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初三数学重点难点几何题及答案

压轴题 经典难题(1)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2、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难题(二)D 2 C 2B 2 A 2 D 1C 1 B 1 C B DA A 1A FG CE B O D A P C D BF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难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难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 经典难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FP DE CBAA PC BAC BPDEDA ACBPD经典难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经典好题难题(有答案)

数学难题一•填空题(共2小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 7, BC= .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1;O i D的中点为D1,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 i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
2;设O2D1的中点为D2,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2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03,….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交于点O n,贝y B0i= , BO n=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 (- 3, 0), B (0, 1),形状相同的抛物线C n ( n=1 , 2 , 3 , 4,…)的顶点在直线AB 上,其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依次为 2 , 3 , 5 , 8 , 13 ,…,根据上述规律,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 ;抛物线C s的顶点坐标为 ______ .二.解答题(共28小题)23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x+2 - k=0 ( k昌).(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当k取哪些整数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为整数.24. 已知:关于x的方程kx + (2k - 3) x+k - 3=0.(1)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2(2)当k取哪些整数时,关于x的方程kx + (2k- 3) x+k - 3=0的两个实数根均为负整数?3 3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I:「一 - 一沿x轴翻折,得到一条新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将抛物线C1:*沿x轴平移,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与y轴交于点D,与直线AB交于点E、点F.(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线段DF // x轴,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F在y轴右侧,过F作FH丄x轴于点G ,与直线I交于点H,—条直线m( m不过△ AFH 的顶点)与AF交于点M,与FH交于点N,如果直线m既平分△ AFH的面积,又平分△ AFH的周长,求直线m 的解析式.第一次折叠第二次折叠第三次折叠0^126.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 (m+4) x - 4m=0,其中0 v m v4.(1)求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设抛物线y= - x + ( m+4) x - 4m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若点D的坐标为(0,- 2),且AD?BD=1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已知点E (a, y i)、F (2a, y2)、G (3a, y3)都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含有y i、y2、y3,且与a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 27. 点P为抛物线y=x - 2mx+m (m为常数,m>0) 上任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G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新图象与y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上方),点Q为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1)当m=2,点P横坐标为4时,求Q点的坐标;(2)设点Q (a, b),用含m、b的代数式表示a;(3)如图,点Q在第一象限内,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OD的中点,QO平分/ AQC , AQ=2QC ,当QD=m 时,求m的值.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 2 3- 4x+c=0有实数根,且c为正整数.1 求c的值;22 若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整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 - 4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左侧),与y轴交于点C .点P为对称轴上一点,且四边形OBPC为直角梯形,求PC的长;3 将(2)中得到的抛物线沿水平方向平移,设顶点D的坐标为(m, n),当抛物线与(2)中的直角梯形OBPC只有两个交点,且一个交点在PC边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10.如图,AD 是厶ABC 的角平分线,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 求证:(1)/ EAD= / EDA .(2) DF // AC . (3) Z EAC= / B .一 211 .已知:关于 x 的一兀二次方程(m - 1) x + (m - 2) x -仁0 ( m 为实数)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2) 在(1)的条件下,求证:无论 m 取何值,抛物线 y= (m - 1) x 2+ (m - 2) x - 1总过x 轴上的一个固定点;一、 2 2 (3)关于x 的一兀二次方程(m - 1) x + (m - 2) x -仁0有两个不相等的整数根,把抛物线 y= (m - 1) x + (m -2)x - 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解析式.12. 已知△ ABC ,以AC 为边在△ ABC 外作等腰 △ ACD ,其中AC=AD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若/ DAC=2 / ABC , AC=BC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图2,若/ ABC=30 ° △ ACD 是等边三角形, AB=3 , BC=4 .求BD 的长;(3) 如图3,若/ ACD 为锐角,作 AH 丄BC 于H .当BD 2=4AH 2+BC 2时,/ DAC=2 / ABC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 请说明你的理由;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213.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mx + (3- 2m ) x+ ( m - 3) =0,其中m >0. (1) 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垃 ~ I(2) 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 1, X 2,其中X 1>X 2,图33 x |(3) 在(2)的条件下,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使不等式yw- m成立的m的取值范围.2 214.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 (n-2m) x+m - mn=O①(1)求证:方程① 有两个实数根;(2)若m- n-仁0,求证:方程① 有一个实数根为1;(3)在(2)的条件下,设方程①的另一个根为a.当x=2时,关于m的函数y i=nx+am与y2=x2+a (n - 2m) x+m2 -mn的图象交于点A、B (点A在点B的左侧),平行于y轴的直线L与y i、y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 .当L沿AB由点A平移到点B时,求线段CD的最大值.y= ( 3- m) x2+2 ( m - 3) x+4m - m2的顶点A在双曲线y==上,直线y=mx+b经过点A ,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1) 确定直线AB的解析式;(2) 将直线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求sin/ BDE的值;(3) 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与双曲线交于点G,点M在直线BG上,且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为6.设点N在15.如图,已知抛物线16.如图,AB为O O的直径,AB=4,点C在O O上,CF丄OC,且CF=BF .(1)证明BF是O O的切线;(2) 设AC与BF的延长线交于点M,若MC=6,求/ MCF的大小.17 .如图1,已知等边△ ABC的边长为1,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B、C重合),记厶DEF的周长为p.(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贝U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任意点,贝U 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 ABC以AC边为轴翻折一次得△ AB1C,再将△ AB1C以B1C为轴翻折一次得△ A1B1C,如图2所示.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DF+FE1+E1D2=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p£D2.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DD2的长度会因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图1 图2218. 已知关于x的方程x -( m- 3) x+m - 4=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的取值范围;2(3)设抛物线y=x -( m - 3) x+m - 4与y轴交于点M,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 x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求m的值.19. 在Rt△ ABC中,/ ACB=90 ° tan/BAC=2 .点D在边AC上(不与A, C重合),连接BD , F为BD中点.2(1)若过点D作DE丄AB于E,连接CF、EF、CE,如图1 .设CF=kEF,则k= _ _ ;(2)若将图1中的△ ADE绕点A旋转,使得D、E、B三点共线,点F仍为BD中点,如图2所示.求证:BE -DE=2CF ;(3)若BC=6,点D在边AC的三等分点处,将线段AD绕点A旋转,点F始终为BD中点,求线段CF长度的最20•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四边形中一对顶点到另一对顶点所连对角线的距离相等,则把这对顶点叫做这个四边形的一对等高点•例如: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可证点A、C到BD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同理可知点B、D也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1)如图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请你在图2中画出一个只有一对等高点的四边形ABCE (要求:画出必要的辅助线);(2)已知P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不与B、D点重合),请分别探究图3、图4中S1, S2, S3, S4四者之间的等量关系(S1, S2, S3, S4分别表示△ ABP , △ CBP , △ CDP, △ ADP的面积):①如图3,当四边形ABCD只有一对等高点A、C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4,当四边形ABCD没有等高点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x+2① 的根为正实数,二次函数y=ax - bx+kc (c旳)的图象与x轴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1)若方程①的根为正整数,求整数k的值;(2)求代数式一的值;akc(3)求证: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②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 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0, 4)、B (1, 4)、C (3, 2),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D.(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在x轴上求一点E,使得△ BCE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的条件下,过线段ED上动点P作直线PF// BC,与BE、CE分别交于点F、6,将厶EFG沿FG翻折得到△ E F G .设P ( x, 0), △ E F G与四边形FGC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23. 已知二次函数y=ax +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 3) , (3, 0), (- 2, - 5).求:(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3)若设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C, D (点C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 AC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24•根据所给的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 △ ABC中,AB=AC,/ BAC=90 ° AD丄BC于D,把△ ABD绕点A旋转,并拼接成一个与△ ABC 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在图中完成这个作图;(2)如图2,△ ABC中,AB=AC,/ BAC=90 °请你设计一种与(1)不同的方法,将这个三角形拆分并拼接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画出利用这个三角形得到的正方形;(3)设计一种方法把图3中的矩形ABCD拆分并拼接为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依据此矩形画出正形,并根据你所画的图形,证明正方形面积等于矩形ABCD的面积的结论.25. 例.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点B (2,3)和C (5,4),求厶OBC的面积. 解:过点B作BD丄x轴于D,过点C作CE丄x轴于E.依题意,可得S A OBC=S梯形BDEC+S A OBD- S^OCE=- -1 - ;i-.l ■・•・“w £w=',X ( 3+4) X( 5- 2) +[X2>3—[拓>4=3.5 .££w•••△ OBC的面积为3.5.(1)如图②,若B (X1,yd、C (X2,y2)均为第一象限的点,O、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仿照例题的解法,求△ OBC的面积(用含X1、X2、y1、y2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③,若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 A (2,5),B (7,7),C (9,1),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① ② ③26. 阅读:①按照某种规律移动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点,得到一个新图形称为原图形的像. 如果原图形每一个点只对应像的一个点,且像的每一个点也只对应原图形的一个点,这样的运动称为几何变换•特别地,当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时,我们称这样的几何变换为正交变换.问题1:我们学习过的平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变换都是正交变换.② 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中心)旋转n°(O v nW60)后,像又回到原图形占据的空间(重合)变换为该图形的n度旋转变换.特别地,具有180?旋转变换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例如,图A中奔驰车标示意图具有120°, 240°, 360°的旋转变换.图B的几何图形具有180。
超难的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超难的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5,首项为3,若a1+a2+a3+a4=150,求a5的值。
A. -10B. 10C. 15D. 20答案:A. -10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d为公差。
a1+a2+a3+a4 = 4a1 + 6d = 150由a1 = 3和d = 5,代入得到:12 + 30 = 15042 = 150解得d=-10。
因此,a5 = a1 + (5-1)d = 3 + 4(-10) = -37.2. 已知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经过点(1, 4),(2, 9),(3, 16),求a, b, c的值。
A. a=1, b=2, c=2B. a=1, b=2, c=3C. a=2, b=3, c=4D. a=2, b=2, c=1答案:A. a=1, b=2, c=2解析:将给定的三个点分别代入函数,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程:a(1)^2 + b(1) + c = 4a(2)^2 + b(2) + c = 9a(3)^2 + b(3) + c = 16化简并解方程可得:a +b +c = 44a + 2b + c = 99a + 3b + c = 16求解该方程组,得到a=1,b=2,c=2。
二、填空题1. 设正整数a、b、c满足a<b<c,且满足c的立方减去b的立方等于a的立方减去b的立方,求a、b、c的最小值。
答案:a=6,b=7,c=8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c^3 - b^3 = a^3 - b^3。
根据立方差公式(a^3 - b^3 = (a-b)(a^2 + ab + b^2)),可以得到:(a-b)(a^2 + ab + b^2) = (c-b)(c^2 + cb + b^2)由于a<b<c,令a-b=1和c-b=2,代入方程得到:(1)(a^2 + ab + b^2) = (2)(c^2 + cb + b^2)化简并整理得:a^2 - 2b + b^2 = 4c + 2ba^2 + b^2 = 4c + 4b根据a<b<c,我们可以假设最小的三个数分别为6、7和8,代入方程验证:6^2 + 7^2 = 4(8) + 4(7)36 + 49 = 32 + 28因此,a=6,b=7,c=8是满足条件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几何经典难题(标准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经典难题(标准答案)中考数学几何经典难题(标准答案)
题目一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B=90°,AB=3cm,BC=4cm。
求三角形ABC的斜边AC的长度。
解答一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所以,斜边AC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AC² = AB² + BC²
AC² = 3² + 4²
AC² = 9 + 16
AC² = 25
根据开方运算,可以得到AC的长度为5cm。
题目二
已知等腰梯形ABCD,AB∥CD,AB=10cm,CD=16cm,AD=BC=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答二
等腰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a和b分别表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表示梯形的高。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
上底a = AB = 10cm
下底b = CD = 16cm
高h = AD = BC = 6cm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面积 = ((a + b) * h) / 2
面积 = ((10 + 16) * 6) / 2
面积 = (26 * 6) / 2
面积 = 156 / 2
面积 = 78
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为78平方厘米。
以上就是中考数学几何的两个经典难题的标准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数学中考难题

A BCDPE第2题图第3题图ABCBOAC O A C B 一、选择题1.如图,共有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其中阴影部分的5个小正方形是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一部分,现从其余的小正方形中任取一个涂 上阴影,能构成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概率是( )A.74 B.73 C.72 D.71解:∵空白部分的小正方形共有7个,其中在最下面一行中取任意一个均能够成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最下面一行共有4个空格,∴任取一个涂上阴影,能构成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概率是: . 故选A .2.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AB =4,BC =43,点E 是折线段A -D -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点P 是点A 关于BE 的对称点.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使△PC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 的位置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情况讨论:①BP 为底边;②BP 为等腰三角形一腰长.解答:解:①BP 为底边时,符合点E 的位置有2个;②BP 为等腰三角形一腰长时,符合点E 的位置有2个; ③以PC 为底边,B 为顶点时,这样的等腰三角形不存在. 故选C .3.如图,在△ABC 中,AB = AC ,AB = 8,BC = 12,分别以 AB 、A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64127π-B .1632π-C .16247π-D .16127π-设3个阴影部分的交点为D ,连线AD ,将上部阴影分为左、右,设为阴影1、2,设左下阴影为3,右下为4,面积分为S1 S2 S3 S4则:S 圆ABD=S 三角ABD+S3+S2······1式 S 圆ACD=S 三角ACD+S4+S1······2式联立式1、2得 阴影部分面积=S1+S2+S3+S4=S 圆ABD+S 圆ACD-S 三角ABD-S 三角ACD(1题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第5题图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左视图都是腰为13cm ,底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的侧面积是 ( )A .60πcm 2B .75πcm 2C .70πcm 2D .65πcm 2 5.如图,在⊙O 中,OA =AB ,OC ⊥AB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弦AB 的长等于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 B .弦AC 的长等于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边长C .AC BC = D .∠BAC=30°6.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六边形ABCDEF ,点P 沿直线AB 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 与正六边形六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 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 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7.多项式21xy xy -+的次数及最高次数的系数是( ) A .2,1 B .2,-1 C .3,-1 D .5,-18.如图5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 y >),下列四个说法:①2249x y +=,②2x y -=,③2449xy +=,④9x y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B .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如图,两条抛物线12121+-=x y 、12122--=x y 与分别经过点()0,2-,()0,2且平第6题E A BCDFPyx第8题ABOCH行于y 轴的两条平行线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8 B.6 C.10 D.410.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DCB = 90°,E 是AD 的中点,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重合),EP 与BD 相交于点O.当P 点在BC 边上运动时,△BOP ∽△DOE ;若相似比为2,且AD ︰BC = 2︰3.则四边形ABPE 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直角梯形 C.等腰梯形 D.矩形1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 ac >0; ② a –b +c <0; ③当x <0时,y <0; ④方程20ax bx c ++=(a ≠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 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 .② ③B .② ④C .① ③D .① ④1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记与点A 重合点A ′,则△A ′BG 的面积与该矩形面积的比为( )A.112B.19C.18D. 1613.某种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kPa )是气球体积V (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气球的体积应该( )A. 不小于45m 3 B .小于54m 3 C. 不大于54m 3 D .小于45m 314.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为弦,且CD AB ⊥。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难题与答案解析

经典难题(一)仁已知:如图,0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丄AB, EF 丄AB, EG 丄CO. 求证:CD=GF ・(初二)求证:A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1B1C1D1都是正方形,2、B 2. C2、D2分别是 从、BB ・、CG 、DD(的中 点.求证: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初二)第3题图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 BC, MMN 于 E 、F.求证:ZDEN=ZF ・经典难题(二)1、已知:Zi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0为外心,且0M 丄BC 于M.(1) 求证:AH=20M;(2) 若ZBAC=60°,求证:AH=AO ・(初二)第4题图、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2、 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ZPAD=ZPDA = 15°.2、设MN 是圆0外一直线.过0作0A 丄MN 于A,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求证:AP=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0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AQ ・(初二)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经典难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7AC, AE=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CF ・(初二)第4题图在A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点PAGA第2题图是EF 的中点.3、设P 是正方形ABCD-边BC 上的任一点,PF 丄AP, CF 平分ZDCE. 求证:PA=PF ・(初二)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PC 切圆0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國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0相交于B 、D.求证:AB=DC, BC=AD ・(初三)经典难题(四)1.已知:Zi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3, PB=4, PC=5.求:ZAPB 的慶数.(初二)求证:AE=AF ・(初二)2、 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ZPBA=ZPDA ・求证:ZPAB=ZPCB.(初二)3、 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 CD+AD • BC=AC • BD.(初三)2、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 PB+PC 的最小值. A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AE = CF ・ 求证:ZDPA=Z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 P 是边长为1的正△ ABC 内任一点,L = PA + PB + PC ,求证:WLV2.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 PB = 2a, PC = 3a,求正方形的边长.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0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丄AB, EF丄AB, EG丄CO.求证:CD=GFo (初二)证一:连接0E。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集锦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难题(二)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 BF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难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经典难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Ptolemy (托勒密)定理: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1≤L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集锦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4、如图,△ABC 中,∠ABC=∠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EBA =200,求∠BED 的度数.。
九年级数学难题精选(有答案)

一、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M(3,m),求使MN+MD的值最小时m的值;(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 ∥BD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抛物线y=﹣x2+bx+c过点A(﹣1,0)及C(2,3)得,,解得,故抛物线为y=﹣x2+2x+3又设直线为y=kx+n过点A(﹣1,0)及C(2,3)得,解得故直线AC为y=x+1;(2)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则N'(6,3),由(1)得D(1,4),故直线DN'的函数关系式为y=﹣x+,当M(3,m)在直线DN'上时,MN+MD的值最小,则m=﹣×=;(3)由(1)、(2)得D(1,4),B(1,2)∵点E在直线AC上,设E(x,x+1),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则F(x,x+3),∵F在抛物线上,∴x+3=﹣x2+2x+3,解得,x=0或x=1(舍去)∴E(0,1);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则F(x,x﹣1)由F在抛物线上∴x﹣1=﹣x2+2x+3解得x=或x=∴E(,)或(,)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为E(0,1)、(,)或(,);(4)方法一: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过点C作CG⊥x轴于点G,如图1设Q(x,x+1),则P(x,-x2+2x+3)∴PQ=(-x2+2x+3)-(x﹣1)=-x2+x+2又∵S△APC=S△APQ+S△CPQ=PQ·AG=(-x2+x+2)×3=-(x﹣)2+∴面积的最大值为.二、已知:直角梯形OABC中,BC∥OA,∠AOC=90°,以AB为直径的圆M交OC于D、E,连结AD、BD、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初二)
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
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
B 、D .求证:AB =D
C ,BC =A
D .(初三)
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初二)
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
3、Ptolemy (托勒密)定理: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 (初三)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
经典难题(五)
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
≤l <2.
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
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