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人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兴的需要等。(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的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

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根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防止遗忘,要做到: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2,合理使用复习方法,方法灵活多样3,适宜增加复习次数,反复识记4,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与表现的途径,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小学教师在撰写评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语内容要全面,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评定学生的情况;2,以肯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4,评语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染力,亲切生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 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去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收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相互访问:学校进行家庭访问,家长访问学校和班主任;2,通信联系、电话联系;3,召开家长座谈会;4,建立家长委员会。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特点主要有: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3,培养管理骨干,善于发挥榜样的力量。4,培养良好的班风,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进行日常管理。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一般通过精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2)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正文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要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其一是概括主题、深化主题;其二是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其三是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其四是展望未来,说明意义。(5)附录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或问卷、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调查报告不一定都有附录。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简述奥舒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及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战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材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的概括,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学习者

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4)少先队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做开展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3)人们的教育理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2)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和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适应良好。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如开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种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认识情感行动的全面投入,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组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简述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分析教学对象与教材;②设计教学目标;③进行学习任务分析;④设计教学思路与环节;⑤设计教学评价;⑥编写出教案。

二、教案设计的步骤:①导入环节;②新授课环节;③结课环节。

三、教案设计的要求:①内容联系实际,目标定位准确,要适应全体学生且有应用价值;②逻辑清晰,通过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探索能力;③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对人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原因有(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设置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叫者教育方法与手段系统的学科知识与体系等,这些都体现了其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培养目标地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等的选择上。(4)学校教育具有较长的基础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儿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人际关系准则,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各类教育都是交给受教育者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存技能及生活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总之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因此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步骤为:提出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实想认实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实践法,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是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4)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唱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6)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与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简述教学反思的特点。

(1)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2)根据反思的主体,可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

(3)根据反思对象,可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4)根据教学理论深浅程度,可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

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教师还应该掌握教育教学艺术。

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时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必须认识到: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第二,学生是独立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简述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1)画龙点睛式(2)回味无穷式(3)首尾呼应式(4)相对完整式

简述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档案(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简述教育调查法的优点。

教育调查法是指通过深入的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新问题,这样儿探索教育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突出的优点:(1)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在较短的时间并以较快的速度对较大范围的事实进行研究,它可以通过邮寄电话因特网等手段,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大量迅速地收集信息。(2)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由于调查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环境和其他一些研究条件要求不高,且不需要操纵和控制调查对象,所以能在较大范围内为,较多的研究者所采用,(3)容易量化,调查项目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以供被调查者选择。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容易量化或比较容易进行量化处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实用文档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命题点一教育的词源 什么是教育?从词源上讲,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语中教育一词的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些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观提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孟子.尽心上》 命题点二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里,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是中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实用文档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在教的活动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中,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模块 1.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其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最后,制定教育目的还需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素质教育的特征(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美育的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8.五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二模块 9.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腔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得得实现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得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得就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得重要依据。教育目得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得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得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就是衡量与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得根本依据.评价学校得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得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得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我们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得统一。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得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就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得发展就是具有积极作用得: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得知识、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把可能得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得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得科学知识,在较短得时间内被更多得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得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得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得生命载体-人得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得创新,促进生产技术得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一、考查题型、分值及内容 从近2年的初中体育真题中可以发现,一是体育笔试的总分值为150分,其中客观题约占47%,主观题约占53%(见上表),可见,在整份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都约占据一半的分值。二是从近些年的真题考查内容发现,每年的知识点考查顺序都是有章可循的。 选择题 第1-18题主要考查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保健学的知识点 第19题考查了中外体育发展史(这一题难度较大,对知识面掌握要求较广) 第20题考查了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 第21-22题考查了体育心理学 第23-2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理论 第26-31题分别从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进行考查 第32-3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内容。 简答题 第36题考查了运动人体科学和保健学等内容 第37-38题考查点不固定 案例分析题 第39-40题分别都是给出教学中的案例,提出2-3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案例和对体育教学的理解程度来进行回答。 教学设计题需要考生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体育教学。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1:田径类 1)田径运动的定义、内容及分类。

2)田径场地器材的基本知识。考生须知径赛的场地基本知识,重点识记分道宽、分道线、丈量的方法、第1、2、3、4的直曲段分界线等;田赛场地,掌握跳高、跳远、铅球的场地标准以及标准重量等考点。 3)跑、跳、投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识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项目的动作要点以及教学组织,如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跳高、双手头后掷实心球、快速跑等。 4)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竞赛组织及编排工作,该考点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掌握竞赛规程的内容、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编排(重点)以及秩序册包含的内容等。裁判工作,该考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呈现,由于田径裁判内容较多,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但从历年的真题中发现,考查的内容以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常见比赛项目为主,另外,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定要去关注一下最新的田径裁判规则,如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始,国际田联将全面实行竞赛项目中的“零抢跑”规定。 1.跑步属于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每一周期单腿的动作顺序是()(20XX 年上半年) A.后蹬——前摆——折叠——扒地 B.后蹬——折叠——扒地——前摆 C.后蹬——前摆——扒地——折叠 D.后蹬——折叠——前摆——扒地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2:篮球类 1)篮球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发展史。 2)掌握常见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投篮以及运球等。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74649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 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 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 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 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 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 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 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 则?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重点 启发性原则。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 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 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 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 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 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 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 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 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 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 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 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 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 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 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 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 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 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 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早期童年经验。人格与早期童年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最后,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案耍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答案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1) 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期^。(2).领会阶段。学生要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剌激,形成选择性知觉。教师可通过提问、图片、手势动作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中。(3).习得阶段。学生将短吋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教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分析

了解分析总体考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总体考情。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展开章节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 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高频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第三节:历年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的现代化。 6. 教育的信息化。 7. 教育的全球化。 8. 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二.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口诀:法国仪式 三.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够防守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五.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 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 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六.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幼。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数果较好。 3. 学楼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九.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十.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 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传统;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5)教育叙事研究。 2.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答:(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4.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答: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简述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答:(1)教学交往策略; (2)课堂管理策略; (3)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2.简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答:(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 (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4)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教育理念); (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整理【2018更新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题型分析 (一)考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考察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点。(二)考点比较常规,多属重点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出题角度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都属于重点章节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紧抓重难点就能够轻松应对。 (三)题眼明析,答案明确 简答题问法比较直接,题眼明确,考生一看就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作答。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只要紧抓重难点知识,熟记,就可轻松应对简答题。 二、高频考点梳理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协调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6.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