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与弗洛伊德
从弗洛伊德的_三重人格_剖析JudeFawley的人格

《无名的裘德》 中的 Jude 做为 Wessex 的一员, 其存在具 有一般和特殊意义。所谓一般意义即指社会上有千万个像 Jude 一样怀才不遇的人;特殊意义指 Jude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不仅是哈代自己的化身也唯一的存在。 不同于这一系列的其 他小说,Jude 完成了哈代小说人物的身份转型,他将视野从农 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舞台也从 Wessex 的中心地带向边缘 转移。 (暗指牛津大学) 城里努力拼搏, Jude 在 Christerminster 却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 最后落得妻离子散孤独死去的下场, 而且反映了世界大众在资 Jude 不仅代表了广大的下层人民, 产阶级社会中遭受歧视压迫, 虽奋起反抗却最终失败。Jude 一生历程中, 不断遭受打击挫折,一腔热血却被社会制度, 宗 教法规, 传统观念等桎梏践踏。 三、 Jude 人格的精神分析批评 “道德原则” 为指导的,目标在于 1、超我 (Superego) 是以 “完美” ,它掌握着人类行动的对与错,帮助人以社会能够接受 的方式融入集体。就 Jude 而言所谓 “道德” Superego 可以 及 心地十分善良, 那时的他身处发展滞后的农村, 大自然就是他 的娱乐场所。动植物是他唯一的同伴, 他不愿伤害蚂蚁, 蚯 蚓, 小鸟等。 他将植物流出的汁液想象成鲜血, 把动植物看成 和人类一样是有血有肉, 有思想有感觉, 知晓世界百味的生 命, 即使冒着被雇主殴打的风险, 也毫不犹豫的给与自己的 爱。第二、对高尚知识的追求。他从小就受到 Phillotson 先 生的影响,憧憬着自己能来到 Christerminster 读书。 由于他很 小就被寄养在姑婆家, 所以不得不出去赚钱,即使是每天忙碌 的工作后, 他也会抽出仅有的休息的时间来学习拉丁文, 希腊 文;省下钱买能够买到的旧书。 单纯的他痴痴的等着游医 Vil当他在别人的影响下决定成为 bert 会给他带来书本。第三、 牧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也未得到上帝的怜惜.他 沉醉在朗朗的经文和优美的圣歌中, 想象自己的宗教事业之 路.第四、 对 Jude 来说不仅 “真正” 爱的妻子,也是心目中 Sue 女神的化身。在她身上还体现了 Jude 对基督教的热情.但当 他听到 Sue 对基督教的诋毁时,他极度的失落,因为在 Sue 未 见 Jude 之前,他就已经将她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Sue 对于他
外国美术史论述题

外国美术史论述题论述题用实例评述文艺复兴科学绘画体系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纪念碑画派以马萨乔、乌切洛、卡斯塔诺等人为代表,代表了对科学绘画体系的开拓,即要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去征服深度与空间。
他们致力于透视、明暗和解剖的研究,力图把雕塑式的体积和建筑式的空间转移到平面中来,以寻找表现自然真实的最大可能性。
文艺复兴的科学绘画体系主要体现在透视法、解剖学、明暗与色彩结合的方面。
1、在透视法方面;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透视线在耶稣头顶集中体现然后消失,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头颅,无比沉静无比深邃。
美好的透视法在这里不仅走到了表达空间环境的作用,而且还拓展了艺术内涵。
2、在解剖学方面;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尸体最多的艺术家。
他对解剖深刻的体会和精妙的运用,我们可以从《蒙娜丽莎》中得到答案,脸上的一切线条似乎都有着微笑的余音和回响。
如果不懂解剖学院里,怎能做到这一步呢。
3、在明暗与色彩结合的造型方面,在《蒙娜丽莎》中明暗不在反复性的跳跃,而是逐渐过渡,使对象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柔和的体积和事物的色彩层次中。
近景用暖色调子,而远山化为一种灰的雾霭,显示了对氛围营造的能力。
他发明的以柔和调配的色彩表现大氛围的“薄雾法”对细节的摹写拓展到了精致入微的程度,把对“真实”的传达推向了生动的境界。
用实例评述米开朗基罗雕塑所体现的“巨人式的愤怒”他的作品具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他的艺术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肉体是精神的囚笼—表现了把受囚禁的精神从肉体中解放出来的过程。
他的雕塑用强大的体魄反衬了灵魂的磨难,那一个个刚脱离石头的生命,总是带着巨人式的愤怒。
《摩西》是其代表作之一,表现摩西因为希伯来同胞崇拜金牛犊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震怒的情景,在正面椅坐的姿势中,身躯强健的摩西扭头向左,左腿向后站立,好像就要奋起身子,这种动态暗示着又惊又怒的情感冲动,但摩西的右臂却努力夹住下滑的诫版,手指按住胡须,表现了对愤怒的克制,摩西仍然坐着,但静的姿态中包含了两种动作倾向的冲突,暗示了情感对理性的冲击和理性对感情的控制,整个形象使人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是感情爆发前的极静。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1900出版
《性学三论》 1905年出版
弗洛伊德的生平二
7、1908年与阿德勒、兰德和荣格努力成立了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小组因自 身学术观点的冲突和争论而瓦解。兰德被 开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 开,1914年荣格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8、1909到克拉克大学讲座受到国际承认。 9、1938年不愿离开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 10、1939年12月23日,弗洛伊德逝世于伦 敦。
幼儿的性意识
• 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论文 〈性学三论〉 包括: 〈性错位〉 〈幼儿性爱〉 〈青春期变态〉
弗洛伊德 & 人格发展
“人格的形成是以儿童早期未解决的 冲突为基础的头几年的生活经历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口唇期Oral 肛门期Anal 前生殖器期Phallic 潜伏期Latency 生殖器期Genital (0-18 mos) (18-36 mos) (3-6 yrs) (6-青春期) (青春期及以后)
中学时代的弗洛伊德最 敬爱的英雄是迦太基著 名军事家汉尼拔。迦太 基人与犹太人同属闪族, 弗洛伊德说:“在我年 少的心目中,汉尼拔与 古罗马各自代表犹太人 的坚韧与天主教建制。”
卢浮宫的汉尼拔雕像
汉尼拔· 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 247年~前183年或前182年),北非古 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生长的时代在 正逢古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时 随父亲哈米尔卡· 巴卡进军西班牙,并 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要终身 与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 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 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 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 与经济学家马克思、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 斯坦一同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伟大人 物。弗洛伊德既是深入人类内心世界的 “精神考古学家”,又是第一次发现人类 性本能的“无意识世界的探险家”。
《摩西》赏析

《摩西》赏析
这是米开朗琪罗的杰作《摩西》。
摩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是古代犹太人的英雄,也是古代犹太人的立法者。
他制定了十项法律,名叫《摩西十戒》。
当有人触犯摩西十戒,摩西闻听大怒,这尊雕像就是他听到有人触犯戒条时的愤怒表情。
我喜欢这座雕像的神态。
你看!它的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
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
特别是头上的角显示出他的神力,同时也使摩西的态度更为奇特、怪异、粗野。
摩西的眼睛又大又美,固定着直望着,射出火焰似的光。
头发很短,如西斯廷天顶上的人物一样;胡须如浪花般直垂下来,长得要把手去支拂。
臂与手像是老人的;血管突得很显明;但他的手,长长的,美丽的。
巨大的双膝似乎与身体其它各部不相调和,是从埃及到巴勒斯坦至处奔波的膝与腿。
它们占据全身面积的四分之一。
摩西的衣服纯粹是一种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写实,而是适应造型上衬托的需要。
由于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显著;雕像下部的体积亦随之加增,使全体的基础愈形坚固。
整体的雕塑神态尽显一个领袖的神气,很有震撼感,让人望而生畏。
同时,我觉得米开朗琪罗想通过这座雕塑的艺术形象美妙地向人们昭示理智性的内容,即借古喻今,借助圣经故事或历史传说等为题材,创作了《摩西》这座雕塑,作为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的褒贬,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Moses》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Moses》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为雕塑而生的人。
我想这恐怕是对一个人,一件作品,和他的生命最高的褒奖,最有分量的肯定。
它虽然是为教皇朱诺二世的陵墓设计的,但艺术家仍然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激情。
眼前的摩西是让人敬畏的。
他的威严使你不敢正视他的眼睛,那里面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不容分辩的肯定。
肌肉的紧张和揉皱的衣褶表现的是一个英雄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注定要承受的苦难感混合集中在一起的意志力。
那一种激情让你不得不相信他是用生命造就的。
于是,把它看作是Michelangelo的真实写照和化身是极其自然的。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我们的未来于焉开始西斯汀礼拜堂的《最后的审判》,1536-1541。
1527年查理五世的雇佣军在罗马的烧杀劫掠,是自公元410年西哥德人占领罗马城以来,对圣城最严重的破坏与亵渎。
自古罗马代表着西方世界的中心,辉煌的文明之都,更是基督教世界的圣地。
这场灾难不仅对城市居民造成破坏与怆痛,对罗马教庭的权威更是羞辱和打击。
在罗马的恢复与重建当中,教皇克里门七世决定继续装饰西斯汀礼拜堂,为自己任内留下艺术巨作。
或许有感于人类的罪孽,他选择的题材是《最后的审判》,而最理想的艺术家人选,自然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由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斯的共和保卫战中反抗失败而几乎惹上杀身之祸;教皇克里门七世赦免了他,条件是要以其艺术创作作为交换。
1533年,教皇表达了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愿望,还在进行“新圣器室”陵墓的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开始酝酿构思。
隔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克里门七世却过世了。
如释重负的米开朗基罗决定先完成延宕已久的朱略斯二世陵墓。
然而新上任的教皇保禄三世(注87)急于召来米开朗基罗为他服务,便通过敕令任命米氏为梵蒂冈教廷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并督促他立即开始进行《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只得再次搁置朱略斯陵墓,为壁画作准备。
1536年,年过60的米开朗基罗回到阔别了二十四年的西斯汀礼拜堂,重拾画笔绘制《最后的审判》。
壁画《最后的审判》位于祭坛后方墙壁,为了达到创作所需的完整壁面,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先封住原有的两扇窗,甚至摧毁自己所绘《创世纪》的两个半月区作品和佩鲁吉诺等十五世纪画家的三幅人物;然后再重建一面上方微微前倾的墙壁,以免尘埃堆积在壁画上。
整体壁面达180平方米,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单幅壁画。
由于建筑的拱肋结构,使得上方不易完整构图,米开朗基罗便在两个半月形位置绘以拥簇著十字架、鞭笞柱等刑具和手持荆冠、芦杆和海绵(注90)的无翼天使,象征受难与救赎,其下方才真正进入《审判》的主题。
弗洛伊德生平及其心理学基本介绍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Sigmun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 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他在求学时看到J.布罗伊尔医生用催眠法治疗癔病。
又于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深信神经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
他曾用催眠治病,后创始用精神分析疗法。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
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
著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境内摩拉维亚省,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
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
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精神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
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
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
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
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摩西雕塑

摩西是犹太人最著名的领袖,他是希伯来人(以色列人) 利末的后代,他带领以色列60万奴隶出埃及,在西奈半岛定 居,建立了以色列国。他的《摩西十诫》是以色列建国的指 导思想。米开朗基罗的这件传世作品描绘的便是这一历史英 雄摩西。这是是一尊半神半人的雕像,是基督教和世俗的完 美结合形象。作者有意夸张摩西的长胡须,他一手捋着长须, 胡须的转折动势既显示出内心激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绪,更显得德高望重 的君王权威。同时以多褶厚重的斗篷覆盖身体下部,形成一 个单纯的整体,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导到上半身的头和臂膀, 尤其突出地塑造了裸露的右手臂和薄衫紧裹的胸部,使观赏 者看到,坚强的肉体里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量。
1503年,喜爱艺术的尤里乌斯二世教皇一登基,就想为自己 在兴建中的圣彼得大教堂内建造陵墓,并请来了当时的雕塑大师米开朗 基罗。米氏从1505年开始设计此工程,但尤里乌斯二世和其继任教 皇几次毁约,陵墓最终也改在了“戴铁链的圣彼得”教堂,他的创作受 到严重影响。几经波折前后花了40年,米开朗基罗最后彻底完成的雕 像只有《摩西》一件,于1545年安置在建成的尤里乌斯二世教皇的 陵墓前。 据《圣经》故事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向他们传达了上帝 制定的《十诫》,后来以色列人贪图享乐,惹得摩西大怒,对他们进行 了严厉的斥责。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表现的就是摩西发怒时的情形。 雕像高2.55米,通体用白色大理石雕成。摩西坐在一块石头上,一 袭无袖长袍披身,双臂裸露,青筋绷起。他紧闭双唇,目光如炬,怒发 冲冠,左手横搁前腹,捋住长髯,右手斜搭在《十诫》板上。站在这尊 雕像前,一股无形的力量就会迎面扑来。
在罗马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位于古 斗兽场北面仅几百米远的“戴铁链的圣彼 得”是座其貌不扬但名气很大的教堂,其 原因之一是这里有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著 名雕塑———米开朗基罗的《摩西》。2 001年7月10日,意大利文物工作者 对外开放《摩西》及其背后的尤里乌斯二 世教皇陵墓的修复清洗工程,不仅游客可 以近距离参观,而且24小时通过因特网 向全世界直播“《摩西》洁身”全过程, 以供无缘到罗马的人大饱眼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与弗洛伊德从艺术现象的角度来分析,艺术家创作出作品然后由欣赏者去接受和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为艺术行为,欣赏者去欣赏作品为审美行为。
艺术家和认知系统之间的过程形成了艺术行为,这是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特点。
而审美行为与认知系统之间的统一是由欣赏者给予的,欣赏者去认可和享受这个作品,这定义了欣赏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
注意!这里所说的欣赏者是已经对作品产生了认可理解和欣赏的认知活动的人,而不是走马观花。
“已知的行为结构表现出存储在记忆中的普通概念”( struttura di dati atta a rappresentare concetti generici immagazinati in memoria –Rumelhart,1980,P.34) ,首先应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的现象。
如何去考虑呢?1. 时间的尺度。
(指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是否处于同一时间段)即相同的背景、社会大环境,可以感同身受。
如果忽视则无法对艺术现象进行评估,同时也无法弥补心理学文字上的偏差。
弗洛伊德与摩西像差距4个世纪。
2. 不可不注重欣赏者的主观意见,是否喜欢这个作品,只有喜欢才能谈得上去欣赏。
这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赝品的产生,并且很多人去模仿名作。
弗洛伊德自诩为摩西。
3. 现象的普遍范围。
这个普遍性是由人类社会产生时就有了,艺术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的作品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背景,文化等等。
人们只有处于或者经历过才有可能对艺术作品产生欣赏。
了解米开朗基罗的性格生平,摩西的生平,以及教皇。
4. 最后观察的是核心问题的研究和心理学的实践。
在艺术的领域里,心理学家不仅要脱离他们个人的喜好,感情以及其他所有关于艺术的特殊情绪,也应该从对艺术作品主题的认知里和自己的经历来明确概念,保持中立的立场去看待作品。
佛洛依德是从作品外观看到创作者的潜意识。
艺术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和理解审美行为,它提供了作品的艺术性并且同时相对地分析和理解了形态,意义和作用方面,而这3个方面可能也同时相对地分析理解了创作同一作品的艺术行为,从而引发了审美行为。
米开朗基罗创作摩西像的背景:米开朗基罗当年接受雕塑摩西像可以说是被迫的。
1505年教皇GIULIO II 邀请米开朗基罗离开弗洛伦萨来到罗马,为其设计陵墓。
教皇派给他一项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
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 26英尺4英寸高。
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
墓要自成一体, 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
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的墓地。
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
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GIULIO II走出陵墓的图画。
, 米开朗基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
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
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
这座摩西像便位于圣彼得大教堂中,是GIULIO II 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雕像原本是位于墓的最顶端,米开朗基罗的本意是让欣赏者可以从三面不同的角度观赏到这座雕像。
然而,在1513年,教皇已经去世,这座雕像从最顶端移到了右边第二层。
在1542-1543年间,雕像又移到了墓的正前方的中间位置(即现在的位置)。
GIULIO II的性格:出生在意大利的阿尔比索。
GIULIO II的任期是从1503年到1513年,总共十年,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在这段期间达到了高峰。
GIULIO II被称为政治教皇,战神教皇。
他最终目的是要在罗马教皇的旗帜下,看到一个统一的意大利。
第一步是要巩固教皇国。
他以利诱、以武力,甚至以暗杀,铲除了许多分裂分子,他奉行极端好战的政策,使当时在罗马访问的伊拉斯谟无比惊讶。
1506年,他着手组建瑞士卫队,这就是一直保持到今天的梵蒂冈卫队。
同年,他批准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修正案(即教皇子午线)。
1508年秋天,他征服了佩鲁贾和波伦亚。
1509年3月参加康布雷同盟,目的是要瓜分威尼斯。
在5月阿那代罗之役中,威尼斯被联军击败,同盟各国分别占领康布雷同盟划分的土地,教皇国的失地也全数收回。
他就像古罗马的执政官一样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凯旋仪式。
尤里乌斯二世达到目的之后,立刻又将矛头指向法国,他不愿意看见法国的势力在意大利过份嚣张,所以他先秘密地和威尼斯签订和约,然后再利用同盟之间相互的猜忌,一五一一年组成神圣同盟,以驱逐法国。
可是战争进行的不顺利,他在拉文那战役战败,有些枢机主教逃出罗马,投奔路易十二,还召开了一个宗教分裂会议。
为了抵消影响,他组织了第五届拉特兰公议会,幸而有瑞士军队的支持,法国在一五一二年退出意大利。
他又把帕尔马和皮亚琴察并入教皇国。
他又继续想办法对付西班牙,他曾感慨地说:“只要天主能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够使那不勒斯脱离西班牙了。
”但是,天主却没有给他时间,一五一三年,教皇GIULIO II与世长辞。
摩西Mosè简介:公元前十三世纪犹太人的先知,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
他是犹太人最高的领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
他是圣经旧约前五卷的执笔者,神借着摩西写下了《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
摩西为了以色列人民奋斗了一生,占领了以色列却不能亲自管理以色列这个国家,因为神不让他进入应许之地(《旧约·创世纪》记载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迦南(指的是约旦河以西地区,包括加利利海以北和死海以南地区)。
“摩西五经”其余部分记载了后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漂流四十年。
摩西死后,约书亚带领于大约前1405-前1350进入应许之地--迦南,成为后来的以色列王国。
但他们后来背弃了神,所以神便让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
现在基督徒们相信,旧约中的“应许之地”就是今天的耶路撒冷)。
摩西其实不算个真正的卫道士,他违背了神的旨意,因为他“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神要摩西“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摩西不信,摩西依靠经验“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因为以前神给他在另外一地靠击打磐石出水,他这次不是依靠神的应许而是靠自己的想法,虽然神没有让他当众出丑,但神清楚地警告了他因为不信的举动而不得进入应许之地了。
(原文圣经--民数记20:2 会众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
20:6 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到会幕门口、俯伏在地.耶和华的荣光向他们显现。
20:7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20:8 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
20:9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耶和华面前取了杖去。
20:10 摩西、亚伦就招聚会众到磐石前、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么。
20:11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
20:12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起初,神说,你们不可吃拿树上的果子,但夏娃自作主张扭曲神的命令为“那果子--也不可摸”而堕落一样,神的话就是神的话语,是可信的,不需要我们自己扭曲为自己的意思来信。
然而在摩西死后,神将摩西葬于NEBO尼波山谷里,只能远远的俯瞰应许之地却不能走近,对于摩西来说,应许之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申命记三十四章一至四节「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
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
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那边去。
」)而他的继位者约书亚却成为了以色列的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以上为背景基础。
弗洛伊德是犹太人,他一直自诩为摩西,在1901年,去了罗马的San Pietro in Vincoli 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的这座摩西像,然后在1912年又去了一次。
他曾经告诉荣格:“如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
”(原文:Non c'è dubbio che stiamo andando avanti e Lei, se io sono Mosè, prenderà possesso, come Giosuè, della terra promessa della psichiatria, che a me è dato di vedere solo da lontano.—Freud,1990,p.211)弗洛伊德一生都没有停止对摩西的研究,临终之前,他向世界贡献了《摩西与一神论》一书。
他用一种新的方法来阐释米开朗基罗的这座雕塑,就是他的精神分析方法,并于1914年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IMAGO这本杂志上,题目为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原文:La Redazione non ha voluto negare accoglienza a questo saggio, che a rigore non corrisponde al tipo di contributi che la rivista si propone di pubblicare, poiché il suo noto autore è vicino agli ambienti psicoanalitici, e poicheé il modo in cui è argomentato presenta in effetti una certa analogia con la metodica psicoanalitica.) 这段话指的的是在佛洛依德分析米开朗基罗的这座雕塑没有用临床的参数,而是从他的经验或者他早先的作品评论来对话,从而避免了主观性因素的介入。
在这个研究中仅仅是运用了观察作品的方式来进行精神分析的实践,首先看到了摩西的姿势和神态。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他对这个作品的首要冲击是内容,而不是这个作品的形式和专业技巧。
(原文:Ho notato spesso che il contenuto di un’opera d’arte esercita su di me un’attrazione più forte che non le sue qualità formali e tecniche, alle quali invece l’artista attribuisce un valore primario.—Ibidem,p.299)弗洛伊德为了让人信服,用俄狄浦斯的情结分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