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2)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以解 毒 化瘀 、 断 病 势 为 主 : 稳 期 或 恢 复 期 以体 用 同 调 、 截 平 调理 肝 脾 、 肾 同治 为主 , 瘀 与 正虚 均 已严 重 , 应攻 补 并 重 。 肝 毒 则 多数
学 者 认 为早 期 以 毒 热 炽 盛 为 主 , 在 气 分 , 宜 清 热 化 湿 、 腑 邪 治 通
明 显 出血 倾 向 ,凝 血酶 原 时 间 延 长 或 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 ≤4 % , 0
实夹 杂 证 证 型 前 5位 分 别 为正 虚 邪 陷 、 困 脾 虚 、 虚 血 瘀 、 湿 气 阳
虚 水 泛 、 毒 阳 虚 : 用 的辨 证 方 法 主要 有 脏 腑 辨 证 、 气 营血 热 采 卫 辨证 、 三焦 辨 证 等 。
血 , 昏迷 、 以 出血 、 水 、 疸 为 主要 见 症 。毛 德 文 认 为 毒 为 致 腹 黄
31 单 味 中 药 贾 建 伟等 运 用 鲜 生 地 汁 治 疗 C H 营 血 证 的 . S 研究表明 , 口服 鲜 生 地 汁 可有 效 减 轻 C H 内毒 素 血 症 、 低 细 S 降
2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院 ( 南郑 州 4 0 0 ) 河 5 0 0
中 图分类 号 : 5 2 R 1 . 文 献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0 1 5 — 2 6 A 1 0 — 4 X( 0 1 1 — 6 肝 炎 巾 医药
现 同 亚急 性 重 型肝 炎 ,随着 病 情 发展 而 加 重 『 达 到 重 型 肝炎 诊 l 1 i
断标准( 凝血酶原 活动度 ≤4 %, 0 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值 l ) 0倍 。
主 要 有 以下 临 床 特 点 : 行 性 黄 疽加 深 , 步 加 重 的 大 量 腹 水 , 进 逐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医治疗肝炎有一个很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年以前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金匮要略》当中就有专篇讨论黄疸病治疗的内容,所提出治疗黄疸的方剂、方法以及药物目前仍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它对黄疸病因的阐述目前仍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乙肝患者通过中医的扶正驱邪方法治疗一段时间过后,竟然能痊愈。

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1、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有哪些?
答:目前已经证实,下属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1)补益扶正类:人参、党参、黄芪、冬虫夏草、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龟板、鳖甲、鹿茸等。

(2)活血化淤类: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灵芝等。

(3)软坚散结化痰类:夏枯草、山慈菇、牡蛎、穿山甲、半夏、猫爪草。

2、哪些中药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答:降低转氨酶作用的中药主要有:五味子、虎杖、半枝莲、垂盆草、田基黄、柴胡、甘草、连翘、女贞子、败酱草、龙胆草、水牛角、黄芩等。

3、哪些中药有降低胆红素作用?
答: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的中药主要有:茵陈、栀子、大黄、黄柏、虎杖、大青叶、丹参、红花、泽兰、金钱草、益母草等。

重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重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陆文烈…据临床表现将重 型肝炎 主要分 为热毒 炽盛 、
热陷心包 、 痰浊内闭 、 瘀热 互结 4种证 型进行 辨治 , 分别 以 清热解毒祛湿 、 凉血开 窍、 化痰祛浊 开窍 、 清热凉血 化瘀为
黄, 方用泻火解毒合犀 角地 黄及茵陈蒿汤加减 ; 黄疸消退期
证 属 余 邪 未 清 、 血 阻滞 , 拟 清泄 余 邪 、 血化 瘀 , 选 茵 瘀 治 活 方 陈 四 苓 散 合 膈 下 逐 瘀 汤 加 减 ; 病 末 期 邪 毒 已 消 、 气 未 疾 正
史永进 按病 程将重型肝炎分为 3期 , 在西 医治 疗的
重 型肝炎是肝病 临床常见危重症 , 其病情复复杂 , 治疗 棘手 , 死亡率一直较 高。 目前许多研 究 显示中西 医结合治 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 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
1 辨证分型论治
基础上随症加减给予 中药。认为黄疸 高峰期热 毒炽盛 、 邪 陷营血 、 胆汁郁滞 多见 , 以泻火 解 毒、 治 凉血化 瘀 、 胆退 利
治则组方。12例 患 者随机 分 为治疗 组 4 0 8例, 对照 组 5 4 例, 对照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 、 列腺 索 E 及 对症支持治 前 1 疗,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 辨证分 型 中医治疗 。结 果治疗 组与对照组 比较 , 病死率显著降低 , 血清 总胆 红索( T 下 S B) 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凝 血酶原 活动 度 ( T 上升 至 4 % 以 P A) 0 上所需时间缩短 , 亡患者 起病后 存 活 时间也 明显 延长 。 死 而罗欣拉 选 取 中 医辨 证 属 湿热 内蕴 型慢 性 重 型 肝炎 ( S 病人 3 C H) 5例 , 以茵陈 、 茯苓 、 丹参 、 赤芍 、 陈皮 、 郁金 、 大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志畅达 。疏 泄功 能减 弱则 肝气 郁结 , 心 情易 于抑 郁 ; 疏 泄太 过则 情绪 激动 , 心情 抑郁 焦 虑 。 由此 可见 , 慢 性 肝病 抑郁 主要 责 于肝 。
性肝病 问卷( C L D Q ) 进行生存质量测评 , 用抑郁 自 评 量 表 (S D S )、 焦 虑 自评 量表 (S A S ) 分 析证 型与 抑
2慢性 肝病 抑郁 的 证型分 布
为使慢性肝病抑郁得到更好的防治 ,为给临床 制 定施 治方 案提 供基 础 和依据 支持 ,学 者们 对 慢性 肝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做了调查研究。 结 果显 示 ,慢性 肝病 抑郁 患者 以肝 郁脾 虚 和湿 热证 为多。 与该 病 发病 的始 动 因素 , 即湿热 之邪 致病 与发
2 0 1 3年 1 月第3 2卷 第 1 期
B e i i i n  ̄J o u ma l o f T r a — d i — t i o n a —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慢性肝病抑郁 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徐 慧媛
( 中 国医学科学院 【 关键词 】慢性肝病 ; 抑郁 ; 中医药疗法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 1 0 0 7 3 0 )
病 后 的演变 规律 相符 。 王俐琼 等 用湿 热 中阻证 、 肝郁 脾 虚证 共 1 3 3例
疗,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势。 现就近年 中 药对 该 病 的诊 治 概况综 述 如下 。 1慢 性肝病 抑 郁的 中医 学病 因病 机
肝 病抑郁 是 一种 临床 综合 征 ,其发 病机 制 尚未 明确 。大 多学者 认为 心理 应激 与抑 郁症 有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慢 性 肝病 因病 程迁 延 , 不 易根 治 , 容 易复 发, 尤其 慢性 病毒 性肝 病 易演 变为严 重 如肝 硬化 、 肝 癌等 , 加 之 缺乏 社会 支持 , 甚至 “ 乙 肝歧 视 ” , 这些 沉 重 心 理负 担 一旦 超 出 了肝病 患 者 的心理 承 受 能 力 ,

汪达成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汪达成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桑寄生 1 5
,
9
,
当 归 尾 1 勺 猪 等 1 59 鹤 草 芽
, ,
20 9
白 扁豆 2 5 9 谷 芽 1 5 9
,
日 1 荆 水煎 服
,
.

药 半 月 后 即 感精 神 好 转 纳食 增 加 后 以 上 方 加
,
,
熟 女 贞子 3 鲍 调 治
,

3
月 诸症 俱 消
,
,
复查肝 功能

中为 主 勤 求 古 训 博 采 众 方 师古 而 不 泥 古 且
, , , ,
,
胡索
10 9
,
当归 尾
,
,
159

,
石见 穿
159
9
, ,
,
马 鞭草
9
1 59
.
治 疗立 法
,

鹤草芽 2 0 9
,
屯 梨根 茵 陈各 3 0

猪等 2 0


时 汪 老认 为 患 者 盛 不 受 补 先 宜 祛 盛 化 积 邪 祛则 正 安 但 要 攻 而 有 度 祛 邪 而 不 伤 正
而 致 病位 在 肝 但 肝 病 日 久 硫 泄 不 利 则 脾 胃 运 化 功 能 紊乱 即 木 旺 克 土 故 乙 肝 患 者 临 床 常
以 脾 气 不 振 邪 湿 内阻 为 主 要 表 现 常 见 倦怠 乏
, ,

肝截 血 肾 旅 精 肝 肾 同 撅 ; 肾 者 水 脏 为 肝
,
,
,
,
,
之母 虚 则 补 其母 滋 水 能 描 木 故 常 以 一 贯 煎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本博文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进,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进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 述.doi : 10.3969/j. issn. 1005 - 0264.2021.02.02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1774236),广西区科技厅创新研究团队项目(No.2018GXNSFGA281002),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 YCSY2019006,YCSY201900117,YCSY201900105) ; A 通讯作者,E-mail :mdwboshi2005@ 163. com牙程玉1毛德文"王挺帅$吴聪I 胡晓1覃秀容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A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 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B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 的流行率已超过了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⑵,它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据报道,NAFLD 全球发病率6% -35%,其中20% 将发展成为肝硬化⑶;此外,NAFLD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⑷,因此,NAFLD 不仅威胁人类 健康安全,且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西医常用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肝细胞保护剂等对NAFLD 进行治疗,但尚 缺乏统一的特效药物。

如今,传统中医中药对肝脏脂代谢的 治疗效果十分可观,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对改善该病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将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对NAFLD 展开 论述。

1现代医学对NAFLD 发病机制的认识当今,NAFLD 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挖掘中,可能与遗传易 感性、基因、基因多态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肠 道菌群生态失衡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有关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子参,鳖甲, 白术, 茯苓, 楮实子,菟丝, 萆薢, 丹参, 甘草,土鳖虫。
柴胡,炒黄芩, 川楝,制半夏, 草红花,蒺藜, 皂角, 姜黄,焦 四仙,刘寄奴 (或茜草),炒 莱菔子,泽泻。
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名方
关幼波 荣(温)肝汤
方药中 加味黄精汤
刘渡舟 柴胡鳖甲汤
朱良春 复肝丸
党参,白术, 黄精,当归, 柴胡,鳖甲, 炒苍术,木香, 细生地,夜交 牡蛎,沙参, 茵陈,当归, 藤,苍白术, 麦冬,生地, 白芍,香附, 青陈皮,甘草, 丹皮,白药, 佛手,山楂, 柴胡,姜黄, 红花,茜草, 泽兰,牡蛎, 郁金,薄菏。 土元。 王不留行
茯苓,柴胡, 丹参,败酱 重楼,鳖甲, 根,地耳草, 三棱,莪术,
白术,郁金, 草,白花蛇 丹参,赤芍, 麦芽,白术, 虎杖,郁柴胡
丹参、甘草 舌草,郁金, 当归,柴胡 郁金
金,姜黄猪苓,
甘草
香附
青皮,甘草
慢性肝炎常用中成药
清热利湿解毒类 双虎清肝颗粒,垂盆草冲剂,茵栀黄制剂等
疏肝解郁健脾类
肝达康片、逍遥丸,丹芩逍遥合剂、甘草酸制剂 等。
滋补肝肾类
五味子制剂等。
活血化瘀类
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扶正化瘀 胶 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柴 胡10g 白 芍15g 郁 金10g 贯 众10g 虎 杖15g 垂盆草30g 土茯苓12g 重 楼6g 苦 参10g 党 参15g 菌灵芝30g 黄 芪15g 丹 参10g 土鳖虫20g 甘 草6g 白花蛇舌草 30g
中医对肝炎的辨证论治
证型 湿热蕴结证 肝郁气滞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瘀血阻络证
治法 清热利湿 疏肝理气 疏肝健脾 滋补肝肾 温补脾肾 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 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柴胡疏肝散加减 逍遥散加减 一贯煎加减
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膈下逐瘀汤加减
健肝汤
单方验方
重肝汤 虎平珠苓汤
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铜梁区中医院 冯 云
结语
肝的功能、特性 一
肝病的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目录肝Leabharlann 的中医治疗四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肝的功能
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
能肝 肝 作肝
有 有 用贮
贮防

藏止

和出

调血

节的

血功

量能






疏 调分疏调调调
通 畅泌调节节节
气 情、肠能水生
血 志排胃量液殖
鼓胀出血证 鼓胀神昏证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醒脑 静注射液
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名方
赵绍琴 软肝缩脾方
姜春华 软肝汤
邓铁涛 软肝煎
焦树德 燮枢汤
柴胡,黄芩, 蝉衣,白僵蚕, 姜黄,大黄, 炙鳖甲,生牡 蛎,水红花子, 焦三仙。
生大黄,桃 仁,土鳖虫, 丹参,炮山 甲,鳖甲, 黄芪, 白 术,党参。
健脾养肝、健脾化湿 气血双补、益气养阴 扶土抑木
清胆利湿、清热化湿 解郁化湿、温阳化湿 行气化湿、 行气化水
养肝补血、养肝滋阴 养肝补气、养肝温阳
养肝法
化瘀法
活血化瘀、豁痰化瘀 通络化瘀
慢性肝炎
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炎属于“疫毒”、“黄疸”、 “胁痛”、“积聚”等疾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以胁肋胀痛、 倦怠乏力、纳差、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其病变部位 在肝胆、脾胃,也可累及心营,其病因病机当归纳为毒、痰、 瘀、虚四个方面,正虚是发病的内因,是发病的根本所在, 整个发病过程由气及血,由阳及阴,由中焦及下焦,同时 “湿毒”之邪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肝之疏泄失常致 气机郁滞,气病 必及血
1、肝的藏血量 不足:2、藏血 功能减退而发生 出血






调肝泄

气的寒
血 失

热 虚
和机实


肝 病


有 迅
失点速







本脏本经自病; 影响他脏;兼夹 他邪
肝病最易上侮肺 经,中乘脾胃, 下竭肾阴,上逆 冲心,旁及胆府
肝之病理有太过 和不及,易于产 生寒化和热化, 肝之实证多指肝 的疏泄太过导致 的病症,肝之虚 证有肝体不足和 疏泄不及之别
茯 苓30g 香 附12g 丹 参10g 鳖 甲30g
三 甲肝 平癌 肝基 消本 癥方 汤
方中太子参、山药、薏苡仁、茯苓等益气健脾,柴胡、佛手、香附疏 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夏枯草、皂角刺、醋龟甲、鳖甲、 炮山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菌灵芝清热解 毒、抗肿瘤 。根据不同阶段病情情况,随证加减,腹胀加砂仁、厚朴;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湿重加苍术、藿香、白蔻;淤血明显加三棱、 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生地;气虚加黄芪;纳呆加山楂、建曲、鸡内 金。
之所生也
指肝气易升 易动,及其 病变上多有 暴急猛烈的
特点
肝喜调达而
恶抑郁,暴 怒伤肝
«素问»“肝 主筋”,
“肝气衰筋 不能动”
肝病的病因
风邪、寒邪、湿邪、燥 邪、火热之邪、 诸气 合病(风热、寒湿、湿 热等)。
痰饮 瘀血
七情内伤 劳伤虚损 饮食失调
误补 误泻
肝之体用失调, 阴阳不济,就会 产生各种病症
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中医辨病:肝积(肝癌)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 3片/次, 2次/日(期间间断服用华蟾素胶囊) 选方:三甲平肝消癥汤加减
太子参30g 柴 胡6g 半枝莲20g 夏枯草30g 炮山甲10g
山 药30g 薏苡仁30g 茯 苓30g 白 芍15g 佛 手16g 香 附12g 菌灵芝30g 当 归16g 丹 参10g 皂角刺15g 醋龟甲30g 鳖 甲30g 白花蛇舌草30g 水煎服,一剂煎四次,分2日服,1日服2次
紫河车,红参 须,地鳖虫, 炮甲片,参三 七,片姜黄, 广郁金,鸡内 金。
肝硬化常用中成药
安络化纤丸, 鳖甲煎丸,
大黄蛰虫丸, 扶正化瘀胶 囊, 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太子参30g 熟地黄15g 生地黄15g 当 归12g
经 白 芍15g 佛 手15g 夏枯草20g 白 术60g 肝
茯 苓30g 丹 参10g 柴 胡10g 泽 泻15g
中医对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气滞湿阻证 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寒湿困脾证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实脾饮
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肝脾血瘀证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调营饮
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肾阴虚证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代代系

谢谢统




肝的主要特性 肝肝肝 主为体 升刚阴 发脏用

肝属阴脏, 肝藏血, 血属阴, 用阳是言 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其气主升 主动。
肝的其他特性 肝肝 肝 在在 开 志体 窍 为合 于 怒筋 目
«灵枢.脉度
»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 辨五色矣
«素问.玉机真 脏论»春脉者, 肝也,东方 木也,万物
太子参,白术, 茯苓,陈皮,赤 芍,柴胡,三棱, 莪术,白花蛇舌 草,薏苡仁,天 门冬,土茯苓, 肉苁蓉,生黄芪
生黄芪,党参, 生地黄,北沙参,
白术,当归,泽 麦冬,鳖甲,八
兰,生牡蛎,山 月扎,郁金,川
慈菇,夏枯草, 楝子,莪术,赤
续断,黄精,薏 芍,延胡索,半
苡仁,桑寄生, 枝莲,白花蛇舌
鸡内金,草河车, 草,夏枯草,牡
茵陈,麦芽 赤芍、甘草 甘草
贞子
茵陈,虎杖, 土茯苓、白 花蛇舌草, 青皮、党参、 黄芪,当归、 茯苓、鸡内 金、甘草。
单方验方
降酶解毒汤 解毒化瘀汤 护肝抗纤汤 退黄解毒汤 活血化瘀汤
鸡骨草,垂 虎杖,贯众, 黄芪,白术, 茵陈,赤芍, 赤芍,丹参,
盆草,虎杖, 黄芪,赤芍, 茯苓,白芍, 金钱草,葛 茵陈,薏苡仁,
中医对肝癌的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气滞血瘀型 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
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
肝胆湿热证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逍遥散 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
肝肾阴虚证 滋补肝肾、解毒化瘀
一贯煎、杞菊地黄丸
热毒蕴积证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黄连解毒汤
名老中医治疗肝癌验方
高辉远
关幼波
刘嘉湘
钱伯文
降酶饮
祛毒益肝汤
黄芪,当归, 茵陈,白术, 虎杖,平地 茵陈,当归,
丹参,白花蛇 栀子、泽泻、 木、珍珠草、 丹参,白花蛇
舌草,郁金, 淡竹叶、莱 白鲜皮、土 舌草,郁金,
白术,枸杞, 菔子、生大 茯苓、丹参 黄芪,白术,
柴胡,太子参, 黄,猪苓、 ‘太子参、 土茯苓,蒲公
白芍,赤芍、 茯苓,白芍, 黄精、柴胡、 英,茜草,女
硬 化

薏苡仁30g 猪 苓15g 香 附10g 鳖 甲30g 大腹皮30g 甘 草6g
腹分 水享
方中柴胡、佛手、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白术、茯苓、 猪苓、大腹皮、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水;生熟地滋阴生津;当 归、丹参、鳖甲、夏枯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太子参益气健 脾,甘草调和诸药。
肝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