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6课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6自主赏析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6自主赏析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手法。 3.背诵这篇课文。 4.鉴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等名句。
1.读准字音 秉 (bǐng)烛 . 2.掌握通假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畅叙。) 3.古今异义 大块 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多 .. .. 指身材高大的人;胖子。“文章”,古义:指大自然中各种 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指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 作品; ②泛指著作; ③比喻暗含的意思; ④关于事情的做法。 ) 琼筵 (yá n) . 羽觞 (shāng) .
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 物,都披绡戴绵,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绵,而是弥 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 现了这幅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 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 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 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 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拿美丽 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大自然)也是有情的,她把 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这个审美主体 又岂能无情!自在与审美客体互相拥抱、融合无间了。
3.文章开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句表现出及
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句所表现出的及时行乐 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
子和达官贵人中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况且,李白文章的开头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 “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 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 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 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 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2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清言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不 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亦谓之“清言”。 这些谈论多超脱现实,表达洒脱的胸襟,出尘 脱俗。因此谈论的人是越谈兴致越高,追求的 是精神上的愉悦。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
没今有河好南的洛诗阳西作北,)怎中能所筑抒,发他我常们在风这雅里的宴情请宾怀 呢旧客!例。如,作果罚《谁他金谷写三诗不 杯序出酒》诗。:来“,遂就各依赋诗照,金以谷叙园中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李白是 唐朝 著 名 浪漫主义诗人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
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
文学史上继 屈原 之后又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李
白和 杜甫 合称“ 李杜 ”。风 格 豪放飘逸。
背景
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知道是开 元十二年(732) 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 初期所做。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百兆山的桃花 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 各地漫游。他曾到过如海、洛阳,据《(道光)汝州全 志》记载:“春日桃源”是汝州“八景”之一。
春日桃园
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写的应是在汝州宴游之事。 也有桃花源在安陆百兆山的桃花岩下的说法。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兄弟来往,写给从弟幼
成、令问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序文中所说的从弟 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李白的叔伯兄弟。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 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 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 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四、积累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主编人:胡雪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言意思及作者蕴涵的感情,体会李白对自然、对亲情、对生活的态度及其挥洒的才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导入:生命是奇妙的,在浩瀚的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人们都忙着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

人们忙忙碌碌,可曾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一、资料补充1、关于李白的思想◆庄子思想:逍遥自在,热爱自然山水。

(天子呼来不上船);◆儒家思想:建立功业,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仰天大笑出门去);◆侠客思想:急人之困,结交天下杰出之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二、自主学习▲(1)(句式:判断句)译: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

(2)(句式:状语后置句)译: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

(3)(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

(4)翻译: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下之。

▲诵读后思考:1、题目交代了哪些要素?明确: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文体(宴序)。

2、诗人为何在月夜与诸从弟夜宴并作诗呢?明确:(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2)古人也秉烛夜宴。

(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秉.烛( ) (2)羽觞.( ) (3)琼筵.( ) (4)独惭.康乐( )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通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大块..①假我以文章..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季.俊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 (1)良⎩⎪⎨⎪⎧ 良.有以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感我此言良.久立: 良.庖岁更刀: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2)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因求假.暂归: 假.此科敛丁口:4.词类活用 (1)古人秉烛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5.文言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开琼筵以坐花:6.翻译句子(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意思,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珍视光阴、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图片:老师最近欣赏了一幅优美的画,是明代画家仇英根据李白的一篇文章创作的《春夜宴桃李园》图。

画面中,一棵参天古树下,几位诗人围几而坐,或举杯畅饮,或欣赏美景,或吟诗作赋,或沉思遐想。

从画面上,老师只能看到这么多。

至于诗人们在欣赏什么美景,吟诵什么诗词,或是又在思考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诗人们在做什么呢?想要了解诗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我们就一定要看看创作这幅画的蓝本——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投影课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二、知人论世作者及创作背景:本文大致写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33岁左右。

此时的李白“酒隐安陆”,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后兆山后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

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记载:“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

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是在汝州宴游之事。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兄弟来往。

三、文意疏理1、从标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3、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4、疏通字词(1)字音字义筵:yán筵席假:提供,赐予渐:有愧于良有以也:良,的确;以,道理。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一、练基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

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

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不应有等级之分。

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

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

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水到渠成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另眼相看B.顺理成章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厚此薄彼C.顺理成章一视同仁口诛笔伐厚此薄彼D.水到渠成等量齐观说长道短另眼相看答案 C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后者偏重于合乎情理而产生的结果,前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故第一空应用“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文中强调的是学校对学生应不分厚薄,故第二空应用“一视同仁”恰当。

高中语文2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2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下列各项中,字形及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伦逆旅琼筵(yàn)百代过客B.烟景阳春羽觞(chāng)浮生若梦C.俊秀雅怀幽赏秉烛夜游(bǐng)D.群季嘉咏醉月假我文章(jiǎ)【答案】C【解析】A项,“筵”读yán;B项,“觞”读shāng;D项,“嘉”应为“佳”。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有以也良:确实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迎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面积D.古人秉烛夜游秉:拿着【答案】C【解析】大块:大自然。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大块假我以文章【答案】B4.下列对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以:介词,拿,用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介词,凭借C.大块假我以文章以:介词,把D.开琼筵以坐花以:连词,表承接【答案】B【解析】以:名词,原因。

5.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C.序天伦之乐事 D.恨晨光之熹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B、C三项均属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项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7.下列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中“独惭康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唯独使石崇感到羞愧B.谢朓独自感到羞愧C.只有我因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D.唯独使谢灵运感到羞愧【答案】C8.下列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答案】D【解析】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

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习目标: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案(一)一、阅读文本1、学生熟读课文2、参看注释疏通文意二、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之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人。

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2.了解背景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知道是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

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常有诗文唱和。

此文应是作者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堂弟时所作。

自主案(二)一、 教师指导根据上节课自主情况,重点讲解文言知识二、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琼筵.( ) 秉.烛( ) 羽觞.( ) 从.弟( )2.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 )3.一词多义(1)良⎩⎪⎨⎪⎧ 良药苦口利于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良辰美景奈何天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2)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大块假我以文章 乃悟前狼假寐(3)会⎩⎪⎨⎪⎧ 会桃花之芳园 相如闻,不肯与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4)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凡事如此,难可逆.料4.古今异义(1)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手法。

3.背诵这篇课文。

【诗海拾贝】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流露出诗人的恬淡胸怀。

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简介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

虽然是序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爽。

宴,设宴招待。

从弟,堂弟。

“从弟”后省“于”字。

【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从.弟( ) ②秉.烛( ) ③独惭.康乐( ) ④琼筵.( ) ⑤羽觞.( ) 2.辨形组词。

①⎩⎪⎨⎪⎧秉乘 ②⎩⎪⎨⎪⎧伦纶 ③⎩⎪⎨⎪⎧惭渐3.词语释义。

①浮生若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琼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3)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要点突破】1.通假字。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大块..①假我以文章..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季.俊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良⎩⎪⎨⎪⎧良.有以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感我此言良.久立 良.庖岁更刀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2)假⎩⎪⎨⎪⎧大块假.我以文章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因求假.暂归 假.此科敛丁口4.词类活用。

(1)古人秉烛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阳春召我以烟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的题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记事文的六要素看,它包含了哪几个要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

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

看似思想境界不高,实际上并无消极思想,而是表现了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二、写作特色这篇序文情景交融、景美情浓。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

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如何、为何。

题目即回答了四个要素:什么人——作者与诸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

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泄露了主题。

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

原因在于: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要素,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要素作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

它点出“春”字,即与前面“夜”字结合,照应了题目,回答了“何时”。

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

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分外迷人。

“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

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

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呢?自然主客体拥抱,融合无间了。

【文白对照】夫天 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天地, 是万物的旅舍;而流动不息的时间百 代之过 客也。

犹若世世代代过往的客人。

⎣⎢⎡逆旅:旅舍。

过客:意谓人的生命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

而 浮 生 若 梦,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为欢 几何?古人 秉 烛 夜 游 ,欢乐能有几天?古时有人拿着烛火在夜里游赏春色之美,也实良有以也。

在太有道理了。

⎣⎢⎡⎦⎥⎤秉烛夜游: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

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良有以也:实在太有道理了。

况 阳春召 我以烟景,大块 假我以 文章。

而今和煦的春天以绮丽的景色在召唤我们,大自然为我们编织了锦绣图画。

⎣⎢⎡⎦⎥⎤烟景:温润含烟的美景。

大块:大自然。

假:提供。

文章:指自然光景。

会 桃花让我们去欣赏那之 芳园,序 天 伦 之 乐事。

群季 俊 秀,芳华桃园,让我们来享受这兄弟间天伦之乐。

各位贤弟英俊秀皆为 惠连;美,如南朝宋时的谢惠连十岁能写很好的文章,为他的族兄谢灵运所赏爱,一代英男;⎣⎢⎡⎦⎥⎤序:叙说,谈论。

季: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吾而今,我人咏歌 ,独 惭们歌咏他们,独为康乐公沉醉于山水之乐,放乎国家政事康乐。

而感到惋惜。

⎣⎢⎡⎦⎥⎤康乐:谢灵运,谢惠连族兄。

南朝著名文学家,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幽 赏 未已,高谈 转 清。

欣赏清幽的美景未了,高谈阔论的心底已转向清雅幽然。

开琼筵 以 坐花,飞 羽觞而醉月。

在桃花园里摆开席筵,往来碰杯,月光下痛饮醉酣。

⎣⎢⎡琼筵:盛宴。

⎦⎥⎤坐花:坐于花间。

羽觞:酒器,形如雀鸟。

不有佳咏,何 伸 雅 怀 ?如诗不不去歌咏,怎能抒发那高雅的情感?歌不出成, 罚依 金谷酒数。

者,就像金谷二十四友们那样,罚酒数盏。

⎣⎢⎡金谷酒数:西晋石崇筑金谷园,邀友⎦⎥⎤宴饮,席间赋诗,有不能成诗者,罚酒三斗。

【素材积累】富翁与一毛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有98岁的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

他平时花钱十分节俭。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忘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

”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这位亿万富翁对金钱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财富的积累是从一分一毛开始的,我们要学习洛克菲勒对金钱的看法: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在使用金钱时,该节俭时就节俭,该慷慨时就慷慨,既珍惜它,又不做它的奴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