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安徽省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11111

浅析安徽省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11111

浅析安徽省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摘要安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重大。

文章概括介绍了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安徽;新型农村社会;制度;养老保险一、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安徽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借助民生建设的良机,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首先是理顺农保管理体制,顺利地完成了农保从民政部门到劳动保障部门的转移交接工作,对在转移交接过程中的人员、资金和档案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均按有关规定作出妥善处理,特别是对历史遗留的违规资金进行了清理回收。

其次是积极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均按要求开展了审核工作,此项工作对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安徽省已基本实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是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

安徽省从2007 年起,在认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马鞍山、广德等市、县先后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一)、发展成效一是采取“国家补一点,农民交一点”的办法筹集养老保险资金,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和方法。

整合优化各种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引导和扶持农民参保,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向参保农民的转移支付机制,提高务农农民收入。

由于粮食购销按照市场化运作,农民不存在卖粮难问题,让农民自愿地以“粮补资金换保障”。

二是农村计划生育对象养老保险普遍建立。

凡是试点地区都基本上出台了为独生女和两女户缴纳养老保险的规定。

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农保工作有机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是村干部养老保险普遍开展。

通过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参保,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论文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论文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意在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新农保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1]一、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现状近年来山东新农保工作进展顺利,据2006-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新农保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参保农民达到1067万人,领取养老金的农民68万人,当年收缴保费12.9亿元,基金累计结余69亿元;2007年参保农民1076万人,71万人领取了养老金;2008年新农保试点县由2007年的14个扩大到40个,参保农民达295万人;2009年新农保试点顺利实施,19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地区,139万60岁及以上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

济南市天桥区的大桥镇和桑梓店镇被列入新农保首批试点地区。

天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指南》规定,大桥、桑梓店两镇,年满16周岁(在校生除外),具有当地户籍且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其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8个档次。

政府按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标准给予缴费补贴,即缴即补,多缴多补,补贴标准按各档次缴费标准依次分别补贴30元、35元、40元、45元、50元、60元、70元、80元。

养老金的领取标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个人账户积累额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以及个人账户利息,基础养老金由各级政府全额支付,目前标准暂定为每人每月55元,月领取养老金标准即为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积累额/139的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分析 (7)2.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9)2.2 参保现状统计分析 (9)2.2.1 参保人数与覆盖率 (11)2.2.2 缴费情况 (12)2.2.3 待遇享受情况 (12)2.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3)2.3.1 制度设计问题 (15)2.3.2 资金筹措问题 (16)2.3.3 参保积极性问题 (17)三、改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状况的措施 (18)3.1 完善制度设计 (19)3.1.1 明确政策目标与定位 (21)3.1.2 优化缴费激励机制 (22)3.1.3 完善待遇调整机制 (23)3.2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24)3.2.1 增加政府补贴 (25)3.2.2 鼓励个人缴费 (26)3.2.3 开发多元化筹资渠道 (27)3.3 提高参保积极性 (29)3.3.1 加强宣传引导 (30)3.3.2 提供便捷参保服务 (31)3.3.3 设立奖励机制 (32)四、案例分析——以某市为例 (34)4.1 案例背景介绍 (35)4.2 改善措施实施过程 (36)4.2.1 制度设计的完善 (37)4.2.2 资金筹措的多样化 (39)4.2.3 参保积极性的提升 (40)4.3 改善效果评估 (41)4.3.1 参保人数与缴费情况的变化 (42)4.3.2 待遇享受情况的改善 (43)4.3.3 社会影响分析 (44)五、结论与展望 (46)5.1 研究结论总结 (47)5.2 政策建议 (48)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0)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对参保现状的详尽分析,揭示了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需求与期望,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外部性分析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外部性分析

Chines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and under the pay-as-you-go pension scheme. Then the dissertation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has a lot of positive externalitie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compensation of the farmer workers interests,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reduction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consumption stimulation, the prim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 At l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the dissertation provides a suggestion, that is taking good advantage of the pay-as-you-go scheme to provide thos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nd expand the coverage of th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愈发突出,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背景、意义、现状和优势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分割不断加剧。

同时,中国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养老压力持续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不断提出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成为了政府推广的一个新的方向。

二、意义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其能够提供央企民企企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

其次,其采取个人账户制度,避免多年税费汇集于一人,防止养老基金的大规模流失现象。

此外,其能够扩大国民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加强全社会的养老保障意识。

三、现状从目前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其参保人数不够多,参保人群尤其是农村居民缺少较高的参保积极性,普及率有限。

其次,资金积累和管理方面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资金缺口等问题。

四、优势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而且有着很多的优势。

首先,以个人账户为基础,风险和收益共享,促进了个人养老储备的增长。

其次,其资金管理更加科学,确保了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此外,其采用多层次保险制度,优化了养老保障体系,更加符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和需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其次,资金管理和积累将会更加规范和完善;再次,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将会不断完善;最后,应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完善社保系统,提高养老保障服务的效率和普及度。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20** 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年月日摘要: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些欠缺,尤其是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上,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现状的分析,发现了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现状;对策Abstract:China's rural pension insurance has gone through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it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though achieved some success. Particularly in the mode of old-age insurance financing. Establishment of suit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iversity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is a new funding mechanism for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key.This article through to Hangzhou rural society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raising mod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und the Hangzhou municipal rural society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raising pattern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es of Hangzhou rural society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raising pattern question reasons. Puts forward rural society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raising mo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Key Words:Endowment insurance;Financing mode;actuality;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相关理论的研究 (1)(一)对国外几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研究 (1)(二)对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2)(三)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3)(四)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建议 (4)三、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4)(一)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4)(二)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6)四、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一)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9)(二)杭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0)五、改进对策 (11)(一)调整财政补贴比例 (11)(二)实现“同城同待遇” (11)(三)加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管理 (12)(四)适时调整缴费标准和缴费基数 (12)(五)实施城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反哺 (12)(六)实现养老基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12)(七)加强立法保障 (13)六、结论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附录:杭州市本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 (17)一、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探析摘要:中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不少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安排的效果并不理想。

原计划2009内年出台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也推迟出台。

笔者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以及存在的制度问题,以期能够早日实现制度的整合,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现行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定为主,各地区呈不同的”碎片化”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农保模式、城保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和双低模式。

1、农保模式农保模式是指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

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2001年出台并实施了《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养老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以上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用人单位按19%、农民工本人2001年按7%(今后最终达到8%)比例缴纳。

社保机构为农民工按缴费基数的11%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只有在本人达到养老年龄时,才能支取。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在本市重新就业的,可以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跨统筹区域(非北京市)就业的,可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

农民工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方可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部分根据其累计缴纳年限和相应缴费年度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计发给本人。

农保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险方面获得了”准市民待遇”;体现了”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减轻了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的缴费负担;赋予农民工很大的自由选择权。

缺点有:单独为农民工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与城保的联系与接续,不利于将来条件成熟时两种制度的统一;统筹部分不具有再分配的功能,失去社会养老保险本来的意义。

2、城保模式城保模式是指将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新探论文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新探论文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新探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摸索,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日趋成熟,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却成为中间地带,他们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应当从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入手,增强其参保意识,降低参保门槛,增强社保的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农民工兄弟的老有所养。

关键词:养老保险;新农保;缴费比例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急需解决养老问题的农民工至少超过2000万,如何探索出农民工过渡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工的老有所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困境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各种新政逐渐出台。

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依然较低。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大概为家庭养老模式和土地养老模式,大多数农民并不寄希望于领取养老金来解决养老问题。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养老金的缴费比较高、周期比较长、农民工收入偏低。

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国家的政策和操作流程不了解,对保险机构缺乏信心。

其次,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存在困难。

根据《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目前只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才属于“应当”参加养老保险的范畴。

而很多单位聘用农民工就是希望通过低支出来获取高额的利益,他们当然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

与此同时,农民工也不愿意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提出购买养老保险的要求。

最后,各省市关于养老保险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养老保险的移转存在困难。

例如:农民工养老保险最早出现在深圳,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北京参照城保制度,为农民工设立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上海将“三险合一”进行统一收缴。

虽然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退休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摘要:对我国学术界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希翼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问题探讨学者苏颖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角度出发,认为“由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加之“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养老功能的弱化,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从中国农村的养老现状出发,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切需要发展。

因为:一是农民养老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其对社会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功能弱化,迫切需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市场,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学者赵慧洁,周田宇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党的十六要求出发,认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学者鲁晓明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论述了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学者秦建文,石文伟从社会发展的微观和宏观层面指出:“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张忠松通过对山区65岁以上老年农民养老问题的样本分析,发现山区老年人口面临经济供养总量低等诸多问题,呼吁山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责任问题关于中国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学者赵建萍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职能”。

关于政府在个人账户基金组成方面的作用,学者刘汉屏,李英娟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主体之一,“在坚持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根据农村农民的不同分类,承担不同的作用,利用公共财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补贴”。

学者汪柱旺认为:“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性和政府的职能来推演,政府应发挥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主导作用,并以其主体地位来制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法律规范,推进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强化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监控管理,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学者廖煜娟,潘怀明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力度,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提高土地保障功能、大力推行社区养老、逐步建立省级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赵瑞政认为,公共财政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直接投入,建立起农民、集体、政府三方出资的新模式。

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贾立春认为,政府应承担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资金投入,对基金运营采取兜底措施,基金管理层次下移,养老金核定、保值、增值、安全运营以县为单位进行管理,并有责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问题关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学者刘汉屏,李英娟提出分层分类式农村养老模式的理论,认为可根据农村的现状将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分为四类: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以县或市为单位,直接在这些务工人员所在地设立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农民在外打工时可以定期向家乡的账户注入一定的资金,数额以个人承受能力或选择为准,前提是政府对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设立级次,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需求;对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可以采取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对于贫穷落后地区农民的养老保险,应该以政府为主;对于普通农民的养老保险,可以根据各地GDP层次的高低分为三小类,逐步增加国家财政补贴,适当减少个人的缴纳比例。

学者廖煜娟,潘怀明认为,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选择“多支柱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张忠松建议在山区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并探索多种社会养老的办法,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山西省忻州市委党校的王申堂提出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过渡模式”的设想,指出要多途径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的探讨(一)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问题学者涂余华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存在着保费筹集原则与参加自愿原则的矛盾,农民参保缺乏积极性;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导致养老基金互济性差;保费筹资来源不稳定,社会养老缺乏充足可靠的资金保障;保费投资形式单一,缺乏增值的有效途径等问题。

应该通过各级财政补贴、土地资本化、税收等渠道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问题”。

学者秦建文,石文伟则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应该“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理运作”。

(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的探讨为了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学者涂余华认为,应该”设置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专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养老保险基金;在养老保险增值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地方,允许养老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

”学者邹德新,曹旭杰认为,应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保证基金保值增值”。

学者王令耀认为“必须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从开始收缴到存储及投资,均由专业对口银行运营,民政部门负责调控与监督,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向各方面公布有关情况,增加透明度,提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以确保基金安全”。

建议“在保证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基础上要逐步放松投资管制,允许养老基金进行适当组合,同时可以放宽投资的领域,选择投资回报较高而且稳定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投资,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五、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学者宋斌文,张琳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设想。

学者胡婷婷也对宁波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建议“积极稳定和规范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加紧研究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学者高民庆探索推进成都农村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逐步建立统一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层推进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资金筹集机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资金筹集机制,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政府社会补贴政策,农民工应享受政府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学者史维良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认为陕西省农村居民的养老宜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与社区(集体)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保障形式:家庭保障仍然是该地区农村养老的保险的主要方式,同时应赋予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进入原则,本着“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工作:本着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先行和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的“两个先走”的原则,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的进行。

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方面,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贾立春认为,由于农村保险费完全靠农民个人积累,公共财政没有投入,国家规定农村养老保险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但国家并没有同时提供优惠的利率和特种的定向国债,影响农民眼前的资金周转,致使农民没有参保积极性;学者彭嘉圣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重视不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要求;国家和集体的财力有限;传统的、落后的保障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农户对参保缴费顾虑较多。

学者朱红瑾,吴昊认为:“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呈现‘盛世危机’的迹象,及时而妥善地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然之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以政府财力为后盾,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先进经验,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学者孙涛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原因是:农村人口多,老年人比重过大,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大,缺乏国家的财政支持和集体单位的配套缴费,养老基金的运营及管理不合理,银行利率持续递减,养老保险金发放标准过低,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国家“财政支农费用中应该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资金;把减免的部分农业税转变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允许农民以产品或劳务抵支养老保险金;建立农民养老保险的动态账户;允许农民实行土地权投保;建立赞助基金”。

学者邹德新,曹旭杰在指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发展中存在“制度覆盖面小,缺乏共济性;政府责任模糊,保险缺乏社会性;保障水平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基金管理水平低,难以防范金融风险;缺乏强制性,参保率低”问题的同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思路:“坚持低水平、广涵盖、可持续、强制性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支持三方共同负担的筹资模式;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保证基金保值增值”。

学者李永成认为现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正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重视不够;在农村采取完全是积累型的养老保险模式带来了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大部分是收入较高的居民,而其即使不参加养老保险,今后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与此同时,李永成也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的解决之道:“破除在相关管理部门那种以土地养老的观念;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开拓资金来源,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适当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尽快开展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

”学者鲁晓明认为:“层次低、不统一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多重制约、破解难度大是建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立足实际、制度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思路。

”学者张献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保障水平过低;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忽视了农民养老的文化因素;忽视了农民养老的心理因素;忽视了必要的法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