体的最小外表积。

要使液体的外表积增大就必须要对抗液体内局部子的吸引力而做功,从而增加分子的位能,这种位能就是液体的外表能。

3.液体外表张力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液体外表层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外表积缩小,因此在液体外表的切线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外表积缩小的力,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液体外表张力。

液体的外表张力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其它组元向液体外表的偏聚与液体外部组元在液体外表的吸附,液体外表张力大小主要受物质本身构造、所接触的介质与温度的影响。

〔1〕液体的外表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外表张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越大,外表张力越大。

具有金属键原子结合的物质的外表张力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子键结合的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

(2)液体的外表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外表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

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外表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外表张力的不同。

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外表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高,液体的外表张力越小;反之,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外表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低,液体的外表张力越大。

物理化学课后解答第五章

物理化学课后解答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1. (1) 比较、总结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并用列表形式表示。

(2) 某二级反应的反应物起始浓度为0.4×103mol · m -3。

该反应在80分钟内完成30%,计算其反应速率常数及完成反应的80%所需的时间。

(答案: k = 1.339×10-5 m 3•mol -1•min -1,t =746.8min)2. 已知A 、B 两个反应的频率因子相同,活化能之差:E A -E B =16.628 kJ ·mol -1。

求:(1) 1000K 时, 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k A /k B =? 1500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k A /k B 有何变化?(答案: k A /k B, 1000=0.1353, k A /k B, 1500=0.2635 )3. 某电炉冶炼1Cr18Ni9 不锈钢, 试验中每两分钟取样一次,碳的质量分数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t /min 0 2 4 6 8 10 12 14 w [C] 1.6% 1.25% 1.04% 0.78% 0.52% 0.30% 0.23% 0.16%要求:(1) 根据碳含量变化,绘出w [C]~t 及lg w [C]~t 图。

分析在w [C]≈0.2%附近,反应的表观级数有何变化。

如果以w [C]=0.2%为界,将脱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问两个阶段的表观级数n 1、n 2和表观速率常数k 1、k 2各为多少?(2) 已知当w [C]<0.2%以后, 温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可以写为3/k dt dT =,k 3仅为吹氧速率的函数。

试推导w [C]随温度变化的微分式及其积分式。

(3) 如果k 2/k 3=8.7×10-3K -1,又知同样的吹炼条件下,有如下原始数据:吹炼起始温度为1600o C ,起始钢液成分:w [C]=1.41%,w [Si]=0.44%,w [Cr]=19.38%, w [Ni]=10.60%。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Young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答:Young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

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γSL,γLv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γsv—γSL=γLv COSθ。

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0。

cos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水气的过饱和度(P/Ps)达4,已知在293K时,水的表面能力为0.07288N/m,密度为997kg/m3,试计算:(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公式有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将数据代入得:(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为N=N A n ,n=m/M= V/M,得3、在293k时,把半径为1.0mm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的小水滴,试计算(已知293K时水的表面Gibbs自由为0。

07288J 。

m—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自由能增加了多少?(9分)答:(1)设大水滴的表面积为A1,小水滴的总表面积为A2,则小水滴数位N,大水滴半径为r1,小水滴半径为r2.又因为将大水滴分散成N小水滴,则推出=故有即表面积是原来的1000倍。

(2)表面Gibbs自由能的增加量为=4*3。

142*0。

07288*[109*(10—6)2—(10-3)2]=第二章1、什么是CMC浓度?试讨论影响CMC的因素。

请设计一种实验测定CMC的方法。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答案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答案

1.液体的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液体的原子结构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到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而在液体表面切向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液体表面这种沿着切向方向,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外部原子或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吸引,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1)液体自身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的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张力越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结构不同变化趋势是:金属键结合物质>离子键结合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2)表面所接触的介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

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

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能越小,反之越大(3)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密度下降,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力减弱,液体表面张力下降。

最早给出的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γ= γ0(1-T/T c)n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篇一:材料表界面期末复习】> 1、表界面的定义及其种类。

定义;表界面是由一个相过渡到另一个相的过渡区域。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种类:表界面通常有五类:气-液界面(表面),气-固界面(表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二、液体表面1、表面张力定义及表面自由能定义答:表面张力是单位长度上的作用力,单位是n/m表界面张力的热力学定义为:由能量守恒定律,外界所消耗的功存储于表面,成为表面分子所具有的一种额外的势能,也称为表面能。

??(?g/?a)p,t,nb由于分子在体相内部与界面上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产生了净吸力。

而净吸力会在界面2、计算:r1=1mm,r2=10-5 mm2?32a=4?r?4?3.1416?(6.2?10m)11?4.83?10?4m2se?ga1=?a11-3?2?42=(72?10j?m)(4.83?10m)?3.5?10?5j3、laplace方程表达式12 ?p??(1/r?1/r) (2-18)就是laplace方程,是表面化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注释:(1)若:r1=r2=r,则曲面为球面,回到(2-15)式;(2)若:r1=r2=无穷大,则液面为平面,压差为0。

4、表面张力的几种测定方法。

(1)毛细管法(2)最大气泡压力法 (3)滴重法 (4)吊环法解:先求水滴半径:代入kelvin公式:6、gibbs吸附等温式(溶液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随溶液组成的变化规律一般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三、固体表面1、比表面积定义:-? 1g某种固体,其密度为2.2 g/cm3,把它粉碎成边长为106cm的小立方体,求其总表面积。

2、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可用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量或体积来表示。

3、langmuir吸附等温式a、langmuir吸附公式b、用活性炭吸附chcl3,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0 ℃时的饱和吸附量为93.8 dm-3*kg-1。

表面与界面习题

表面与界面习题

4-1 何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在固态和液态这两者有何差别?解:表面张力是将物体表面最大一个单位面积所需作的功。

也可理解为作用在单位长度上的力。

表面能是在恒温恒压及组成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表面积时,体系自由焓的增值。

液体因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

因而表面能与表面张力的单位及数量是相同的。

其单位为J •m -2。

固溶体因能承受剪切力,外力的作用除了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外,有一部分变成塑性形变。

因此,固体的表面能与表面张力不等。

4-2 在真空条件下Al 2O 3的表面张力约为0.9J/m 2,液态铁的表面张力为1.72J/m 2,同样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液态铁-氧化铝)约为2.3J/m 2,问接触角有多大?液态铁能否润湿氧化铝?解:已知γSV =0.90J/m2,γLV =0.72J/m2,γSL =2.3J/m 2cos θ===-0.8139θ=144.48因为θ>90,所以液态铁不能润湿氧化铝。

4-3 测定了含有一个固态氧化物、一个固态硫化物和一个液态硅酸盐的显微结构,有以下的两面角:(a )两个硫化物颗粒之间的氧化物是112°;(b )两个硫化物颗粒之间的液体是60°;(c )两个氧化物颗粒之间的硫化物是100°;(d )一个氧化物和一个硫化物之间的液体是70°。

假如氧化物和氧化物之间界面能是0.9J/m 2,求其它界面能是多少?解:按题意绘图如下:图4-1 例题4-3附图SV SL LV γγγ-72.130.290.0-22J/m 70.056cos 2/γJ/m 78.056cos 50cos 2100cos /2112cos /)2/100cos(2)()2/112cos(2)(=======∙SS SO OOSS OO SS SO OO SO SS γγγγγγγc γγa 由题意题中γSS 是硫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O 为氧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L 是氧化物与液体间界面张力。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表面与界面(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表面与界面(1)
表面力可分为:范德华力、长程力、静电力、毛细 管表面力、接触力等。
5
(1)范德华力——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
与液体内压、表面张力、蒸气压、蒸发热等性质密切相关。 (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力)
a)定向作用力(静电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
静电作用;
u的结构
微观(原子尺度的超细结构)和宏观(表面几何状态) (1)晶体表面的微细结构(离子晶体)
晶体中质点的周期性排列在表面中断→理想表面(实际上不存 在)→非理想表面(理想表面能量高,需释放过剩能量)。
实际表面:表面力。液体会通过形成球形来缩小表面积,降低 表面能;晶体的质点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 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 维尔威(Verwey)晶体表面结构学说: 新形成的理想表面由于周 期性重复排列中断而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体系不稳定,通过自 发地变化,来降低能量而趋于稳定。
驰豫表面示意图
表面重构:使得表面结构与内部 结构发生差异,在平行基底的表面 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 不同。
重构表面示意图
13
(3)离子晶体的表面弛豫和重构
根据Verwey晶体表面结构学说:
新形成的理想表面,如图5-6(A)。由于周期性重复排 列中断而具有很大表面能,体系不稳定,自发地变化 (离子极化、变形、重排、晶格畸变),降低表面能而 趋于稳定。
0.26
0.27
10-9
2.6×106
2.7×106
固体表面上的质点与液体表面上一样,受力不对称,但固 体表面质点通常是定位的,不象液体那样可自由流动。所 以固体表面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
1
几个基本概念
相界:任何两种不同物相间的界面,如固-气、固-液…… 表面:一个相和它本身蒸气(或真空)相接触的分界面。 界面:一个相和另一个结构不同的相接触时的分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γ SO γ SS / 2 cos 56
0 . 70 J/m

由题意
( d ) γ SO γ SL cos( 70
/ 2 ) γ OL cos( 70


/ 2)
( b ) γ SS 2 γ SL cos( 60 γ SL γ SS 2 cos 30
2
/ 2)
2
0 . 45 J/m
粘土胶粒外 的非定向水 分子层
作用范围
在晶格内 脱水后粘土 结构破坏
>20nm
特点
流动性 可塑性
加水量一定时结合水/自由水比例小,流动性好 粘土胶粒水膜厚度在 10nm(约 30 水分子层)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10、测定了含有一个固态氧化物、一个固态硫化物和一个液态硅酸盐的显微结构,有以 下的两面角: (a)两个硫化物颗粒之间的氧化物是 112° ; (b)两个硫化物颗粒之间的液 体是 60° ; (c)两个氧化物颗粒之间的硫化物是 100° ; (d)一个氧化物和一个硫化物之 间的液体是 70° 。假如氧化物和氧化物之间界面能是 0.9J/m2,求其它界面能是多少? 解:按题意绘图如下:
2 αα
γ αα π r
2 αβ

sin
2
60

γ αα 0 . 75 π r
2 αβ

γ αα
图 5-12-3 按题意 α-β 之间二面角为 120° , 表面张力的平衡关系如图 5-12-3 所示 γ αβ 与 γ αα 之间 有
γ αα s in 120


γ αα s in 120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越容易湿润;当真实接触角大于 90 度,则粗糙度越大,越不利于湿润。 ⑵ 吸附膜:吸附膜的存在使接触角增大,起着阻碍作用。 8、在真空条件下 Al2O3 的表面张力约为 0.9J/m2,液态铁的表面张力为 1.72J/m2,同样 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液态铁-氧化铝)约为 2.3J/m2,问接触角有多大?液态铁能否润湿 氧化铝? 解:已知 γSV=0.90J/m2,γLV=0.72J/m2,γSL=2.3J/m2
γ OL 0 . 41 J/m
题中 γSS 是硫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O 为氧化物之间界面张力;γOL 是氧化物与液体 间界面张力。 11、在石英玻璃熔体下 20cm 处形成半径为 5× 10-8m 的气泡,熔体密度 ρ=2200Kg/m3, 表面张力 γ=0.29N/m, 大气压力为 1.01× 105Pa, 求形成此气泡所需最低内压力是多少? 解:P1(熔体柱静压力)=hρg=0.2× 2200× 9.81=4316.4kg/m· s2 =4316.4N/m2=4316.4Pa
4、固体表面的驰豫与无机超细粉体性能之间有何关系? 解: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然中断,表面上原子产生的相对于正常 位置的上、下位移,称为表面弛豫。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粉体:微细的固体微料集合体,原料加工成微细颗粒以利于成型和烧结。粉体制备:反 复粉碎形成一系列新表面。而离子极化变形重排畸变有序性降低,随粒子的微细化从表 面增大,无序性增大并向纵深发展,不断影响内部结构,最后使粉体表面结构趋于无定 形化。 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 所以在无机超细粉体上可以发生表面驰豫现象。
2
(a)当 β 相为双球冠形,β 在 α 相中的二面角为 120° 时,试分析 β 在 α 晶粒内呈 球状较稳定,还是在境界上呈双球冠形较为稳定? (b)如果 β 在晶界上呈薄膜状,情况又将如何? 解: (a)若设 γ αβ 为 α-β 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γ αα 为 α -α 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当 β 相为球冠状存在于晶界上时,如图 5-12-1 示,表面能为:
图 5-12-1
第二相在晶界上
图 5-12-2
β 相在晶粒内部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1)若球状 β 相体积与冠状体积相等。则有球状 β 相半径 R
1
R=
3 2π r 3 αβ
2 3 cos 60 cos 3 4π
3
60
3
湖南工学院
第五章
表面和界面作业及答案
1、任何表面系统都有自发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液体和固体分别采用什麽方式来降低 其表面能? 解:液体总是通过改变表面的形状,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 而晶体由于质点不能自动流动,只能借助于晶体表面结构的改变来降低表面能:一 是表面质点自行调整,原子排列情况与材料内部明显不同;二是依靠表面的成分片析和 表面对外来原子或分子的吸附以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趋向稳定态, 因而使表面组分与 材料内部不同。
13、1g 石英当它粉碎(在湿空气中)成每颗粒半径为 1μm 的粉末时质量增加至 1.02g, 它的吸附水膜厚度为多少?(石英密度是 2.65g/cm3) 解:每 1g 石英所占体积 一粒石英所占体积 1/2.65=0.3774cm3/g
4 / 3 r = 4 / 3 π (10
3 4
) = 4 . 188 10
5、何谓多晶晶界?晶界的结构特征如何? 解:由形状部规则和取向不同的晶粒构成多晶体,多晶体中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为多晶晶界。 由于晶界上两个晶粒的质点排列取向有一定差异, 两者都力图使晶界上的质点排列 符合于自己的取向,当达到平衡时,就形成某种过渡的排列方式。晶界上的质点具有一 定规律排列,但比正常晶格的规律性要差,存在着很多空位、位错与键变形等缺陷,处 于高能阶状态,因此具有些特殊性质。 晶界特点: 1)质点排列偏离了理想点阵,属于面缺陷。 2)由于能量高,容易富集杂质,使晶界处熔点低于晶粒。 3)质点容易迁移,是扩散的快速通道。 4)晶界是固态相变时的优先成核区域。 5)晶界结构疏松,容易受腐蚀(热腐蚀、化学腐蚀等)。
2
=0.679 r αβ
3
球状 β 相的表面积
A α β= 4 R = 4 ( 0 .6 7 9 rα β )
= 1 . 8 4 r α β
2
2
( γ A ) = 1 .8 4 r γ α β
2 αβ
(2)如果 α-α 相之间以圆面积接触则有
( γA ) αα π r
题 5-10 附图
由题意
(a ) (c )
γ SS 2 γ SO cos( 112 γ OO 2 γ SO cos( 100 112 2 γ OO cos 50


/ 2)

/ 2) 100 2
2
γ SS / cos γ SS
γ OO / cos cos 56


0 . 78 J/m
由计算表面,当 β 相呈双球冠存在于晶界上时,其表面能较小,因而比较稳定。 (b)如果 α 在晶界上呈薄膜状,也即 α-β 二面角为零,设薄膜所占晶界面面积为 A,则 ( γA ) 晶界
= 2 A γ αβ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再设 β 相存在于晶内时,其表面积为 A1 则 ( γ A ) 晶 内 = A1 时,晶界上增加了 A γ αα 表面能) ,又因为二面角 ψ=0, 所以
A γ αα = 2 A γ αβ

γαβ A γαα
(当 β 位于晶粒内
cos 0 = 2 γ αβ 2 A γαβ
(γA ) = A1 γ α β 晶内
( γA ) 晶内 /( γA ) 晶界 = ( 2 A A1 ) γ αβ / 2 A γ αβ =
2 A A1 2A
1
因而 β 相存在于晶界上时较为稳定。
12、 假如在母相 α 晶粒内由一个球状的第二相 β,当 β 相移动到两个 α 晶粒的晶界上 时,它所具有的形状是双球冠形,如图 5-12 示。
2[ r α β (
3
2 3 cos cos 3
3
双冠的体积=
)]
;双球冠的面积= 2[ 2
r α β (1 c o s ) ]

γ αα = γ αβ

( γ A) = (1 .8 4 0 .7 5) γ α β 晶内
2
2 r α β= 2 .5 9 r α β
2

γ αβ
( γ A) ( / γ A) = 晶界 晶内
2 .5 9 r α β γ α β 2 r αβ γαβ
2
1 .2 9 5
( γ A) = 2[ 2 r α β (1 c o s 6 0 )] γ α β= 2 r α β γ α β 晶界
2 2
( γ A) 晶 界 晶内将由两部分 当 β 相呈球状存在于晶粒内部时如图 5-12-1 示,总表面能
组成: 一种示 α -β 界面上的表面能 ( γ A ) α β ; 二是由于晶界上步存在 β 相和存在 β 相对比, 增加了一块 α -α 界面,其界面能为Βιβλιοθήκη ( γ A ) α α 。
SV

LV
SL
0 . 90 2 . 30
cosθ=


1 . 72
=-0.8139
θ=144.48 因为θ>90 ,所以液态铁不能润湿氧化铝。
9、试解释粘土结构水、结合水(牢固结合水、松结合水) 、自由水的区别,分析后两种 水在胶团中的作用范围及其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分 内 容 类
结构水
结合水 牢固结合水 吸附在粘土矿物 层间及表面的定 向水分子层,它 与粘土胶粒形成 整体并一起移动 3~10 水分子层 密度变化大,热 容小,介电常数 小,水冰点低 松结合水 粘土表面定 向排列过渡 到非定向排 列的水层, 它 处于胶粒的 扩散层内 <20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