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学科,涉及护理的理论、实践、伦理和管理等方面。

2. 健康: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总体表现,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履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3.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指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次数等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

4.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5. 诊断:诊断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诊断。

6. 规划:规划是指护士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7. 实施:实施是指护士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8.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9. 预防: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10. 交流:交流是指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1. 伦理:伦理是研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学科,护理学伦理关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和决策。

12. 卫生: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13. 病理:病理是指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14. 康复: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15. 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是指经过专科培训和考试合格的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1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一种手段。

17.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指护士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患者和护士自身的感染。

18.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用药监管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药物的计划、给药和监测等。

19. 急救:急救是在突发事件或疾病导致的紧急情况下,护士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少伤害。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6.要素饮食: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吸收的营养的成分
由无渣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营养合成剂,包括离氨基酸 单糖 主要脂肪酸 维生素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7.鼻饲法:是指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物质 营养液 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8.冷热疗法:冷疗法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已达到止血 止痛 消炎
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19.休息: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的各部分轻松,没有紧张 焦虑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恢复精力体力的过程.
20.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锁通过的运动弧
21.等长运动: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因为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力练习
49.输液微粒:是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物性颗粒杂志,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可达50-300微米
50.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退热的治疗方法.热疗法是用高于人体体温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促进血液
循环,消炎 解痉和舒适的疗效方法.
9.继发反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左右,
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左右
10.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9度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34.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用最舒适 最随意的卧位
35.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6.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治疗或疾病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37.医源性损害: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病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或心理上的损害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灭菌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胸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办法。

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皮肤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黏膜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是学习和理解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它涉及到一系列与患者照顾和疾病管理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以下是一些基础护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和其解释:
1. 护理: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患者维持或恢复健康状态的过程。

2. 患者:指需要护理和治疗的病人或受伤者。

3. 评估:指护士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信息的过程,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4. 观察:指护士通过使用感官和仪器来注意和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5. 护理诊断:是根据患者的评估和观察结果,护士判断出的患者问题或需求的描述。

6. 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目标的计划。

7. 实施:是指护士根据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和治疗。

8. 评价:是指护士对护理措施和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9. 健康教育:指护士向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关于疾病预防、自我管理和康复的教育和指导。

10. 感染控制:指护士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的传播。

11. 卫生和卫生设施:指护士负责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以及卫生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12. 安全:指护士采取措施来确保患者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减少事故和意外发生的风险。

以上是一些基础护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和解释,它们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成是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品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生存质量的概念:(WTO界说)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气习惯的布景下,由生存的尺度、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位置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水平。

它包含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增进的概念:是增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动,暗示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成长条件所暗示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生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发生的生理方面的修改,暗示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修改,是量的变动,可用量化的指标来丈量。

成长(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修改,暗示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修改、技能增强等。

成长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按时期呈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目标,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生长和成长的结果,包含心理社会的成长;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抚慰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响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发生压力反响的内外环境的抚慰。

压力反响(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响。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法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克不及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3.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

4.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5.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7.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8.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9.潜热;是指当1克100度的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10.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1.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2.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4.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5.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16.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7.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18.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辐射19.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20.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21.生命体征:T、P、R、BP 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21. 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22•心动过速: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
100次/min 。

23•心动过缓: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 60次/min 。

24•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 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隙 (代偿间隙 )。

25.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26. 洪脉:当左心室收缩力强,
CO 多。

血管充盈度好,脉压差较大时脉搏强大。

27. 细脉:当左心室收缩力若, CO 少,外周阻力大,脉压差较时,脉搏若而小。

28. 交替脉:当心室的收缩强弱交替时出现强弱交替的脉搏。

29. 水冲脉 :当 CO 大,脉压差大时,出现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

30. 重搏脉 :正常脉搏波在其下降支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搏波,但比脉搏波的上升支低,不 能触及。

31. 奇脉 :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32. 呼吸过速 :指呼吸频率过快,超过
24 次/分。

33. 呼吸过漫 :指呼吸频率缓慢,低于 10 次/分。

34. 呼吸过度(深度呼吸) :呼吸的深度增加但有规则。

35. 呼吸浅快(浅快呼吸) :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36. 潮式呼吸 :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有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再开 始又一次如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象潮水涨退样的呼吸节律。

37. 间停呼吸 :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 反复交替,常在临终前发生。

38. 冷热疗法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 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成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是将所需要的 TAT 剂量多次少量注入体内。

43. 终末消毒护理 :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物品及医疗器械等进
行的 消毒处理。

44. 职业暴露 :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暴露在有害因素中,存在有可能损害健康和危及生 命的一种状态。

45. 护理职业暴露 :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微 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46. 护理职业风险 :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47. 职业防护 :是真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 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48. 护理职业防护 :是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的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 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和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49. 标准防护 :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 均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39. 皮内注射法 40.肌肉注射法 41.雾化吸入法 42.脱敏注射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