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单元复习汇总案例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本章复习》公开课_2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本章复习》公开课_2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直向下重点:1、画力的示意图2、重力和弹力的定义及大小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 自主复习,唤醒记忆1、画出质量为3kg 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力的示意图(g=10N/kg )2、画出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右上用80N 的力拉小车质量和重力二、精讲点拨,拓展创新【例1】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读出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师拓展:如果我们在实验的时候遇到的是一个不能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够准确的测出物体的重力呢?)【例2】 仔细观察图甲和乙,分别说出它们都反映了什么力学知识图甲说明:图乙说明:【例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实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 图线如图7-2所示。

(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10N)(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增加cm。

(2)据图推知,如果物体受到10N的拉力,弹簧应该伸长到cm。

【例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g=10N/kg)三、链接中考,再接再厉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3)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力 复习学案

第七章   力    复习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作用特点、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会画力的示意图。

3、知道弹力,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重力由来,确认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会画重力示意图。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2——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的作用是,发出力的物体叫,受到力的物体叫。

2、力的作用效果有、,例如。

3、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4、判断对错:(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6——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等,在受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有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2、像面团、橡皮泥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3、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它的大小和、有关。

弹簧的伸长量是指。

4、在弹簧的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成正比。

5、测量力的工具是,实验室里用,还有。

6、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使用前想观察指针是否,不指零需要,还要观察、,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否则损坏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先轻轻拉动弹簧,防止弹簧卡住,被测的力要沿着轴线方向。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9——12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用表示,它的施力物体是,大小和有关,计算公式。

2、g= ,物理意义是。

G随纬度的变化略有变化,所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不能说质量跟重力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叫做,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所以水往低处流,用来确定墙是否竖直的工具叫。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回顾一、力1、力是对的作用。

物体间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专题一、力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N
0 1
1
2
3 4 5
2
3 4 5
F
例1:某弹簧秤上加1N拉力时,弹 簧长度为8cm,加3N拉力时,弹簧 长度为10cm,则当弹簧加1.5N拉力 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
例2: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 码重G=100N,静止时弹簧秤的示 数为____,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分别 为____。
F
例3:如图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凸凹 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 )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例4: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 力计拉着匀速运动,如图甲,此时 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 再将木板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 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滑 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甲 > f乙 B.f甲 < f乙 C.f甲 = f乙 D.f甲 ≤f乙
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 是因为( )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2、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 动,是 因为(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3、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 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 度越来越快。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 ( D ) A.只有静止物体才能有惯性 B.只有运动物体才能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的误区: (是错误的) (1)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2)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2)

课题: 第七章 《力》复习(二)主备人:葛 成初2015级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学习重点】力的概念的应用。

【学习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__。

2.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___________ 的作用.这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___________ 成正比.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是30kg 的物体所受重力是_________ N 。

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 ,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

4、 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 力作用的原因。

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原理制成的。

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A 、0.49NB 、4.9NC 、0.49kgD 、4.9kg二、合作探究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2、有一把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 的位置 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 .4.2NB .4NC .3.8ND .无法判断3、图中,物体A 的质量都是5kg ,画出图中A 物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为例,本章节是学生对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进行深入学习的起点,也是构建力学基础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同步优秀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本章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种类(按性质分和按效果分)、相互作用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力的奥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和任务导向等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物理实验,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现象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与力相关的问题,如“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小结与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小结与复习
单元复习
第七章 力
第七章
知识结构
定义 符号、单位
作用效果 力
三要素 示意图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原理
注意事项

定义
重力
大小、公式 方向
重心
重点回顾: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__施__力___物体,另一个是_受__力__物体。
2.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__F___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
(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___大___。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使用前: (1)看清它的量程和__分__度__值____。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__零___刻__度__线___上。 (3)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
地球上所有物体在任何状 态都受重力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篮球的重心在球心上,但
不在球体上
例2 江豚是一种小型鲸类,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洞庭湖和 鄱阳湖等区域中,由于其数量的锐减,被归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如图所示为一头悬浮在水中的江豚,点O为江豚的重心,请 在图中画出江豚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称牛,符号是__N___ 。 3.常考举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中学生的重 力约为5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__形__状___ 。如捏橡皮泥、拉弹簧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__动___状__态__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 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利用弹力、重力知识进行受力分析2、分析解决几个应用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与概念推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点回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章结构:形变作用效果力的基本描述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弹性形变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各种表现G=m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的:重心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综合回顾,理清本章知识结构,梳理层次,提高对各种力的认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描述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来源:Z*1.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1. 答案:A气球瘪了、竹子弯了、钢丝弯曲、弹簧变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解析:小树被风吹弯了腰,说明树的形状发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力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3.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如图所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这说明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四、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6. 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 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A )。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例7. 一个铅球重30 N,在图中画出它 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 ______ 而受到的力
弹力 力 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心 大小: G =mg
物理量
概念 方向
质量
物体中所含有物质的 多少 没有方向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总是竖直向下
区 位置
对大 小的 别 影响
单位 符号 测量 工具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 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 地方,重力大小略有 不同 质量不变。 千克 (kg) 变了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守门员接住球,球由 运动变为静止。
足球运动员踢球,球由 静止变为运动。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 球的方向改变了。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 长了。
用力弯锯条,锯条变 弯了。
改变物体的形状 。 例2.上面各图说明了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图甲中大人和小孩对门施加推力的作用效 果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关键是他们在门上的作用点不 同;图乙中手向下压弹簧,则弹簧被压缩,手向上拉弹簧, 则弹簧被伸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方法点拨: 力的三要素无论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对于读图题目,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要找到图中 的关键地方,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点,猜测出命题者的意 图,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知识点拨: 图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的有效工具, 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灵活应用。做题时,首先要看清两 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了解图象的物理含义,然
后抓住图象中的特殊点、线,最后综合分析利用图象中的
信息解题。
例2.
下图中,所表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
C
)。
例3. 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哪种是用来测量力的大 小的工具( B )。 A.刻度尺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D.温度计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B )。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B.在太空运行的飞船中不能使用弹簧测力计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例4.
弹力
力 重力
物体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弹性形变 越大, 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 法。
第七章
力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 弹力的探究方法——图象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 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 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 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7-2所示。
例3. 如图,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不同 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 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B D 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和 ;能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和 ;能说明力的 A B B C 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和 。 F1 F2 F3 F4
牛顿(N) G
弹簧测力计
联系
G=mg
四、实验复习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 A)
( B)
( C)
( D)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道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例5. 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D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图7—2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 增加 0.5 cm。 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的伸长 。 【解析】 图中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说明弹簧的伸长和受到 的拉力是成正比的,力是1 N时,弹簧的伸长量是1 cm,2 N时, 对应的伸长量是1.5 cm,3 N时对应的伸长量是2 cm,同样在选择 几组数据可以得出规律,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 长增加0.5 cm;图线之所以不过原点,是因为弹簧自身有重力, 当竖直悬挂时,弹簧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也会伸长一些,所以, 图象如图所示。
·O
G=30 N
例8.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 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7-5所示。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B )
图7—5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二、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 ____形变时 所产生的力。
2.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的物理问题?
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弹簧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真费 力
真轻松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 的作用点有关。
第七章
力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力和力的示意图 例1 仔细观察图7-1甲和乙,分别说出它们都反映了 什么力学知识。
图7—1
图甲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图乙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第七章 力 单元复习
襄阳二十中:李佳瑞
一、力
┃思维感悟成体系┃
力的相互性 弹 力 力 力的 分类 重 力 三要素 定 义 应 用 弹簧测 力计
三要素
力的作用 效果 力的描述— 示意图
公式和定义
物理·新课标(RJ)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时, 当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 到了力的作用。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