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开行计划与运输能力
列车调度知识点总结

列车调度知识点总结一、列车调度的概念及作用1、列车调度的概念列车调度是指对列车的开行计划、线路选择、车次编组、排队等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它通过对列车运行进行计划、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并达到预定的运输结果。
2、列车调度的作用列车调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安全、运行效率和运输能力。
列车调度的主要作用包括:(1)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2)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3)合理利用铁路资源,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4)为旅客和货物提供准时、可靠的运输服务。
二、列车调度的组成部分列车调度由许多组成部分构成,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计划、车次编组、道岔调车和运行控制等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列车运行计划列车运行计划是列车调度的基础,它是根据铁路线路、信号设备和车辆情况制定的运行方案。
列车运行计划要考虑列车的始发地、途经站和终到地,以及线路的运输能力和行车安全等因素。
2、车次编组车次编组是指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将不同始发地、途经站和终到地的车辆编组成列车的工作。
车次编组要考虑列车的始发地、途经站和终到地之间的距离、线路的运输能力和列车的通行能力等因素。
3、道岔调车道岔调车是指对列车进出站、通过站和调车站进行操作的一项工作。
道岔调车要根据列车的始发地、途经站和终到地,按照列车运行计划和车次编组,合理设置道岔,保证列车的正常进出站和通行。
4、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是列车调度的最核心环节,它包括对列车运行进行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工作。
运行控制要根据列车的运行计划和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列车的运行方向、速度和停站,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三、列车调度的方法和技术列车调度涉及到许多方法和技术,包括列车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列车自动控制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列车调度的效率和精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1、列车调度系统列车调度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网络,实现列车运行计划、车次编组、道岔调车和运行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浅谈行车调度对铁路运输的重要性

浅谈行车调度对铁路运输的重要性1. 引言1.1 引言铁路运输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行车调度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车调度是指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合理安排列车的开行计划和运行秩序,以保证列车正点运行,保障运输效率和安全。
在铁路运输中,行车调度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输能力,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行车调度能够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保证列车的准点运行,避免拥挤和延误现象的发生。
通过合理调度列车的开行计划和运行轨道,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铁路资源,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行车调度也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行车调度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保障铁路运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强化行车调度的机制和技术,提高行车调度的水平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行车调度的定义行车调度是指铁路运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指根据列车运行图、站点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列车运行的时间、速度和间隔,以确保列车按时到达目的地并保证列车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的一项工作。
行车调度是铁路运输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行车调度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列车运行规律、站点特点、运行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
调度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在复杂的运输环境下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行车调度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只有做好行车调度工作,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2.2 行车调度的作用行车调度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车调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列车安全运行:行车调度通过合理安排列车运行计划,避免列车之间发生碰撞或其他安全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计划—列车开行方案

(2)影响列车停站方案的因素
影响列车 停站方案 的因素
站间OD客流特征 乘客服务水平 列车越行问题 运营经济性
运营组织复杂性等
4.列车开行方案选优
列车开行方案选优
首先是列车编组、列车交路与列车停站方案的 初步选优,然后是开行方案的综合选优。
评价指标:乘务服务水平、车辆运用、通过能 力适应性、运营组织复杂性、运输成本。
列车编组
(一)列车编组方案
大编组方案。大编组是指在运营时间内列 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多,如地铁列车 采用6辆或8辆编组的情形。
1、列车 编组种类
小编组方案。小编组是指在运营时间内列 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少,如地铁列车 采用3辆或4辆编组的情形。
大小编组方案。大小编组是指在运营时间 内列车编组辆数不固定。
A.站前折返方式 站前折返方式是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利用站前渡
线进行的折返作业(如图3-5所示)。
图3-5 站前折返
B.站后折返方式 站后折返方式是指列车在中间站、终点站利用站后渡
线进行折返作业(如图3-6所示)。
图3-6 站后折返
图3-6 站后折返
C.环形折返方式 环形折返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站后折返方式(如图3-7所
图3-3列车短交路
3、长短交路
长短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运行中结合了长、短交路两种情况的运行模 式(如图3-4所示)。长短交路的行车组织方式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 运行方案,特别是在区段客流不均衡程度高,造成某一区段运能不能满 足运量的需要时,长短交路运营组织力式尤为适用;同样,当高峰期间 客流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均匀,而低谷期间客流在空间上分布相差悬殊时, 也可以在低谷时间采用长短交路列车运行方案,组织开行部分在中间站 折返的短交路列车。但这种行车组织方式相对较为复杂,同时对客运组 织水平要求也较高。
铁路运输能力

3、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条件、
空车直达列车)
第四节 铁路运输列车编组计划
4.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
(技术站间计划车流的组成、车流梯形图、开行直达列车的基 本条件、确定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的原则)
5、技术站分组列车编组计划
(分组列车定义、补轴车组、基本车组)
第五节 铁路列车运行图
T周
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1440 T固 )n周d有效 n= T周
2.计算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基本原理
3) 平行运行图运行图周期的计算
运行图周期系由列车(一个或几个列车)区间 纯运行时分 t运 、起停车附加时分 t起停 及车站间隔 时间 站 所组成,即:
a b T周 t起 t '' 会 t起 t ' 会
( 3 )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a b T周 t起 t '' t停 不 t ' 会
( 4 )上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a b T周 t '' 会 t起 t ' t停 不
1.铁路运输能力 2.通过能力 3.输送能力
4.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关系
1.铁路运输能力
1) 物质基础:铁路运输生产设备
不能移动的固定设备: 指形成铁路运输通道的基础设施。 能移动的活动设备: 指实现铁路运输生产(或服务)对象位移所 需的运载动力和运载工具
1.铁路运输能力
2 )决定因素: 铁路运输能力既取决于固定设备的设置数量
非 n货
非 n非 n货 n客
三、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组织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二、客流、运输计划及运输能力分析
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技术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 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行车工作
六、列车运行调度指挥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列车或车辆在钢轨 上或沿导向轨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 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 时、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 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109 386
A
B
C
D
E
F
G
H
图3-1 断面客流图(下行)
三、运输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是营业时间内各个小 时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是根据营 业时间内各个小时的最大断面客流 量,列车定员人数和车辆满载率, 以及希望达到的服务水平综合考虑 编制的。它又是编制列车运行图, 计算运营工作量和确定车辆配备数 的基础资料。全日行车计划是根据 营业时间内各个小时的最大断面客 流量,列车定员人数和车辆满载率, 以及希望达到的服务水平综合考虑 编制的。
i max 列
列
间隔
i
间隔
三、运输计划 3.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在编制轨道 交通系统全日行车计划时应把方便乘客、 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因素给予考 虑。不能一味追求车辆满载而按计算的 行车间隔时间作为开行列车数标准,最 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一般不宜大 于6min。在其它时间,标准也不宜大于 10min。另外,对全日行车计划中的高 峰小时行车间隔时间应验证是否符合列 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以下是一 具体例子所确定出的全日行车计划。
3.2 全 日 行 车 计 划
三、运输计划
表3-4 全日行车计划
列车开行方案考虑因素

列车开行方案考虑因素1. 引言列车开行方案是指对于特定的铁路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和运营要求,制定适当的列车开行计划,以保证运输服务的有效性和效率。
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列车数量、运行频次、停靠站点、行车速度等。
本文将探讨列车开行方案的考虑因素,以及在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2. 车次数量车次数量是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客流需求和运输能力,需要确定每天开行的车次数量。
车次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客流高峰期和低峰期的需求,以保证客流的充分满足,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
对于客流量较大的线路,可以考虑增加车次数量来提高运输能力。
3. 运行频次运行频次是指列车在一段时间内的开行次数。
运行频次的选择要根据客流量和客流分布情况来确定。
对于客流集中的区域或重要目的地,应增加运行频次,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而对于客流较小的区域或次要目的地,可以适当减少运行频次,以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4. 停靠站点停靠站点的选择是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根据线路的特点和乘客需求,应确定列车的停靠站点。
对于长途线路,可以考虑设置较少的停靠站点,以减少行车时间和提高运输效率。
而对于短途线路或市区快速交通线路,停靠站点的设置应相对密集,以方便乘客出行。
5. 行车速度行车速度是列车开行方案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行车速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条件、列车类型和安全要求。
对于高速铁路线路,可以考虑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以缩短行车时间和提高客流量。
而对于复杂地形或弯道较多的线路,应适当降低行车速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6. 客流预测和调查制定列车开行方案前,需要进行客流预测和调查,以了解客流需求和乘客出行习惯。
通过客流预测和调查,可以得到客流量、客流分布情况、高峰期和低峰期等相关数据,为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依据。
7. 运行成本运行成本是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确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对运行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
列车开行方案名词解释

列车开行方案名词解释
列车开行方案是指铁路运营商在制定列车运行计划时需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包括列车类型、运行速度、编组形式、运输能力等,以及与乘客、货物等相关的各种因素。
列车类型:指铁路运营商根据运输需求和铁路线路条件所设计的各种类型的列车,包括高速列车、特快列车、普通列车等。
运行速度:指列车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速度。
列车的运行速度取决于列车类型、铁路线路条件、天气等因素,一般根据运输需求和铁路线路条件进行设计。
编组形式:指列车在铁路轨道上编组的方式,包括整列、散列、混合编组等。
不同的编组形式可以使得列车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得到不同的提升。
运输能力:指铁路运营商所拥有的铁路线路和运输能力,包括货物发送能力、旅客发送能力、运输能力等。
铁路运营商在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运输能力和市场需求,以最大化运输效率和收益。
旅客需求:指铁路运营商在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包括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地等。
铁路运营商需要根据旅客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列车类型和编组形式。
货物需求:指铁路运营商在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考虑货物的运输需求,包括货物种类、货物量、货物运输距离等。
铁路运营商需要根据货物的运输需求设计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列车类型和编组形式。
列车开行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运输需求、铁路线路条件、市场因素等。
铁路运营商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输能力和市场需求,结合列车开行方案的各种参数,制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以最大化运输效率和收益。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

误差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敏感 性分析等
提高预测精度的 措施:数据预处 理、模型优化等
列车开行计划的概念:列车开行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核心计划之一,它规定了列车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运行安排,包括列车种类、数量、运行线路、停靠站点等要素。
列车开行计划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列车开行计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列车编组方 式,可以分为固定编组列车和灵活编组列车;按照列车停靠站点数量,可以分为直达列车、大站 停列车和站站停列车;按照列车运行时间安排,可以分为高峰时段列车和低谷时段列车等。
确定列车开行方案:根据客流预测和运营需求,确定列车开行数量、方向和时间间隔。
编制列车时刻表: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列车时刻表,包括列车到达、出发、停站时间 等。
制定列车运行图:根据列车时刻表,制定列车运行图,明确列车的运行路径、交路和速度 限制等。
调整优化: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客流变化,对列车开行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运输效 率和服务质量。
满足客流需求: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和流向,合理安排列车开行计划,确保乘客出行需求得到满 足。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性原则:确保列车开行计划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列车开行计划,适应客流变化和运输需求。
编制依据:客 流量数据、列 车运行图、车
辆维修计划
收集数据:收集相关运输需求、列车运行图、设备参数等信息。 分析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确定车辆运用需求。 编制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车辆运用计划,包括列车交路、车辆配置、运用方式等。 审核与调整:对编制的计划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线路断面满载率 线路断面满载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特定断面上的车辆载客能力利用率
。在实际工作中,线路断面满载率通常是指早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 流断面的车辆载客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β——线路断面满载率; Pmax——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人; Cmax——高峰小时线路输送能力,人。
第13页/共99页
1 车辆运用分类 为完成乘客运送任务,轨道交通系统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车辆。车辆
按运用上的区别,分为运用车、检修车和备用车三类。 (1)运用车 运用车是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而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运用车
的需要数与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列车旅行速度及在折返站停留时间 各项因素有关,按下式计算:
第17页/共99页
(2)检修车 检修车是指处于定期检修状态的车辆。 车辆的定期检修是一项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制度。车辆经过一段时间
第6页/共99页
2021/3/27
(2)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通常是在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的基础上,根据
全日客流分布模拟图来计算确定。 (3)列车定员数 列车定员数是列车编组辆数和车辆定员数的乘积。 列车编组辆数的确定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作为基本依据。 在客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为达到一定的运能,除可采用增加列车编组辆
确定全日行车计 划
第10页/共99页
2021/3/27
计算公式:
式中
ni——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列或对; P列——列车定员数,人。
第11页/共99页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间隔——行车间隔时间,s。
第12页/共99页
在已经计算得到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应 检查是否存在某段时间内行车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
第14页/共99页
2021/3/27
式中 N——运用车辆数,辆; n高峰——高峰小时开行列车数,对;
θ列——列车周转时间,对; m——列车编组辆数,辆。
第15页/共99页
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它包括了 列车在区间运行,列车在中间站停车供乘客乘降,以及列车在折返站进 行折返作业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列车开行计划的概念 掌握车辆运用计划 理解列车运输能力及其计算 熟悉提高运输能力的措施
第1页/共99页
2021/3/27
列车开行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输组织的基础。列车开 行计划编制的基础是客流、技术设备及其能力等,列车开行计划的内容 除了全日行车计划外,还包括列车运行交路、列车停站设计和车辆运用 计划等。
列车开行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输组织的基础。列车开 行计划编制的基础是客流、技术设备及其能力等,列车开行计划的内容 除了全日行车计划外,还包括列车运行交路、列车停站设计和车辆运用 计划等。
第2页/共99页
2021/3/27
一、全日行车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是营业时间内各个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它规定了
数措施外,也可采用缩短行车间隔时间的措施。但在行车密度已经较大 时,为满足增长的客流需求,增加列车编组辆数往往成为选用措施。 车辆定员数的多少取决于车辆的尺寸、车厢内座位布置方式和车门设置 数。在车辆限界范围内,车辆长宽尺寸越大载客越多,车厢内座位纵向 布置较横向布置载客要多,车厢内车门区较座位区载客要多。
式中 ∑t运——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各区间运行时间的和,S, ∑t站——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各中间站停站时间的和,S; ∑t折停——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的和,S。
第16页/共99页
当列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大于高峰小时的行车间隔 时间时,须在折返线上预置一个列车进行周转,此时运用 车数需相应增加。
第8页/共99页
线路断面满载率既反映了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在最大客流断面的满载程 度,也反映了乘客乘车的舒适程度。
为了提高车辆运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全日 行车计划时,轨道交通系统可采用列车在高峰小时适当超载的做法。
第9页/共99页
计算营业时间内 每小时应开列车
数
计算行车间隔时 间
行车间隔时间过长,会增加乘客的候车时间,降低乘客的出行速度, 不利于吸引客流。为方便乘客、提高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系统在非高 峰运营时间内,如9:00~21:00间的非高峰运营时间,最终确定 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
一般不宜大于6min;而在其他非高峰运营时间内,最终确定的行车 间隔时间标准也不宜大于10min。另外,对全日行车计划中的高峰小 时行车间隔时间应检验是否符合列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
第4页/共99页
2021/3/27
客流计划以站间发、到客流量数据作为原始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各站 方向别上下车人数和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等客流数据。在客流计 划编制过程中,高峰小时的断面客流量可以通过高峰小时站间发、到 客流数据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全日站间发、到客流量数据来估算。在 用全日站间发、到客流数据时,在求出全日断面客流量数据后,高峰 小时的断面客流量按占全日断面客流量的一定比例来估算,比例系数 的取值可通过客流调查来确定。
第5页/共99页
(1)营业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营业时间的安排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一是方便乘客,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即考虑城市居民出行活动的特
点; 二是满足轨道交通系统各项设备检修养护的需要。根据资料,世界上
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营业时间在18~20h之间,个别城市是 24h运营,如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适当延长运营时间,是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提高服务水平的体现。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常运输任务,是编制列车运行图、计算运输工 作量和确定车辆运用的基础资料。
第3页/共99页
202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全日行车计划编制的基础是客流计划。 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
向的总和。客流的概念既表明了乘客在空间上的位移及其数量,又强 调了这种位移带有方向性和具有起讫位置。 客流可以是预测客流,也可以是实际客流。在建成新线投人运营的情 况下,客流计划根据客流预测资料进行编制;在现有运营线路的情况 下,客流计划根据客流统计资料和客流调查资料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