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ppt课件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ppt课件
选择项目:对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 选择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 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和尿 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 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 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38mm或Cornell >2440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g/m2,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 ≥0.9mm或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踝/臂血压指数<0.9 eGFR降低( eGFR < 60ml·min-1·1.73m2)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
中危 高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餐后2h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
科室间密切配合 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 防止发生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心
力衰竭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治疗目的是保护靶器官功能。 降压目标取决于手术前患者血压情况,一般
应降至基线的10%;易出血或严重心力衰竭 患者可以降至更低。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术前
监测血压。 完善相关检查。 良好的血压控制:﹙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所引起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基本项目: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含尿沉渣镜检)、血脂 全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电解质、肾功能(含尿酸)、心电图。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术前)处理一、系统性疾病:1、高血压:高血压者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尽量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

3、女性月经期及月经前期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4、心率失常、冠心病患者应病情平稳后手术。

5、有心梗病史病人应慎重或暂缓手术。

6、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病人应停用至少1周以上。

7、有呼吸道感染病人应病情控制后手术。

8、有上气道过敏及哮喘病人应病情平稳后手术。

9、血液病及出凝血机制障碍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10、对肝肾功能异常并影响凝血机制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11、对严重呼吸功能异常者应慎重手术。

12、隐匿性心绞痛病人应病情稳定半年后手术。

13、鼾症病人术前须积极矫正血氧饱和度及缺氧耐受性。

二、常规注意:1、有吸烟、饮酒嗜好者应禁烟酒至少1周。

2、术前尽量不口服人参、银杏等活血中药,以防血液稀释。

3、术前尽量不饮绿茶等茶制品,以防血管扩张出血。

4、术前进食清淡饮食、良好的医患沟通保持其精神放松。

三、手术部位处理:积极控制手术部位及毗邻脏器的急性炎症。

对鼻内镜手术病人应做好以下准备:1、术前1周应用抗炎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

2、术前1周应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或根据培养结果应用抗菌素。

3、黏液促排剂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

4、全身抗组胺药对伴有变态反应的患者,可以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

5、减充血剂,但应用不超过1周。

6、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一3%) 用于鼻腔冲洗。

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麻醉处理

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麻醉处理

常规 禁 食 11, 21禁饮 8 4 " hg降血 压药 均 服至 术晨 , 术前 3mi肌注 0 n 鲁 米那 0 1 ,阿 托 品 0 5 g .mg .r 。 a
1 3 麻醉 方法 .
开放 静脉 通 道 , 室后 吸氧 , 测 B BC S O 等 , 前 紧张 入 监 P、 G、P , 术
l u /k ・ i)持续 静脉输 注 , ~3 g (g rn , a 以控 制血压 , 血压 下降幅 度 已不超 过原血 压 水平 的2% 宜术毕 拔 管前 , 予 乌拉 地尔 l ~1r 静注 0为 给 0 5g a 或 硝酸 甘 油静脉 滴注 , 或芬 太尼0 0mg .5 静注 。 2 结 果 本组 10 0 例高血 压 病人 麻醉 效果 良好 , 中 出现高 血压 1例 , 术 0 早
【 稿 日期 】 2 1 -0 -0 收 0 9 4 0
1 O 中外 医疗 C IA F R IN ME IA R A I N ~ 6 HN O EG D L T E — C ] ME
1 2 术 前准备 .
() 1患者服 用降血 压要到手 术 当 日晨 , 术前要 给予 充分镇静 , 除 消 过 分 紧张情绪 , 压较高者 , 应用 降血压 药 , 血 要 使血压 降到 理想水平 。 () 清除 插管刺 激 引起 的高血 压 , 充分镇 静 、 2为 应 止痛 , 必要 时行 环 甲 膜 穿刺 , 好降压 药, 准备 使病人血 压不会波 动太剧 烈。 ) 中要维 持适 (术 3 当麻 醉深度 , 血压高者 给予 降血 压药 , 控制血压 在适当 的范围 内, 不要 使血 压低 于原血 压2%, 保证心 脑 肾等重要 脏 器的 良好灌注 。 ) 0 以 ( 苏 4
病人给 予适量 镇静 药氟 芬合剂 15 mg 注 , .~2 静 血压 高病人 给予 乌拉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策略,以优化患者围术期的血压控制,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手术前后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对于围术期高血压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二、围术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手术前后出现的高血压状态,其流行病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其流行病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群体的普遍性:无论是何种手术,无论是年龄、性别、种族或地域,围术期高血压都有可能发生。

尽管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但这一病症的普遍性不容忽视。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手术类型、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药物使用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围术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得复杂多样。

并发症的严重性:围术期高血压不仅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增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增加了围术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复杂性。

防控策略的必要性:鉴于围术期高血压的高发生率和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这包括术前高血压的筛查、术中血压的监测与控制、术后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降低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术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复杂多样,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予以高度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我们可以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麻醉管理:选择合 适的麻醉方式,避 免血压波动
药物控制:根据患 者情况,使用降压 药物控制血压
手术操作:操作轻柔,避免过 度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 安全
药物使用与调整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 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
合适的降压药
药物剂量调整:根据 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给予高血压患者关 0 4 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围手术期
血压控制情况
0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
血压,了解血压变化
情况
02
药物治疗:使用降压
药物,控制血压在正
常范围内
03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
饮食、运动、作息等
生活习惯,降低血压
04
心理干预:缓解患者
焦虑、紧张等情绪,
降低血压波动风险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整药物剂量
药物使用时间:根据 手术时间合理安排药
物使用时间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 物副作用,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饮食与营养支持
01
饮食原则:低盐、低脂、 低糖、高蛋白、高纤维
02
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类、低脂乳制品、瘦肉、 豆类等
03
营养补充:适量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04
饮食禁忌:避免刺激性食物、 油腻食物、高糖食物等
05
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 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
心理与情绪调节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0 1 有助于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情绪
心理疏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0 2 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围手术期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
低血压。
睡眠质量改善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 低血压。
联合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和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多种 药物的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 的降压效果。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多 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如生活方 式干预、心理干预、睡眠质量 改善等。
脑出血
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导致 脑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 碍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01
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
状。
02
视网膜脱落
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
野缺损等症状。
03
处理措施
对于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降压措施,控制血压在正常范
发病机制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 复杂,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疼 痛、情绪紧张、麻醉方式、手术 刺激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但也可能无任 何症状。
诊断标准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通常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
而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
监测血压波动
02
在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
压异常变化。
减少应激反应
03
在术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如焦虑、紧张等,以降低
血压波动。
术后加强随访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定期随访
在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问题。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

临床麻醉 ・
20 年 5 09 月第 4 卷第 l 期 7 4
围手 期高 病人麻醉 术 血压 处理
张 强 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河南省商丘市第 三人 民医院麻醉科 , 河南商丘 4 6 0 ) 7 0 0 【 要】目的 探讨 高血压病人 围术期全 身麻醉用药及相关处 理。方法 对 3 例 高血压患 者围手术期 的麻醉处理进行 回顾 摘 1
性分析 。结果 本组 3 例 高血 压病 人术 中麻醉效果 良好。术后 随访 1 1 0~1d 均未发生脑血管 意外 , 4, 经治疗后均 出院。结
论 老 年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采用全身麻醉 , 经术前充分准备 , 中、 术 术后合理用药及处理 , 可保障病人度过 围手术期。 [ 关键词】 高血压 ; 围手术期 ; ; 全麻 麻醉诱导 ; 麻醉维持
【 中图分类号】R 4 . 5 4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0 )4 9 — 2 6 3 9 0 (0 9 1— 4 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 的提高 , 高盐 、 高脂饮食导致 的高 血压病人 日趋增多 , 因此 , 围手术期高血压就成为麻 醉科 医师经
g g。 / )在诱导后插管前吸人异氟醚。 k 所有插管均 由同一有经验
的麻醉师来完成。②麻醉维持 : 术中供纯 氧, 异氟醚吸入 , 阿曲库 铵及得普利麻静脉滴注 , 酌情追加芬太尼维持适 当麻 醉深度 , 术 中补充足够 的液体 , 术毕阿托品 05 g 新斯的明 l 静脉注射 。 . 、 m mg
末梢去 甲肾上腺素贮存消耗的利血平则应术前停用 。单胺 氧化
酶抑制剂能引起血压异常升高 , 也应 当停用。
静催眠药 。 常规禁食 1 h 禁饮 8 , 2, h 但降压 药均服用至术晨。 术前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马正良,王天龙,王东信,王秀丽,王国林(负责人),王海云(执笔人),石学银,李金宝,余剑波,张卫,祝胜美,夏中元,喻文军,鲁开智,薛荣亮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一)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1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和<80正常高值120-139 和(或)80-89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 和(或)90-992级(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重度)≥180 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P≥180或DBP≥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餐后2h 血糖~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 mmol/L)血脂异常TC≥L(220mg/dL)或LDL-C>L(130mg/dL)或HDL-C<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颈动脉超声IMT或动脉粥样斑块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选择使用)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mol/L(dL)女性124mol/L(dL)蛋白尿(300mg/24h)外周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糖尿病空腹血糖:≥L(126mg/dL)餐后血糖:≥L(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踝/臂血压指数<(*选择使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ol/L(~dL),女性107~124mol/L(~dL)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mmol)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定义
围术期高血压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发生的血压升高,可发生于手术前、手术中及麻醉恢复期。

通常分为以下 2 种情况:
1. 既往高血压,围术期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 20%;
2. 既往无高血压,围术期血压收缩压≥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

有证据显示围手术期血压剧烈波动可能引发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进而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但目前尚无确切的前瞻性研究数据提示积极的围手术期高血压治疗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因此,须对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

高危因素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原发性高血压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特别是舒张压 >110 mmHg;
2. 原发性高血压不合理停用降压药物;
3. 继发性高血压术前准备不充分;
4. 易发生严重高血压的手术类型:心脏、大血管、神经系统及头颈部手术等;
5. 麻醉诱导期麻醉深度不当或镇痛不全;
6. 清醒状态下进行有创操作;
7. 气管插管、导尿管、引流管等不良刺激、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应激因素;
8. 过度输液使容量负荷过重。

术前评估
对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主要包括:
1. 了解患者高血压病程;
2. 根据血压水平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控制血压;
3. 了解术前使用的降压药物;
4. 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5. 评估合并的临床疾病。

术前准备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术前须作如下准备:
1. 在术前数天内将降压药替换为长效制剂;
2. 在术前当天仍然给药;
3. 须注意术前一天清晨应停用 RAS 阻滞剂类药物;
4. 术前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以及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5. 手术前 1-2 周(最好 2 周)停用利血平及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

血压控制原则
1. 血压控制目的
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护心功能。

2. 血压控制目标值
(1)年龄≥ 60 岁,血压 <150/90 mmHg;
(2)年龄 <60 岁,糖尿病与慢性肾病患者,血压 <140/90 mmHg;
(3)术中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 30%;
高血压的控制应在术前数周内进行;不推荐在数小时内紧急降压以免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及出现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3. 高血压阈值
目前尚无延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
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仍 >180/110 mmHg 的择期手术患者建议推迟手术;
若患者确有手术需要,可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手术。

原则上轻、中度高血压(<180/110 mmHg)不影响手术进行;
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无论血压多高都应进行;
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如急性左心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等),应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改善脏器功能;
合并严重低血钾症(血钾 <2.9 mmol/L),亦应尽快纠正。

高血压急症处理
围术期高血压急症处理需遵循以下原则:
1. 静脉降压药物:应起效迅速、可控制、易滴定、安全、经济且方便应用,首选拉贝洛尔、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等也可应用;
2. 即刻在 30-60 min 内使舒张压降至 110 mmHg 左右,或降低 10%-15%,但不超过 25%;
3. 如患者可耐受,在随后的 2-6 h 将血压降低至 160/100 mmHg;
4. 积极寻找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疼痛、血容量过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体温过低等。

术后高血压处理
1. 术后 2-3 天的高血压应考虑与停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反跳有关;
2. 30% 的术后高血压是特发性的,可在 3 小时内恢复,故在去除可能的因素前暂不用抗高血压药;
3. 继发性因素不能解释血压升高的原因时,应该给予药物治疗;
4. 须做好长期降压治疗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