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精选文档】

围手术期处理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
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
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
5~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7。
5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5。
6-11.2mmol/L,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术前)处理一、系统性疾病:1、高血压:高血压者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尽量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
3、女性月经期及月经前期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4、心率失常、冠心病患者应病情平稳后手术。
5、有心梗病史病人应慎重或暂缓手术。
6、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病人应停用至少1周以上。
7、有呼吸道感染病人应病情控制后手术。
8、有上气道过敏及哮喘病人应病情平稳后手术。
9、血液病及出凝血机制障碍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10、对肝肾功能异常并影响凝血机制者应暂缓或避免手术。
11、对严重呼吸功能异常者应慎重手术。
12、隐匿性心绞痛病人应病情稳定半年后手术。
13、鼾症病人术前须积极矫正血氧饱和度及缺氧耐受性。
二、常规注意:1、有吸烟、饮酒嗜好者应禁烟酒至少1周。
2、术前尽量不口服人参、银杏等活血中药,以防血液稀释。
3、术前尽量不饮绿茶等茶制品,以防血管扩张出血。
4、术前进食清淡饮食、良好的医患沟通保持其精神放松。
三、手术部位处理:积极控制手术部位及毗邻脏器的急性炎症。
对鼻内镜手术病人应做好以下准备:1、术前1周应用抗炎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
2、术前1周应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或根据培养结果应用抗菌素。
3、黏液促排剂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
4、全身抗组胺药对伴有变态反应的患者,可以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
5、减充血剂,但应用不超过1周。
6、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一3%) 用于鼻腔冲洗。
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管理

(三)气管插管与拔管时高血压的预防 实施全身麻醉时,置入喉镜、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易引起高血压反应。插管应在麻醉深 尽可能缩短喉镜置入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前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以减轻高血压反应 1.使用强效吸入麻醉药5~10 min,加深麻醉。 2.单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2.5~5μg/kg;阿芬太尼15~25μg/kg;舒芬太尼0. 尼0.5~1μg/kg)。 3.静脉或气管内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 4.予以0.2~0.4 μg /kg硝酸甘油静脉注射,同时有利于防止心肌缺血。 5.静脉注射尼卡地平 10~20μg/kg,或乌拉地尔0.25~0.5 mg/kg,或艾司洛尔 0.2 6.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0~15 min泵注完。
(二)麻醉选择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对循 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病
1. 局部麻醉
较小手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时应注意麻醉药中不 阻滞需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重度高血压患者不宜选择 起血压升高。除低位脊麻和鞍区麻醉外,蛛网膜下隙阻滞一 高血压患者,因其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 缓和,但阻滞范围较广泛时仍可引起血压严重下降,故必须 注意容量补充,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术毕前10min将气流量开大至5~10L/min以加速吸入麻醉药的洗出,同时丙泊酚继续维持至术毕。
3.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给予肌松药拮抗剂的时机包括: TOF出现2个反应或开始有自主呼吸时拮 药剂量:新斯的明0.04~0.07mg/kg,最大剂量5mg,阿托品剂量为新斯的明的半量或三分之一。
(三) 麻醉前准备
除紧急手术外, 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并 功能的稳定。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PPT课件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PPT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围手术期高血压概述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高血压药物治疗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要点
1
围手术期高血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高血压。
01
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3
2
1
4
5
2
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情况、药物使用情况
01
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02
准备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03
准备监测设备,如血压计、心电监护仪等
04
准备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利血平等
05
准备手术室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等
饮食与运动指导
B
D
A
C
E
饮食原则:低盐、低脂、高纤维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波动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运动建议: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预防血栓: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预防出血:密切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
预防肾功能损害:监测尿量,保持水盐平衡
预防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成分
3
2
1
4
5
6
谢谢
术后观察与护理Leabharlann 监测血压: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围手术期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
contents
目录
• 定义和概述 • 病理生理机制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 • 预防措施 • 研究展望
01
定义和概述
定义
围手术期高血压(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是指在手 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诊断标 准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定义为超过术前血压的20%或血压升 高至180/105mmHg以上。
1
围手术期高血压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40%,而在老年患者中可高达70%。
2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 龄、性别、种族、肥胖、饮食、遗传、药物等 。
3
高血压患者进行手术的风险更高,包括心脑血 管事件、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02
病理生理机制
术前高血压对手术的影响
术前高血压可能导致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增加 手术风险。
或肾功能衰竭。
围手术期高血压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01
围手术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 。
02
围手术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血流过度灌注,引发脑水肿和颅内
压增高。
围手术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引发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
03
衰竭。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血压升高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血 压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 的康复计划,促进术后恢 复。
06
研究展望
高血压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关系及预防
总结词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预后和生 存率有重要影响。
[临床医学]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临床医学]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af7b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9.png)
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ARB;ARB+噻嗪类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 氢吡啶类CCB+B受体阻滞剂。 (2)次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 B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3)不常规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ACEI+B受体阻滞剂; ARB+B受体阻滞剂; ACEI+ARB;中枢作用药物+B受体阻 滞剂。
术中
心电血压监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疼痛(给 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过度牵拉内脏 和刺激过重);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给予速尿)等。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 可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概述: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旨在规范手术前、中、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1. 评估和筛查
- 手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初步评估和筛查,包括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病史、家族病史和用药情况等。
- 对于高血压患者,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以确定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
-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调整,确保手术前血压达到理想目标水平。
- 针对需要停止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停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手术风险来决定。
- 提供适当的术前宣教,包括禁食要求和术后护理等。
3. 术中管理
-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根据需要及
时调整药物治疗。
-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应及时有效,包括给予快速降压药物和必
要的紧急处理。
4. 术后管理
-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术后高血压的情况。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确保
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5. 完善记录
- 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用药情
况和处理措施等,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管理策略。
以上是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的主要内容,旨在指导医
务人员合理科学地管理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提升手术安全和疗效。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2022/1/9
4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害
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2022/1/92022/1/9
14
利尿剂:主要通过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由于其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加 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且利尿剂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 的体液缺失,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 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可降 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适用 于术前血压控制,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 防止术中、术后心率反跳;
5.如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 min内使 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 应在随后的2-6小时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2022/1/9
9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中处理
监测血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
管预后的主要因素; 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综合评价患者手术耐受情况; 心血管医师、手术者、麻醉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手
术与麻醉方案
2022/1/9
8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前处理
监测血压; 完善相关检查; 良好的血压控制:
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引起,给与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
2.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做特殊处理;
2022/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
监测血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紧张焦虑、
疼痛(给予、镇静和镇痛);血容量过多(控制输 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体温过低(给予保暖) 等。 药物降压: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或高血压患 者,给予口服药物降压,如不能口服可以使用静脉 使用或舌下含服降压药物。 综合治疗: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积极防治感染 等。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临床疾患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慢
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 ummol/L,女性≥124ummol/L),蛋白尿( ≥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38mm或Cornell >2440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g/m2,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 ≥0.9mm或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踝/臂血压指数<0.9 eGFR降低( eGFR < 60ml· -1· min 1.73m2)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 ummol/L,女性 107124 ummol/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或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
2.高血压原因:(1)既往有高血压;(2)疼 痛;(3)对手术的恐惧,而造成的紧张、焦 虑、失眠;(4)麻醉因素:气管插管与拔管、 麻醉过浅、疼痛、容量过多、二氧化碳潴留 等;(5)手术因素:牵拉内脏及刺激太重等; (6)手术类型: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 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血管、腹腔和胸 腔手术;严重高血压易发生在以下手术过程 中:心脏、大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 动脉手术)、神经系统和头颈部的手术,此 外还有肾脏移植以及大的创伤等(烧伤或头 部创伤)。(7)其他:容量过多、膀胱过度 充盈、低氧血症和体温过低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抚州第五医院 心内科 龚志宏
一、概述
1.定义: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外科手术住院期间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3-4天) 伴发的急性血压增高(SBP、DBP或平均动 脉压超过基线20%以上)。可见于术前无高 血压者、高血压病人血压已控制及未控制者。 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 出现短时间血压突然和明显增高,一般超过 180/120mmHg时。
3)ARB :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发挥降压作 用。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 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表格。 4)利尿剂: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 作用。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 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再发风险。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 抗剂有时也可用于控制血压。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 表格。 5)B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 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 和禁忌症见表格。 6)a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于高 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表格。
表1 常用的各种降压药
口服降压药 每天剂量(mg)每天服药次数 主要不良反应 10-30 10-80 30-60 1.25-5 2.5-10 2.5-10 4-8 20-60 80-480 90-360 2-3 2 1 1 1 1 1 2-3 2-3 1-2
二氢吡啶类CCB 硝苯地平 缓释片 控释片 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缓释片 拉西地平 尼群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CCB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分类
SBP(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其他风险因素和病史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含尿沉渣镜检)、血脂
全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电解质、肾功能(含尿酸)、心电图。 推荐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 餐后2h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测定)、血同型半 胱氨酸、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胸片检查等。 选择项目:对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 选择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 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和尿 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 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 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踝部水肿、头痛、 面色潮红
房室传导阻滞、心 功能抑制
续表1
口服降压药 每天剂量(mg) 每天服药次数 1 1 1 1-2 主要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剂 氢氯噻嗪 6.25-25 吲达帕胺 0.625-2.5 引达帕胺缓释片 1.5 袢利尿剂 呋塞米 20-80 保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 5-10 氨苯蝶啶 25-100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20-60 依普利酮 50-100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DBP(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 ≥140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 90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1.联合用药的适应症:2级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 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 2.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 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相互抵 消或减轻不良反应。例如,在应用ACEI或ARB基础 上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效果可以达到甚 至超过将原有的ACEI或ARB剂量倍增的降压幅度。 同样加用二氢吡啶类CCB也有相似效果。
给予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 ﹙2﹚ 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 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作特殊处理; ﹙3﹚2级高 血压及1级高血压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应选用合 适的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不需延期手 术; ﹙4﹚3级高血压应权衡延期手术的利弊再做决定。如 原发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应立即手术,同时静脉给予 降压药物;如手术并非紧急,应先行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 在一定水平,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作手术; ﹙5﹚如出现 高血压急症,通常需要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min内使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 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在随后的2-6h将血压降 至160/100mmHg。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3.联合用药方案: (1)主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二氢吡啶类 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ARB;ARB+噻嗪类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 氢吡啶类CCB+B受体阻滞剂。 (2)次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 B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3)不常规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ACEI+B受体阻滞剂; ARB+B受体阻滞剂; ACEI+ARB;中枢作用药物+B受体阻 滞剂。 (4)多种药物的应用:三药、四药及以上联合的方案。 4.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包括我国传统的和新型的固定配比复方 制剂。见表2。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餐后2h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 糖受损(6.1-6.9mmol/L) 血脂异常 TG≥5.7mmol/L或LDL >3.3mmol/L或 HDL <1.0mmol/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 55岁,女 性< 65岁) 腹型肥胖(腰围≥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 )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 10ummol/L)
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害
1)增加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2)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3)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5)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6)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二、处理要点
术前评估:(1)明确高血压的原因。(2)明确高
血压的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及影响心血管预 后的主要因素。(3)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4) 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承受能力。(5)心血管医师、 手术人员和麻醉师制定合理可行的手术与麻醉方案。 术中处理:(1)监测血压。(2)避免麻醉和外科 因素导致血压升高。(3)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后措施:(1)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中
心电血压监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疼痛(给
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过度牵拉内脏 和刺激过重);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给予速尿)等。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 可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等。
三、处理原则
科室间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