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学案
《阁夜》最新学案

3、自己结合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翻译诗歌,
(提示:诗歌的语言具有跳跃性,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补充;另外为了追求声韵的和谐,它的语序往往不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把诗歌提供的意象做合乎情理的调整。比如“天涯霜雪霁寒霄”,正确的语序是“寒宵天涯霜雪霁”,或者是“寒宵霜雪霁于天涯”,即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夔州上空的漫天霜雪停止了。在答题时,翻译的语言要力求优美。)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课题
阁夜
时间
授课人
审批赵建学
课型
自主合作探究
备课组高二语文
设计方霞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背诵默写
3、鉴赏古诗词的意境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
学习难点:目标1、3
一、自主、合作学习
1、解题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
5、请分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所营造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古文阅读、思维拓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
通过《阁夜》这篇古文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1. 阅读《阁夜》这篇古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并记录下来。
3. 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夜行器的概念和功能。
4.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受《阁夜》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蕴。
【课堂内容】1. 古文阅读及思维拓展李白的《阁夜》从标题就能看出来是一篇夜景咏叹诗,是李白描写他在夜晚游赏中的所见所闻。
文章首句“钟山川上寺,夜半钟声到”点明场景,引出了下文的描写,另外此句的中“寺”和后文“月明千里路”均蕴含了哲学上的意义。
第二句到第四句句则描述了景色,其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微雨漠漠送秋归”这四个字极好地表现出了秋天的气息,让读者看到了一幅阴雨霏霏的夜晚景象。
第五句到第十句句,则从自己的经历中发人深省的思索出发,深入散发景色所触发的情感,哲理性较高。
2. 文化背景在古代,夜行器是一种指示方向用的器具,由陶瓷或者玻璃制成,上面有兽面或者神面等雕刻,夜间照亮。
这种夜行器多数用于照明和指引行进方向,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一。
文章中描写的“青帝子”则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位神仙,以指引方向的绝技远近驰名。
【课后作业】1. 背诵《阁夜》这篇古文,并理解文中表达的意蕴。
2. 汇总整理课上记录的生僻字词,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3. 进一步探究夜行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古代科技的认知。
4. 汇总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夜景,并通过阅读《阁夜》中的文学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拓展阅读】1.《夜行船》朱自清2.《月下独酌》李白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学生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阁夜》优秀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诗;(2)理解《阁夜》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阁夜》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阁夜》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3)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把握;(3)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阁夜》诗的题目,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阁夜》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阁夜”、“五更”、“鼓角”等;(2)分析诗中的情感,如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3)揭示诗的主题,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阁夜》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阁夜》诗;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阁夜》诗;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阁夜》诗全文、注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2. 教学资源:搜集与杜甫及其诗歌相关的资料,如生平介绍、作品选集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阁夜》教案

《阁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这首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意境的理解;(2)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成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阁夜》;(2)让学生自主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3)让学生自主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结构、韵律特点和意境主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阁夜》;2.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写在日记本上;3.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下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阁夜》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阁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结构分析和欣赏鉴赏。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诗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阁夜》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2. 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文译文、作者简介、诗文背景、鉴赏分析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资料:包括古文词典、参考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阁夜》,提问学生对“阁夜”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作业布置(1)背诵《阁夜》诗文。
(2)写一篇关于《阁夜》的鉴赏心得,包括诗文的理解、意象分析、情感感悟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其他描写冬夜的诗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比较不同诗人对冬夜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阁夜》学案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学法指导】
1、题解: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内容提要: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学习过程】
一、深情、顿挫诵读《阁夜》,然后试将原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赏析。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理解《阁夜》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2、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都先后死去。
杜甫流寓夔州,身世飘零,心情十分沉重。
四、文本诵读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五、诗歌解读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一联点明时间是冬季,岁末的白天越来越短,在天涯漂泊的诗人在霜雪初停的寒夜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
“阴阳催短景”写出了时光匆匆,“天涯”则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漂泊之感,“霜雪霁寒宵”营造出了寒冷、凄清的氛围。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有何作用?这一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
五更时分,军中的鼓角声悲壮响起;三峡上空,星辰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波浪摇曳不定。
通过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描绘出了三峡的雄伟壮阔,以壮景衬哀情,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悲壮和感慨。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一联写听到千家野哭,战争的消息传来,百姓在战乱中痛苦不堪;而几处渔人樵夫却唱起了夷歌,表现出当地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乱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阁夜
杜甫
一、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诵读作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2.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了解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自称。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
2、背景知识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创作的,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3、《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吟咏诗韵: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
根据诗意写一段话(对偶句或排比句)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