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ISO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是指以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为手段,

目的是提高污染防治效果,降低污染防治费用,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清洁生产可以理解为工业发展的一种目标模式,即利用清洁能源、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的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同时,实现清洁生产,不是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来改进生产活动,而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这样一个原则,考察工业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以期协调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

IS014000系列标准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先进体系。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它是自愿性的管理标准,为各类的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方法。旨在指导并规范企业(及其它所有组织)建立先进的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的行为标准。它适用于任何规模与组织,也可以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从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的新思想,新措施,是九十年代环境保护发展的新特点。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⑴侧重点不同:清洁主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改进生产、减少污染产出为直接目标。而ISO14000标准侧重于管理,强调标准化的、集国内外环境管理经验于一体的、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

⑵实施目标不同:清洁生产是直接采用技术改造,辅以加强管理。而ISO14000标准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优良的管理,促进技术改造。

⑶审核方法不同:清洁生产中以工艺流程分析、物料和能量平衡等方法为主,确定最大污染源和最佳改进方法,环境管理体系中则侧重于检查企业自我管理状况,审核对象有企业文件、现场状况及记录等具体内容。

⑷产生的作用不同:清洁生产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环保思想,使企业环保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中来,ISO14000标准为管理层提供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环境管理纳入其管理之中,让所有的职工意识到环境问题并明确自己的职责。

由此可知,清洁生产虽然强调管理,但技术含量较高;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污染预防为主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ISO14000标准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机制、组织保证;清洁生产为ISO14000提供了技术支持。

ISO14000教材系列之二--ISO14000标准条文(1)

桃園公司:中壢市延平路450號12樓FAX:03-4220204 臺北公司:臺北市杭州南路二段54號2樓FAX:03-4220204 總公司:中壢市延平路450號12樓FAX:03-4220204 臺中公司:臺中市博館路117號5樓之B FAX:04-23258831 高雄公司:高雄市中正一路132號FAX:07-7243339

環境管理體系—規範及使用指南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使一個組織能夠根據法律要求和重大環境影響信息,制定環境政策與目標。它適用於那些可為組織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組織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考量面。但它本身並未提出具體的環境績效水準。 本標準適用於任何有下列願望的組織: a.實施、保持並改進環境管理體系; b.使自己確信能符全所聲明的環境政策; c.向外界展示這种符合性; d.尋求外部組織對其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注冊; e.對符合本標準的情況進行自我鑑定和自我聲明。 本標準中所有的要求都準備納入任何一個環境管理體系。其適用程度取決於組織的環境政策、活動性質、運行條件等因素。本標準還在附錄A中對本規範的使用提供了提示性指南。 對於本標準的任何應用,都應明確界定其範圍。 注:為使用方便起見,”規範”部份和附錄A中的采用了互相對應的序號,例如,4.3.3小節和A.3.3小節都是敘述環境目標和標 的,4.5.4小節和A.5.4小節都是敘述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2.引用標準

目前尚無引用標準。 3.定義 下列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持續改進 強化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政策,改進整體環境績效。 注:該過程不必同時發生於活動的所有方面。 3.2環境 組織運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注:在這一意義上,外部存在從組織內延伸到全球系統。 3.3環境考量面 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環境考量面是指具有或能夠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考量面。 3.4環境影響 全部或部份地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最新版)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对风险的识别、确定、评价,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进行风险分析和采取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章无条文。 3定义

风险识别:是通过识别风险源、影响范围、时间绩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 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别,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的使用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的结果与组织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风险应对:是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 4职责 4.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确定,组织制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对风险实施监控,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4.2各部门按照所承担的业务和职责对本部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确定,必要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协助综合管理部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 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 术语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 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4.2管理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并进行维护;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5. 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管理代表组织各部门应确认本部门存

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

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的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 作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站在政府、社会、采购方的角度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制度)提出了共同的要求,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污染并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ISO 14001是组织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开展认证的依据。 ISO14001标准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并确保组织的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 全员参与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建立起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从最高领导到每个职工都以主动、自觉的精神处理好与改善环境绩效有关的活动,并进行持续改进。 ● 广泛的适用性 ISO14000系列标准,在许多方面借鉴了ISO9000族标准的成功经验。ISO14001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既可用于内部审核或对外的认证、注册,也可用于自我管理。 ● 灵活性 ISO14001标准除了要求组织对遵守环境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再无硬性规定。标准仅提出建立体系,以实现方针、目标的框架要求,没有规定必须达到的环境绩效,而把建立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工作留给组织,既调动组织的积极性,又允许组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标准的这种灵活性中体现出合理性,使各种类型的组织都有可能通过实施这套标准达到改进环境绩效的目的。 ● 兼容性 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标准中,针对兼容问题有许多说明和规定,如ISO14000标准的引言中指出"本标准与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些表明,对体系的兼容或一体化的考虑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突出特点,是TC207的重大决策,也是正确实施这一标准的关键问题。 ● 全过程预防 "预防为主"是贯穿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在环境管理体系框架要求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制定环境方针,要求组织领导在方针中必须承诺污染预防,并且还要把该承诺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加以具体化和落实,体系中的许多要素都有预防功能。 ● 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灵魂。ISO14000系列标准总的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总目的是要通过各个组织实施这套标准才能实现。就每个组织来说,无论是污染预防还是环境绩效的改善,都不可能一经实施这个标准就能得到完满的解决。一个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不能表明其环境绩效如何,只是表明这个组织决心通过实施这套标准,建立起能够不断改进的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改进,实现自己的环境方针和承诺,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 贯彻ISO14000 标准与开展认证对组织的意义 ● 贯标与认证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和守法的主动性、自觉性; ISO14000系列标准为组织确保环境管理能力,提供了一套科学与系统化的框架。组织借助这套框架,可以针对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实现环境业绩的持续改进;

EMS应对风险和机遇管理规定(2种评分方式)教学文案

生效日期:2017.12.01 版本:A/0 EMS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作业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0职责 3.1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 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安全环境科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并且收 集汇总各部门资料,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 3.3各部门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实施对本部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评价。 4.0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 性事件。 4.2风险和机遇: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 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 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

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 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档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 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突发环境事件: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 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质,致使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恶性事件。 4.8风险分析区分如下: 严重等级:为不良模式产生之影响对客户严重程度之计分。发生概率:为不良模式预期可能发生机率之计分。 可探测性:指在执行管制后,能在发生问题之前检出的机率计分。 RPN:风险优先指数。为「严重等级」、「发生概率」和「可探测性」之缺点综合指标。 5.0程序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建立并保持一个过程,以确定潜在的不良情况与提供服务,评估和评估相关的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和监测控制的有效性。这一风险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1)风险分析 2)风险评价 3)风险控制 5.2风险分析 公司风险和机遇与按《相关方环境管理要求》识别的组织的环境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其它问题有关。环境因素、合规义务的风险评估。 5.3风险评估 安全环境科组织相关部门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最新版)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最新版)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5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最新版) 编者按:ISO14000——这块作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敲门砖”,已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企业取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认证,就等于增添了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的重要砝码。在国内冶金行业中,继宝钢率先取得该体系认证后,又有十几家企业通过了该体系认证。纵观这些企业的产品,无论是在创汇额还是出口量方面,都位居同行业前列,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通过该体系认证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企业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该体系标准,我们特邀请了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冶金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那宝魁同志,就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进行全面的介绍,以飨读者。 那宝魁同志曾担任原冶金工业部质量标准司司长,长期从事质

量管理工作。 问: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答:ISO14000是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相似,ISO14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并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采纳的标准,我国也等同地采用了这个系列的标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合格评定准则。ISO14000是用于评价一个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 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有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和劳动安全管理体系等。但是,这些管理体系由于受益者不完全相同,各自关注的焦点也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的是质量的方针和目标,满足顾客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是环境的方针和目标,满足社会的要求。而且环境也将成为质量管理所关注的对象,追求可持续发展。 ISO14000标准规定了如何建立、实施、保持、评价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满足社会的要求。ISO14000标准重点规范了环境管理过程。ISO14000在管理模式和内容结构上与ISO9000标准相似的,

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编制:XX 审核:XXX 批准:XX 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文件编号: 实施日期: 2016年6月1日受控状态:受控分发号: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增强预防能力,特发布本制度。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本制度提出的规范性要求。 本制度可用于员工培训、体系运行策划、日常工作检查,并与公司消安管理等制度相融合。本制度推行的重点在于预防风险。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设备、模具、工装夹具等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厂部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行政科: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定期向管理者代表汇报。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岗位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经营科: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

【什么是iso14000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

【什么是iso14000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认证标准是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等)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一下ISO14000认证标准吧。 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与我们部门/岗位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噪音、废弃零部件、废弃包装物、食堂废弃物、含铅焊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309胶、甲苯、水的滴漏、废油、切削液的滴漏、纸张浪费、电的浪费等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EMS)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正式颁布的可用于认证目的的国际 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它要求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并可通过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形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和环境管理水平。由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带来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赢得客户、取信于政府和公众等诸多好处,所以自发布之日起即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被视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同时,由于ISO14001的推广和普及在宏观上可以起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节约和推动技术进步等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各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加清晰和明确ISO14001标准的要求,ISO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xx年11月15日颁布了新版标准ISO14001:xx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0标准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要求建立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文件化的监控管理体系,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和运行程序来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环境方针。这套体系如果实施得当,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并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和环保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讲,这与中国外经贸所倡导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以质取胜”和“外经贸名牌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看待ISO14000,并将其纳入中国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ISO14000工作,将其作为一个能够促进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风险和机遇应对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3.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 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 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 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 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经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施工现场污染源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样本)

施工现场污染源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样本)

污染源评估表项目名称:中国西部装饰材料物流中心项目部(一区段)

4 复印机废 墨盒、复印 机废粉、打 印机废硒 鼓、打印机 废色带、废 电池、废磁 盘、废计算 器、废日光 灯、废涂改 液瓶、废药 物、废药品 有毒有 害废弃 物的排 放 污染土 地、水 体 1 2 2 3 2 1 1 1 2 5 一般生活 垃圾 固体废 弃物排 放 固体废 弃物污 染 2 2 4 2 3 3 2 1 8 6 汽车尾气排 放 大气污 染 2 2 4 2 4 3 2 1 9 7 噪声排 放 噪声污 染 2 2 4 2 4 3 2 1 9 8 耗油资源浪 费 1 1 4 2 4 3 2 1 7 9 空调氟里昂 泄漏 臭氧层 破坏 2 1 2 2 4 1 2 1 4 1 0 电脑辐射 辐射污 染 1 1 4 2 2 1 2 1 3 1 1 电器老化耗电 资源浪 费 1 1 4 2 2 1 2 1 3

1 2 环境卫生 脏、乱、 差 景观污 染 2 2 3 2 3 3 1 1 6 1 生 活 区食堂 油烟排 放 大气污 染 2 2 3 2 3 2 2 1 6 2 食堂、厕 所、 冲凉房、洗 手池 污水排 放 水污染 2 3 4 2 2 2 1 1 6 3 空调、冰 箱、冰柜 氟里昂 泄漏 臭氧层 破坏 2 1 2 2 4 1 2 1 4 4 空调、冰 箱、冰柜 噪声排 放 噪声污 染 2 2 2 2 2 2 2 1 4 5 液化气液化气 泄漏 大气污 染 2 2 4 2 3 2 2 1 7 6 炊用机械噪声排 放 噪声污 染 1 2 4 2 2 2 3 1 6 7 机油泄 漏 污染土 地水体 2 2 4 2 3 1 3 1 7 8 一般生活 垃圾 固体废 弃物排 放 固体 废弃 物污 染 2 2 4 2 4 3 2 1 9 9 生活用水水的消 耗 资源 消耗 1 1 4 2 2 3 2 1 5 1 0 生活用电 电的消 耗 资源 消耗 1 1 4 2 2 3 2 1 5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

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A

1.0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3.0 定义 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 风险发生频度。 4.0职责: 1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2品质部: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

ISO 14000基础知识(一)

ISO 14000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 ISO 推进办编撰一.概念篇 1. 什么是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该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2. ISO14000系列标准与ISO9000系列标准有什么异同? ISO9000系列标准已被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组织所采用,为广大组织提供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要素、导则和要求。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二者共同之处有: ①ISO14000与ISO9000具有共同的实施对象:在各类组织建立科学、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系统。 ②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ISO14000某些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参考了ISO9000中某些标准规定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但这两个标准在内涵和承诺对象上不同,主要表现在: ①承诺对象不同:ISO9000标准的承诺对象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它是按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以合同形式进行体现的。而ISO14000系列标准则是向相关方的承诺,受益者将是全社会,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共同需要,这无法通过合同体现,只能通过利益相关方,其中主要是政府来代表社会的需要,用法律、法规来体现,所以ISO14000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②承诺的内容不同:ISO9000系列标准是保证产品的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则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③体系的构成模式不同:ISO9000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封闭的,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是螺旋上升的开环模式,要求体系不断地有所改进和提高。 ④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 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1外,还必须结合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如果组织的环境行为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则难以通过体系的认证。 ⑤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ISO14000系列标准涉及的是环境问题,面对的是如何按照本国的环境、法规、标准等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处理的具体环境问题,故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目标、指标的要求,因而从事ISO14000认证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管理经验,否则难以对现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 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 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 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 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3.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

ISO14000标准与循环经济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3370 ISO14000标准与循环经济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ISO14000标准与循环经济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循环经济的概念?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指导思想,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组成的“闭环式”经济模式。

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 该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ISO14001的主要内容 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该系统包含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是指:①环境方针②规划③实施与运行④检查与纠正措施⑤管理评审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17个要素是指:1. 环境方针 2. 环境因素 3. 法律与其他要求 4. 目标和指标 5. 环境管理方案 6. 机构和职责7. 培训、意识与能力8. 信息交流9.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10. 文件管理11. 运行控制12. 应急准备和响应13. 监测14. 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15. 记录1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7. 管理评审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 a. 提高组织对其环境影响的控制水平。b. 促进组织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c. 在产品生 产全过程及服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d. 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树立绿色形象。 2.要求环境管理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 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 a. 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最重要的问题之一。b. 建立和保持与内、外部利益各方的交流。c. 确定法规要求与组织行为、产品的服务相联系的环境因素。d. 用明晰的责任和义务分配来发展和雇员对保护环境的承诺。e. 鼓励贯穿产品或加工过程生命周期的环境规划的实施。f. 建立达到环境目标状态水平的过程。g. 提供合适的足够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及培训以达到环境目标状况水平。h. 对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进行评价并适时地改进。i. 鼓励承包商和供应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的主要特点 ①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ICO14001标准要求实施这一标准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承诺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②强调污染预防:污染预防是ICO14001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应首先从源头考虑如何预防和减少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末端治理;③强调持续改进:ICO14001没有规定绝对的行为标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要自己和自己比,进行持续改进,即今天做的要比昨天好,明天做的比今天好;④强调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⑤自愿性:ICO14001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是否实施;⑥可认证性:ICO14001标准可作为第三方审核认证的依据,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ICO14001标准可获得第三方审核认证证书;⑦广泛适用性:ICO14001标准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时也可适用于事业单位、商行、政府机构、民间机构等任何类型的组织。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修改版)

安庆石化内部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AQSH-2-02.005--2007 版本/修改A/1 共16页第1页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环境行为提供依据。 2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的确认和审批。 3.2安全环保部是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监督本程序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日常生产协调及生产技术方案制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4科技发展部负责新建项目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发、应用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进行控制。负责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研阶段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定方案并进行控制。 3.5工程管理部负责新建项目和所管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6机动部负责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所管技术改造项目施工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7物资供应中心负责采购和保管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8保卫部负责剧毒化学品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9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负责本单位全体员工的有关知识培训,编制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清单,确定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措施进行控制,并配合做好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和治理工作等。 4 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成立环境因素识别小组 4.1.1.1安全环保部牵头成立由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公司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小组,领导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制定控制方案。 4.1.1.2各单位成立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其成员由单位主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需要的相关人员组成。 4.1.2环境因素识别应包括:公司生产、活动和经营中运行正常、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三种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及八个方面: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污染、能源使用、原材料与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

风险和机遇管理办法 2017-12-05 1.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的管理。 2.定义: 风险识别:是通过识别风险源、影响范围、时间绩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 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别,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的使用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的结果与组织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风险应对:是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 3.职责: 办公室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和解释。负责全面组织开展对应风险识别、分析、评定和风险处理对策制定的管理;负责把风险和机遇及其应对措施应作为体系策划的输入,并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中予以落实。 各部门负责结合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开展风险信息、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施制订等各环节的工作;负责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的评价。 4.风险管理: 4.1 公司风险 a)识别风险的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战略方向和宗旨的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等; b)识别风险应考虑: 1)公司环境风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市场份额态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3)经营风险。经营策略、经营方向的变化带来的风险等。

4.2 体系运行及主要过程的风险 a)研制风险:如:技术、进度、费用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b)生产风险:如:人员、生产能力、交付进度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c)采购风险:如:外部供方选择、采购(外协)品质量、交货进度等带来的风险; d)财务风险:如: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回流,投资与回报等带来的风险; e)产品和服务风险: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投诉等带来的风险等。 4.3 风险应对方法: a)规避风险。决定停止或退出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 b)承担风险。增加风险或承担新的风险以寻求机会; c)消除风险源。消除具有负面应影响的风险源; d)转移风险。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及其分布的性质和后果; e)分担风险; g)保留风险等。 4.4 选择应对风险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时需考虑: a)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成本与收益; c)利益相关者的输球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以及对某一些风险应对措施的偏好等。 当风险应对措施影响到公司内其他领域的风险或影响到其他利益相关方时,要评估这些风险,并与有关利益相关方沟通,必要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5 风险评估 应对初步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可能性指数和严重性指数两者的乘积定义为风险综合指数,最后确定风险的等级。 5.1 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